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贸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国贸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国贸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国贸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国贸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课程复习:

一、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中的相关名词和术语、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

1、国际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额:贸易额(贸易值)(value of trade)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表示的。

对外贸易量:是以对外贸易的商品实物数量来表示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通常既有进口也有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如果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就称为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或者出超,以正数表示;反之,若是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则称为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或者入超,以负数表示。如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

从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是否有第三者参与: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4、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系数)trade multiplier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

表示为:(X+M)/GNP*100%

一国的外贸依存度越大,既其进出口商品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大,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外贸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外贸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

一般说来,外向型经济、小国型、岛国型经济的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大些。

7、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

是指一国发展本国生产的工业品(国产品)来代替原先进口的工业品,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立足点在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上,节省外汇,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发展国内幼稚工业。工业化进程较慢些。

8、出口导向(export leading)

是指一国发展本国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出口,来代替原先出口的初级产品,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立足点在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生产上,以获得更多外汇,加速工业体系的建立。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品竞争力较强。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高利润率

——获得国外市场,有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纽带和基础,表现在:

1、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2、外贸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3、国际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

10、对外贸易的特点:

1. 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

语言不同;法律、风俗习惯不同;贸易障碍多于国内贸易;市场调查困难;交易接洽技术困难多。

2. 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商业习惯复杂;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货物的运输与保险。

3. 国际贸易风险大:

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政治风险。

二、自由贸易理论、政策: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H-O理论及相关拓展、里昂惕夫之谜、相关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规模经济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等)1、贸易政策的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是为该国经济服务的。大体上包括:

对外贸易总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各国制订贸易政策的目的大体相同:

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金

5)为本国对外政策服务

15th-17th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早期——重金主义

晚期——贸易差额论

18th-19th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自由贸易政策

(19th20s-70s)

美、德——保护贸易政策

19th 末 -20th 上半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20th50s-70s 贸易自由化倾向

20th70s中期以后新贸易保护主义

20th80s 以后管理贸易迅速发展

20th90s 以后战略性贸易政策

2、自由贸易政策

涵义: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对商品的进出口不加干预,使其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论(绝对优势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某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即具有了绝对利益的优势,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而分工原则则表明,人们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所需商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斯密认为: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同样也可以在各国之间进行。一种商品,如果其他国家生产所需成本比本国生产要低,那么本国就不要生产,而当用自己最具有优势的商品换取的钱去购买,这样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得多。

绝对成本说首次明确地肯定了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在经济上都是有利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有明显的不足,仅仅论述了在生产上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若不具备这个条件,如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所有产品的劳动成本上都几乎居于劣势,而没有优势,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

从表中可见,葡萄牙在生产酒和生产毛呢上均占绝对优势,而英国均处不利地位。

按李嘉图的理论,两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仍有发生的必要。因为分工以后两国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生产的酒和毛呢的总量增加了,酒比分工以前增加了0.125单位,毛呢多了0.2单位。通过交换,葡萄牙还获得1单位毛呢和1.125单位酒。英国可得1单位酒和1.2单位毛呢。

由此证明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使双方均能获利。

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成本说是说明单一生产要素(劳动)的成本差异,即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说明比较利益的。

H-O理论是以生产要素供给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原因和流向。

H-O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优势理论。俄林认为,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分布和流动情况,类似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分布与流动情况。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被誉为与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并列的两大柱石。

此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差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相对丰裕,另一些要素相对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因此可以说,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供给丰裕的要素,进口的是本国供给不足的要素。

H-O理论的拓展:

?之一: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命题

他们在1941年合发论文《贸易保护与实际工资》。

对H-O理论的分析的结果:贸易使两国同一商品的价格将实现均等化。

由于自由贸易在两国均不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前提下,使贸易国内部各生产部门、各要素所有者得到不均等的贸易利益。

命题的结论:当一国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贸易将导致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相对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相对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些行业中使用。

之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

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H-O-S定理)。

萨缪尔森 1947-1972年间发表的系列论文中逐步阐述的。

该命题指出: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的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不同国家(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启示:国际贸易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之三,专用要素命题(或模型)

生产要素分可流动生产要素和不可流动生产要素(也称特定或专用要素)。

萨缪尔森与琼斯将两类生产要素结合分析

指出: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出口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相反,如果某一要素被固定地(或较专业地)使用在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下降。

之四,雷布任斯基命题

论文《要素禀赋与相对要素价格》 1955

对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创建性的讨论。

该理论指出:在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均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数量增加(而其他要素数量均不变的条件下),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同时,又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

之五,贫困化增长

巴格瓦蒂 1958 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

该理论指出:对于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而言,因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故其出口供给大幅增加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这一现象有大量的事实印证,尤其是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于1953年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1947年美国的贸易结构,对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又于1956年利用1951年的资料进行了第二次分析。

得到的结论均是: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与当时被人们广为接受的H-O理论的判断完全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个“谜”,提出了各种解释,如:人力资本说、自然资源说、要素密集反向论、关税和贸易壁垒阻碍论、创新与技术差距论……

新要素贸易理论

包括人力资本理论(即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人力技能理论(即指人的劳动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进展理论(技术差距理论),还有信息要素、研究与开发要素等。

规模经济理论默瑞?坎姆、保罗?克鲁格曼

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产品的“双向贸易”的基础,并不是技术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而是规模经济。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小岛清《对外贸易论》

解释规模经济与自由贸易关系的学说

协议性国际分工的先决条件:

首先,贸易国双方的经济实力接近,均有能力提供对方所需求的产品。

其次,进行协议性分工生产的产品应具备规模经济条件,互让市场会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协议性国际分工实现后,两国的贸易利益均比自给自足时提高,而且提高的程度接近。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国家的竞争优势》 1990

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因素:

四个基本因素:生产,需求,相关与辅助行业,企业的策略、结构与竞争

两个附加因素:机遇,政府

国家的竞争发展阶段:要素推动阶段

投资推动阶段

创新推动阶段

财富推动阶段

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小结: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进口廉价商品,减少国民开支

自由贸易可以反对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

--- 关税方面

--- 非关税方面

--- 贸易管理机构方面

--- 国内法、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方面

--- 区域型经济贸易集团方面

三、保护贸易政策

涵义:

国家对商品的进出口严加干预,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扩大商品出口。

(一)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学说。

为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信奉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积极推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做法,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

早期重商主义(15th到16th中叶),其外贸政策注重的是货币差额。

晚期重商主义(16th下半期到17th中叶),其外贸政策注重的是贸易差额。

当时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是典型的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巨额资本财富。

(二) 18th-19th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德以保护幼稚工业为主的贸易保护政策

当时,英、法、荷产业革命在前,经济领先;美、德工业刚起步,经济不发达。

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1804)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他们是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认为,制造业对国家的利益关系重大,发展制造业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推广机器使用,扩大就业,诱使移民流入,发挥个人才能,提供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保证农产品的销路等。反映了美国工厂主为了防止外来竞争,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敦促国家在市场和劳动力方面提供保障的要求。

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必须用关税保护美国新建立的工业。

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提供发展基金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对进口极端必须的原料免税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

限制改良机器输出

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

(1)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说

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业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德国)

农工商业时期(英国)

(2)主张生产力理论。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实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多少财富。

(3)主张国家干预。李斯特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高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是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十分必要的工具。

(4)政策主张

保护目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工业化

保护对象:国内幼稚但有反正希望的工业,受保护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

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

保护期限:最高界限30年

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评价

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国际竞争下如何运用保护政策措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建立了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

对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济自卫起到了积极作用

1、关于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穆勒标准:是指如果某个产业由于缺乏技术,生产效率较低,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与国外同产业竞争,在实行一定时间的保护后,该产业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则该产业为幼稚产业。——潜在竞争力标准或自主性标准。

巴斯塔布尔标准:不仅要满足穆勒标准,而且要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因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现值标准

肯普标准:

肯普认为,即使某产业符合穆勒标准和巴斯塔布尔标准,在有些情况下也不需要政府进行保护。

他补充了一个更为严格的标准: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外部经济标准

小岛清标准——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小岛清认为,只依据个别企业或个别产业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来判定产业可保护与否,有失合理性。应根据要素禀赋比率和比较成本的动态变化,来确定一国经济发展中应予以保护的年幼产业。

他认为,只要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某些年幼产业即使不符合上述标准,也是值得保护与扶植的。为此,他提出三个条件:

①潜在资源的利用标准

②保护年幼产业,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动调整

③保护年幼产业,要有利于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

保护目的:走出经济萧条,提高国民收入,促进国内就业

在有效需求不足条件下,通过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来扩大有效需求,减少非自愿失业。

保护对象:对国民经济的整体保护

保护时间:只是经济萧条时期的政策

(2)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论点

反对自由贸易理论的充分就业前提。

反对休谟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

保护贸易可以增加国内就业量。

指出保护和自由是相对的,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形势。

提倡保护,也承认自由贸易的成效,而且保护只是萧条时期的政策,同时只是一国的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外贸乘数论。

外贸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在外贸方面的运用。

投资乘数理论——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斯把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成为乘数或倍数理论。

即:增加的国民收入是原增加投资量的若干倍。

ΔY = K ×ΔI

外贸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在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的引申。一国的出口相当于国内投资,会增加国民收入;一国的进口相当于国内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

结论:只有当贸易为顺差(或BOP顺差)时,外贸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

ΔY = K × [ΔI+(ΔX –ΔM)]

(3)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局限性

有限制条件;

降价是促进出口的重要手段,价格降低使得出口收入减少,可能是由于国外市场容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问题造成,那么就不会起到作用,因此只有当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处于良好状态才可行,因此应该是一国的政策;

以邻为壑的政策,会引发报复

(4)超保护与重商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都认为贸易收支会影响一国经济,因此需要加以重视;

都是对整体经济的保护,不是对个别产业的保护;

不同点

出发点不同:重商主义是从商业资本的角度,而凯恩斯是从宏观经济角度;

贸易保护的机制不同:重商主义是保护→顺差→积累财富;凯恩斯是保护→顺差→扩大总需求和促进投资限制条件不同:重商主义长期内均有效;凯恩斯是萧条时期的政策。

3、20th70s后新贸易保护主义

被保护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从关税壁垒转向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

奖出限入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原因:

①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

②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贸易发展不平衡

③ NICs 崛起

④国际货币关系失调

⑤关税壁垒的作用下降

⑥非关税措施:数量上的刚性、措施上的灵活性、实行中的易变性和隐蔽性

⑦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新兴的农业生产大国的崛起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和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等一系列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①主要保护手段由转到。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保护幼稚工业论保护就业论改善国际收支论保护公平竞争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战略性贸易理论

四、关税:概念、种类、征税方法、有效保护率计算及意义、关税的经济效应

非关税措施:各种名称(进口配额制的含义和效应)

1.关税的定义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向进出口商或物品所有者所征收的一种税。

国境、关境

2.关税的性质及特点

a. 关税是税收的一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因而它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b.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它不同于以纳税人的收入和财产作为征税对象的直接税。

c. 关税是外贸政策的重要手段。

3.关税的作用(征收目的)

a.增加财政收入——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

b.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c.调节进出口贸易——进口方面、出口方面、贸易平衡方面

1.征收关税的方法主要有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四种。各自的优缺点与计算方法。

a.从量税是以货物的计量单位(如重量、数量、容量、长度、面积等)作为征税标准,按每计量单位预先制订的应税额计征关税。从量税额的计算公式是:

从量税额=商品数量×每单位应税额

征收从量税的优点是:(1)征收手续简便。(2)能抑制廉价商品或故意低瞒报价商品的进口。

其缺点是:税负不太合理。

b.从价税是以货物的完税价格作为征税标准,按其一定比例计征关税。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是:

从价税额=完税价格×从价税率

征收从价税的优点是:

(1)税负合理。

(2)物价上涨时,税额相应增加,关税的财政作用和保护作用都不受影响。

(3)易于对各国关税进行比较

征收从价税的缺点是:

(1)完税价格的确定比较复杂,费人费事,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

(2)当某一种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大幅度下跌时,或人为故意低瞒报价进口和低价倾销时,从价税不能有效地起到保护国内相关工业或防止逃漏税款的作用。

c.混合税(Mixed Duty)又称复合税(Compound Duty)它是指在关税税则中,对同一税则号下的商品同时订有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并同时征收的一种关税。一般以一种为主,加征另一种。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优点:混合税综合了从量税和从价税的优点,使税负更合理、适度。在进口商品价格变动时,既可以保证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又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缺点:混合税中从价税与从量税的比例难以确定。

d.选择税(Alternative Duty)在关税税则中,对同一税则号下的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分别按从价税或从量税计算税额,但选择其中一种有利的税率征收。

选择税克服了从价税或从量税各自的缺点。一般各国多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但有些国家为使税负较合理则选择较低的一种征收。

高价品价格上涨时,按从价税征,廉价品价格下跌时,按从量税征。

优点:灵活性。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征税目的和国别政策进行选择。

缺点:征税标准经常变化,令出口国难以预知,容易引起争议。

四、关税的经济效应与有效保护率

1. 关税的经济效应是一国征收关税所带来的各种经济影响。它主要反映在价格效应、贸易条件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与税收效应方面。(以进口关税为例)

还有:再分配和社会福利效应

征收关税后,通常会发生消费者的收入转移给生产者的再分配现象。对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则要看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地位。

上图显示的是贸易小国的利益变动。

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生产者盈余增加:a

政府税收收入:c

实际损失:b+d (b—生产净损失,d—消费净损失)

关税政策对贸易小国的整体利益是由损失的。

2. 有效保护率 (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的含义、有效保护率的的计算公式、有效保护率与名

义保护率的关系,研究有效保护率的意义。

在没有中间产品贸易介入的最终产品贸易条件下,关税的保护作用同关税税率的高低成正比,这种保护效果是名义的,称为名义保护率 (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 )。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指征收关税对某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净增值的影响 ,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加工增值- 国外加工增值

ERP= ——————————————×100% %100'?-=V V V ERP

有效保护率的分析举例说明: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一双皮鞋的国内价格为100美元,其中50 美元是自由进口的皮革的价格,另50 美元就是国内加工制造皮鞋的附加值,附加值占皮鞋全部价值的50%。 即 V = 国内皮鞋价100 -进口皮革价50= 50

现对皮鞋和皮革进口征收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分析如下:

① 设对皮鞋进口征从价税20%,皮革免税进口。此时国内鞋价为100*(1+20%)=120美元,而皮革价仍为50美元,即V ’=120-50=70, 所以 ERP=(70-50)/50*100%=40%

②设对皮鞋进口征从价税20%,对皮革进口10%。此时鞋价为120美元,皮革价为 50*(1+10%)=55美元,即V ’=120-55=65,所以 ERP=(65-50)/50*100%=30%

③设对皮鞋进口征从价税20%,对皮革进口20%。此时鞋价为120美元,皮革价为 50*(1+20%)=60美元,即V ’=120-60=60,所以 ERP=(60-50)/50*100%=20%

④设对皮鞋进口征从价税20%,对皮革进口30%。此时鞋价为120美元,皮革价为 50*(1+30%)=65美元,即V ’=120-65=55,所以 ERP=(55-50)/50*100%=10%

⑤设对皮鞋进口征从价税20%,对皮革进口50%。此时鞋价为120美元,皮革价为 50*(1+50%)=75美元,即V ’=120-75=45,所以 ERP=(45-50)/50*100%=-10%

关税的有效关税保护理论解释了各国关税结构中关税升级的突出特点,即各国进口关税随着商品加工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提高,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一国的关税保护程度。

一是当制成品的进口税率高于所用投入品的进口税率时,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保护率。

二是当制成品的进口税率等于所用投入品的进口税率时,有效保护率等于名义保护率。

三是当制成品的进口税率低于所用投入品的进口税率时,有效保护率小于名义保护率,甚至出现负有效保护。

有效保护率的政策意义在于:

第一,用关税对国内重点产业提供保护时,必须制定随产品加工程度逐步提高的关税升级结构。

第二,在按一揽子减税方法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时,大幅削减投入品的关税率,小幅削减或不削减产出品的关税率。这样可以在降低总体关税水平的同时,不降,少降,甚至反而提高对被保护产业的有效保护。

第三,根据既定的产业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关税结构,调节投资结构,实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

?非关税措施

一)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 System )

1.进口配额制的含义、形式与作用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进口配额制可分为两种形式:

a.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

b.b.关税配额(Tariff Quota)

进口配额的福利效应与关税效应相似,图中:

a 代表生产者剩余

b 代表保护效应

d 代表消费效应

b+d 是配额造成的真实成本或称固定负载损失 (dead weight loss)

c 是收益效应,归谁取决于两种情况:

一是进口许可证由政府无偿发放,可能是进口商,也可能是出口商所得。

二是政府以公开拍卖方式出售进口许可证,此时收益归政府所得。

可见,关税给政府带来收益,而配额的收益则不一定归政府,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进口配额。现实中,为什么许多国家政府对一些进口商品不用关税,而用配额措施呢?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 System)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力和要求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限定本国产品的出口数量。

对进口国而言,在出口国的自愿限制下,进口就可以减少,由于出口国的这种自愿是在进口国所要求下进行的,所以经济学家把VERs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五、出口鼓励措施:

出口补贴、产业政策、出口信贷、本币贬值、商品倾销等

(一)出口补贴

1、直接补贴

2、间接补贴

3、出口补贴的政策效应

1、直接补贴

直接补贴是政府对出口企业直接给以现金补贴。直接的办法包括价格补贴(即政府按照出口商品的数量或价值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和收入补贴(即对企业出口亏损进行补偿)。

2、间接补贴

间接补贴是政府间接地通过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来给予出口企业的一种补贴。间接补贴的办法包括:低息贷款,外销退税,免费或低费为本国出口产品提供服务等。

3、出口补贴的政策效应

(出口工业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量增加、国内价格上涨)

(二)对出口产业的生产补贴(产业政策)

1、生产补贴的定义

根据WTO的规定,“除出口补贴以外的补贴”均是生产补贴,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区别在于,生产补贴不管产品是向国内销售还是出口国外都给予补贴。

2、生产补贴的形式

对商业企业的资助

税收减免

低利贷款

优惠提供土地

电力和基础设施支持

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资助

(三)出口信贷: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1、出口信贷:一国的银行为鼓励本国的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商品出口,如:成套设备、船舶等

2、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3、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银行提供的贷款。

是约束性贷款。

4、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国家为扩大出口,对本国出口商或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设立专门的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包的金额给予补偿。

二、外汇倾销

——含义: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时机扩大出口的手段。

——利用外汇倾销扩大出口的条件:

a.本国货币贬值的程度须大于国内的通货膨胀程度;

b.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贬值或报复措施.

——利用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时滞效应.

商品倾销: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按倾销的目的和实践不同,商品倾销分:

1、偶然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将在国内市场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在国外市场抛售。

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intermittent or predatory dumping):先在国外市场低价销售商品,在竞争消除后再提高价格,以达到垄断某一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3、长期性(持久性)倾销(long-term dumping):20th70s以来增多,已成为商品倾销的主要形式。三个条件:

* 出口品生产企业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可决定价格。

* 本国与外国的市场隔离,不存在倒买到卖的可能性。

* 出口国的需求价格弹性低于进口国的需求价格弹性。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

6个名称和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程度来划分(即一国让渡权利程度),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国贸理论与实务试卷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2.补偿贸易是买方以()形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等。 A.赊销 B.代销 C.返销 D.信贷 3.卖方信贷是() A.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B.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C.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D.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4.英文缩写GATT是指() A.《与贸易有关的包括冒牌货贸易的知识产权协议》 B.《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服务贸易总协定》 5.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称为() A.境外消费 B.过境交付 C.自然人流动 D.商业性存在 6.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抵制欧洲国家和日本等低价钢材和钢制品进

口,实行名为“启动价格制”的非关税壁垒是()。 A.国家垄断 B.征收国内税 C.最低限价 D.禁止进口 7. 滞期费是() A.卖方向买方交纳延误交货的罚款 B.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向船方交纳延误船期的罚款 C.买方向卖方交纳延误开证的罚款 D.班轮运输情况下,合同中规定负责订舱的一方因延误船期向另 一方交纳的罚款 8. 下列关于可撤销信用证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 凡属可撤销信用证,必须注明“可撤销”字样 B. 可撤销信用证的开证行可在任何情况下撤销该证 C. 开证行不需要经过受益人同意即可撤销该证 D. 只要该信用证没有被使用,开证行可单方面撤销 9.按CFR条件达成的合同,凡需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 ) A.装船费用由谁负担 B.卸货费用由谁负担 C.保险费用由谁负担 D.运费由谁负担 10.卖方按照买方提供的样品,复制一个类似的产品交买方确认,确认后的样品被称为( ) A.买方样品 B.卖方样品 C.对等样品 D.参考样品 11.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A.保持贸易顺差 B.保护幼稚工业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1)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提出了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这两大学说主要以劳动生产率为出发点,从供给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2)西方经济学家穆勒(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理论。以国际交换比率为出发点,从需求角度分析和探索均衡国际贸易条件的形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 (3)两位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代表作《区际与国际贸易》)提出额生产要素禀赋模型。该模型以比较利益为出发点,分析探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形成和条件。(4)里昂惕夫反论(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与要素禀赋理论结论相反,即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绝对利益学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理论。绝对利益学说的内容:①强调了国际分工的利益,指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②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商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后天的有利条件,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2.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是在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两国总产量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利。 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不同点:若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双方之间能否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绝对利益学说不能回答这一点。 3.比较利益理论的模型 比较理论模型可用转换曲线,或生产可能性曲线加以证明。 机会成本:公式:边际转换率=小麦的变动量/汽车的变动量 (1)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转换曲线呈直线状,斜率不变,机会成本不变。 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供给曲线呈水平线状。 在成本不变条件下,出现完全分工。 (2)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 特点:①成本递增导致转换曲线呈凹向原点的形状。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不同。 ②供给曲线向上,见P34分析。 (3)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与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的不同: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小于成本机会成本不变下的贸易利益。前者是部分分工,后者是完全分工。 4.无差异曲线与国际贸易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各种可能的商品组合提供给消费者的满足度是相等的,或者说是无差异的。 特点:它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反比关系表明,在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复习整理资料

国贸 第一章: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 又称国外贸易(External Trade)、 进出口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 输出入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也是各国(或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趋势。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值、进出口贸易总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总量。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值,是以金额表示的国际贸易总量。 国际进口贸易总额不等于国际出口贸易总额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的差额。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或贸易黑字 贸易逆差: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入超或贸易赤字 贸易平衡:当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时,则称为贸易平衡 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类商品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可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发展水平等。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又称为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的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的对外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该指标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区域结构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国、各个国家集团、世界各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 国际贸易

国贸理论与实务试卷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解释了多少种贸易术语() A.1种 B.6种 C.13种 D.14种 2. 从法律上讲,要达成一项有效的合同,必不可少的环节是() A. 询盘和发盘 B. 发盘和还盘 C. 发盘和接受 D. 还盘和接受 3.对于接受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反补贴税是一种() A.财政关税 B.进口附加税 C.普惠税 D.特惠税 4.一般来说,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会导致() A.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量下降 B.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量增加 C.进口国国内价格下跌,进口数量增加 D.进口国国内价格下跌,进口数量下降 5.欧洲联盟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 A.关税同盟 B.完全经济一体化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6.接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与地区间所组成的一体化是()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7. 出口加工区与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出口加工区() A.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 B.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得商业收益为主 C.由海关设置或批准注册 D.不享受关税优惠 8. 我出口大豆一批,合同规定大豆的水分为最高14%、含油量为最低18%、杂质为最高1%,这种规定品质的方法是() A.凭规格买卖 B.凭等级买卖 C.凭标准买卖 D.凭说 明书买卖 9. 拍卖人先宣布货物的底价,由竞买者按规定竞相加价,当无人再出更高价格 时即宣布成交的拍卖方式是() A.增价拍卖 B.减价拍卖 C.招标式拍卖 D.荷兰式拍卖 10. 信用证与托收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其全套货运单据应() A.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 B.随托收项下的汇票 C.各随各的汇票 D.由承运人保管 11.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FOB条件成 交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为( ) A.装运港船边 B.装运港船上 C.装运港船舷 D.目 的港船舷 11.凡凭样品买卖,如合同中无其他规定,则卖方所交的货物() A.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 B.许可合理的公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学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下划线标记为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 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 场 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 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 展 2、比较成本说(课本18-21,全部看) 3、要素禀赋理论(课本22-27,全部看) 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 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 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 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 行比较。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 理论。 第三章 计算:贸易条件 课本44-46,四个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及说明 第四章 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 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 润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而国内 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所增益,对外 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 口,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保证金银进口。 货币差额论 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在对外贸易上应奉行 绝对的少买多卖,以求增加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 金银。主张国家要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货币输出 国外,对于商品贸易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在保证有更多 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在对外 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 制成品的进口,通过奖出限入的外贸易政策,保证 外贸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简答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 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自由贸易 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 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李斯特的保护理论: 历史背景 贸易保护理论是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论战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国家利益, 因而会对落后国家不利。国际自由贸易的有利性 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 情为出发点,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干预以 保持其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 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这样五 个阶段。

国际贸易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国际贸易》考试试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从价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价税额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 2、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3、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 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4、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5、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6、关税是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但它仍是间接税。(√) 7、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就不能对另外一个人也是好事(╳)。 8、贸易会降低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价格。(√) 9、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价格。(√) 10、如果一国的人口比较多,那么该国一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D )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2、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4、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B ) A. 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 B.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C. 制定某些经济社会政策

D.货物的自由流动 5、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 ) A. 10% B. 11% C. 12% D. 9% 6、经济同盟与共同市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C ) A.实现货物的自由移动 B.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C.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D.政策完全一致 7、在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保护作用的税收是(B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选择税 D.混合税 8、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9、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为(A ) A. 1.2 B. 0.83 C. 1.1 D. 1.3 10、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11、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12、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日期为(C )

国际贸易学理论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理论归纳 1.绝对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2)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一国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 ○1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破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只是天赋的优势。 ○2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的优势,只是通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2.比较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2)理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者是相对低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 (3)比较成本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以葡萄牙和英国的葡萄酒案例为例,葡萄牙应该“两优则其重”,英国应该“两劣取其轻”。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价格上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 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可以从国 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 ○3两国间贸易的实质是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 局限性: ○1比较成本论虽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证明他的理论观点,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或者是静态化,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国贸理论与实务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 D、国境贸易 2、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 A、过境贸易 B、专门贸易 C、总贸易 D、对外贸易 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叫做()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运贸易 D、过境贸易 4、国际贸易额是()的总和 A、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 B、各国(地区)进口贸易额 C、各国(地区)进出口贸易额 D、各国(地区)总贸易额 5、下列不属于专门进口的是() A、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从海关保税仓库中提出的货物以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 D、进入海关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 6、能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量 D、对外贸易依存度 7、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3.23亿美元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 A. 净贸易条件 B. 收入贸易条件 C. 指数贸易条件 D.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9、经济一体化的最低阶段是()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优惠贸易安排 10、以下经济一体化形式中,最高级的一种是()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11、甲、乙两国原来对某商品分别征收50%和40%的进口税,现两国相互间商品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统一征100%的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属于( ) A. 优惠贸易安排 B. 关税同盟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12、设A.B.C 三国对进口小麦征税如下,A 国15%,B 国15%,C 国11%,结盟后内部关税免税,对外A 国征收10%的进口税,B 国征收12%的进口税,C 国征收15%的进口税,则这种形式的一体化是()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 13、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 、欧洲经济共同体 B 、欧洲经济联盟 C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14、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属于经济一体化形式中的()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经济同盟 15、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是() A 、部门一体化 B 、全盘一体化 C 、垂直一体化 D 、水平一体化 16、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是() A 、特惠税 B 、反倾销税 C 、反补贴税 D 、差价税 17、以倾销方式在国外市场抛售国内市场“剩余货物”的做法属( ) A 偶然性倾销 B 间歇性倾销 C 长期性倾销 D 掠夺性倾销 18、卖方信贷是( ) A 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B 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C 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D 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19、在外汇管制下,出口商将其外汇收入售予外汇管制机构所适用的汇率是() A 官定汇率 B 、市场汇率 C 、差别汇率 D 、浮动汇率 20、甲国规定2006年从乙国进口打火机的数量不得超过100万只,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属于() A 、自动出口配额 B 关税配额 C 、国别配额 D 、全球配额 二、案例分析

国贸理论简答题

1、试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主要因素:①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②国家经济规模的大小;③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④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加工贸易的层次;⑤汇率的变化等。 2、为什么说仅考察商品贸易条件还无法判断一国贸易得益的变动情况? ①因为商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收入贸易条件发生同方向变化;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引起贸易条件指数下降,这不妨碍贸易得益增加;③需求弹性高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可能引起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这将增加出口国的得益。 3、试分析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外贸相对有利,出口产品竞争力强,有充足的国际支付手段,币值稳定;而逆差则对国际收支构成压力,缺乏国际支付手段,威胁宏观经济稳定;②但长期、巨额顺差不一定有利,因大量资源闲置国外,增加本币升值压力,诱发贸易争端;③逆差也许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在高速增长时期对国外资源运用得好有利于经济发展,还可为今后的顺差奠定基础。 4、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反映一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反映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②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 5、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为什么?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在很多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例如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贸易障碍等。但事实上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各国间存在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这些因素阻碍了各国相同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因此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以解释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的特点。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7、简述并评价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2)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3)要素禀赋理论通过对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贸易的最优格局和利益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好处。 (4)但是要素禀赋理论是短期、静态分析方法,以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数量既定为分析基础,另外这个理论忽视了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简述并评价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 (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和不足。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知识点.docx

(一)了解 1.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 动。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人类的交换产生了分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③各国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 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 提高了;③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家 分工中获得利益;( 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3)通过国际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 2)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 一种静态分析;( 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新要素理论( p72):①技术要素说②人力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76)弗农提出。( 1)新生期(2)成长期(3)成熟期( 4)销售下降期( 5)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 p79)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特点:①产品流动具有双向性②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③产业内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 要素投入。理论解释:①偏好相似论(林德)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 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②市场结构论。 7.相互需求原理:约翰· 穆勒提出结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即两国两种商品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内,实际的、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自交 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 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相反,如果本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8.非关税壁垒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隐蔽性和歧视性③限制进口的有效性 9:“自动”出口配额制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己规定在某一时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一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必须经过背书才能转让的提单是 ( )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来人抬头提单 D.指示提单 2.接受和发盘 ( ) A.属于商业行为 B.属于法律行为 C.属于交易行为 D.既属于商业行为也属于法律行为 3.既有自愿性,又有强制性的解决争议的方式是 ( ) A.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仲裁 4.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具有重视发展人际关系谈判风格的商人通常是 ( ) A.美国商人 B.韩国商人 C.日本商人 D.阿拉伯商人 5.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3万亿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3元人民币/美元,因此,中国的外贸系数约为( ) A.20% B.40% C.60% D.80% 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应出口() A.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 7.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A.1945年 B.1985年 C.1995年 D.2000年 8.普惠制要求() A.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提供进口关税优惠

B.WTO成员国对非成员国提供进口关税优惠 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进口关税优惠 D.欧盟国家之间提供进口关税优惠 9.下列贸易术语中,由卖方办理投保手续的是 ( ) A.FOB B.FCA C.CPT D. CIF 10.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取得的成就包括() A.各国取消农产品进口关税 B.达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C.达成《与贸易有关的司法协助协议》 D.各国完全开放证券业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鼓励出口的措施有 ( ) A.出口信贷 B.商品倾销 C.外汇倾销 D.外汇管制 E.外汇分红 2. 某轮在航海途中货舱意外起火,货舱载有文具、茶叶等货物,灭火后发现文具被火烧毁,茶叶被救火用水浸湿受损,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烧毁的文具属于单独海损 B.烧毁的文具属于共同海损 C.浸湿的茶叶属于单独海损 D.浸湿的茶叶属于共同海损 E.烧毁的文具和浸湿的茶叶均属于全部损失 3.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正确的选项是()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12页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A卷:B卷: 一、名词解释题(4×3’=12’)一、单选题(22×1.5’=33’) 二、单选题(15×2’=30’)二、判断题(5×2’=10’) 三、多选题(6×3’=18’)三、计算题(1×7’=7’) 四、判断题(5×2’=10’)四、问答题(5×10’=50’) 五、计算题(3×6’=18’) 六、问答题(2×6’=12’) 一、名词解释题(其中▲表示只需要了解、理解,划线和黑体字部分 为重点) 1.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3.对外贸易额: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通常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代替世界货物贸易额) 4.对外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7.▲世界市场: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8.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和展销会等。 9.▲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建立。 10.▲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是WTO确立与发展的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与表现形式。又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该国GDP 的比重,反映对外贸 易在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口贸易依存度与进口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一单位的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 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产品使用密集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下降。 里昂剔夫之谜:1953 年里昂剔夫利用投入- 产出表对美国1947 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发现其实际的情况与H-O 理论的结论相反,即美国作为资本丰富、劳动短缺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贸易: 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进行的贸易, 或者说一国在同一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 重叠需求: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幼稚产业:指该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放任自由竞争则亏损,保护则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竞争力提升。保护、扶植幼稚产业的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带来的利润。 对外贸易乘数:出口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顺差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作用,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保护贸易政策: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使之免受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产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新贸易保护主义:指20 世纪70 年代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普惠制: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关税或取消关税的一种优惠。 反倾销税:为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为抵消进口商品出现禁止性补贴或因可诉补贴对进口国同类产业构成损害而征收的关税。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指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关税税率表。 混合税:指在海关税则中,对同一个税目的商品同时使用从价和从量两种计税标准计税,以两者之和合并征收关税。该方法综合了两种计税方法的优点,更有利于发挥关税的保护作用。但对两者的比例难以确定。 绝对配额: 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 指对商品进口的一定数额以内的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多用于农产品的贸易(美国对“脱脂奶粉”的规定:配额内2.2%, 配额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B)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分,共30分) 1.就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而言() A.E组术语风险最小,C组其次,风险最大的是F组和D组 B.D组术语风险最小,F组和C组其次,E组术语风险最大 C.D组术语风险最大,E组术语其次,F级和C组风险最小 D.E组术语风险最小,F组和C组其次,D组风险最大 2.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国家,凡进入国境的货物都列为() A专门进口B总进口C专门出口D总出口 3.欧盟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A普惠税B最惠国税C特惠税D差价税 4.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 A凭说明买卖B凭样品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规格买卖 5.下列有关仲裁协议作用的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A约束当事人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向法院起诉 B排除了当事人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争议的可能 C排除了法院对有争议案的管辖权 D使仲裁机构取得对争议案的管辖权 6.在寄售协议下,货物的所有权在寄售地出售前属于() A代理人B寄售人 C代销人D包销人 7.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 C凯恩斯D俄林 8.假定某国规定2005年从中国进口鞋不超过2000万双,它是()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 C关税配额D自愿出口限额

9.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 A美国纽约B瑞士日内瓦C英国伦敦D法国巴黎 10.支付给中间商的酬金叫() A预付款B折扣C佣金D订金 11.经贸集团成员之间实现了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这样的 地区经贸集团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12.共同海损属于() A全部损失B部分损失 C单独海损D有时是全部损失,有时是部分损失 13.即期汇票是指()的汇票。 A见票即付B在规定的日期付款 C出票后定期付款D见票后定期付款 14.()是含佣价。 A FOBS B FOBT C FOBC D FOB 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商品单价的组成部分?() A计价货币B单位价格金额 C贸易术语D运输方式 16.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中,出口商要保证安全收汇就必须做到() A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信用证的规定相符 B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买卖合同相符 C当信用证与买卖合同的规定不一致时,提交的单据必须以买卖合同的规定为标准,同时参考信用证的规定 D提交的单据要符合进口商的要求 17.班轮运输的运费中包括了() A装货费B滞期费C速遣费D装货费和卸货费 18.“仓至仓条款”是() A承运人运输责任起讫的条款B承保人保险责任起讫的条款 C出口人交货责任起讫的条款D进口人收货责任起讫的条款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利益的影响。 与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有关的各种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也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对象。商业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则通过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干预间接地影响贸易。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的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也像其它经济学一样,可以分成实证的(Positive)理论和规范的(Normative)理论。所谓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