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向游隙对轿车轮毂轴承性能的影响

轴向游隙对轿车轮毂轴承性能的影响

轴向游隙对轿车轮毂轴承性能的影响
轴向游隙对轿车轮毂轴承性能的影响

轴承游隙的正确调整办法

轴承游隙为什么调整不好 嗨喽,各位,交叉滚子轴承研究者带着各种宝贝又回来了,本研究者经常听到有小朋友遇到轴承游隙老是调整不好,十分影响使用和降低工作效率,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_→,话不多说,一起来看满满的干货呀。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洛阳鸿骏轴承为您服务。如有任何关于轴承的问题,请联系我们。零三七九-陆叁零零壹零叁贰。 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疲劳而导致失效的,这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轴承游隙调整不良而造成的,根据统计,34%轴承疲劳是因为游隙调整而造成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下有关轴承的游隙调整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洛阳鸿骏轴承为您服务。如有任何关于轴承的问题,请联系我们。零三七九-陆叁零零壹零叁贰。 一、什么是轴承游隙? 轴承游隙又称为轴承间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轴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二、对于圆柱孔轴承: 其安装后的径向游隙大小由所选取的壳体孔和轴的公差决定的。 它们之间的过盈量越大,安装后的径向游隙就越小。因此,正确选择与轴承相配合的轴和孔的公差非常重要。 三、对于圆锥孔轴承: 其过盈量不像圆柱孔轴承的内孔那样,由所选取的轴的公差决定的,而取决于轴承在锥形轴颈上或锥形紧定套上推入距离的长短。 轴承游隙标准是没有国家规定的要看使用情况:还是蛮复杂的问题,简述如下: A、游隙的选择原则: 1、采用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B、与游隙有关的因素: 1、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四、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法: (1)压铅丝 用手指检查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这种方法应用于轴端外露的场合。当轴端封闭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检查时,可检查轴是否转动灵活。 (2)用塞尺检查,操作方法与用塞检查径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轴向游隙应为c=1/ (2sin猓Q式中c一一轴向游隙,mm;e一一塞尺厚度,mm; a--轴承锥角,(°)。(3)用千分表检查,用撬杠窜动轴使轴在两个极端位置时,千分表读数的差值即为轴承的轴向游隙。但加于撬杠的力不能过大,否则壳体发生弹性变形,即使变形很小,也影响所测轴向游隙的准确性。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洛阳鸿骏轴承为您服务。如有任何关于轴承的问题,请联系我们。零三七九-陆叁零零壹

汽车前轮毂轴承适用车型对照表

汽车前轮毂轴承适用车型对照表 型号:DAC25520037 适用车型:富康,奇瑞QQ,吉利后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25520042 适用车型:奔奔后轮。 型号:DAC25520043 适用车型:吉利,雪铁龙,标志。 型号:DAC25550043 适用车型:雷诺。 型号:DAC25600045 适用车型:标志307,凯旋。 型号:DAC27520045/43 适用车型:尼桑日产。型号:DAC27530043 型号:DAC28580042 适用车型:长安汽车,昌河汽车,佳宝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28580044 适用车型:雨燕后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28610042 适用车型:丰田专用轴承。 型号:DAC29530037 适用车型:越翔后轮专用轴承型号:DAC30580042 型号:DAC30600337 适用车型:拉达,菲亚特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30630042 适用车型:丰田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0640042 适用车型:丰田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0680045 适用车型:斯柯达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2550032 适用车型:沙拉本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2720045 适用车型:丰田姬先达用轴承 型号:DAC34640037 适用车型:拉达,欧宝,大众,大宇,乐丰,乐驰,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34660037 适用车型:本田雅阁,沃克斯,豪尔,赛宝前轮,专用。 型号:DAC3562W-S 适用车型:北斗星,哈飞,路宝,奔奔,爱迪尔前轮。 型号:DAC35620040 适用车型:奥扩王子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 DAC35640037 适用车型:幸福使者,老夏利前轮专用轴承。

轴承轴向游隙如何测量

轴承轴向游隙如何测量 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 2. 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噪声); 3. 轴承与轴和外壳孔为过盈配合时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4. 轴承工作时,内外套圈的温度差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5. 因轴和外壳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轴承游隙减小或增大。 根据使用经验,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为近于零;滚子轴承应保持有少量的工作游隙。在要求支承刚性良好的部件中,FAG轴承允许有一定数值的预紧力。这里特别指出,所谓工作游隙,是指轴承在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还有一种游隙叫原始游隙,是指轴承未安装前的游隙。原始游隙大于安装游隙。我们对游隙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工作游隙。 国家标准规定的游隙值分为三组:有基本组(0组)、小游隙辅助组(1、2组)和大游隙辅助组(3、4、5组)。选择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用基本组,便可使轴承得到合适的工作游隙。当基本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应选用辅助组游隙。大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内外圈温差较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心及要求提高极限转速和降低NS K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小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需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减少振动和噪声的场合。 1 轴承的固定 在确定了轴承的类型和型号以后,还必须正确的进行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才能保证TIMKEN轴承的正常工作。 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包括: 1)轴系支承端结构; 2)轴承与相关零件的配合; 3)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4)提高轴承系统的刚度。 1. 两端固定(两端单向固定) 普通工作温度下的短轴(跨距L<400mm),支点常采用两端单向固定方式,每个轴承分别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力。如图,为允许轴工作时有少量热膨胀,轴承安装时应留有轴向间隙0.25mm-0.4mm(间隙很小,结构图上不必画出),间隙量常用垫片或调整螺钉调节。 特点:限制轴的双向移动。适用于工作温度变化不大的轴。 注意:考虑受热伸长,轴承盖与外端面之间留补偿间隙c,c=0.2~0.3mm。 2〃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 当轴较长或工作温度较高时,轴的热膨胀收缩量较大,宜采用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的支点结构,如图。 固定端由单个轴承或轴承组承受双向轴向力,而游动端则保证轴伸缩时能自由游动。为避免松脱,游动轴承内圈应与轴作轴向固定(常采用弹性挡圈)。用圆柱滚子轴承作游动支点时,KOYO轴承外圈要与机座作轴向固定,靠滚子与套圈间的游动来保证轴的自由伸缩。 特点:一个支点双向固定,另一个支点作轴向游动。 深沟球轴承作为游动支点,轴承外圈与端盖留间隙。 圆柱滚子轴承作为游动支点,轴承外圈应双向固定。 适用:温度变化较大的长轴。

什么是径向游隙

什么是径向游隙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国家和轴承行业都有专门的检测标准(JB/T3573-93)来规定。在轴承制造工厂都有专用的检测仪器来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对于调心轴承的径向游隙,通常采用塞尺测量方法。下面介绍用塞尺测量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检测类设备,装配类设备,客户定制设备,轴承检测,零件检测,内径测量、内孔测量外径测量,内径,外径,尺寸测量,测量仪器,自动测量,自动检测,视觉检测,影像检测,跳动检测,自动化设备,自动检测仪,检测设备开发,内孔测量仪,电动车设备 A〃将轴承竖起来,合拢。要点:轴承的内圈与外圈端面平行,不能有倾斜。将大拇指按住内圈并摆动2-3次,向下按紧,使内圈和滚动体定位入座。定位各滚子位置,使在内圈滚道顶部两边各有一个滚子,将顶部两用人才个滚子向内推,以保证它们和内圈滚道保持合适的接触。 B〃根据游隙标准选配好塞尺。要点:由轴承的内孔尺寸查阅游隙标准中相对应的游隙数值,根据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塞尺中相应的最大和最小塞尺片。 C〃选择径向游隙最大处测量。要点:轴承竖起来后,机上部外圈滚道与滚子之间的间隙就是径向游隙最大处。 D〃用塞尺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要点:转动套圈和滚子保持架组件一周,在连续三个滚子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不能通过时的塞尺片厚度为最大径向游隙测值;在连续三个滚子上不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能通过时的塞尺片厚度为最小径向游隙测值。取最大和最小径向游隙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值。在每列的径向游隙合格后,取两用人才列的游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对于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轴承,其安装的最后工作是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轴承的轴向游隙需要根据安装结构、载荷、工作温度和轴承性能进行精确调整。下面介绍轴向游隙的测量方法和如何调整轴向游隙。利用千分表测量汽车轮毂轴承轴向游隙方法:将带有千分表的支座稳固地置于机身或壳体内,把千分表表头硕在轴的光洁表面上,向两个方向推轴,表针指示的界限偏差,即为其轴向游隙数值。一、原始游隙 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时的游隙。原始游隙是由制造厂加工、装配所确定的。 二、安装游隙 也叫配合游隙,是轴承与轴及轴承座安装完毕而尚未工作时的游隙。由于过盈安装,或使内圈增大,或使外圈缩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安装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三、工作游隙 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使轴承游隙减小;同时,由于负荷的作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游隙增大。轴承工作游隙比安装游隙大还是小,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些滚动轴承不能调整游隙,更不能拆卸,这些轴承有六种型号,即0000型至5000型;有些滚动轴承可以调整游隙,但不能拆卸,有600 0型(角接触轴承)及内圈锥孔的1000型、2000型和3000型滚动轴承,这些类型滚动轴承的安装游隙,经调整后将比原始游隙更小;另外,有些轴承可以拆卸,更可以调整游隙,有7000型(圆锥滚子轴承)、8000型(推力球轴承)和9000型(推力滚子轴承)三种,这三种轴承不存在原始游隙;6000型和7000型滚动轴承,径向游隙被调小,轴向游隙也随之变小,反之亦然,而8000型和9000型滚动轴承,只有轴向游隙有实际意义。 合适的安装游隙有助于轴承的正常工作。游隙过小,滚动轴承温度升高,无法正常工作,以至滚动体卡死;游隙过大,设备振动大,滚动轴承噪声大。 径向游隙的检查方法如下: 一、感觉法 1、有手转动轴承,轴承应平稳灵活无卡涩现象。 2、用手晃动轴承外圈,即使径向游隙只有0.01mm,轴承最上面一点的轴向移动量,也有0.10~0.15 mm。这种方法专用于单列向心球轴承。

X093JB轴承径向游隙测量仪使用说明书

X093JB轴承径向游隙测量仪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是轴承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对轴承的振动、寿命和主机精度等都有一定影响,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安装使用。为了满足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公差定义及其测量方法的要求,该X093J 型游隙测量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完善开发出了X093JB型游隙测量仪,本仪器仅用于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 二、技术指标 1、测量围:径(d)为Ф8-50mm 轴承宽度5~40mm; 2、示值精度:±1.0цm; 3、重复精度:2.0цm 4、量程及分辨率:0-100цm,0.2цm;0-200цm,0.2цm 5、外形尺寸:机械部分:230×240×250mm 电器部分:260×230×150mm 三、测量原理 本仪器的测量原理符合有关行业标准中游隙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规定。 如下图所示,本仪器电机带动高精密主轴8旋转,并通过安装在主轴上的专用胎具3带动被测轴承圈旋转(圈由紧固螺母3固定紧,相对主轴不作轴向运动),将传感器5的测头加在轴承外圈上侧中部,上负荷杆在被测轴承上侧中部两侧对称加力,使轴承外圈不作圆周运

动,在主轴旋转时带动轴承钢球落入沟底,通过高精度轴向传感器将测量外圈的位移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交流放大、相敏检波、直流放 大,送入单片机系统。圈旋转一周后,电路经过运算就可显示出外圈单侧的位移量平均值。然后加载下负荷,得出外圈另一个极限位置位 移量。外圈两个极限位置的位移量测量后,其变化值即径向游隙值就可直接显示出来。

本义器径向游隙的测量结果是外圈两个极限位置的测头位移量平均值的差值,因为安装胎具的径向跳动对测头位移量的影响基本相同,经和差运算后,在一定程度土消除了安装胎具的径向跳动所带来的影响,相应地保证了测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仪器结构及功能 本仪器主要由机械主体、电箱等两部分组成。 1、机械主体零件的名称和功能列表如下:(如上页示意图) 2测量电箱面板的组成与功能如下(示意图)

第二代轮毂轴承单元游隙分析

轮毂轴承单元 轴向游隙分析 轴向游隙(以下简称游隙)是在两内圈小端面贴紧后对外法兰的相对轴向移动量。理论公式:C=2[(Ri+Re-Dw)Sin?+di]-Di, C:轴向游隙 Ri:内沟曲率 Re:外沟曲率 Dw:钢球直径 ?:接触角=cos1 {[Ri+Re-(De-de)/2]/(Ri+Re-Dw)} di:内圈沟位 Di:外法兰沟心距 由上式可知,装配是通过相关参数:内、外沟径相互差,内圈沟位(沟道到小端的距离),外法兰双沟心距,内、外沟曲率,钢球直径合套从而满足成品游隙要求。由于相关联的尺寸太多,通常装配时沟位、沟心距、沟曲率都作为不考虑因素(视为常数),只以内、外沟径差而选配保证游隙要求。由此,为了提高合套率,沟曲率、沟位、沟心距在磨加工时保证它们的一致性是重重之重。下面以原始游隙为“0”的状态下单独讨论(图解)以上参数的变化对轴向游隙的影响。 1、内、外沟径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内、沟径差加大2x(内沟径减小或外沟径加大)如图所见游隙增加2y。反之游隙减小。 2、沟曲率对游隙的影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外沟曲率加大r,如图所见游隙增加2y,反之

游隙减小。同理内沟曲率加大游隙也加大反之亦然。 3、沟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内圈沟位加大x,如图所见游隙加大2y,反之游隙减小。外圈沟位(沟心距)它是由金钢滚轮保证一致性,把作为常数不作考虑。 4、钢球对游隙的影响 其它状态不变,假设钢球加大d,如图所见游隙加大2y,反之减小。

综上所述,在保证成品游隙要求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更高的合套率,除了改变内、外沟径差以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或减小钢球,再就是在出现游隙偏大的情况下,减小内圈沟位,就是保证内圈高度研磨双端面。 编制:余祖辉 2005-10-24

轴承游隙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规格值(单位:um) 公称内径d MC1组MC2组MC3组MC4组MC5组MC6组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0~9 0 5 3 8 5 10 8 13 13 20 20 28 公称内径d C2组EMQ组 C0组 C3组C4组C5组 0~10 0 7 4 11 2 13 8 23 14 29 20 37 10~18 0 9 4 11 3 18 11 25 18 33 25 45 18~24 0 10 5 12 5 20 13 28 20 36 28 48 24~30 1 11 5 12 5 20 13 28 23 41 30 53 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滚动轴承游隙检测方法

什么是游隙?如何测量滚动轴承的游隙? 所谓滚动轴承的游隙,是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沿径向的最大活动量叫径向游隙,沿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叫轴向游隙。一般来说,径向游隙越大,轴向游隙也越大,反之亦然。按照轴承所处的状态,游隙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原始游隙 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时的游隙。原始游隙是由制造厂加工、装配所确定的。 二、安装游隙 也叫配合游隙,是轴承与轴及轴承座安装完毕而尚未工作时的游隙。由于过盈安装,或使内圈增大,或使外圈缩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安装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三、工作游隙 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使轴承游隙减小;同时,由于负荷的作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游隙增大。轴承工作游隙比安装游隙大还是小,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些滚动轴承不能调整游隙,更不能拆卸,这些轴承有六种型号,即0000型至5000型;有些滚动轴承可以调整游隙,但不能拆卸,有6000型(角接触轴承)及内圈锥孔的1000型、2000型和3000型滚动轴承,这些类型滚动轴承的安装游隙,经调整后将比原始游隙更小;另外,有些轴承可以拆卸,更可以调整游隙,有7000型(圆锥滚子轴承)、8000型(推力球轴承)和9000型(推力滚子轴承)三种,这三种轴承不存在原始游隙;6000型和7000型滚动轴承,径向游隙被调小,轴向游隙也随之变小,反之亦然,而8000型和9000型滚动轴承,只有轴向游隙有实际意义。 合适的安装游隙有助于滚动轴承的正常工作。游隙过小,滚动轴承温度升高,无法正常工作,以至滚动体卡死;游隙过大,设备振动大,滚动轴承噪声大。 径向游隙的检查方法如下: 一、感觉法 1、有手转动轴承,轴承应平稳灵活无卡涩现象。 2、用手晃动轴承外圈,即使径向游隙只有0.01mm,轴承最上面一点的轴向移动量,也有0.10~0.15 mm。这种方法专用于单列向心球轴承。 二、测量法 1、用塞尺检查,确认滚动轴承最大负荷部位,在与其成180°的滚动体与外(内)圈之间塞入塞尺,松紧相宜的塞尺厚度即为轴承径向游隙。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调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 2、用千分表检查,先把千分表调零,然后顶起滚动轴承外圈,千分表的读数就是轴承的径向游隙。 轴向游隙的检查方法如下: 1、感觉法 用手指检查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这种方法应用于轴端外露的场合。当轴端封闭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检查时,可检查轴是否转动灵活。 2、测量法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国家和轴承行业都有专门的检测标准(JB/T3573-93)来规定。在轴承制 造工厂都有专用的检测仪器来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对于调心轴承的径向游隙,通常采用塞尺测量方法。下面介绍用塞尺测量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检测类设备,装配类设备,客户定制设备,轴承检测,零件检测,内径测量、内孔测量外径测量,内径,外径,尺寸测量,测量仪器,自动测量,自动检测,视觉检测,影像检测,跳动检测,自动化设备,自动检测仪,检测设备开发,内孔测量仪,电动车设备 A.将轴承竖起来,合拢。要点:轴承的内圈与外圈端面平行,不能有倾斜。 将大拇指按住内圈并摆动2-3次,向下按紧,使内圈和滚动体定位入座。定位各滚子位置,使在内圈滚道顶部两边各有一个滚子,将顶部两用人才个滚子向内推,以保证它们和内圈滚道保持合适的接触。 B.根据游隙标准选配好塞尺。要点:由轴承的内孔尺寸查阅游隙标准中相对 应的游隙数值,根据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塞尺中相应的最大和最小塞尺片。C.选择径向游隙最大处测量。要点:轴承竖起来后,机上部外圈滚道与滚子 之间的间隙就是径向游隙最大处。 D.用塞尺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要点:转动套圈和滚子保持架组件一周,在 连续三个滚子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不能通过时的塞尺片厚度为最大径向游隙测值;在连续三个滚子上不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能通过时的塞尺片厚度为最小径向游隙测值。取最大和最小径向游隙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值。在每列的径向游隙合格后,取两用人才列的游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对于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轴承,其安装的最后工作是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轴承的轴向游隙需要根据安装结构、载荷、工作温度和轴承性能进行精确调整。下面介绍轴向游隙的测量方法和如何调整轴向游隙。

常见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方法的总结

常见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 方法的总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常见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方法总结 ——减速机维护检修心得论述 昆钢板带厂镀锌彩涂车间(651206)杨林华 摘要:减速机是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动装置,而减速机中各轴的轴承间隙调整好坏是减速机能否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减速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部件间相互的磨损,会导致轴承间隙的增大,为保证减速能持续稳定的工作,我们就要在减速机运行一定的时间后,对减速机的各轴轴承间隙进行调整。本文是着重从工作实践方面来阐述减速机在实际工作中轴系间间隙的调整问题,主要是从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的两种端盖形式来描述。减速机固定用的轴承端盖一般分为外装式和嵌入式两种。外装式端盖结构简单,但密封性能较好,调整轴承间隙时要打开箱盖,多用于固定不可调整间隙的轴承。使用外装式端盖固定轴承时,可用调整垫片调整轴承间隙及加强密封性能,装拆方便,但增加了轴段长度。嵌入式端盖,由于使用调整螺栓,调整方便,可用于固定可调间隙的轴承及密封要求高的减速机上。对轴承间隙调整的方法,本文都是从实际工作经验中加以总结。 关键词: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方法总结 减速机是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动装置,而减速机中各轴的轴承间隙调整好坏又是减速机能否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减速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部件间相互的磨损,会导致轴承间隙的增大,为保证减速能持续稳定的工作,我们就要在减速机运行一定的时间后,对减速机的各轴轴承间隙进行调整。以下是我多年从事设备维护检修工作以来,对减速机轴承间隙调整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经验总结。 在减速机轴系固定方式一般采用轴系两端固定和轴系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种方式。而两端固定方式一般又采用轴承端盖外装式及轴承端盖嵌入式两种。外装式端盖结构简单,但密封性能较好,调整轴承间隙时要打开箱盖,多用于固定不可调整间隙的轴承。使用外装式端盖固定轴承时,可用调整垫片调整轴承间隙及加强密封性能,装拆方便,但增加了轴段长度。嵌入式端盖,由于使用调整螺栓,调整方便,可用于固定可调间隙的轴承及密封要求高的减速机上。以下是对采用几种固定方式的减速机在调整轴承间隙的方法总结。 一、轴系两端固定方式:这种结构常采用端盖固定轴承外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般的齿轮减速机及轴承支承点跨距<300㎜的蜗杆减速机中应用较为常见。 (一)、外装式端盖的减速机的轴承间隙调整 采用外装式端盖固定轴承外圈的减速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种方式在减速机中被广泛采用。 在2004年5月23日早班上厂矿罗茨选矿车间3#皮带输送机在运行中,值班人员发现该设备JZQ850型减速机噪声较大,振动剧烈,值班人员向车间技术员汇报,车间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停机检查。经过检修钳工拆开观察孔检查,发现减速机各级轴上的齿轮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齿面上接触斑点已经有胶合现象;另外在

轮毂轴承和轮毂单元的更换(上)

轮毂轴承和轮毂单元的更换(上) 最坏情况下,磨损或损坏的轮毂轴承或轴承单元会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造成伤害。至少它会在行驶的路途中发生不合时宜且成本较高的失效。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在它们失效前将轮毂轴承或轮毂单元换掉,但又如何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失效呢? SKF从数以万次的更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中发现,大多数需要进行轴承更换的汽车行驶的里程在13万~19万km之间。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和可靠性,SKF建议在更换制动器时,不管车龄的长短都要检查轮毂轴承,并且时刻注意轴承磨损的早期预警信号,包括任何转动时的磨损噪声或悬挂组合轮在转弯时不正常的减速。 后轮驱动车辆 当替换前轮轴承时,即使只坏了一个轴承,也要成对更换。这是因为导致一个轴承失效的工作条件和作用于另一个轴承的工作条件相似。大多数生产商建议后轮驱动的车辆在行驶38000km时应对前轮毂轴承进行注油润滑。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直到更换制动系统才对轴承进行注油润滑,这意味着,在润滑以前,轴承已经工作了两倍或比两倍更多的建议行驶里程数。每当更换制动系统时,检查轴承并更换油封是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后轮驱动时,用的最多的前轮毂轴承是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圆锥轴承有两个可分离的部件:圆锥内圈和圆锥外圈。里边的部分或内圈有一个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外圈是经过硬化处理的钢材,给滚动体提供一个光滑的滚动表面。在轮端应用中,圆锥滚子轴承通常成对使用。 在一些场合,后轮驱动车辆使用轮毂单元作为前轮轴承,使用轮毂单元的好处在于:大多数轮毂单元是密封的,且在整个寿命期内保持润滑。 虽然球体、锥体、滚柱轮毂轴承在老式的汽车后轮中广泛运用,但轮毂单元的使用量却在日益增长。大多数后轮驱动车辆上的后轮毂轴承是密封的,且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都润滑的,或由差速器中的润滑油润滑。因此,它们通常没有特定的保养间隔期。只有当轮毂密封开始渗漏,且引起差速器的润滑油渗透到制动刹车片时,才需要进行维护。 前轮驱动车辆 前轮驱动车辆中使用最多的前轮毂轴承装置是一种整体轮毂单元。典型的轴承单元,集成了内外圈、滚动体和保持驾,并带有一个或两个安装用的法兰。通常,这些轮毂单元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是密封的,当轮毂单元被损坏或显示出磨损的迹象时,整个轮毂单元被更换掉。

轮毂轴承的发展趋势和技术

轮毂轴承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图) 摘要:为满足汽车零部件减轻重量、减小体积和改善性能的要求,汽车用轮毂轴承在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讨论了轮毂轴承在改善性能、减轻重量、降低摩擦力矩、降低法兰盘跳动和集成ABS传感器以增强其功能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最新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前轮驱动汽车的广泛普及,为满足减轻重量、减小体积和安装方便的要求,轴承和一些零部件如转向节和轮毂的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供应商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为满足对轮毂轴承的各种需求,改进了其原有功能并增加了一些更为先进的功能。本文将讨论轮毂轴承的最新技术、结构和发展趋势。 1、发展历程 NSK轮毂轴承的开发经历了三次重大设计进步,与周围零部件一体化程度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图1)。所有大批量生产的三代轮毂轴承(HUBⅠ、HUBⅡ和HUBⅢ)均满足汽车制造商对产品结构紧凑、轻量化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为降低油耗及改善行驶的稳定性,轻质铝制转向节逐渐替代了较重的钢制转向节。另外,第二代和第三代轮毂轴承由于安装方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生产中。 第一代轮毂轴承 第一代轮毂轴承是外圈整体式内圈背对背组合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或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保证安装后预紧载荷在规定范围内,预先设定初始轴承游隙,在汽车组装线上无需使用调整预紧载荷的隔圈。此外,轮毂轴承自带密封圈,省去了人工外部安装密封圈的步骤。 第二代轮毂轴承 与第一代相比外圈带法兰盘的第二代轮毂轴承其特点是装配部件数较少,重量较轻,安装方便。第二代轮毂轴承外圈带有法兰盘,直接通过镙栓连接到悬架上(内圈旋转型),或安装到刹车盘和钢圈上(外圈旋转型)。 第三代轮毂轴承 第三代轮毂轴承由连接到悬架上带法兰盘的外圈和连接到刹车盘和钢圈上带法兰盘的内圈相组成。与第二代不同,第三代轮毂轴承集成了ABS传感器。 ??? 表1列出了NSK各种轮毂轴承的类型和特点。 下一页 2、轮毂轴承技术 高性能密封圈 由于非常接近地面和高温的刹车盘等零件,轮毂轴承需要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及恶劣环境。因此轴承密封圈必须具备良好的耐热、防泥浆和污水的性能。表2列出了具有不同密封性能的密封圈。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完整版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方 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国家和轴承行业都有专门的检测标准(JB/T3573-93)来规定。在轴承制造工厂都有专用的检测仪器来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对于调心轴承的径向游隙,通常采用塞尺测量方法。下面介绍用塞尺测量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方法: A.将轴承竖起来,合拢。要点:轴承的内圈与外圈端面平行,不能有倾斜。将大拇指按住内圈并摆动2-3次,向下按紧,使内圈和滚动体定位入座。定位各滚子位置,使在内圈滚道顶部两边各有一个滚子,将顶部两用人才个滚子向内推,以保证它们和内圈滚道保持合适的接触。 B.根据游隙标准选配好塞尺。要点:由轴承的内孔尺寸查阅游隙标准中相对应的游隙数值,根据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塞尺中相应的最大和最小塞尺片。 C.选择径向游隙最大处测量。要点:轴承竖起来后,机上部外圈滚道与滚子之间的间隙就是径向游隙最大处。 D.用塞尺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要点:转动套圈和滚子保持架组件一周,在连续三个滚子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不能通过时的塞尺片厚度为最大径向游隙测值;在连续三个滚子上不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能通过时的塞尺片厚度为最小径向游隙测值。取最大和最小径向游隙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值。在每列的径向游隙合格后,取两用人才列的游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对于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轴承,其安装的最后工作是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轴承的轴向游隙需要根据安装结构、载荷、工作温度和轴承性能进行精确调整。下面介绍轴向游隙的测量方法和如何调整轴向游隙。利用千分表测量汽车轮毂轴承轴向游隙方法:将带有千分表的支座稳固地置于机身或壳体内,把千分表表头硕在轴的光洁表面上,向两个方向推轴,表针指示的界限偏差,即为其轴向游隙数值。

滚动轴承的游隙

滚动轴承的游隙 所谓滚动轴承的游隙,是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沿径向的最大活动量叫径向游隙,沿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叫轴向游隙。一般来说,径向游隙越大,轴向游隙也越大,反之亦然。按照轴承所处的状态,游隙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原始游隙 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时的游隙。原始游隙是由制造厂加工、装配所确定的。 二、安装游隙 也叫配合游隙,是轴承与轴及轴承座安装完毕而尚未工作时的游隙。由于过盈安装,或使内圈增大,或使外圈缩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安装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三、工作游隙 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使轴承游隙减小;同时,由于负荷的作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游隙增大。轴承工作游隙比安装游隙大还是小,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些滚动轴承不能调整游隙,更不能拆卸,这些轴承有六种型号,即0000型至5000型;有些滚动轴承可以调整游隙,但不能拆卸,有6000型(角接触轴承)及内圈锥孔的1000型、2000型和3000型滚动轴承,这些类型滚动轴承的安装游隙,经调整后将比原始游隙更小;另外,有些轴承可以拆卸,更可以调整游隙,有7000型(圆锥滚子轴承)、8000型(推力球轴承)和9000型(推力滚子轴承)三种,这三种轴承不存在原始游隙;6000型和7000型滚动轴承,径向游隙被调小,轴向游隙也随之变小,反之亦然,而8000型和9000型滚动轴承,只有轴向游隙有实际意义。 合适的安装游隙有助于滚动轴承的正常工作。游隙过小,滚动轴承温度升高,无法正常工作,以至滚动体卡死;游隙过大,设备振动大,滚动轴承噪声大。 从制造到安装到使用,其游隙的变化 滚动轴承在制造时按合同是有规定的游隙的,这个游隙一般称为原始游隙;而该轴承在主机上安装时,由于某个套圈有过盈配合,导致轴承游隙值减小,这一经过安装后形成的游隙被叫做安装游隙;经过运转,轴承零件温度升高,体积发生

NSK轴承配合使用间隙的调整

NSK轴承配合使用间隙的调整 即使是眼睛看不到的小尘埃,也会给NSK轴承带来坏影响。所以,要保持周围清洁,使尘埃不致侵入轴承。 在使用中给与轴承强烈冲击,会产生伤痕及压痕,成为事故的原因。严重的情况下,会裂缝、断裂,所以必须注意。 避免以现有的工NSK轴承具代替,必须使用恰当的工具。我们经常强调工具的重要性,是因为有太多的客户在安装中使用了错误的工具造成了轴承的损伤。 在轴上和轴承座中,轴承要求在径向、轴向和切线方向等三个方向固定其位置。径向和切向的定位通过对NSK轴承套圈的紧配合采实现,轴向定位只有在少数情况下采用紧配合;一般采用轴向限位零件,诸如端盖和挡圈等将轴向位置限定在游隙范围内。 选择配合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四点: (1)轴承套圈圆周面应有良好支承且受力均匀,以减少变形,并可充分发挥轴承的承载能力。 (2)套圈在其配合表面中不能沿切线方向滑动,否则会损坏配合面。 (3)自由端轴承必须能与轴和轴承座孔的长度变化相适应,即必须具有适应轴向位置在一定范围内游动的能力。 (4)必须注意使轴承安装和拆卸简便,省工省时省开支。操作NSK轴承时,手上的汗会成为生锈的原因。要注意用干净的手操作,最好尽量带手套。 轴承的寿命是与保养和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它关系到轴承寿命的长短,工作效率的高低。维护保养好所使用的NSK轴承,会带来不少的受益,比如说可以带来高的生产效率,生产出质量精密更高的产品,几次的维护可以延长寿命为你节省一次重新采购的费用。 1 调整垫片法: 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软钢片或弹性纸)垫片;调整时,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面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一面用手转动轴,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而轴内部没有间隙为止;这时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的间隙,再加上NSK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这就是所需填放垫片的总厚度,然后把准备好的垫片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最后拧紧螺钉。 2 调整螺栓法: 把压圈压在轴承的外圈上,用调整螺栓加压;在加压调整之前,首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旋紧,直到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止,然后算出调整螺栓相应的旋转角。例如螺距为1.5mm,轴承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间隙,那么调整螺栓所需要旋转角为3600×0.15/l.5=360;这时把调整螺栓反转360,NSK轴承就获得0.5mm的轴向间隙,然后用止动垫片加以固定即可。 采用润滑脂润滑的流动轴承在运行1500小时后应更换润滑脂,加注的油量要适量,因为润滑脂太多或太少都会引起轴承发热,加油量一般掌握在轴承室容积的1/2~2/3为宜。

JB_T102382001_汽车轮毂轴承单元_介绍

标准介绍与贯彻 8 JB/T10238—2001《汽车轮毂轴承单元》介绍  洛阳轴承研究所□李飞雪 1 概述 轮毂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它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传统的汽车车轮用轴承是由两套圆锥滚子轴承或球轴承组合而成的,轴承的安装、涂油、密封以及游隙的调整都是在汽车生产线上进行的。这种结构使得其在汽车生产厂装配困难、成本高、可靠性差,而且汽车在维修点维护时,还需要对轴承进行清洗、涂油和调整。轮毂轴承单元是在标准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两套轴承做为一体,具有组装性能好、可省略游隙调整、重量轻、结构紧凑、载荷容量大、为密封轴承可事先装入润滑脂、省略外部轮毂密封及免于维修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轿车中 , 在载重汽车中也有逐步扩大应用的趋 势。 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轮毂轴 承单元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许多轴承厂纷纷开始生产轮毂轴承单元。轮毂轴承单元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对其设计和生产均有较高要求,可是目前市场上尤其是维修市场上的轮毂轴承单元良莠不齐,产品质量高低不一,因此需要对其制定标准,来规范和指导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性能的要求。JB/T 10238—2001《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就是这样一项标准。 2 JB/T 10238规定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1)结构型式 从基本结构上看,第一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预调游隙、带或不带密封圈的双列轴承,第二代轮毂轴承单元是外圈带凸缘的双列轴承,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的内、外圈均带凸缘,第四代轮毂轴承单元则进一步将双列轴承、连接法兰以及等速万向节的外套集成为一个整体。各代轮毂轴承及单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见表1。

什么是轴承游隙

轴承游隙又称为轴承间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游隙可分以下几类: 轴承内部游隙是指一个轴承圈相对于另一个轴承圈径向移动的总距离(径向内部游隙)或轴向移动的总距离(轴向内部游隙)。 工作游隙是指轴承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 原始游隙是指轴承未安装前的游隙。 游隙值根据大小分三组,一组是基本组(或者叫普通组)、小游隙组(C2)、大游隙组(C3、C4)。日本的NSK、NTN等品牌还有专门的CM组(电机专用游隙)。 另补充一点日常应用的举例: 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择基本组; 大游隙组适用于内、外圈配合过盈量较大、或者内外圈温度差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者需要改善调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轴承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

小游隙组适用于较向高的旋转精度、需要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要减小振动和噪音的场合。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轴承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轴承游隙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机械运转精度、轴承寿命、摩擦阻力、温升、振动与噪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对向心轴承游隙的选择过小时,则会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增多,接触应力减小,运转较平稳,但是,摩擦阻力会增大,温升也会提高。反之,则接触应力增大,振动大,而摩擦阻力减小,温升低。因此,根据轴承使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游隙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事实上轴承游隙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几种主要因素: (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松紧会导致轴承游隙值的变化。一般轴承安装后会使游隙值缩小;(2)轴承在机构运转过程中,由于轴与外壳的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 (3)由于轴与外壳材料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或增大。 通常向心轴承选择最适宜的工作游隙值就是轴承游隙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组游隙值。基本组游隙值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应该优先选用。对于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向心轴承不能采用基本组游隙时,可选用辅助组游隙值。如深沟球轴承的第3、4、5组游隙值,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比正常配合更紧的过盈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外圈工作温差较大的机械部件中。在轴中心与外壳孔中心线倾斜度较大,和为了增加其承受轴向负荷能力,提高轴承极限转速,以及降低轴承摩擦阻力等工况条件下,亦可采用第3、4、5组游隙值。对于要求旋转精密或限制轴向游动的轴,一般采用第2组游隙值(小游隙值)的轴承,必要时还给予一定的预加负荷“预紧”,以提高轴的刚性。 滚动轴承的游隙 所谓滚动轴承的游隙,是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沿径向的最大活动量叫径向游隙,沿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叫轴向游隙。一般来说,径向游隙越大,轴向游隙也越大,反之亦然。按照轴承所处的状态,游隙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原始游隙 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时的游隙。原始游隙是由制造厂加工、装配所确定的。 二、安装游隙 也叫配合游隙,是轴承与轴及轴承座安装完毕而尚未工作时的游隙。由于过盈安装,或使内圈增大,或使外圈缩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均使安装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三、工作游隙 轴承在工作状态时的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使轴承游隙减小;同时,由于负荷的作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游隙增大。轴承工作游隙比安装游隙大还是小,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些滚动轴承不能调整游隙,更不能拆卸,这些轴承有六种型号,即0000型至5000型;有些滚动轴承可以调整游隙,但不能拆卸,有6000型(角接触轴承)及内圈锥孔的1000型、2000型和3000型滚动轴承,这些类型滚动轴承的安装游隙,经调整后将比原始游隙更小;另外,有些轴承可以拆卸,更可以调整游隙,有7000型(圆锥滚子轴承)、8000型(推力球轴承)和9000型(推力滚子

1 轮毂轴承性能试验大纲

车型零部件性能试验 试验大纲 产品名称:轮毂轴承 产品图号: 试验类型:性能检验 试验日期: 编制:审核:批准:

1.试验依据: 乘用车及商务车轮毂轴承技术标准 2.试验目的: 验证产品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试验对象: 轮毂轴承。 4.要求: 负荷试验机的压力不小于10KN,室温在20±1℃。 5.试验方法 5.1密封泥水试验 5.1.1定义:泥水试验是使轴承在泥浆水喷溅的条件下,用轴承寿命来描述轴承防泥水能力的试验。 5.1.2试验准备 5.1.2.1样本容量:2套,抽样4套,其中2套为备品及分析用 5.1.2.2样品套圈的端面上逐套编号 5.1.2.3样品在各项测试前应擦试干净,不得有油污 5.1.2.4称质量采用的天平精度应不低于6级,并定期鉴定. 5.1.2.5轴承在上机试验前称其质量 5.1.2.6与轴承配合的轴与壳体的公差应符合要求 5.1.2.7试验轴承必须安装正确,不得有压偏现象,不准敲打密封圈 5.1.3试验条件 5.1.3.1试验机为通过鉴定合格的轴承试验机 5.1.3.2试验条件: 泥水应符合:JISZ8901 8级,重量比为5%;流量:1×103m3/min 转速:N=300rpm时,向密封件喷溅试验1小时 N=1000rpm时,不喷溅试验1小时 目标时间:100小时 5.1.4试验过程 5.1.4.1凡因设备仪器故障或操作人员违反试验规程造成轴承失效时,应从记录中剔除 5.1.4.2试验轴承出现异常振动、噪声及其它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停机处理 5.1.4.3试验在载荷下起动和停机 5.2漏脂试验 5.2.1定义:漏脂试验是轴承在一定条件下运转,用轴承腔内润滑脂泄漏到轴承外部的情况来描述其防漏脂能力的试验。 5.2.2试验准备 5.2.2.1样本容量:4套,抽样数量6套,其中2套为备品及分析用。 5.2.2.2样品套圈的端面上逐套编号 5.2.2.3样品在各项测试前应擦试干净,不得有油污 5.2.2.4称质量采用的天平精度应不低于6级,并定期鉴定. 5.2.2.5轴承在上机试验前称其质量 5.2.2.6与轴承配合的轴与壳体的公差应符合要求 5.2.2.7试验轴承必须安装正确,不得有压偏现象,不准敲打密封圈 5.2.3试验条件 5.2.3.1试验机为通过鉴定合格的密封轴承试验机 5.2.3.2试验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