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17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学法导引1、提出的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程:i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这是一个基本性的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3、贯彻情况和成果: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的会议,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会议开的比较成功。
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老舍创作话剧《茶馆》,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 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4、曲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批判。
如,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三月》等。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5、文艺的春天: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6、继续发展: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材料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1.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材料一〕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
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
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
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
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养育人文精神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们的、也发生很大变化;(2)为发挥的作用;(3)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2、提出:3、含义:⑴“百花齐放”:“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⑵“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⑶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的同时也是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成果: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大大丰富了。
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受到伤害;和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艺术的春天1、背景:2、内容:3、结果:四、影响“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放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预习自测:1.“双百”方针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新中国成立B.开始进行三大改造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A.意识形态、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意识形态C.文学艺术、科学学术D.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一: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材中的第20课,主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1.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 -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限性和原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概念及其背景;•掌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限性和原因。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和历史问题解决能力。
2.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于丰富思想交流和学术争鸣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内涵;•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
3.2 教学难点•分析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限性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4.1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历史背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思考。
4.2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问:你知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是什么吗?请简要说明。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了解回答问题。
2.课文学习–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背景,并对于历史事件进行解读。
3.知识梳理–教师讲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展示,如小组口头汇报、PPT展示、角色扮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