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

外阅读的研究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问题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

(1)阅读着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着;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分述如下:

(1)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4)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图书建设

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

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着、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

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

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

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

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着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形式可以是故事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

2.每周,教师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

3.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内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4.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要有活动方案设计;

5.教师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

6.充分办好班级黑板报、手抄报;

(四)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1.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

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1)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读书情况填写“读书记录卡”,各班根据“读书纪录卡”反馈的情况,评选“班级读书之星”;

(2)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征文比赛,评选“年级读书之星”,并将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览;

(3)综合各项活动反馈情况,每周评选一次“优秀读书小组”。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13年3月15日——2013年3月20日(准备酝酿)

制定方案与计划,对学生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2.第二阶段:2013年3月21日——2013年6月30日(研究实践)

结合本学科实际确立个案研究对象,观察、对比、记录成长轨迹。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研究中注意整理收集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论文、案例,教学笔记,教学设计。

3.第三阶段: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0日(总结分析)五、获得成果

通过研究分析,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和知道,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在试题检测中,阅读题失分率明显下降,学生获益较大,值得推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变“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我国当代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注不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创造、想象、重新生成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情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3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探究性地阅读与学习。 2、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3、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

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学科在各科评价中地位普遍偏低,人气不足。师生往往仍沉溺于应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惯于在应试的圈子里打转,而事实上导致的结果是,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分——毕竟语文优劣之间在分数上差距并不太大,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精神,总是在两难之中无所适从,处境尴尬,迷失为学生并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耗费精力的“第三世界”,甚至被认为是学与不学、学多学少无关紧要的学科,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作用失却了。 4.近年来,上海、南京等省市开展了“研究型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其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生长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趋势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整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具体目标: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 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 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 " 学会 " 到 " 会学 " 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将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 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 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 完善我校的语文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认真进行课题研究,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语文熏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 " 学法指导 " 的实验研究, 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弄清 " 学法指导 " 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2、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 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 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 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 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 供大家观摩学习;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3、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 我们的研究重点要放在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题地位上。 四、研究的总目标: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拓宽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能读通文言文。 4、通过无命题自由习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自由写作的能力。 五、预期目标 1、使学生 " 会学 " 、 " 善学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 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 六、研究措施: 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周家中学刘冰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 阅读的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问题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 (1)阅读着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着;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

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分述如下:(1)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4)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图书建设 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 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着、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 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 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 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 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着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 学科分类语文 课题负责人晏琴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 研究起讫时期(2013.9—2015.9) 联系电话(区号) 邮政编码334300 通讯地址横峰葛源中学 电子信箱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印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 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 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 3、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 4、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要自行加页。 5、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 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6、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2.工作基础 课题申报立项后,我首先进行现状分析,通过听课、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了解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作文指导教学的情况,探究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因素进行写作指导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如杨根福老师教授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时,就注意了文本中的写作因素。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写鸭蛋只用了两节文字,其余的篇幅写什么?”学生回答说“还写了有关端午的好多民俗”,老师又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呢?作者为什么不把笔墨局限于家乡端午的鸭蛋呢?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呢?”原来,鸭蛋只是个引子,代表着家乡的风土人情,象征着童年的美好生活。我们写作时也应该选准着眼点,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聚焦在可感的形象上。这些对学生写作中如何寻找写作点,如何构思文章有帮助。 许大英老师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一文二用,花了两节课。一节课是把这篇课文当着阅读理解的材料,扣住“巨人”一词深入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让学生感悟贝多芬巨人般的人格魅力。第二节课是把这篇课文当着写作指导的材料,老师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本文作者何为是我国当代作家,他与贝多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他们相隔深远,那本文是如何写出来的呢?原来,何为写作这篇文章是建立在他阅读了很多有关贝多芬的文章的基础上的。这节课毛老师从写作如何选材和组材的角度对学生上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习作指导课。写作的材料哪里来?除了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广泛的阅读。这节课引发我的思考:是啊,以前只把课文当阅读的素材,怎么就不能当作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呢? 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教师能活用教材中丰富的写作资源进行写作指导,可以一箭双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决定对此进行实践和研究。 (二)实施研究,探究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渗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标题,让他们学会拟个漂亮的标题;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开头,让学生把作文开头写得更好;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结尾,让学生习作的结尾更加亮丽……一路实践下来,发现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对写作的基本方法、技巧等都有了很大程度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课题编号:GHKTXX06 主持人:徐 XX 主持人单位:XX区XXX初中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

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XX年09月-XX年11月): 1.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 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③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④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土左三中武玲玲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必将由原来的应试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创新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题将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标、新大纲,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找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3、制定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对策;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5、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方面、教师的教学方面等。 2、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分析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参考题目.doc

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目录仅供申报课题时参考,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 1、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4、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6、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新实践 7、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8、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9、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10、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11、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 12、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 13、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14、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5、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16、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与研究 17、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18、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9、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 20、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1、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2、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2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关系 24、如何发挥日记在写作课中的作用 25、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 26、如何让作文互阅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27、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8、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9、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30、初中语文自主评价研究 78、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 80、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81、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案例研究 82、新教材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83、中学生作文能力序列及其培养研究 84、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 85、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86、古诗词阅读鉴赏教学研究 87、中学生文学社团研究 88、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89、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90、电子文档(动漫)阅读与学生成长研究..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名著阅读点亮人生 课题编号:ayxjky15204 主持人:高书芬 主持人单位:吕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农村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和价值 ①完善教育心理学中有关中学生名著阅读心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建;②强化和完善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体系;③逐步建立起适合农村中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教育纲要。 2、实践意义和价值 ①提高农村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水准和效果,提高他们对各种读物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进而促进其个体素质的优化。 ②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阅读目的,培养阅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

③促进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生读书活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 ④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农村中学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找到学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存在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原因所在。 2、在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中,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推荐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阅读文本,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优化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注重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性。使每一次,每一天的阅读都有真正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家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现状,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开展课外名著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包括:(1)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2)研究新课改对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与新课改要求之间的差距及补救措施。 2、深入研究课外名著阅读和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XX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

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等;(3)口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实施的“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必须根据本校、本年级及任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发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校本课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将语文课程的培养总目标定位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由此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点,是底线,而不是全部内容,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知识特点,去开发教学内容和供学生学习的各种资源。 年秋,我校成为及我们所属市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新课程标准将全民推行实施,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成为直接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客观形式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决策方面的责任感,切实研究,认真探索,完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切实推进基础课程改革,也为在实验结束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提供材料。 (二)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指定的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罗列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科书,从教材中挖掘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的教学,教学内容是封闭的,教条的,没有生机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中结果轻过程,中知识能力轻情感态度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填充式的,这样势必会抑制师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光靠传统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实现的,即便是知识本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书本不在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多媒体、网络的高度发达,极大地吸引青少年学生,使得如今的学生距离书面文字远了,距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兴义市泥凼镇中学陈凤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开口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必将由原来的应试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创新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题将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标、新大纲,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找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3、制定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对策;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5、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方面、教师的教学方面等。 2、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分析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系统地研究“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根据这方面的教育研究成果,结合自已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析本校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找出规律,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准备(2012年10月—2013年3月) 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②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手段了解学“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找一些典型事例制定出“不回答问题”的的对策。 ③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书籍,并且写好读书笔记。

2017初中语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2017初中语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导读:本文2017初中语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语文字词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传授知识为重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探索和提高学生学习字词实效性的现代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手段,优化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建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评估标准,使评估从“重教”转向“重学”,力求实现评估手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三、课题研究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

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四、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五、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此次科研课题针对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1、通过编辑书(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2、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学研究 3、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4、古诗词积累的策略研究 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训练研究 6、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实践研究 7、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8、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9、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 10、新课改中考语文试卷编制实践研究 11、从生活中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 12、初中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13、美育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 15、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6、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7、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8、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19、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 20、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1、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研究 22、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23、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24、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研究 25.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26、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30.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 31、怎样让作文“亮”起来 32、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33、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34、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4、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 3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36、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37、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关系 38、如何发挥日记在写作课中的作用 39、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 40、如何让作文互阅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41、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研究 42、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研究 43、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44、初中语文自主评价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平定县阳胜中学语文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悄悄产生了改变。受新理论、新思想的影响,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已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信息源,给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以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旧模式,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课题组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探讨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整合效果的手段,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与学理论: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学校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易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挑战新事物。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力强,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提出了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学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设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和科研机构,购置了能满足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机近50多台,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为实验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

2019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2019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然而,时至今日,当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体、遗传工程、wto等纷至沓来的时候,任何民族都无法游离于这一潮流之外,任何民族的文化也同样的,既面临着失却个性自我,被潮流淹没,并消解亡失于其中的危机;也迎来了一个文化扩张发展,日趋强大,势成主导之流的机遇。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落伍而自暴自弃。因此,中共xx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个紧迫任务。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像。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

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个崭新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在这座珍贵宝库中,蕴藏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老子、孔子、庄子、荀子、墨子等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关汉卿、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诗经》、《论语》、《孟子》、《离骚》、《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这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其实是对文化的解读。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东英中学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必将由原来的应试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创新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题将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标、新大纲,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找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3、制定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对策;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5、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方面、教师的教学方面等。

2、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分析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系统地研究“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根据这方面的教育研究成果,结合自已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析本校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找出规律,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准备(2010.10--------2011.3) 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②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手段了解学“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找一些典型事例制定出“不回答问题”的的对策。 ③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书籍,并且写好读书笔记。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2010.4-----2011、7) ①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探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学生“不回答问题”对策,杜绝学生课堂“不回答问题”的现象,让学生会回答问题,并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②在我校推行“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写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3、第三阶段:课题总结(2011、9--------2012.11) ①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本课题形式是论文。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课题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明 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 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 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这一基本理念已经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但 从实际落实看,却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习惯和素养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和 中考是两回事,培养素养和习惯耗时多,见效慢,“远水不解近渴”,于是教学中 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认为素养培养可有可无,有时间就进行,没时间就不进行。 2.在实践中缺乏长远规划,跟着感觉走,缺乏四年的整体思路,和针对不同 学段和不同学情的具体安排。 3. 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日常教学和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二者结合起 来,在其他教学任务的冲击下,习惯和素养培养活动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形成常态。 4.关于习惯和素养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宽泛,笼统, 可操作性弱,没有具体的考量标准。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决定把“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确 定为小课题研究的主题。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唤醒教师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这一理念的重视,帮助教师制定总体规划,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破解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习惯和素养的培养系列化,精细化,常态化。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必备习惯。 2.研究初中四年语文素养培养的整体思路和各学段的具体安排。 3.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习惯和素养的具体方法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 4.将课标对写字,古诗词积累、读书,写作等方面的笼统要求细化成可操作 性强的实施方案。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交流研讨法教学实践法 五、主要成员: XXX 等 六、研究时间和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 2013 年 9 月—— 2014 年 7 月(习惯和素养的培养短时间内无法 验证效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一年) 研究步骤: (一)理论准备期: 1.学习课标和相关理论书籍,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理论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