四川盆地中部天然气储量规模超1万亿立方米
- 格式:pdf
- 大小:62.08 KB
- 文档页数:1
01中国石油之都——黑龙江大庆众所周知,大庆油田是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4,000万至5,000万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
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
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
02中国天然气之都——四川达州四川达州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田的富集区,境内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累计探明储量超过55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
达州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宣汉县普光镇,已探明储量3560.72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
到2008年探明储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至5500亿立方米,年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现为中国第二大特大型气田。
地位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苏里格气田。
03中国页岩气之都——重庆涪陵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含气面积575.92平方千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08.14亿方,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
2017年,涪陵页岩气田生产页岩气60.04亿方,销售57.63亿方,同比均增长20%,日销售页岩气最高达1670万立方米,每天可满足334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
04中国煤炭之都——陕西神木煤炭是神木县储量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县域中北部4500平方公里地下共储煤766亿吨,煤质优良,号称“精煤”。
目前县境已开发利用的煤炭储量约为50亿吨,有煤炭企业200多家,其中国有企业占5%,占开发利用储量的88%,年产量800万吨;非国有企业占95%,占开发利用储量的12%,年产量700万吨。
所产煤主要用于动力、气化、半焦生产、活性炭生产和出口。
05中国煤层气之都——山西晋城全市煤层气地质储量约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沁水和阳城。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世界气田概况世界上有天然气田26,000个,探明储量142万亿立方米,最大的气田是俄罗斯的乌连戈伊气田,储量为8.1万亿立方米。
第二号大气田是亚姆堡,储量4.76万亿立方米,它们都分布在西西伯利亚盆地。
该盆地储量超过l万亿立方米的超巨型气田有8个,其中包括世界上排前四位的四个储量最大的气田,所以说,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天然气富集程度最高的盆地。
世界气田概况世界上有天然气田26,000个,探明储量142万亿立方米,最大的气田是俄罗斯的乌连戈伊气田,储量为8.1万亿立方米。
第二号大气田是亚姆堡,储量4.76万亿立方米,它们都分布在西西伯利亚盆地。
该盆地储量超过l万亿立方米的超巨型气田有8个,其中包括世界上排前四位的四个储量最大的气田,所以说,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天然气富集程度最高的盆地。
中国气田1、苏里格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苏里格庙地区。
该气田从1999年开始进入大范围勘探,2001年前期探明的储量只有2204.75亿立方米。
气田的开发目前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包头、呼和浩特的天然气进城工程正在铺设管道。
2003年,苏里格气田又新增探明储量3131.77亿立方米,并通过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
至此,苏里格气田以累计探明5336.52亿立方米的地质储量,成为中国目前第一特大型气田。
2、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已探明储量3560.72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
到2008年预计探明储量将达到5000亿立方米至5500亿立方米,年产能将达到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现为中国第二大气田。
3、达州气田2007年5月26日四川达州市人民政府在西博会上宣布,四川盆地天然气富集区达州市发现特大天然气田,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达6000亿立方米以上,是国内第三大气田(其中宣汉普光气田已探明可开采储量3560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量最大、丰产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
中国交通5部曲之管道2:中国天然气4大气区和11大气田(2018年版)中国天然气有四大气区,分别是塔里木盆地气区,四川盆地气区,柴达木盆地气区,陕甘宁盆地气区。
一.陕甘宁盆地气区1.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市苏里格庙地区。
【隶属】:中石油长庆油田。
【储量】:截止2003年,探明储量5336.52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230亿立方米。
【排名】:中国第一特大型气田。
2.靖边气田【位于】:榆林靖边县。
【隶属】:中石油长庆油田。
【储量】:截止到2017年3月,靖边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910.1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79.37亿方。
【排名】:有20年发展历史的长庆油田靖边气田是长庆油田天然气开发的发祥地,也是西气东输的“先锋气”源头。
3.大牛地气田【位于】: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交界地区。
【隶属】:中石化华北石油局。
【储量】:天然气资源量8237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36亿方。
二.川渝气区(四川盆地气区)1.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
【隶属】:中石化中原油田。
【储量】:截止2008年,普光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5000-5500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80多亿方(年产能力达110亿方)。
【排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现为中国第二大气田。
2.龙王庙组气藏【位于】: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安岳县和重庆市潼南县境内。
【隶属】:中石油西南油气田。
【储量】:设计动用储量3133亿立方米。
【产量】:2016年产量80多亿方(年产能110亿方)。
【排名】: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
3.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涪陵。
【隶属】:中石化江汉油田。
【储量】:资源量2.1万亿方。
【产量】:2016年产量50亿方(年产能100亿方)【排名】:是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同时也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第42卷第5期2022年5月· 1 ·引文:李国辉,苑保国,朱华,等.四川盆地超级富气成因探讨[J].天然气工业, 2022, 42(5): 1-10.LI Guohui, YUAN Baoguo, ZHU Hua, et al. Genesis of super-rich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22, 42(5): 1-10.四川盆地超级富气成因探讨李国辉 苑保国 朱 华 杨 光 戴 鑫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已发现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油气资源,油气产层多,资源丰富,但盆地目前的油气勘探程度仍然较低,油气勘探潜力大,盆地多类型油气藏并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为此,综合研究了烃源岩特征、多类型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古今构造对油气的控制及保存作用,探讨了四川盆地多种类型油气藏并存发育的成因,并提出了该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①多套广覆式分布的具有多类型有机质、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是四川盆地多类型油气资源并存的基础;②海陆相沉积环境并存、多类型岩溶与裂缝改造、白云石化、火山活动及热液作用等多因素促成多类型优质储层的形成;③古今构造控制了多类型油气的富集和分布;④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多类型油气资源并存的重要条件。
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是一个超级富气盆地,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古裂陷边缘及古隆起的周缘是探索大中型气田的重要区带;②3 500 m 以深的深层/超深层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现实有利勘探层,可与页岩油并行勘探;③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目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方向;④川中和川北地区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页岩油、致密油的有利勘探区;⑤赤水、江津、潼南等地区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则是煤层气的有利勘探区。
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继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国土资源部部署,分阶段组织对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开展动态评价。
2010年完成鄂尔多斯等6个盆地的评价,2011年完成东北地区的评价,2012年完成新疆地区的评价,2014年重点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尚未开展过动态评价以及动态评价后资源量有较大变化的油田探区进行评价。
2015年,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对已经动态评价过的盆地或地区进行系统梳理汇总,组织石油企业和高校对四川盆地、海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重点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
一是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
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包括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47亿吨、可采资源量15亿吨。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包括致密气地质资源量22.9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3万亿立方米。
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增加了158%和127%。
资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勘查投入的增长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二是非常规资源潜力可观。
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5.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周缘。
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4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
三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幅增长。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0.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2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相比,分别增加了15.3万亿立方米和7.8万亿立方米,分别增长了285%和227%。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
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
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
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
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
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
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
这一拉张-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秦为胜据全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的预测,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38万亿m3,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
我国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其中,新疆、川渝、鄂尔多斯、山西为我国的四大气区。
一、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开发最早,储量最大的地区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自公元2200多年前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天然气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勘测开采,四川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仍居全国首位。
后经多次勘探,查明四川省天然气预测资源储量达六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六十亿吨原油的储量。
四川达州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田的富集区,境内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累计探明储量超过55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亿m3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
四川盆地天然气不仅储量居全国第一,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产气区。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亿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四川盆地天然气丰富的原因如下:①四川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生物种类丰富,从现今出土的化石等可知。
四川盆地动植物种类繁盛,拥有大量的有机生物体生存。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面下沉,各种生物被埋覆在地下。
经过时间的演变,有机质分解,慢慢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②、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壳运动曾经呈下降趋势,这样有机质才会被掩埋覆盖,保证成油气环境。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现状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2%,目前年产量2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达到250亿立方米/年。
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
1.四川盆地的天然气是我国开采较早、储量较丰富的资源,基本可在满足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需求的同时,通过管道外送部分剩余气量。
主要市场是武汉,预计可供气20-30亿立方米/年。
2.陕甘宁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整装资源,可采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目前主要通过北京、西安和银川三条管线外送。
输气能力分别为:北京方向660mm900km,30亿立方米/年,供北京、天津、河北;西安426mm480km,8-9亿立方米/年,银川426mm300km,3-4亿立方米/年。
该资源已具备建设第二条东送管道的条件,今后市场主要可能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以及华东地区。
3.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预计可采储量与陕甘宁气田相当,今后主要靠管道经兰州、西安东送,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4.南海天然气资源蕴藏品质最佳,气田储量集中,单井产量大。
现已通过海底管道年输香港29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发电。
还有部分天然气送海南岛三亚的一座100MW燃机电厂和化肥厂使用。
南海的资源开发前景看好,但海上天然气开发难度较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因此,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5.东海地区的勘探工作一度受一些政策的影响而比较迟缓,但从现在工作成果看,资源储量看好。
在钱塘江口以外的平湖气田发现的部分天然气资源正在供应上海,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气。
但东海资源的情况与南海情况相近,也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重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中的地位姓名:吕卓伦学号:2008632223专业:涉外钻井08届中国西南部四川和重庆,川渝18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从发现石油天然气的那时起,就一直追寻着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梦想,子子孙孙延绵不断。
古代四川特别是自贡地区的先民,对天然气的原始发现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经验弥足珍贵。
他不仅开创了人类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先河,而且推动了一个时期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经过两千多年来的继承与发展,一个承载着四川人民不断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历史的四川油气田,已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气产销基地。
他将清洁干净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往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省市的千家万户,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能源及原料用气的需求,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川渝油气田的开发中国西南部四川和重庆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我国现已探明的天然气田中近一半为高含硫气田,有100多个,仅四川盆地就有20多个。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投入开发的基本上是不含硫或中低含硫。
气田开发难度大。
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流动性强等特性,因此天然气开发是石油工业上游业务链中风险最高的一个环节。
而且,由于高含硫气藏中富含剧毒和强腐蚀性的硫化氢,如四川东北的铁山坡气田每立方米天然气含硫量高达220克,而每立方米空气含硫浓度2克就能致人死亡。
开发过程中硫化氢不易控制,所以高含硫气田开发更是难上加难!这使目前我国高含硫气田尚处于试采评价阶段。
专家认为,高含硫气田开发在技术、管理和外部环境条件等方面有着更高甚至特殊的要求。
美国、加拿大等国经过长期研究探索,目前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由于起步晚,在高含硫气田开发上还面临诸多难题。
一是开发配套技术不完善。
由于多数气藏缝洞发育,井漏严重,钻井施工困难。
高含硫气藏开采过程中析出的单质硫不仅具有腐蚀性,而且还会堵塞地层缝隙,我国还没有防止硫沉积和成熟配套的防腐技术。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邹才能;刘静江;周慧;徐安娜;杨智;姜华;谷志东;杜金虎;徐春春;汪泽成;张宝民;魏国齐;王铜山;姚根顺;邓胜徽【摘要】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
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划分对比依据。
②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继承性发育“德阳-安岳”古裂陷槽,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层分布,源岩厚20~160 m、TOC值为1.7%~3.6%、Ro值为2.0%~3.5%。
③灯影组发育碳酸盐镶边台地、龙王庙组发育碳酸盐缓坡台地,靠近同沉积古隆起发育大面积颗粒滩。
④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2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3%~4%、渗透率(1~6)×10-3µm2,龙王庙组孔隙度4%~5%、渗透率(1~5)×10-3µm2。
⑤古隆起核部在晚海西-印支期发育大型古油藏,分布面积超过5000 km2,石油资源量(48~63)×108 t,燕山期发生原位原油裂解成气及斜坡深部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提供充足气源。
⑥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和留存主要受“古裂陷槽、古台地、古油裂解气、古隆起”“四古”共同控制。
⑦初步预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总量可达5×1012 m3左右,古隆起及其斜坡带、蜀南坳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深层是该层系重点勘探区带。
四川盆地深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原生原油裂解气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对开拓全球中深层下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古老地层油气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与实践意义。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气田—中国最大天然气工业基地胡经国四川盆地不但出产石油而且出产天然气,故有四川油气田之称。
然而,四川油气田以出产天然气为主,故亦称四川气田。
它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田,并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工业基地。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
就其用途而言,它不仅是一种优质能源,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化工原料。
天然气具有易开采、成本低、采收率高、利用方便、污染小等优点。
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步伐。
从而,优化了能源结构,缓和了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改善了对外贸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四川气田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利用。
四川气田在勘探、采气、输气、含硫天然气净化(脱硫)、贮气和配气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比较完善的天然气工业体系,为四川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川气田天然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勘探表明,在整个四川盆地内,天然气资源分布十分广泛。
四川气田已成为包括川东、川南、川西南和川中以及川西和川北等开发区的、巨大的气田体系。
四川气田产(储)层众多,其地层分布也十分广泛。
在四川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等地层中,都有产(储)气层分布。
例如,侏罗系有川西地区的一些气田,三叠系有邓井关和自流井等气田,二叠系有阳高寺等气田,石炭系有卧龙河和双家坝等气田,奥陶系有川南地区的一些气田,前寒武系有威远气田等。
四川气田产(储)气层在岩性分布上,不但有砂岩气田,而且有碳酸盐岩气田。
近年来,在川东地区陆续钻遇了一些上二叠统长兴组的礁型气藏。
但是,其储气层不是海绵礁架灰岩,而是由礁架岩或礁滩岩风化而成的所谓砂糖状白云岩(生物残余、结晶粗大的白云岩)。
例如,忠县石宝寨1井,邻水板东4井,长寿双龙15井,垫江卧龙河117井,其储气层都是砂糖状白云岩。
上二叠统如此,在川东、川西南的中寒武统和上寒武统以及奥陶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