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沪教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学期2.3、乘整十数、整百数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图下面先出现解决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A.30010=3000B.30030=的计算方法:因为3003=900所以30030=9000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原知展开新知识教学的探讨。
3.对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
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
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4.教师要把准二层次的教学:一是教学乘以10的;二是教学乘以是10的倍数的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简便方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问题和观察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听算:20530647010053200320xx00310006232123711560504223153[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1)10个1是[],怎样列式?(板书)110=[10](2)10个2是[],怎样列式?(板书)210=[10](3)10个3是[],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二、情境引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今天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特殊的信。
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在书58页上。
是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1.教学例1左边题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3.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用整十数、整百数乘》数学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用整十数、整百数乘法口诀快速计算两个整数的积。
•能够应用所学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教学重点•完成用整十数、整百数乘法口诀快速计算两个整数的积的练习,能够达到流畅的计算速度。
•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包括乘法的运用和口语表述。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应用所学乘法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在处理较大整数时,如何不漏掉位数,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教科书及课件。
•黑板、彩色粉笔、橡皮。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出乘法。
•复习对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第二步:整十数的乘法•引入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快速计算积。
•介绍整十数的乘法规则。
•给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步:整百数的乘法•引入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快速计算积。
•介绍整百数的乘法规则。
•给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应用题训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分析问题,提供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第五步:综合练习•组织学生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给出一些较难的练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入新知、整十数的乘法、整百数的乘法、应用题训练和综合练习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得到了提高。
在课堂中,我特意让学生多次练习口算,帮助他们掌握口算技巧,从而达到快速计算积的目的。
另外,教学过程还涉及到了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我会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思考,以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也比较理想。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呈现,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需要额外地给予辅导。
同时,这样的教学过程也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课堂上获得的只是初步的认识,更多的还要在个人的学习中去强化。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1 圆方形、三角形、矩形的面积计算本节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圆方形、三角形、矩形的面积计算。
其中,圆形面积的计算需要使用到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圆形面积;•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使用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简单的估算。
1.3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形面积的计算以及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对于圆形面积的概念理解以及对于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的运用。
二、教学策略和方法2.1 教学策略本节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劲头。
2.2 教学方法本节课程主要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讲解为学生介绍圆形面积的概念、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规律;举例为学生展示圆形面积的计算过程、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用方法;练习为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练习。
三、教学流程3.1 导入通过黑板上展示有关圆形面积和整十数、整百数的图片,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内容进行了解。
3.2 提出问题将问题投射到课堂中,提出一些有关圆形面积的问题,让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3.3 讲解圆形面积的计算通过黑板上的图形展示,讲解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4 举例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将注意力引导到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上,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3.5 练习让学生集中快速完成练习题,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同时掌握圆形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规律。
3.6 归纳总结综合整个课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4.1 教学手段本节课程的教学手段包括黑板、数据投影仪等。
4.2 教学资源本节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PPT、课堂练习题等。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独立完成数学练习册上所布置的作业。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做除法想乘法”和“推算”的方法。
2、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3、 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利用“因为……所以……”,训练学生严谨、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推算”的方法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猴王分桃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桃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
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18只桃子,要它们平均分3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18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
”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80只桃子,平均分3天吃完,如果你能计算出你每天能吃几只桃,明天就给你180只桃。
”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50只。
”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师:“小朋友,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生:“肥肥算错了。
”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猴王这二次分桃都是怎么分的,平均每天吃几只?说说你的算式。
” 生①:“18只桃子,平均分3天吃完。
18÷3” 生②:“180只桃子,平均分3天吃完。
180÷3”师:“我们已经可以根据表内除法得出18÷3=6,那么,180÷3等于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 出示课题——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 新课探究探究一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师:“想一想,说出你的算式。
” 生:“180÷3”师:“180÷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①:“因为18÷3=6,所以180÷3=60。
第一篇:乘整十数、整百数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推算:从4×3推出4×30和4×300,培养类推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算:从4×3推算4×30和4×300。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学习例1 1.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2.探究:一位数乘整十数。
例1:小胖提出4×30=? 小巧用的是推算:4×3=12 , 4×30=120 。
小亚用已建立的乘法模型“乘是同数连加”来做。
4×30 就是4个30连加,30+30+30+30=120, 因此4×30=120。
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对乘法定义的理解。
3.展示两种计算方法后,提供了两组题供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练习。
然后学生可以自己体会“喜欢哪种?”最后得到“推算”模型“快捷、正确”的结论。
4.最后小胖用铲车推三包“货物”,生动地展示了7×9=63推得7×90=630 推得7×900=6300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乘法推算的数学模型。
二、学习例2 例2: 这是一道应用问题,需要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可逐步展示题目且只出示图不出示式子。
(1)提出第一个问题“一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作为预备阶段。
先让学生从图中观察一纸板鸡蛋有几个,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多种方法。
方法1:每排6个,有5排:5×6=30。
方法2:每列5个,有6列:6×5=30。
(2)第二个问题“三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用建立的模型“同数连加”、“推算”分别求得结果。
(3)最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送货员向新世纪小学等4所小学送鸡蛋,学生可以将计算过程写入各学校的送货单上。
学生可以两种方法都用,最后通过比较得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是“推算”,因为它较为快捷正确。
乘整十数、整百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课本第12~13页教学目标:1、会运用乘法模式“乘是同数连加”来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加强对乘法定义的理解。
2、推算:从3×2推出3×200,培养类推能力。
3、掌握并能熟练计算乘整十数、乘整百数。
4、经历自主探究乘整十数、整百数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感悟算法最优化。
5、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计算一位数乘整百数。
教学难点:理解推算:从3×2推算3×200。
就是表示3×2个百,即(3×2)个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引入出示:主题图师:今天带着同学们来参加秋季运动会,学校的跑道一圈长为200米。
激烈的比赛开始了。
二、探究新知1、独立探究出示小胖的问题:3×200是多少?师:这道3×200的积是多少呢?你会算吗?如果你可以独立解答,算完后就把你的解答方法和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先找小组内的小朋友讨论后再解答。
2、交流算理交流汇报计算方法:方法一:因为3×200表示3个200连加,200+200+200=600所以,3×200=600方法二:我使用推算的方法,因为3×2=6,所以3×200=600(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板书介绍算理)师:把200看成2个百,那么3×200就是(3×2)个百,也就有6个百,是600,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在计算一位数乘整百数时,可以利用乘法的定义——同数相加来计算;也可以先想一位数乘一位数再推算出结果。
板书:一位数乘整百数4、独立完成4个800是多少?小胖第一名,来算。
4×8=324×800=32005、练一练①像小胖一样计算:5×3= 7×5= 5×7= 3×5=5×30= 7×50= 5×70= 3×50=5×300= 7×500= 5×700= 3×500=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谁快?5×400= 5×900= 4×900= 7×800=8×300= 4×800= 4×800= 6×800= 10×700= 9×700= 4×700= 5×800= 问:你是怎么计算一位数乘整百数的?那通过7×9这道题,你可以推算出哪些乘法题呢?生:7×9=63,7×90=630,7×900=6300……三、实际应用1、出示:第13页的图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问:3×20=?20×3=?学生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交换3×20=?20×3=?3×2= 2×3=3×20= 20×3=3×20= 20×33×200=?200×3=?3×2= 2×3=3×200= 200×3=3×200= 200×33、师:运用刚才计算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数学教案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整百数除法运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和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总价。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给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教师挑选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讲解思路。
3. 教师针对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 教师给出拓展题目,学生自主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整百数除法运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提高了运算能力,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整十数、整百数除法运算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拓展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完成一些简单的购物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整十数、整百数》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回顾(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最初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整十数、整百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在课堂练习时,像20×3这样的题目,大多数学生能很快说出答案是60。
这表明他们理解了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再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例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讨论200×4的计算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像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2×4 = 8,再在8后面添上两个0。
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入课题,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还是有少数学生因为粗心而犯错,这说明在培养认真仔细的态度方面还需要加强。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在《乘整十数、整百数》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整十数、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例如,在计算3×20时,学生能够较快地运用先算3×2 = 6,再在6后面添上一个0得出结果为60的方法。
这表明通过课堂上的实例讲解和练习,重点内容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乘整十数、整百数的算理,即为什么可以先不看因数末尾的0进行计算,最后再添上相应个数的0。
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一概念时,表现出困惑的表情。
教师在处理这一难点时,采用了直观教具演示的方法,如用小棒表示数,10根小棒为一捆,3捆就是30根,2个30根就是60根,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计算过程的本质。
乘整十数、整百数(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运用推算,从4×30、4×300来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
2. 能力目标:
知道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交换位置,积不变。
3. 情感目标:
通过推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10页的主题图
2.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也如火如荼地开始 了。瞧!在田径赛场上,正在举行800米
的长跑比赛,小胖跑在最前面。
二、探究一位数乘整百数:
1.师: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生:在200米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表示跑一圈是200米,小胖刚好跑完3圈。
2.问题一:小胖已经跑了多少米?
学生列式: 3×200=
尝试解答 ,汇报:
方法1: 方法2:
3个2百相加 3个2百就是6个百
200+200+200=600 3×2=6
3×200=600 3×200=600
答:小胖已经跑了600米。 答:小胖已经跑了600米。
师:乘整百数和乘整十数一样,也可以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师:最后小胖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比赛结束了,但我们的问题又来了!
3.问题二:小胖、小亚、小巧、小丁丁都跑完了800米长跑比赛,他们4个人共跑了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并说说算理。
4×8=32(米)
算法:4×800=3200
答:他们4人共跑了3200米。
三、基本练习
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1.像小胖一样计算:(第11页的练习)
5×3= 7×5= 5×7= 3×5=
5×30= 7×50= 5×70= 3×50=
5×300= 7×500= 5×700= 3×500=
问:这些题你是怎样算的?仔细观察这几组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些题都是先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填上相应个数的“0”。)
2.完成第2题
师: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比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5×400= 5×900= 4×900= 7×800=
8×300= 4×800= 3×800= 6×800=
10×700= 9×700= 4×700= 5×800=
问:哪种方法计算的可以更快些,为什么?
10×700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四、交换:
出示:11页的图
师:学校在操场旁的小花园里铺了一条新的小马路,有了多少块方砖?
学生列式并计算,有两种情况:
工人叔叔: 小丁丁:
3×20=? 20×3=?
算法:3×2=6 算法:2×3=6
3×20=60 20×3=60
3×20 = 20×3
答:一共用了60块方砖。
问:两道题的积为什么相同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这是交换题。
学生独立完成:(11页的练习题)
3×200=( ) 200×3=( )
3×200 ○ 200×3
五、拓展练习:
看谁算得又快有正确?
300×2= 20×90= 900×10= 50×20=
6×500= 70×6= 30×50= 70×80=
4×70= 500×8= 600×40= 600×800=
六、总结:
师: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运用推算,把两个数相乘,再在后面填上这两个数末尾的0
之和。如40×30,先算4×3=12,所以,40×3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