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生物膜法的主要工艺以生物膜法的主要工艺为标题,介绍生物膜法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引言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技术,通过微生物膜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生物膜法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生物膜法的原理生物膜法利用微生物膜的特性,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膜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生物膜形成的过程包括吸附、生长和剥离三个阶段。
吸附阶段是有机物质在膜表面的吸附过程,生长阶段是微生物在膜表面繁殖生长形成膜,剥离阶段是膜上的微生物脱落并进入废水中。
三、生物膜法的应用1. 废水处理:生物膜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显著。
通过调整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和微生物膜的组成,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废水设计相应的生物膜法工艺。
2. 污泥的减量化:生物膜法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污泥产量少、生物膜稳定性高等优点。
适用于一些对污泥处理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食品加工、制药等。
3. 资源化利用: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生物肥料等资源,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四、生物膜法的发展前景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对废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废水处理的重要方向。
生物膜法还可以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如厌氧处理、膜分离等,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生物膜法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微生物膜的稳定性、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的挑战,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生物膜法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利用生物膜来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应用领域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载体表面,通过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和污染物来净化污水的过程。
生物膜法主要包括固定膜法和流动膜法两种形式。
固定膜法是将固体载体固定在反应器内,通过污水流经载体表面,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降解和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固定载体材料有生物滤料、填料、网格等。
流动膜法是将载体材料制成膜状,形成流动膜,污水通过膜表面,微生物在膜表面形成生物膜,降解和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流动膜材料有聚酯膜、聚丙烯膜等。
二、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生物降解和沉淀等步骤。
1. 预处理: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原始污水进行预处理,包括除砂、除油、调节pH值等操作,以保证后续处理的顺利进行。
2. 生物降解: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在生物膜表面流动,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并进行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和污染物的过程。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和气体等形式,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3. 沉淀:经过生物降解后的污水中仍可能含有悬浮物和微生物等物质,需要经过沉淀处理来分离固体和液体。
常用的沉淀方式有重力沉淀、浮选沉淀等。
三、应用领域: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
1. 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膜法可以高效地处理城市污水,减少有机物质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2. 工业废水处理厂: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和污染物,生物膜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实现工业废水的净化和回用。
3. 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相对较为简单,采用生物膜法可以实现对农村污水的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优缺点: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具有以下优点:1. 处理效果好:生物膜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净化水质。
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排放标准,但会造成高能耗、占地面积大和处理产物处理难的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二、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固体载体上,通过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的一种方法。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生长、分解等方式,将有机物转化为不可溶性物质或气体,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生物膜法相较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更高的微生物密度、更强的生化反应能力和更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三、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虹口污水处理厂虹口污水处理厂位于上海市,采用生物膜法进行二级处理。
该工艺是将增殖生物膜法(MBBR)与微细过滤膜法(MF)相结合。
MBBR通过人工增加载体,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提高有机物降解效率。
MF则利用微细孔径过滤膜,将丁苯类异构体等微小污染物截留。
虹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稳定地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2. 北京市生物膜法市政污水处理厂北京市生物膜法市政污水处理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膜法污水处理项目,位于北京市密云区。
该厂采用第三代自主设计的生物滑膜工艺,可同时处理90万吨/日的生活污水和20万吨/日的工业污水。
该生物滑膜工艺结合了生物降解技术和薄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COD和氨氮等有机物质。
四、生物膜法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较高的有机物负荷处理能力:生物膜法通过增加载体,提高了微生物附着面积,从而增强了有机物降解能力。
(2)较低的能耗: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所需的能耗更低,使得运行成本更少。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来处理废水的技术。
生物膜是一种生物学屏障,由微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形成一种薄膜状的结构。
在污水处理领域,生物膜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原理是通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和氮、磷等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终产物。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通过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等,它们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并同化其中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繁殖。
生物膜法的应用领域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处理工艺中,包括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农村污水治理等领域。
通过构建不同种类的生物膜反应器,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废水处理效果。
生物膜法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生物膜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生物膜法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物,对COD和BOD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显著。
其次,生物膜法具有稳定性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
此外,生物膜法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可以降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运营成本。
生物膜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生物膜法将继续发展壮大,技术不断创新,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同时,生物膜法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综合化的废水处理系统,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膜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生物膜法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载体上形成生物膜,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和应用案例。
一、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上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进行降解。
生物膜法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和更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二、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生物膜反应器和后处理三个主要环节。
1. 预处理:预处理主要是对进水污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和去除大颗粒悬浮物。
常用的预处理设备有格栅、砂池和沉砂池等。
2.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生物膜载体和微生物附着生长。
常用的生物膜载体有填料、滤材和膜等。
在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3. 后处理:后处理主要是对出水进行进一步的固液分离和去除微生物。
常用的后处理设备有沉淀池、过滤器和消毒设备等。
三、设备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设备主要包括预处理设备、生物膜反应器和后处理设备。
1. 预处理设备:预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格栅、砂池和沉砂池等。
格栅用于去除进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砂池和沉砂池用于进一步去除固体颗粒和沉淀物。
2.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主要包括生物膜载体和反应器结构。
生物膜载体常用的有填料、滤材和膜等,反应器结构通常为圆形或者矩形。
3. 后处理设备:后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沉淀池、过滤器和消毒设备等。
沉淀池用于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过滤器用于去除微生物和细小悬浮物,消毒设备用于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四、应用案例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市区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膜法进行污水处理,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提供清洁的排放水质。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和不足,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支持。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首先,将污水引入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填料或膜片等介质形成生物膜。
然后,微生物在生物膜上生长繁殖,通过降解有机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
最后,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水体。
二、应用范围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它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三、优势1. 高效处理能力:生物膜法能够在较小的处理体积内完成高效的有机物降解,减少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
2.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适应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
3. 运行成本低:生物膜法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运行成本较低,维护简便。
4. 适应性广:生物膜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不足1. 对温度和pH值敏感:生物膜法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较高,若水质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
2. 需要较长的启动期:生物膜法在初始运行阶段需要较长的启动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稳定的生物膜。
3. 部分难降解物处理效果有限:对于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可能有限,需要辅助其他处理方法。
五、相关数据和案例支持根据实际数据和案例,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在处理有机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90%,氨氮去除率达到95%。
另外,某工业废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含有重金属的废水,通过调整生物膜反应器的操作参数,成功将重金属含量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一、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在生物膜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和吸附生长的方式,将有机物质附着在膜表面形成生物膜。
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无害物质,同时生物膜还能够过滤掉悬浮颗粒和微生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二、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将原始污水经过格栅、砂池等设备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杂质和沉淀物。
2. 厌氧处理:将初步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池,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有机酸温和体等。
3. 好氧处理:将厌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通过好氧菌的作用,进一步分解有机酸等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
4. 混凝沉淀:将好氧池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凝结成较大的颗粒,并沉淀到池底。
5. 生物膜反应器:将混凝沉淀池出水进入生物膜反应器,通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6. 消毒处理:将生物膜反应器出水经过消毒设备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残留的微生物,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7. 出水处理: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如深度过滤、紫外线消毒等。
三、应用范围: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
它适合于处理各种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污水,如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废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等。
四、优缺点:1. 优点:(1)处理效果好:污水处理生物膜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质,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的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较小,适合于空间有限的场所。
(3)运行成本低:生物膜法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生物膜的自净作用,减少了污泥处理的成本。
好氧生物膜法作用原理
好氧生物膜法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基础的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有机废水处理。
它利用了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在生物膜上形成了一层富生态系统的薄膜,这个薄膜包含了各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它们通过互惠互利的关系协同工作,以最大化地去除有机废水。
好氧生物膜法的基本作用原理是:将废水通过人工生物膜,流动在微生物生长用的固体基质表面,间接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微生物利用有机污染物为碳源,吸收氧气进行代谢活动,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较小的物质,如CO2和水等。
同时,好氧生物膜法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态氮依次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避免了传统生物处理技术中可能出现的氮氧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的形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多,其厚度也逐渐增加,从而提高了处理系统的有机物负荷、抗冲击负荷、抗毒负荷能力等。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的原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是目前常用的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生物膜法是指在固定支撑物上生成一层稳定的生物膜,通过生物膜附着和代谢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污染物,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
生物膜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物膜法的原理是通过将废水与生物膜接触,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能够被生物膜吸附降解。
生物膜的附着方式有生物膜自身的自粘附和流体力学条件的阻力粘附。
有机废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进入生物膜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利用这些小分子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其次,生物膜法的原理还包括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吸附和吸附质的分解代谢。
微生物附着在生物膜上,形成一种稳定的生物膜结构。
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将其降解为无机物质,然后利用这些无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这样,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可以迅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此外,生物膜法的原理还涉及生物膜的自净过程。
生物膜内的微生物通过代谢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产生大量的CO2和水,这些无害物质随废水一起排出。
同时,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也会吸收废水中的溶解氧,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促使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从而增加废水中的氧气供应,有利于脱氮和脱磷等过程的进行。
活性污泥是一种利用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对废水进行降解净化的生物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来实现废水的净化。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包括多种细菌和真菌等,它们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利用无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其次,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和生物吸附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
微生物的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从而将其沉降下来,达到废水的净化目的。
生物膜法工艺
生物膜法工艺是目前化学工业中最常用的一种工艺,它大大提高了我们能及时
获得所需物质的精确度,并且可以避免污染。
生物膜法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用生物膜的厚度来限制物质的迁移,从而达到控制
该物质的分布及处理过程。
这种工艺有很多优点,包括低温控制、高度通量和低压工作,使用生物膜可以有效地拦截外部体,并去除硫化物和有机污染物对最终产品的污染。
生物膜法工艺的主要流程就是通过筛分封存,在纯化和精制过程中,使用生物
膜来进行过滤从而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筛选出来;在凝固硫化物(SDS)因子的研
究中,采用生物膜的工艺,可以实现物质的良好控制和萃取。
此外,该工艺还有助于对微生物产物进行幼化,从而大大提高生物物质的结构稳定性,有效改善其形态,保证其安全性和生物效益。
此外,还可以用来提取有机物质,例如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药物产品中的活性物质等,从而大大提高生物物质的有效性。
生物膜法工艺是目前工业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工艺,它在提高产品精确度,节
约能源,去除污染物的利用价值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
生物膜法的原理和流程怎样?
生物膜法是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
附着在滤料或是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的生物污泥-—生物膜,当废水与生物膜相接触的时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为
营养物质,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吸取,而微生物自身得到繁衍增殖,同时废水也得到了净化,这就是生物膜处理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6-5-15所示。
废水经沉淀池后进入生物膜反应器,在此,经过好氧降解去除有
机物,然后进入二沉池排出。
初沉池的作用是去除大部分悬浮固体物质,以防止生物膜反应器堵塞;二沉池的作用是去除脱落的生物膜,提高出水水质;二沉池出水回流的主要作用是来稀释进水有机物浓度,同时也提高生物膜反应器的水力负荷,加大水流对生物膜的冲刷作用,以更新生物膜,从而维持良好的生物膜的活性和合适的生物膜厚度。
生物膜法装置的主要形式有:接触氧化池装置、生物转盘、生物
活性炭处理装置、生物滤池、生物滤塔、生物流化床等。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原理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处理废水的技术,将生物膜巧妙地应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除去有害物质,保护环境。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将具有污染物质的废水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可以彻底把有害物质(主要是氮和磷类物质)移除,达到净水的效果。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是由一层生物活性物质夹层叠加和穿孔生物膜而形成的。
穿孔生物膜可以阻滞胞外污染物,而生物活性物质夹层在形成生物膜夹层的同时,也可以吸附污染物并将其阻滞。
由于水分子和有机物分子的大小穿过穿孔生物膜的比例不同,水分子的穿过速度往往快于有机物分子,有机分子则得不到有效的清除。
同时,由于生物夹层上表面能位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吸附污染物,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不但占用空间少,耗能量低,而且可以有效的除去氮和磷类物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污染物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在废水处理领域有着崭新而有效地技术。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1、生物膜在载体上的生长过程:当有机污水或由活性污泥悬浮液培养而成的接
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
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这
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有进一步吸附、分解污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
解状态的污染物。
2、生物膜的降解机理
(1) 物质的传递
1)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中,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
2)有机污染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递给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
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H2O等则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并随其排走;
4)CO2及厌氧层分解产物如H2S、NH3以及CH4等气态代谢产物则从水层逸
出进入空气中。
(2) 膜的生长与脱落
1) 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也是膜生长的过程;
2) 好氧层与厌氧层的平衡稳定关系;
3) 厌氧层加厚,生物膜老化、脱落。
二、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多样化
(2) 生物的食物链长
(3)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4) 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1) 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 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三、生物滤池
1、生物滤池法的特征:
生物滤池法是在砂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方法,它利
用滤料表面形成的一层生物膜来净化污水。在滤池内,污水由于重力作用自
上而下地连续流经滤料,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借助酶的作用,使被吸附和吸收
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进行氧化分解,同时微生物又以有机物为营养进行
自身繁殖。老化的微生物附着力差,在污水冲刷会不断脱落,脱落后随水流
出滤池,同时新的生物膜不断生长,因而处理可连续进行。
2、典型构造
生物滤池主要由池壁、池底、滤料、布水器等部分组成。
滤料:组成滤层的过滤材料。常以花岗石、安山岩、闪绿岩等较硬的岩石以
及无烟煤等材料制成。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布水器:将污水散布于滤层表面的装置,使用较多的是旋转式布水器,其次
是固定喷嘴式布水器。
3、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负荷率
水力负荷率:以滤料体积表示,m3(污水)/m3(滤料)·d。
有机负荷率:以进水有机污染物或特定污染物表示,kg(BOD5或特定污染物)
/m3(滤料)·d。
水力负荷率与生物膜更新的关系:水力负荷小,生物膜厚,易堵塞;水力负
荷大于8m/d时,水力冲刷作用强,生物膜更新快,不易堵塞,生物活性好。但
污水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下降。
城市污水BOD5在200-300mg/L,处理效率要求80-90%时,低负荷生物滤池
的有机负荷率:0.2kg/ m3(滤料)·d,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有机负荷率:1.1kg/
m3(滤料)·d左右。
4、 生物滤池的类型
普通生物滤池; 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曝气生
物滤池
(1)塔式滤池:
由于低密度滤料的使用,生物滤池突破了高度的限制,可达8~20m,外形
像塔,故称之;
塔身分为数层,每层设置格栅,承担滤料重量;
水力负荷可高达20~200m/d,有机负荷2~3kg/m3d;
可多段进水,但要加强预处理,防止堵塞;
优点:占地大大缩小,能使用水质水量变化;
缺点:废水提升费用高,滤池太高管理不便。
(2)曝气生物滤池
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高效、低成本、小体积的污水处理系统;
主要分类:上流式和下流式;
填料特性:高比表面积、低密度、硬度大、抗磨损、化学稳定性好;
处理效果好:BOD5、SS、NH3-N可分别达到10、10、1mg/L;
抗冲击能力强:可适应水质、水量的波动,即使长时间停用启用后也可迅速
恢复。
四、生物转盘
1、特点
生物转盘是一种通过盘面转动,交替与污水和空气接触从而使污水净化
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是在生物过滤法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高效处理新技术,也是
生物膜法之一,具有运行简便,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调节接触时间、耗电少等优点,
很适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
2、构造
生物转盘是由氧化槽支撑和水平轴固定的一系列间距很近的圆盘所组成。盘
片由合成树脂(聚氯乙稀、玻璃钢)、金属(铅、钢)或竹材制成。氧化槽一般
是与圆盘外形基本吻合的半圆形,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由电动机和变速装
置带动水平轴使盘片缓缓转动。
3、工作原理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转盘用人工方法或自然方法挂膜后,转盘表面就形成了类似生物滤池滤料那
样的生物膜。转盘旋转时,浸入污水的部分,其上的生物膜吸附有机污染物,并
吸收生物膜外水膜中的溶解氧,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排出代谢
产物,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以有机污染物为营养进行自身繁殖。转盘露出水面的
部分,空气不断地溶解到水膜中取,增加其溶解氧量。生物膜交替地与污水和空
气接触,形成一个连续的吸附-吸氧-氧化分解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
4、生物转盘的特征
微生物浓度高。若把生物膜折算成曝气池污泥浓度,可达10000~
20000mg/L;生物相分级,预留无该机的污水水质相适应。这对微生物生长,有
机污染物降解有利;具有消化、反硝化、除磷功能。由于污泥泥龄长,可生长生
长期较长的消化、反硝化菌;不回流污泥,除水可加混凝剂除磷;耐冲击负荷,
可适应BOD5达10~10000mg/L的有机废水;微生物食物链长,污泥量少,含水
率低,易于处理。
五、 生物接触氧化法
1、特点
接触氧化法是在接触滤池和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处理方法,具
有介于生物滤池或活性污泥法的特征。即在不透水的池内,填充填料,下侧曝气。
在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方面和生物滤池相同,以污水充满池内、用人工进行曝
气而言,又和活性污泥法相似。又称接触曝气或淹没式生物滤池、或固定式活性
污泥法。
2、生物接触氧化法与生物滤池的区别:
水流流态不同:生物膜表面直接与污水接触,提供更大污染物传质空间;水
流稳定,加上充沛的溶解氧,适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相丰富,能形成稳定的生
态系;供氧方式不同:曝气供氧,传质快,效率高,污水中DO浓度大;容积负
荷高且污泥产量低:污染物和氧气的传质条件好,单位容积生物量高于活性污泥
法和生物滤池法(125g/m2填料表面,相当于MLSS 13g/L),故容积负荷高,并
保持较低的F/M,;不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方便;
耐冲击负荷和水质骤变:污泥浓度高,完全混合。
3、构造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池体:用于放置填料,布水布气装置,设置支撑填料的栅板和格栅的构筑物,
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底设置派你装置;
填料:生物膜附着的载体,要求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强度大、水力阻力
小,化学与生物稳定性好。制作材料为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
等,形状为蜂窝状或波纹板状;此外还有纤维状软性填料,由尼龙、维纶、腈纶
和涤纶等化学纤维编结成。
布气管分为二种:分流式:中心曝气,侧面曝气;直流式:全面曝气。
六、 生物流化床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在反应器中装入粒径较小、密度大于水的载体颗粒,通过污水以一定的流速
自下而上的流动使载体成流化状态,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通过与载体表面生长的生
物膜相接触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1、生物流化床的类型
(1)两相生物流化床:流化床中只有固液两相,由液体流动托起固体颗粒,
溶氧过程在另外的设备中完成。由于处于流态化工况下的水流流速难于使固体颗
粒表面的生物膜脱落,故增加脱膜设备;
(2)三相生物流化床:流化床中同时有气、固、液三相,气、液两相同时流动
托起固体颗粒,过程三相流,其中的气流同时起充氧作用,激烈湍动的气、液两
相流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生物膜脱落,故不必再设脱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