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熟畸胎瘤
- 格式:doc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8
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术后化疗护理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属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恶性程度高。
手术后及早采取有效的联合化疗,防止复发,可提高存活率。
因此化疗药物应及时准确的运用,以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
标签:未成熟畸胎瘤;化疗护理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在卵巢肿瘤中是较少见的,属于恶性肿瘤,且易复发。
准确及时的运用化疗药物,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现对我科未成熟畸胎瘤术后应用盐酸搏莱霉素联合奈达铂、依托泊苷化疗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32岁,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住院,术后病检示左侧卵巢囊实性未成熟畸胎瘤IC期II级。
1.2方法为防止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化疗前30 min予异丙嗪片25 mg口服,地塞米松20 mg静滴,静推盐酸格拉思琼3mg,在使用盐酸搏莱霉素前30 min 口服吲哚美辛片25 mg,一次化疗疗程为5 d,盐酸搏莱霉素每隔1 d使用1次,奈达铂、依托泊苷每天使用,同时每天长效止吐、护肝、护胃对症支持治疗。
采用双通道输液,一侧静脉通道输入化疗药物,另一侧静脉通道输入止吐、护肝、护胃药物。
化疗药物用非聚氯乙烯材料的输液管,并通过所连接的过滤器过滤后静脉滴,5d化疗结束后静脉再给予止吐、护肝、护胃药物2 d。
2 护理2.1化疗前护理患者对化疗存有恐惧心理,担心不能耐受。
需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效果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疾病,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平衡,以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化疗方案顺利实施。
2.2一般护理2.2.1及时准确使用化疗药物,注意用药的时间、浓度、剂量,严格控制滴数,按时滴完。
输入化疗药物时应使用静脉输油泵。
加强巡视,保持输液管道通畅,观察输液管道有无折叠阻塞情况。
化疗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完善相关检查。
2.2静脉血管的保护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穿刺。
未成熟畸胎瘤化疗方案第1篇未成熟畸胎瘤化疗方案一、背景未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IT)是一种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化疗是目前治疗未成熟畸胎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化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目标1. 完全消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
2. 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3.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三、化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肿瘤部位及分期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2. 联合化疗:采用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3. 分期治疗:根据肿瘤分期,制定相应的化疗周期和药物剂量。
4. 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化疗方案1. 基础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长春新碱(Vincristine)、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 D)、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 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病情制定个体化剂量。
- 周期:每2周为一个周期,共6个周期。
2. 强化化疗方案:- 在基础化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以下药物: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依托泊苷(Etoposide)。
- 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病情制定个体化剂量。
- 周期:每2周为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
3. 维持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incristine)、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
- 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病情制定个体化剂量。
- 周期:每4周为一个周期,共2年。
五、化疗期间监测与评估1. 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
2. 影像学检查:每2个周期进行一次全面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疗效。
3. 不良反应评估:密切观察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化疗结束后随访1. 随访周期:化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2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第3年起,每年随访一次。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症状,尤其是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早期症状,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会怎样?以及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常见症状:腹部肿块、腹痛、腹水、下腹部包块、体重减轻*一、症状:1.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等。
因腹腔种植发生率高,60%有腹水。
且因腹水而使体质消耗、体重减轻。
大多数患者的月经及生育功能正常。
2.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转移的发生率高,为32%~58%。
转移方式多沿腹膜扩散。
因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盆腔及腹腔腹膜、大网膜、肝表面、横膈、肠浆膜及肠系膜等。
转移灶大多数为表面种植。
淋巴结转移也不少见。
北京协和医院曾对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进行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17例,5例有淋巴结转移,占29.4%。
此5例均为有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的临床Ⅲ期病例。
临床Ⅰ期曾作淋巴结清扫手术者仅有3例,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Norris(1976)组9例尸检材料中,4例有淋巴结转移。
FIG0分期以Ⅰ期及Ⅲ期较多。
而在Ⅲ期病例中,因转移灶的组织类型不同,其临床病理过程亦有区别。
如若转移灶全部为神经胶质,即神经胶质腹膜瘤(peritoneal gliomatosis),则手术将卵巢原发瘤切除以后留下的广泛散在小灶常可自行消失。
或虽未消失而患者可带瘤存活,预后很好。
故有人提出腹腔内仅仅有神经胶质者不应列为Ⅲ期。
若腹腔内种植转移灶为病理Ⅰ级以上肿瘤,手术未切净或未进行有效的化疗,则病情将继续发展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FIG0Ⅲ期患者,其预后与腹腔内转移灶的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有密切联系。
3.复发率: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率高。
肿瘤的复发率与手术切除后的辅助化疗有密切关系。
手术后4周以内及早应用足量VAC或PVB联合化疗者极少出现复发,而未用化疗或采用的化疗药物及方法不恰当,则复发率很高,可达66.7%~93.8%,肿瘤还有反复复发的倾向,北京协和医院25例复发瘤手术后又有复发者10例,占40%,故行第3次手术,其中有1例又因再复发而接受第4次及第5次手术。
未成熟畸胎瘤化疗方案
化疗是未成熟畸胎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化疗方
案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依托泊苷、卡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肿瘤的部位和大
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来说,化疗可能会是长期进行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除了化疗药物的选择外,化疗方案还包括给药途径、剂量和间隔等方面的考虑。
这些因素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化疗的效果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调整化疗方案。
化疗是一种较为侵袭性的治疗手段,可能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
因此,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反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减轻不良反应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未成熟畸胎瘤化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家属
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化疗方案和良好的配合,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未成熟畸胎瘤治疗中,化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
内容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恶性卵巢肿瘤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一.概述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属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恶性程度高。
本病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常见腹部包块、腹痛等,腹腔种植发生率高。
采用术后辅助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生存率从10%~20%提高到95%以上。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常见腹部包块、腹痛等。
腹腔种植发生率高,60%患者有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消耗体质,使体重减轻。
大部分患者的月经及生育功能正常。
本病转移的发生率高,为32%—58%。
转移方式沿腹膜扩散,常见的转移部位有盆腔及腹腔腹膜、大网膜、肝表面、横膈、肠及肠系膜等。
转移灶大多数为表面种植。
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
三.超声表现
内部回声呈现“破絮状”,或内部回声会呈现“粗网络状”,回声的程度是中等,卵巢囊实性肿瘤实性或者包膜上出现血流现象,频谱PI≤1. 0,RI≤0. 5。
四.鉴别诊断
1.结核性盆腔脓肿
液性成分为主,实性部分有钙化,无血流,比较符合。
但结核性盆腔脓肿多有慢性消耗症状,常有不孕。
脓肿壁多较厚。
2.阑尾周围脓肿或粘液囊肿
多有慢性右下腹痛病史;壁厚,钙化少见。
3.宫外孕
病变内有实性病变及骨类回声,但与宫内胎囊及胎芽对比非常不一致,基本可以排除。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患儿10岁,发现下腹包块1月。
腹部超声见下腹部不均质团块,直径约16cm ;疑为腹腔肿瘤
大体标本包块外观光滑
剖视包块内呈“烂肉状”,病理诊断:右卵巢不成熟畸胎瘤Ⅲ级。
未成熟畸胎瘤
未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 of the ovary)又稱惡性畸胎瘤,是由2~3個胚層組成的腫瘤。
腫瘤的全部或部分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組織構成,未成熟成分大多為外胚層神經組織。
畸胎瘤未成熟型提示腫瘤具有多發和轉移的潛能,這種潛能與所含神經上皮的數量和未成熟程度直接相關。
占卵巢畸胎瘤的1%~1.65%,占卵巢惡性腫瘤的3.05%,純型未成熟畸胎瘤居惡性生殖細胞瘤的第3位。
本院28年統計資料表明,未成熟畸胎瘤占卵巢腫瘤的4.54%,占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26.96%。
主要發生于兒童及青年。
Cury等(1987)報道為10~45歲,平均19歲。
未成熟畸胎瘤的轉移發生率較高,轉移方式多沿腹膜擴散,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盆腔及腹膜,其次為大網膜、肝、腸漿膜及腸系膜、直腸窩、對側卵巢等。
肝臟轉移常產生大量腹水致使患者有極度消耗,且手術切除的難度大,最后成為致死原因之一。
未成熟畸胎瘤的復發率較高,在切除原發腫瘤后可短到
幾周內局部復發,復發大多數在盆腔及腹腔內。
協和醫院報道18例未成熟畸胎瘤中11例復發(占61%),其中伴肝臟復發者7例,并指出復發與下列因素有關:
1.復發灶病理分級與首次手術間隔時間的關系復發灶的病理分級距第一次手術的時間間隔在一年以內,全部為未成熟型且多數為Ⅱ級;時間超過一年者,多數為成熟型,為0級。
因此,短期內復發者,瘤細胞仍分化差、較長時間復發者,病理分級多數可自未成熟向成熟轉化。
復發越晚,越成熟。
2.復發灶病理分級與化療的關系曾接受化療者,復發灶的病理分級多數為0級,而未接受化療者,多數為Ⅱ級。
復發灶的病理分級與原灶比較,大多數均自未成熟向成熟轉化,不過病理分級的轉化是由于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自然演變,抑或是化療的影響,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病理】
1.巨檢未成熟畸胎瘤多為單側,呈圓形或橢圓形,腫瘤直徑多>12cm。
切面實性,間有小囊(圖1)或由于壞死造成大囊性間隙,囊內主要充盈漿液、血性黏液較少見。
實性部分呈多彩顏色,如灰、黃、紅和深棕色,質軟似豆腐或腦組織樣,有出血及壞死區。
半數摻雜軟骨或骨組織。
2.鏡下腫瘤內可見到2~3個胚層衍化的組織,分化程度從未成熟,欠成熟,到完全成熟階段不等,惡性程度也因此不同(圖2,3),故病理分級極為重要。
除0級外,其他各級可出現欠成熟和(或)未成熟組織成分。
現將各胚層來源的組織形態描述如下:(1)外胚層:出現最多的為腦組織和神經組織,往往較幼稚,如神經上皮、室管膜和成群的神經細胞。
其次為皮膚、皮脂腺和毛囊。
(2)中胚層:有成熟和(或)欠成熟胚胎性軟骨小島、脂肪組織、骨小梁或骨樣組織等。
此外有平滑肌、毛細血管瘤或海錦狀血管瘤樣形態。
(3)內胚層:較多見的為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和唾液腺等。
3.病理分級未成熟畸胎瘤的組織成分復雜而多樣化,不同成分的分化程度也有很大差異,惡性程度亦因此不同。
Thurloeck及Scully按腫瘤所含幼稚成分的多少分級如下:0級:全部為高分化的成熟細胞。
Ⅰ級:多數為高分化的成熟細胞。
Ⅱ級:有中等量未分化胚性組織,細胞有異型性及核分裂象。
Ⅲ級:有大量未分化胚性組織,細胞異型性及核分裂象明顯。
Norris對病理分級提出更明確的定量標準,以神經上皮的定量多少而定級:
Ⅰ級:大量成熟組織,有散在未分化的間葉組織,偶有分裂象。
Ⅱ級:成熟組織較少,有形成菊形團及不規則腺體的神經上皮,但其數在每個切片上不多于3個低倍視野(×40)。
Ⅲ級:成熟組織少,大量成堆神經上皮,且連成片,間葉呈肉瘤樣,每個切片有4個或4個以上低倍視野有以上現象。
應用病理分級判斷腫瘤的良、惡性程度,對決定治療措施及估計預后有重要意義。
0級屬成熟畸胎瘤、1~3級為未成熟畸胎瘤。
本瘤同時并存其他類型的生殖細胞腫瘤,如內胚竇瘤、無性細胞瘤、多胚瘤等成分時,應加以注明。
【診斷要點】
診斷要點概述
1.根據癥狀體征如本瘤好發于青年及兒童,且常單側卵巢發病,有腹痛、腹脹等癥狀,婦科檢查出一側附件有實質性包塊等。
2.B超檢查腫瘤包膜完整、光滑,內部回聲極不均勻,可見團塊狀回聲。
3.血AFP及hCG的測定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內胚竇瘤或絨癌時,分別有血AFP或hCG升高,有助于診斷是否為混合型未成熟畸胎瘤。
4.皮樣囊腫惡變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惡變率在1%~2%間。
惡變多發生于絕經后婦女。
良好囊性畸胎瘤為囊性腫瘤,囊內含有毛發及皮脂質等成熟組織,其任何一種或幾種成分均可發生惡變,絕大多數是鱗狀上皮惡變為鱗癌,占83%,其次為腺癌或肉瘤。
本瘤預后不良,5年存活率僅15%~31%。
若為未成熟畸胎瘤則系實性,多數以神經外胚層組織占優勢。
臨床表現
常見盆腔包塊、腹痛、腹脹,有時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
少數病例因蒂扭轉或破裂而引起急腹癥,偶見出現腹水。
婦檢時附件區觸及腫塊,腫塊可因擴散或粘連固定于盆腔內。
【治療概述】
仍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1.手術晚期患者宜行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包括大網膜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對年輕患者、要求生育且腫瘤局限一側、包膜完整、無腹水、病理分級Ⅰ級、對側卵巢剖視檢查正常者,可考慮患側附件切除術,術后VBP或BEP方案化療3~4個療程。
2.化學療法見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化學治療。
【預后】
影響預后的因素:
1.病理分級病理分級是影響預后的關鍵性因素。
因病理分級可以逆轉,故最后一次手術切除腫瘤的病理分級與預后關系密切。
復發越晚、腫瘤越成熟。
Norris等報道1、2、3級存活率分別為80%、60%和30%。
2.反復手術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既然可以由未成熟向成熟演變,即由惡性向良性轉化,所以切莫放棄手術機會。
如此反復手術,經過一定時間間隔,腫瘤即可轉為成熟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這是改善患者預后的必要措施。
3.肝轉移肝實質轉移屬Ⅳ期。
以往對此類晚期患者多放棄手術治療。
連利娟報道,肝轉移行手術治療者,亦可改善患者的預后。
因此,對轉移灶或復發灶也應盡可能手術切除。
上圖為:肝表面轉移性未成熟畸胎瘤
圖1 超聲示右上腹巨大實性占位,形態欠規則圖2-5 CT平掃及增強掃描右上腹肝膈見一巨大實性分葉狀團塊影,病灶內可見多發散在斑點鈣化和脂質密度,并可見盤曲的帶狀略低密度,增強掃描實性部分有輕度強化圖6 鏡下示腫塊由三個胚層組織構成,可見支氣管上皮、腸源性上皮、軟骨、腦組織、纖維組織及大片幼稚神經外胚層來源組織(HE ×100)
上圖為:側腦室內未成熟畸胎瘤MRI分析
圖1-5右側側腦室不規則腫塊影,T1W1呈等信號為主,夾雜小圓形低信號(圖1),T2W1呈高信號為主,夾雜多個小圓形高信號,病灶界清,大小約3.5cm×3.8cm×4.9cm,室間隔受推擠移位(圖2),增強掃描病灶強化不均勻,主體呈明顯強化,其內夾雜數個小圓形、斑點狀無強化區域(圖3-5)圖6鏡下可見神經管結構。
38450 9632 防n20228 4F04 伄36049 8CD1 賑29520 7350 獐24971 618B 憋24524 5FCC 忌20506 501A 倚g38004 9474 鑴23269 5AE5 嫥€32561 7F31 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