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游隙对轿车轮毂轴承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47.50 KB
- 文档页数:4
表征滚动轴承工作性能的要素滚动轴承的结构包括: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润滑脂和密封件。
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对应面上设有供滚动体滚动的凹槽,根据设计要求可以有密封圈安装槽和外挡圈安装槽。
滚动轴承保持架的主要作用是将滚动体等距离分开,并引导其转动,以防止轴承运行时滚动体之间的碰撞和摩擦。
滚动体通过保持架均匀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摩擦转化为滑动摩擦。
影响滚动轴承性能的主要有五个方面:轴承材料、游隙、润滑、密封条件和加工工艺。
1)轴承材料对性能的影响轴承材料是影响轴承寿命最重要的因素。
轴承的套圈和滚动体一般使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不同品质的钢材原料区别主要在于氧含量和钛含量,其次为磷硫含量。
钢材中的这些非金属元素会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在轴承受到大载荷时会促进萌生裂纹。
其中氧含量的影响最大并且已经被证明与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具有相关性,氧含量从0.0028%降低到0.0005%,其疲劳寿命可以延长一个数量级。
因为氧原子在金属中多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氧含量高时夹杂物的颗粒大,而滚动接触疲劳寿命与最大夹杂物有关,所以控制氧含量是有效延长疲劳寿命的措施。
钢材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组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质量问题有表面脱碳超标、硬度不合格、淬火裂纹以及尺寸变形等。
目前国内热处理工艺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网状碳化物的含量、组织晶粒度大小和均匀性。
淬火温度过高(880℃)或不回火处理,会导致材料脆性较大,显微组织中的碳化物不均匀。
碳化物颗粒粗大时,基体组织中的碳化物浓度差就大,反之浓度差小,若浓度差大则浓度高和低处的寿命较低,所以平均寿命就低;碳化物的外形,细小的碳化物外形较为圆滑,粗大的碳化物外形容易有尖锐或凹凸的边缘,容易与基体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成为疲劳源产生裂纹,降低使用寿命。
国外常采用电磁搅拌、均匀化退火、可控气氛连续球化退火等措施来细化均匀碳化物。
同时注意热处理后的套圈与滚动体表面硬度匹配的问题,一般滚动体的硬度控制在范围上限,而套圈的硬度控制在范围下限,保证滚动体的硬度高于套圈1~2HRC,从而达到运转过程中的“冷辗整形”作用。
轴承的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1. 引言在机械设备中,轴承承担着支撑和传递载荷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和寿命,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轴承的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的概念、作用、测量方法以及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2. 轴向游隙轴向游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沿轴向方向的间隙。
它的存在可以使轴承在工作时能够自由地沿轴向方向进行微小的移动。
轴向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定位和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
2.1 轴向游隙的作用轴向游隙的存在可以使轴承在受到轴向载荷时能够自由地进行微小的移动,从而适应轴向载荷的变化。
它可以减小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内、外圈的相对位移,降低轴承的应力集中,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2 轴向游隙的测量方法测量轴向游隙可以使用推力计或测微计等工具。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将轴承安装在支架上,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住;2.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施加一定的轴向载荷;3.使用推力计或测微计测量内、外圈之间的间隙;4.记录测量结果,得到轴向游隙的数值。
2.3 轴向游隙对轴承性能的影响轴向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定位和承载能力。
如果轴向游隙过大,会导致轴承在受到轴向载荷时发生过大的位移,使得轴承无法正常工作。
而如果轴向游隙过小,会使得轴承在受到轴向载荷时产生过大的应力,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 径向游隙径向游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沿径向方向的间隙。
它的存在可以使轴承在工作时能够自由地沿径向方向进行微小的移动。
径向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定位和承载能力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3.1 径向游隙的作用径向游隙的存在可以使轴承在受到径向载荷时能够自由地进行微小的移动,从而适应径向载荷的变化。
它可以减小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内、外圈的相对位移,降低轴承的应力集中,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3.2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测量径向游隙可以使用游隙规或测微计等工具。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将轴承安装在支架上,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住;2.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施加一定的径向载荷;3.使用游隙规或测微计测量内、外圈之间的间隙;4.记录测量结果,得到径向游隙的数值。
汽车行驶中轮毂轴承动态摩擦力矩测量和能耗评估身份证:******************身份证:******************摘要:轮毂轴承作为汽车结构的关键零部件,不仅需要承受车辆的巨大载荷,还需要引导轮毂转动,其服役工况极为苛刻,一直是汽车厂商和研究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
汽车轮毂轴承制造过程易产生各种缺陷,质量难以保障,其中第3代汽车轮毂轴承的相关质量标准更为严格。
目前主要采用荧光磁粉以及机器视觉检测轮毂轴承表面缺陷,对于轮毂轴承原材料的夹杂、裂纹、疏松、折叠和缩孔等内部缺陷,通常采用切样、金相破坏等方式进行抽检。
因此,实现对于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是汽车轮毂轴承制造企业的现实迫切需求,也是生产高质量轮毂轴承的重要保障环节。
关键词:轮毂轴承;动态摩擦力矩;摩擦能耗;试验评估引言轮毂总成应用范围很广,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重型汽车、商用汽车、家用汽车等的车桥上,轮毂总成的可靠性,是决定车桥总成可靠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设计及装配轮毂总成中,相关技术人员都很关注轮毂轴承的安装预紧力矩。
平地机轮辋轴承要求预紧力矩控制得相当精准,若轮毂轴承安装预紧力矩过小,会造成轴承的轴向游隙过大,导致轴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轴向窜动,从而引起轴承损坏。
若轮毂轴承安装预紧力矩过大,会造成轴承的轴向游隙减小,导致轴承在转动过程中发热、烧结,从而引起轴承损坏。
本文针对轮毂总成结构所存在装配调整麻烦、困难以及零件加工制造难精准控制的不足,提出相应改进方案,可为类似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
1轮毂轴承动态摩擦力矩测量和能耗评估计算方法试验机驱动电机主轴软连接驱动轮毂轴承旋转,加载装置通过支撑轴承对轮毂轴承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
轮毂轴承HUB端通过夹具与静压轴承相连,静压轴承尾端安装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测量轮毂轴承实时摩擦力矩值。
静压轴承起到支撑及传递扭矩的作用。
试验时,轮毂轴承的初始温度及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因此轮毂轴承试样及部分夹具包裹在高低温环境箱内。
轴承轴向游隙标准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而轴向游隙作为轴承的重要参数之一,对轴承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轴向游隙的标准化对于保证轴承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轴向游隙是指轴承在安装后,轴承内外圈之间的空隙。
合适的轴向游隙可以保证轴承在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和适当的预紧力,从而保证轴承在高速旋转和振动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而不合适的轴向游隙则会导致轴承在工作时产生过大的摩擦和磨损,甚至导致轴承的过早损坏。
为了规范轴承的轴向游隙,国际上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目前,常见的轴向游隙标准有ISO、GB、ANSI等。
这些标准对于轴承的制造、安装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保证了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轴向游隙标准中,通常会包括轴承的型号、尺寸、公差、轴向游隙范围等内容。
其中,轴向游隙范围是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
轴向游隙范围的选择要根据轴承的使用条件和工作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高速旋转和高精度要求的设备,轴向游隙范围会相对较小,以保证轴承的稳定性和精度;而对于低速大载荷的设备,轴向游隙范围则可以适当放大,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工作寿命。
除了轴向游隙范围外,轴向游隙标准中还会对轴承的安装和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
例如,对于轴承的安装精度、轴承的预紧力、轴承的润滑和密封等方面都会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轴承在工作时能够发挥最佳的性能。
总的来说,轴向游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轴承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制造、安装和使用,才能够保证轴承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因此,对于轴承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和使用单位来说,都应该重视轴向游隙标准,严格执行标准要求,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轴向游隙标准作为轴承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证,对于轴承的制造、安装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保证轴承在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nsk轴承径向游隙NSK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机械装置中。
而轴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径向游隙。
本文将介绍NSK轴承径向游隙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调整径向游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NSK轴承。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NSK轴承的径向游隙。
径向游隙是指在轴承内部,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大小。
它是轴承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空间,对轴承的运转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NSK轴承的径向游隙有两个主要作用。
首先,它能够使轴承在正常运转时,滚动体能够自由滚动,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其次,径向游隙还可以调节轴承的受力分布,使轴承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正确选择和调整NSK轴承的径向游隙非常重要。
一方面,如果径向游隙过大,轴承的运转精度和刚性将会下降,可能导致轴承在高速和高负荷工况下出现振动、噪音和过热等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径向游隙过小,轴承的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会产生过大的接触应力,容易导致滚珠或滚道损坏,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选择和调整NSK轴承的径向游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轴承类型和尺寸。
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轴承对径向游隙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是工作条件和负荷。
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负荷要求不同的径向游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装配和调整技术。
正确的装配和调整技术能够保证轴承的径向游隙在规定范围内,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整NSK轴承的径向游隙。
首先是通过更换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尺寸来实现。
增大内圈和外圈的尺寸可以减小径向游隙,反之亦然。
其次是通过调整轴承的预紧力来实现。
增大预紧力可以减小径向游隙,反之亦然。
最后是通过调整轴承的安装位置和轴承座的尺寸来实现。
合理的安装位置和轴承座尺寸可以使轴承的径向游隙在规定范围内。
NSK轴承的径向游隙对轴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游隙的分析与检测研究叶凯锋(浙江丰波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21)摘要:当前,我国的轮毂轴承通常都是利用正游隙技术来进行生产的,这样生产出来的轴承使用期限一般都不会很长。
本文根据第三代的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智能安装项目,针对该单元负游隙技术,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依照相匹配的合套技术及铆合工艺,对轴承的游隙值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掌控,实现轴承的负游隙化。
本文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来构建一个轮毂轴承弹性变量与负游隙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从负距离测量到零弹性变形测量——实现成品轴承游隙和弹性变形的一个例子,最终使第三代轮毂轴承提供快速、轻松测量的能力。
关键词:轴承的滚动测量游隙技术负距离中图分类号:U463.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2(c)-0079-04汽车的核心功能部件之一就是轮毂轴承,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1-2]。
现在,全球范围内在市场上出售或正在使用的轿车基本都是利用的第三代轮毂轴承,对比一代和二代,第三代具备非常高的集成度,能够更好地帮助汽车实现轻量化,高的集成度不仅有效缓解了滚动轴承在高速转动时会产生的打滑现象,汽车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一般来说,有预紧会在结束第三代轮毂轴承安装之后来施加,形成负游隙。
相关研究[2]中,非线性弹簧质量系统与轮毂轴承相等,并且经过测量轴承触点的固有频率侧面地,获得轴承的负间隙。
有研究[3]首创了一种由多体力学为根本的光线追踪算法,该算法使用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圈旋转情况来说明负游隙。
也有研究[4]提出一种用建立轴承预压与负间隙之间的关系并测量轴承预压来计算轴承负游隙的方式。
还有研究[5-8]根据完成钢球接触副和轮毂轴承外圈对超声频率回馈信号的检查,以此来初步预算轴承预紧力。
基于上述研究,根据赫兹接触理论,构建赫兹弹性变量与负游隙差的相关关系[9-14]。
测量负游隙能够变成测量弹性变化的差。
径向游隙与寿命曲线径向游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即内圈和外圈的径向距离差。
它是轴承装配时为了确保轴承能够正常运转而设置的。
径向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寿命和性能。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径向游隙对轴承寿命的影响。
适当的径向游隙可以提供轴承的正常运转,减小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应力集中,降低轴承的摩擦和磨损。
过小的径向游隙会导致轴承在运转时过度受力,容易产生过热和损坏。
过大的径向游隙则会导致轴承在运转时产生过大的摆动和震动,影响轴承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合适的径向游隙对轴承的寿命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寿命曲线。
寿命曲线是描述轴承寿命与负载、转速、润滑等因素之间关系的曲线。
通常使用L10寿命来表示轴承的寿命,即在一定条件下,有10%的轴承在运行一定寿命后会出现故障。
寿命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取决于轴承的类型、负载、转速、润滑方式等因素。
寿命曲线显示了轴承负载和转速对寿命的影响。
一般来说,轴承的寿命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减小,因为较大的负载会增加轴承的磨损和疲劳。
同样,较高的转速也会缩短轴承的寿命,因为高速旋转会产生更大的摩擦和热量,加剧轴承的磨损。
此外,润滑也是影响轴承寿命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润滑可以减少轴承的摩擦和磨损,延长轴承的寿命。
不同的润滑方式(如油润滑和脂润滑)对轴承的寿命有不同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对轴承的寿命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径向游隙和寿命曲线是轴承寿命的两个重要方面。
合适的径向游隙可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和寿命,而寿命曲线则显示了轴承寿命与负载、转速、润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轴承,延长轴承的寿命至关重要。
汽车轮毂轴承失效模式识别及其机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05-31T08:27:56.26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0期作者:王建杰[导读]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主要作用是对制动器、扭力梁或传动轴进行连接,并为轮毂的转动传递转矩和支撑荷载。
因此轮毂轴承是保证汽车运行平稳、舒适及安全的重要部件之一,一旦失效将会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无法正常行驶,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汽车轮毂轴承失效模式识别及其机理,以供参阅。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襄阳 441057摘要: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主要作用是对制动器、扭力梁或传动轴进行连接,并为轮毂的转动传递转矩和支撑荷载。
因此轮毂轴承是保证汽车运行平稳、舒适及安全的重要部件之一,一旦失效将会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无法正常行驶,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汽车轮毂轴承失效模式识别及其机理,以供参阅。
关键词:汽车;轮毂轴承;失效模式引言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是用于连接制动器、传动轴或者扭力梁,为轮毂的转动传递转矩和支撑整车载荷的作用。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主要承受通过悬架系统传递而来的汽车重量(径向载荷),转向系统中转向力产生的轴向载荷,传动系统传递变速箱和驱动轴扭矩,使汽车前进和后退。
因此轮毂轴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保证了汽车运行平稳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旦失效会导致车辆不能正常行驶,零部件运转异常、异响,零件磨损加剧,使用寿命下降,安全性能降低等问题。
典型的轮毂轴承失效主要有:密封性能失效、内外圈表面疲劳失效。
1汽车轮毂轴承结构演变汽车轮毂过去较多是使用成对的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发展,现已广泛使用轮毂轴承单元。
受成本因素影响,中国市场上采用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已逐步淘汰,故本文的研究范围仅划定在球轴承轮毂单元。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英文为HubBearingUnit,缩写为HBU,主体是背靠背布置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第一代轮毂轴承单元是由SKF开发,在1938年开始生产的。
一代轮毂轴承游隙对轴承寿命的影响作者:于辉苗仲亮赵小威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3期摘要:一代轮毂轴承总成售后市场失效模式主要表现为外圈沟道点状剥落,沟道清洁度不良、游隙设计不良、材质不佳及进水失效等均能造成轴承沟道点状剥落问题产生。
本文重点研究轴承游隙设计与轴承外圈点状剥落之间关系。
关键词:一代轮毂轴承总成;预紧力;负游隙;力矩轿车所使用一代轮毂轴承采用双列角接触轴承结构,其工作环境要求钢球在一定的压力下运转,即轴承装配整车后应始终保持在负游隙状态。
一代轮毂轴承主机厂装配传动轴进行动力传输,需使用锁紧螺母进行连接,锁紧螺母所带来的夹紧力会对轴承预紧使其形成负游隙,锁紧螺母拧紧过程通常通过扭矩法控制。
1 失效模式对某车型一代前轮毂轴承总成进行特返分析汇总失效模式。
共计收集25例故障件,故障模式主要表现为点状剥落、超精不良、异常冲击及误判等,故障分布图如图1所示,主要故障原因为外圈点状剥落其占比48%,下文主要针对点状剥落问题进行探讨。
2 失效原因沟道清洁度不良、游隙设计不良、材质不佳及进水失效等均能造成轴承沟道点状剥落问题产生,针对故障件拆解现象对其失效机理予以具体分析,三种典型故障如下:2.1 材质不佳如确定材质不佳导致轴承点状剥落,其剥落处材质在SEM扫描电镜下会显示金属夹杂物等,该批故障件电镜扫描结果未见材质夹杂物。
2.2 进水失效如确定进水失效导致轴承点状剥落,其内部油脂含水量会高于PPM2000(0.2%),通过检测故障件油脂含水量能判定其是否存在进水痕迹,该批检测油脂含水量均小于PPM2000,未见进水失效痕迹。
2.3 游隙设计参数不良游隙设计不良导致轴承沟道点状剥落问题,检测轴承内部油脂含水量及点状剥落材质均不能发现异常。
轮毂轴承使用过程中只有负游隙偏紧能造成沟道剥落问题,负游隙需要锁紧螺母锁紧来实现(如图2所示)。
因故障件已拆解分析,故只能检测轴承正游隙数据来验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一代轮毂轴承正游隙设计参数为65-90um。
汽车轮毂用带外挡圈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影响因素的分析及
对策
马建生
【期刊名称】《轴承》
【年(卷),期】1997(000)007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马建生
【作者单位】天水海林轴承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343
【相关文献】
1.带压力挡圈的圆锥滚子轴承寿命试验的改进 [J], 张振潮;铁晓艳;任文亮
2.带座外球面轴承的轴向游隙 [J], 刘华之;李祥山
3.非标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配方法 [J], 张颖
4.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方法 [J], 王朋伟;范强;贾松阳
5.轴向游隙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载荷分布的影响 [J], Ken TAKAHASHI;Daisuke SUZUKI;Takafumi NAGATOMO;周贤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轴承轴向游隙标准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而轴向游隙作为轴承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轴承轴向游隙标准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轴承轴向游隙的相关知识。
轴向游隙是指在轴承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径向间隙,它是轴承内部构造的重要参数之一。
轴向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轴向游隙越大,轴承的承载能力就越大,但是转速和刚度会降低;反之,轴向游隙越小,轴承的转速和刚度会增加,但是承载能力会降低。
因此,合理确定轴向游隙对于轴承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轴承轴向游隙的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确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轴承轴向游隙标准。
一般来说,标准的轴承轴向游隙范围是根据轴承的类型、尺寸和使用环境来确定的。
因此,在选择轴承轴向游隙标准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轴承的使用条件,如工作负荷、转速、工作温度等因素,以确保选用合适的轴向游隙标准。
此外,轴承轴向游隙标准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轴承的安装和使用环境。
例如,在高速旋转的轴承中,为了降低振动和噪音,通常会选择较小的轴向游隙标准;而在需要承受较大冲击负荷的轴承中,通常会选择较大的轴向游隙标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轴承的使用条件、安装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轴向游隙标准。
总之,轴承轴向游隙标准是轴承设计和选择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
合理选择轴向游隙标准可以保证轴承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轴承轴向游隙标准的相关知识,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轴向游隙标准,以确保轴承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轴承轴向游隙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轴承径向游隙概述1、轴承径向游隙的概念径向游隙: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不承受任何外载荷,一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径向偏心极限位置移到相反的极限位置的径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如图一图一2、游隙的重要性:游隙直接影响轴承运转时的震动、噪音、摩擦、温升、寿命和主机运转的精度等。
游隙过大,会增加运行时的震动、噪音,同时主机运转精度下降。
同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接触的面积也缩小了,承载区域变小,接触面的应力会增大,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游隙过小时,摩擦会增大,造成温度升高,温升会使游隙进一步缩小,造成更高的温升,最终轴承卡死。
3、轴承的工作有效游隙与出厂时初始游隙的关系轴承在运转中的游隙,由于轴承配合以及内外圈温度差的原因,一般要比出厂时的游隙要小。
第一个游隙减少的因素是轴承安装的过盈配合,造成的游隙减少。
轴承安装时,内圈膨胀,外圈收缩,导致轴承内部游隙减少。
减少的量因轴承形式,配合尺寸、材料等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为过盈量的70%-90%。
第二个因素为内外圈的温差所造成的游隙减少。
在轴承运转时,一般外圈的温度比内圈低5-10℃。
有时一些特殊情况,温差更大。
由于内圈温度更高,膨胀尺寸更大,造成游隙的减少。
具体减少的量根据轴承尺寸的不同和温差的大小而定。
4、轴承运转的最佳游隙:从理论上讲,轴承在零游隙或稍微有点负游隙的情况下运转,轴承的寿命最大,同时能获得较大的刚性和运转精度。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要保证这一状态非常困难。
因此在选择时都会保留一定的有效游隙。
5、非普通游隙的一些选择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应选择C3组或以上的大游隙A、有重载荷和冲击载荷时,安装配合为大过盈量。
如铁路车辆、振动筛等B、承受不定向负荷,内外圈都是过盈配合。
如牵引机、拖拉机等。
C、内圈承受高温,或外圈受到低温。
如造纸机、烘干机、轧钢机、野外温度很低的环境等。
在对震动噪音,运转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选用C2组游隙。
如小型、微型电机等。
轴承原始游隙轴承原始游隙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轴承内外环之间的径向间隙。
游隙对轴承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与轴承原始游隙相关的参考内容。
1. 轴承原始游隙的定义和作用轴承原始游隙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轴承内外环之间的径向间隙。
其作用是保证在装配完成后,轴承能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转,同时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
适当的游隙可以提高轴承的工作效率,降低摩擦、振动和噪音,同时也有助于轴承寿命的延长。
2. 游隙的计量方法轴承原始游隙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得到。
实验测量方法主要有推轴法、悬挂法、测量前后径向变形法等。
推轴法是利用外力沿轴线方向推动轴承,测量推动力和推动轴程的关系,从而推算得到轴承原始游隙。
计算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理论计算方法是基于轴承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进行计算,数值计算方法则是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手段进行计算。
3. 游隙对轴承性能的影响轴承的游隙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适当的游隙能够保证轴承正常工作,在转速和负荷下满足要求的使用寿命。
过大的游隙会导致轴承在工作中发生过大的振动和噪音,并可能导致轴承失效。
过小的游隙会使轴承在工作中发生过大的摩擦和磨损,缩短轴承的寿命。
4. 游隙的调整和控制游隙的调整和控制是轴承装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调整轴承的游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轴承配合间隙、调整轴承安装位置、调整配合面等方法来实现。
轴承游隙的控制需要保证轴承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和精度,合理设定加工和检验尺寸,以及充分考虑轴承在工作条件下的热胀冷缩等因素。
5. 游隙的检测和测量轴承游隙的检测和测量是轴承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游隙测量方法有千分尺、测微计、游标卡尺等传统测量工具,以及光学扫描、激光测量等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
根据轴承的不同类型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游隙的检测。
综上所述,轴承原始游隙是保证轴承装配完成后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参数。
适当的游隙是保证轴承性能和寿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