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
- 格式:docx
- 大小:101.57 KB
- 文档页数:12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限制。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固体支撑物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
废水通过生物膜时,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和碳源进行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同时,生物膜还能吸附和过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吸附作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得以去除,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二、应用领域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生物膜法通常作为二级处理工艺,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在工业废水处理厂中,生物膜法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的废水。
此外,生物膜法还可以用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将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三、优势1. 处理效果好:生物膜法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2. 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需要的处理设备和占地面积更小,适合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建设。
3. 运行成本低:生物膜法所需的能源和化学药剂消耗较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4. 适应性强:生物膜法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种类适应性较强,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废水。
四、限制1. 生物膜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2. 生物膜的形成和维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启动周期较长,对于一些急需处理废水的情况可能不太适用。
3. 生物膜法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差,需要配合其他工艺进行前处理。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
它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标题: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生物膜法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污水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优势、应用范围、工艺流程和发展趋势。
一、原理1.1 生物膜法是通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净化水质的一种方法。
1.2 生物膜法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通过降解有机物质来净化水质。
1.3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
二、优势2.1 生物膜法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
2.2 生物膜法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2.3 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水质和水量的处理需求。
三、应用范围3.1 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领域。
3.2 生物膜法也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
3.3 生物膜法还可以用于景观水体和生态湿地的水质净化,保护水生态环境。
四、工艺流程4.1 生物膜法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物膜反应器、沉淀池等单元。
4.2 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物膜反应器,经过生物膜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后,水质得到净化。
4.3 净化后的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悬浮物,最终得到清澈透明的水体,可以回用或排放。
五、发展趋势5.1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将继续发展和完善。
5.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生物膜法将更加高效、环保。
5.3 生物膜法还将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为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通过对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优势、应用范围、工艺流程和发展趋势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希望未来生物膜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水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附着生长能力,在生物膜上形成一层厚度适中的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
1. 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基于生物附着生长原理,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上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生物膜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定生物膜法和流动生物膜法。
固定生物膜法是将固体载体固定在污水处理设备中,使生物膜附着在载体上;流动生物膜法是将固体载体悬浮在污水中,通过水流的冲刷使生物膜形成和维持。
2. 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艺流程普通包括预处理、生物降解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1)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进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悬浮物、砂石等杂质,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阻塞和损坏。
(2)生物降解阶段: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送入生物膜反应器中,通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生长,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进行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3)后处理阶段:对生物膜反应器出水进行后处理,主要是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质。
常用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消毒等。
3. 优缺点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降解有机物质:生物膜法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2)占用空间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占用空间更小,适合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进行污水处理。
(3)操作简单:生物膜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频繁搅拌和曝气等操作。
(4)适应性强:生物膜法对污水水质的适应性较好,能够适应不同水质和负荷变化的情况。
然而,污水处理生物膜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对温度和负荷敏感:生物膜法对温度和负荷的变化较为敏感,需要保持适宜的操作条件。
(2)易受抑制物质影响: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易受到抑制物质的影响,如毒性物质、重金属等,可能导致生物膜降解效果下降。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原理1.1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生物膜法主要包括附着生物膜法和悬浮生物膜法两种形式。
1.2 附着生物膜法附着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膜片等载体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通过填料或膜片的间隙,微生物在载体上生长繁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常见的附着生物膜法包括固定床生物反应器(FBR)、生物滤池等。
1.3 悬浮生物膜法悬浮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悬浮载体上,形成悬浮生物膜。
污水通过悬浮载体的悬浮液中,微生物在悬浮载体上生长繁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常见的悬浮生物膜法包括活性污泥法、MBBR等。
二、应用2.1 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采用生物膜法可以高效降解这些有机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膜法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程度。
2.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采用生物膜法可以有效降解这些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生物膜法在化工、制药、纺织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2.3 农业废水处理农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采用生物膜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减少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
生物膜法在农田灌溉废水处理、养殖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优势3.1 高效降解有机物质生物膜法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能够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水质得到有效净化。
3.2 能耗低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物膜法在能耗上更加节约,能够降低处理过程的运行成本。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来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等相关内容。
一、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载体表面,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膜法主要包括悬浮生物膜法和固定生物膜法两种方式。
悬浮生物膜法是将载体以悬浮的形式加入到污水中,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
通过悬浮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微生物的生物降解效率。
固定生物膜法是将载体固定在反应器内,形成固定化生物膜。
固定生物膜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效率和抗冲击负荷能力,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
二、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生物降解和后处理等环节。
1. 预处理:对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去除悬浮物等。
预处理的目的是减少污水中的杂质,保护生物膜的正常运行。
2. 生物降解: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送入生物膜反应器中,微生物在生物膜表面附着生长,并利用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氮、磷等污染物也被微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 后处理:对生物降解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
后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三、应用领域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生物膜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污水,降低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工业废水处理厂中,生物膜法可以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包括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废水。
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生物膜法可以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以及生物转盘三相传质和工艺运行特点。
3)掌握生物接触氧化特点及其工艺设计第一节概述生物膜——是使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藻类、真菌一类的真核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生物膜法:污水经过从前往后具有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从表至里具好氧→兼氧→厌氧的生物处理系统而得到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
一、生物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1 生物膜的构造特征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 Array+附着水层(高亲水性)。
2 降解有机物的机理1)微生物:沿水流方向为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或生态系统。
具体生物以菌胶团为主、辅以球衣菌、藻类等,含有大量固着型纤毛虫(钟虫、等枝虫、独缩虫等)和游泳型纤毛虫(楯纤虫、豆形虫、斜管虫等),它们起到了污染物净化和清除池内生物(防堵塞)作用。
2) 污染物:重→轻(相当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3) 供氧:借助流动水层厚薄变化以及气水逆向流动,向生物膜表面供氧。
4) 传质与降解:有机物降解主要是在好氧层进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经兼氧层和厌氧层分解,分解后产生的H 2S ,NH 3等以及代谢产物由内向外传递而进入空气中,好氧层形成的NO 3--N 、NO 2--N 等经厌氧层发生反硝化,产生的N2也向外而散入大气中。
5) 生物膜更新:经水力冲刷,使膜表面不断更新(DO 及污染物),维持生物活性(老化膜固着不紧)。
二、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 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1) 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2) 食物链长,污泥产率低; 3) 能够存活世代较长的微生物;4) 可分段运行,形成优势微生物种群,提高降解能力。
2 工艺方面的特征1) 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适应性; 2) 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 3) 能处理低浓度污水;4)易于维护管理、节能。
3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1)活性污泥法系人工强化生物处理系统,生物量大,处理能力强,而生物膜法更趋于自然净化原理。
2)活性污泥法为人工强化三相传质,生物膜法趋向浓度差扩散传质,传质效果较活性污泥差,处理效率较活性污泥差。
3)适于工业废水处理站和小规模生活污理厂。
第二节生物滤池一、普通生物滤池(现在少见,只需要了解)1 构造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P204 图5-2)。
1)池体:一般深2~2.5m,池壁超高0.5~0.9m(防风),其底部为承托层(排水系统和大块滤料(起支撑、排水以及通水)中部为工作层(挂膜),上部为配水系统,壁可设孔也可不开孔,开孔在冬季有影响。
2)滤料: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总厚度1.5~2.0m,其中工作层1.3-1.8m,粒径20-40mm;承托层0.2m,粒径70~100mm。
这种滤料比表面积较大,且较粗糙,易挂膜,孔隙率一般,利于供氧与传质,且易就地取材,但材料比重大,荷载重,工作层不厚,工作效率不变,占地大。
3)布水装置:固定喷咀式布水系统——即投配池、布水管、喷咀组成。
污水流入投配池是连续的,但布水是间歇式,喷水周期5~8min。
4)投配池内设虹吸装置(间歇供水,使滤料排水后间歇充氧,生物膜再生)。
排水干管布设在滤池表面下0.5~0.8m,支(竖)管依据喷咀服务半径设置,高出滤料之上0.15~0.2m,竖管上安装喷咀,通过喷咀均匀布水。
5)排水系统: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或集水槽),见图5-2,汇水沟i=0.01~0.02(横向)、集水槽i=0.05~0.01(纵向-书中出错)。
作用:排放处理后出水,保证间歇阶段的通风(底部h≥0.6m);汇水沟宽0.15m,间距2.5~4.0m(与布水间距一致);排水沟内流速>0.7m/s;6)渗水装置可以是大块滤料,也可以是图5-4混凝土板,渗水装置排水口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20%以上。
二、高负荷生物滤池1 特征通过限制进水BOD值(≤200mg/L)或采用处理水回流,均化水质,提高或加大水力负荷(10倍),及时冲刷和更新过厚生物膜,保持较高生物活性,改善处理环境状况(抑制厌氧、减少臭味散发)。
2 工艺流程(1)一段法部分污泥回流。
(见P207图5-5共5种典型流程)1)工艺1:污泥回流初沉池,滤池出水回流滤池,利于改善水力负荷,减轻二沉池负荷。
2)工艺2:污泥回流初沉池,二沉池出水回流过滤池,(较工艺1比,二沉池负荷略重)。
3)工艺3:污泥与二沉池出水同时回流初沉池,加大初沉池负荷(二者回流量大)。
4)工艺4:具有吸附再生工艺特点,但出水水质差,初沉水力负荷大。
5)工艺5:滤池出水与污泥均回流到初沉池,初沉水力负荷大(2)二段法当污水浓度较高时或对处理出水要求较高时,建议考虑。
(见P208图5-6、7)。
二段法强化了优势生物种群,但第二段因污染物少或负荷率低,生物膜生长差,其容积负荷未充分发挥。
但二段法能很好解决一段法生物膜积存与堵塞现象。
为充分发挥二段法工艺效果与作用,建议采用图5-7的交替出水工艺。
3 构造特点构造与普通生物滤池同(池体、滤料、出水与排水系统),不同之处如下:1)池形.圆形(P210图5-9)2)滤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制成的人工滤料,滤料质轻、耐蚀、高强,呈波状、管状和蜂窝状,使滤料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具体见P209表5-4)。
当采用自然通风时,滤层厚度≤2m,其中工作层1.8m,承托层0.2m;当采用人工通风时,滤层厚度2~4m。
3) 施转式排水器(见P216图5-10),在横管的同一侧开有一系列间距不等的孔口,中心疏,二头密,使污水从孔口喷出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反向自由旋转布水(间歇或周期)。
竖管连接装置具体见P210图5-8。
4 装置的需氧与供氧 (1)生物膜量由于在不同厚度的污水浓度不一样,其微生物量不一样,进水端生物膜厚,出水端生物膜薄,故生物量计算困难。
生物膜量计算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测膜的厚度(不同深度)一种是称重法 (2)需氧量O 2=a ′BOD r +b ′P =a ′Sa +b ′P =a ′(S 0-S e )+b ′P其中:a ′为降解1KgBOD 5所需氧量。
对城市污水取1.46b ′为单位重量生物膜的所需氧量,取值:对城市污水0.18kg/kg P 为每m 3滤料上的生物膜量。
(3)滤池供氧:影响因素有:滤池内外的温差、风力、滤料类型、水力负荷(布水量),温差与空气流速的关系为:V =0.075×⊿T-0.15(m/min)5 池体设计计算一般采用负荷法计算。
进水浓度(BOD )S a =αS e (S e 为出水浓度)α见表5-5的取值,它反映了其可降解的能力。
回流稀释倍数n =(S 0-S a )/(S a -S e )滤料容积V=Q(n+1)S a /N V滤池表面积A=V/D (D 为滤料层高度)或按表面负荷计算A= Q(n+1)S a /N A (N A 面积负荷)或按水力负荷计算A= Q(n+1)/ N q (N q 水力负荷)第三节 生物转盘一、基本构造由盘片、转轴与驱动装置、接触反应槽三部分组成。
1 盘片1) 材质:要求轻质高强、耐腐不变形、取材加工方便,一般采用聚氯乙烯或聚脂玻璃钢制作。
ζ=3~7mm (ζ=10~15)2) 形状、大小:圆形、正多角形,为波纹状盘片,此时表面积可提高一倍。
直径Φ:2~3.6m ,最大Φ5.0m3)盘片间距:一般为30mm,多级转盘前级数为25~35mm,后级数10~20mm。
2.接触反应槽半圆形,盘片直径40%浸没于污水中,盘片边缘与槽内面间距≥150mm,进出水采用锯齿形溢流堰,槽底设放空管。
对于多级生物转盘在级与级之间设导流槽。
3.转轴与驱动装置1)转轴:实心钢轴或无缝钢管,长L=0.5~7.0m,否则易扰曲变形,发生折断或扭断,直径d=50~80mm。
2)驱动装置:电机→减速器→转动链条→轴,转速0.8~3.0r/min,线速度10~20m/min。
不能过高或过低。
二、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盘片交替与污水和空气相接触,在盘片上产生一层滋生着大量微生物的生物膜。
当生物膜与反应槽内污水接触时,污水中有机物被生物膜所吸附降解,当生物膜与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继续降解生物膜表面吸附水层中的有机物,一方面吸附水层吸收空气中的氧使之成为溶解氧而进入生物膜中,同时也使槽内的DO达到一定浓度。
而老化了的生物膜在剪切力作用下而脱落,然后进入二沉池。
三、生物转盘系统的特征1)微生物浓度高,达40~60g/l,F/M=0.05~0.1,∴处理效率高。
2)生物相分级:第一级异养菌;第二级原、后生动物;第三~四级丝状性藻类。
3)污泥龄长,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
4)能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耐冲击负荷。
Sa=10000mg/l→10mg/l,效果好。
5)食物链长,污泥量少,为活性污泥法的 1/2左右,约0.25Kg/KgBOD5。
6)能耗小,不需曝气与污泥回流,0.7Kw·h/Kg BOD5。
7)便于维护管理。
8)不会发生二次污染现象。
9)流态:完全混合—推流式第四节生物接触氧化一、生物接触氧化的工作原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
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另一项技术实质是采用与曝气池相通的曝气方法,向微生物提供气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
二、基本构造1 构造由池体、填料、进水装置、曝气系统组成池体:圆形、矩形、方形。
填料高3~3.5m,底部布气层高为0.6~0.7m,顶部稳定水层0.5~0.6m,H总=4.5~5.0m填料:蜂窝式填料,波纹板状填料,半软性填料,弹性立体填料,不规则粒状填料,球状填料2 形式按曝气装置的位置分为:分流式和直流式按水流循环方式分为:填料内循环与外循环式三、生物接触氧化操作系统第五节生物流化床一、工作原理流化床是以砂、活性炭、焦炭一类的较小的惰性颗粒为载体充填在床内,载体表面被覆着生物膜,其质变轻,污水以一定流速从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二、基本构造床体:平面多呈圆形,多有钢板焊制,也可以由钢筋混凝土浇灌砌制。
载体:是生物流化床的核心部件。
布水装置:对生物流化床能够发挥正常的净化功能的重要环节,又是填料的承托层。
充氧装置脱膜装置三、操作系统1 液流动力流化床二相流化床,污水(液相)与载体(固相)相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