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网络参考文献列表

神经网络参考文献列表

神经网络参考文献列表
神经网络参考文献列表

神经网络参考文献

[1] B. Widrow and M. A. Lehr, “30 years of adaptive neural networks: Perceptron,

madaline, and backpropagation,” Proc. IEEE, vol. 78, pp. 1415-1442, Sept.

1990.

[2] Jian Hua Li, Anthony N. Michel, and Wolfgang Porod.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a class neural networks: Linear systems operating on closed hypercube,”

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36(11):1405-1422, November 1989.

[3] R. P. Lippmann,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with neural nets,” IEEE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2(4):4-22, April 1987.

[4] S. Grossberg, E. Mingolla, and D. Todovoric,“A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preattentive vision,” IEEE Trans. Biomed. Eng., 36:65-83, 1989.

[5] Wang, D.and Arbib, M. A., “Complex temporal sequence learning based on

short-term memory,” Proc. IEEE, vol. 78, pp. 1536-1543, Sept. 1990.

[6] Amari, S.-i.,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neurocomputing,” Proc. IEEE, vol.

78, pp. 1443-1463, Sept. 1990.

[7] Poggio, T. and Girosi, F., “Networks for approximation and learning,” Proc.

IEEE, vol. 78, pp. 1481-1497, Sept. 1990.

[8] Barnard, E., “Optimization for training neural nets,”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vol. 3, pp. 232-240, Mar. 1992.

[9] Kohonen, T., “The self-organizing map,” Proc. IEEE, vol. 78, pp. 1464-1480,

Sept. 1990.

[10] Hagan, M.T. and Menhaj, M.B., “Training feedforward networks with the

Marquardt algorithm,”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vol. 5, pp. 989-993, Nov.

1994.

[11] Pei-Yih Ting and Iltis, R.A., “Diffusion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Gibbs samplers with applications to assignment problems,”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vol. 5, pp. 622-638, July 1994.

[12] Iltis, R. A. and Ting, P.-Y., “Computing association probabilities using parallel

Boltzmann machines,”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vol. 4, pp. 221-233, Mar.

1993.

[13] R. Battiti, “First and second order methods for learning: Between steepest

descent and Newton's method,” Neural Computation, vol. 4, no. 2, pp. 141-166, 1992.

[14] G. A. Carpenter and S. Grossberg, “A massively parallel architecture for a

self-organizing neural pattern recognition machine,” Computer Vision,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vol. 37, pp. 54-115, 1987.

[15] C. Charalambous,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for efficient training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EEE Proceeding, vol. 139, no. 3, pp. 301-310, 1992.

[16] M. A. Cohen and S. Grossberg, “Absolute stability of global pattern formation

and parallel memory storage by competitive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vol. 13, no. 5, pp. 815-826, 1983.

[17] J. L. Elman, “Finding structure in time,” Cognitive Science, vol. 14, pp. 179-211,

1990.

[18] K. Fukushima, S. Miyake and T. Ito, “Neocognitron: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a mechanism of visual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vol. 13, no. 5, pp. 826-834, 1983.

[19] K. Fukushima, “Neocognitron: A hierarchical neural network capable of visual

pattern recognition,” Neural Networks, vol. 1, pp. 119-130, 1988.

[20] S. Geman and D. Geman, “Stochastic relaxation, Gibbs distributions, and the

Bayesian restoration of images,”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6, pp. 721-741, 1984.

[21] S. Grossberg, “How does the brain build a cognitive code?,”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87, pp. 1-51, 1980.

[22] M. Heywood and P. Noakes, “A framework for improved training of sigma-pi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f Neural Networks, vol. 6, no. 4, pp. 893-903, 1995.

[23] J. J.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proper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79, pp. 2554-2558, 1982.

[24] J. J. Hopfield, “Neurons with graded response have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properties like those of two-state neur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81, pp. 3088-3092, 1984.

[25] J. J. Hopfield and D. W. Tank, “'Neural computation of decisions in

optimization problems,” Biological Cybernetics, vol. 52, pp. 141-152, 1985.

[26] K. M. Hornik, M. Stinchcombe and H. White,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s

are universal approximators,” Neural Networks, vol. 2, no. 5, pp. 359-366, 1989.

[27] R. A. Jacobs, “Increased rates of convergence through learning rate adaptation,”

Neural Networks, vol. 1, no. 4, pp. 295-308, 1988.

[28] R. A. Jacobs, M. I. Jordan, S. J. Nowlan, and G. E. Hinton, “Adaptive mixtures

of local experts,” Neural Computation, vol. 3, pp. 79-87, 1991.

[29] T. Kohonen, “Correlation matrix memor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vol. 21, pp. 353-359, 1972.

[30] B. Kosko, “Bidirectional associative memor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vol. 18, no. 1, pp. 49-60, 1988.

[31] D. J. C. MacKay, “A practical bayesian framework for backproagation

networks,” Neural Computation, vol. 4, pp. 448-472, 1992.

[32] A. N. Michel and J. A. Farrell, “Associative memories via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April, pp. 6-17, 1990.

[33] A. K. Rigler, J. M. Irvine and T. P. Vogl, “Rescaling of variables in

backpropagation learning,” Neural Networks, vol. 4, no. 2, pp. 225-229, 1991. [34] D. E. Rumelhart, G. E. Hinton, and R. J. Williams,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by

back-propagating errors,” Nature, vol. 323, pp. 533-536, 1986.

[35] D. F. Specht,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 Neural Networks, vol. 3, no. 1, pp.

109-118, 1990.

[36] D. F. Specht, “A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 2, no. 6, pp. 568-576, 1991.

[37] D. W. Tank and J. J. Hopfield, “Simple 'neural' optimization networks: An A/D

converter, signal decision circuit and a linear programming circuit,”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vol. 33, no. 5, pp. 533-541, 1986.

[38] T. P. Vogl, J. K. Mangis, A. K. Zigler, W. T. Zink, and D. L. Alkon,

“Accelerating the convergence of the backpropagation method,” Biological Cybernetics, vol. 59, pp. 256-264, Sept. 1988.

[39] P. J. Werbos, “Backpropagation through time: 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78, pp. 1550-1560, Oct. 1990.

[40] B. Widrow and R. Winter, “Neural nets for adaptive filtering and adaptive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Computer Magazine, pp. 25-39, March 1988.

[41] R. J. Williams and D. Zipser, “A learning algorithm for continually running full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Neural Computation, vol. 1, pp. 270-280, 1989. [42] A. Waibel, Tl Hanazawa, G. Hinton, K. Shikano and K. J. Lang, “Phoneme

recognition using time-delay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vol. 37, pp. 328-339, 1989.

[43] Linske, R., “Self-organization in a perceptual network,” IEEE Computer

Magazine, vol. 21, pp. 105-117, March 1988.

[44] Carpenter, G.A. and Grossberg, S., “The ART of adaptive pattern recognition by

a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 IEEE Computer Magazine, vol. 21, pp. 77-88,

March 1988.

[45] Fukushima, K., “A neural network for visual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Computer Magazine, vol. 21, pp. 65-75, March 1988.

[46] Kohonen, T., “The 'neural' phonetic typewriter,” IEEE Computer Magazine, vol.

21, pp. 11-22, March 1988.

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写法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写法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参考文献的具体类型: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 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 Gordon. (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 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BP神经网络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神经网络融合的机动目标估计算法,利用BP 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将BP神经网络与卡尔曼滤波器相结合构成一个估计器,该算法可以对来自经不同噪声污染的传感器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在改善估计性能的同时又保持估计滤波的计算结构尽可能简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估计滤波算法在估计应用上优于一般的加权估计算法,提高了估计算法的精度。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 一、引言 数据融合是指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也可以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和人机界面的观测事实进行信息融(这种融合通常是决策级融合)。提取征兆信息,在推理机作用下.将征兆与知识库中的知识匹配,做出故障诊断决策,提供给用户。在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系统中可以加入自学习模块.故障决策经自学习模块反馈给知识库.并对相应的置信度因子进行修改,更新知识库。同时.自学习模块能根据知识库中的知识和用户对系统提问的动态应答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不断扩充知识库,实现专家系统的自学习功能。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目前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领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军事和非军事领域中都碍到了广泛应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汲取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统计估计等多门学科的相关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的成熟为数据融合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状态估计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就像是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它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各种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将各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与冗余信息依据某种优化准则组合起来,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目前有两种常用的信息融合方法:一种方法是状态融合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观测融合方法。状态融合方法又可分为集中式kalman滤波[1]和分散式kalman滤波。集中式kalman滤波虽然在理论上可获得全局最优融合状态估计,但这种方法计算量大,且容错性能差,而分散式kalman滤波信息融合能克服这些缺点,但这种方法是局部最优的,因此基于此思想我们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来提高融合精度。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2],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学习过程,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中间层是内部信息处理层,负责信息变换,根据信息变化能力的需求,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当实际输出与期

前馈神经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模型

前馈神经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一般包含输入层、输出层、及隐含层,隐含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各神经元只接收前一层的输出作为自己的输入,并且将其输出给下一层,整个网络中没有反馈。每一个神经元都可以有任意多个输入,但只允许有一个输出。图1选择只含一个隐含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中,只有前向输出,各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用权值表示。设输入层有M 个输入信号,其中任一输入信号用i ()M i ,2,1 =表示;隐含层有N 个神经元,任一隐含层神经元用j ()N j ,2,1 =表示;输入层与隐含层间的连接权值为()n w ij , ()N j M i ,2,1;,2,1 ==;隐含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为()n w j 。假定隐含层神 经元的输入为()n u j ,输出为()n v j ;输出层神经元的输入为()n o ,网络总输出为 ()n x ~。则此神经网络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M i ij j i n y n w n u 11 ()()[] ()()?? ? ???∑+-===M i ij j j i n y n w f n u f n v 11 ()()()∑==N j j j n v n w n o 1 ()()[]()()?? ????==∑=N j j j n v n w f n o f n x 1~ 图1 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结构图 输入层 隐含层 输出层 (y n (1y n -(1y n M -+

式中,()?f 表示隐含层、输出层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也称为激励函数。 定义代价函数为瞬时均方误差: ()()()()[] ()()()2 12 2~?? ? ????? ????????-=-==∑=N j j j n v n w f n d n x n d n e n J 式中,()n d 为训练信号。 递归神经网络 对角递归神经网络 图2为典型的对角递归神经网络,它具有三层结构,分别为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在隐层的权值叠加中,引入了输入的前一时刻的输出作为反馈控制信号。选用这种网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直观的体现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式和工作方式。 设输入层与隐层间的连接权值为()n w h ij ()k j m i ,2,1;,,1,0==,隐层与输 出层之间的权值为()n w o j ,递归层的权值为()n w d j 。设输入层的输入为()i n y -, 隐层的输入为()n u j ,输出为()n I j ,输出层的输入为()n v ,输出层的输出为()n x ~,则对角递归神经网络的状态方程为 ()()()()()10-+-=∑=n I n w i n y n w n u j d j m i h ij j 输入层 输出层 隐层 图2 对角递归神经网络的结构 ()y n ()1y n - ()1y n m -+ ()y n m - mj d

08第八章___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1 第8章 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设计 在神经网络的泛化方法中,研究最多的是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剪枝算法、构造算法及进化算法等,我们将在以后各章讨论)。除了结构设计,其余前馈神经网络的泛化方法还有主动学习、最优停止法、在数据中插入噪声、神经网络集成及提示学习方法等,由于这些方法中神经网络的结构是固定的,因此神经网络性能是通过参数优化改善的,我们称这些方法为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本章介绍最主要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每种方法的算法实现和仿真例子。 8.1 主动学习 8.1.1 原理 按照学习机器对训练样本的处理方式,可将学习方式分为两类:被动学习方式和主动学习方式。被动学习是常用的学习方式,常被称为“从样本中学习” (Learning from samples ),该方式被动地接受训练样本,并通过学习从这些样本中提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与被动学习相反,主动学习属于更高层次的、具有潜意识的学习。主动学习对训练样本的选择是主动的,通常通过对输入区域加以限制,有目的地在冗余信息较少的输入区域进行采样,并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机器性能的样本来训练分类器,从而提高了整个训练样本集的质量。由上一章的讨论,训练样本质量对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有极大影响,甚至超过网络结构对泛化能力的影响。因此采用主动学习方法,是改进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主动学习机制大部分用于分类或概念学习[Baum1991,HwCh1990,SeOp1992]。在单概念学习中,Mitchell[Mitch1982]关于版本空间(Version Space)的论述有着较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一理论。 如果X 为一线性空间,概念c 定义为X 中点的集合。对目标概念t ,训练样本可写为()()x x t ,,其中X ∈x 为样本输入,()x t 为对x 的分类。如果t ∈x ,则()1=x t ,称()()x x t ,为t 的正样本;如果t ?x ,则()0=x t ,此时称()()x x t ,为t 的负样本。显然,对线性空间内的任何两个可分概念1c 和2c ,如果()()x x 1,c 是1c 的正样本(负样本),则()()x x 11,c ?必然是2c 的负样本(正样本),即任意两个可分概念的正负样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如果某概念c 对x 的分类与目标概念对其的分类()x t 相等,即()()x x t c =,

研究报告-参考文献

篇一:调查报告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社区建设步伐,将46个社区(村)整合为23个社区,新建了3个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12个社区办公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为民便民服务水平。 (一)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提升。2009年,我区建设了新达佳苑、爱民佳苑、滨海佳苑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达2775万元,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均为框架结构,内部设计合理、设施齐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改扩建了12个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设施基本完善,外部完成了绿化美化,社区办公服务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二)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在新建的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均设置了综合服务大厅,内设社会保障、民政救助、人口计生、法律咨询、残疾人康复、物业管理等服务功能,爱民佳苑服务大厅还设置了移动、联通、水电、天然气等营业服务点。其他社区也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如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滨海服务中心设置了550多平米的体育活动大厅、近200平米的电化教室、音乐舞蹈室,爱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戏曲活动室、社区健身房等,兴华东路社区还设置了矿区今昔风貌展厅,各社区健身活动器材完善,为社区群众接受各类教育、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在社区调整合并时,社区工作者采取派一批、留一批、招聘一批的方式配备,社区干部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方向转变,工作能力相对较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部分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经验较丰富,为有效开展社区各项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社区党建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设立了党建活动室,党员教育管理得到加强。扩大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了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整合。从为民便民考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场所在运作初期设置的服务功能多而广,但从运作情况看,一些服务功能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如残疾人康复室、儿童乐园等,因此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调整。同时,随着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搬迁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口的搬迁转移,一些社会服务和管理功能也需要整合,如在梁家沟街道办事处内有2个卫生院、2个环卫所、2个派出所。 (二)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工作职责不明确,条块关系不顺畅,责、权、利不配套,一些部门对社区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认识比较模糊,把社区当成政府的延伸机构,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目前有107项工作进社区,工作多,任务重,压力大,社区工作者有一种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的感觉。随着社区调整合并、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工作量大和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在矿区的社区,服务范围大,工作量大的情况尤为突出。 (三)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日常工作量大、各种检查多,但社区干部工资偏低,只达到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虽然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提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待遇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干部交纳养老保险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社区干部来源不同,有的是矿务局买断职工,已经交纳养老保险,有的未就业没有交纳过养老保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相关规定未落实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大投入,促进运转。拓展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资为辅的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增强社区运转能力的有效保障。要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建议 1、资料查询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图书馆数据库: 中文资料查阅中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医药信息系统等相对权威的学术资源; 英文资料查阅英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 EBSCO, PUBMED, MOSBY’S Nursing Consult(护理人员专用库),Springer LINk等,(读秀也有英文资料) 2、若是网络资源,可以参考一些官方的网站,如卫生部,卫生厅等政府网站, 其中会有一些政府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注意:红色字体显示是较常用的)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及其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专 著 论 文 集 报 纸 文 章 期 刊 文 章 学 位 论 文 报 告 标 准 专 利 析出 文献 其 它 数据 库 计算机 程序 电子 公告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A Z DB CP EB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和示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s://www.doczj.com/doc/9f4228184.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报告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 实验六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理解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用于优化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用于优化计算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 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极小化过程表示了该神经网络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一个演化过程。如果将约束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与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对应起来,并把约束优化问题的解映射到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一个稳定状态,那么当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经演化达到最小值时,此时的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稳定状态就对应于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三、实验条件: VC++6.0。 四、实验内容: 1、参考求解TSP问题的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源代码,给出15个城市和20个城市的求解结果(包括最短路径和最佳路线),分析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不同规模TSP问题的算法性能。 2、对于同一个TSP问题(例如15个城市的TSP问题),设置不同的网络参数,分析不同参数对算法结果的影响。 3、上交源代码。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TSP问题的流程图。 2、根据实验内容,给出相应结果及分析。 (1)15个城市(测试文件TSP15.TXT)

tsp15.txt 最短路程371 最佳路线 →→→→→→→→→→→→→→→1914861351534712210111 (2)20个城市(测试文件TSP20.TXT) tsp20.txt 最短路程349 最佳路线 →→→→→→→→→→→→→→→→→→→→→141618971315111735124289191610201 3、总结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用于TSP问题求解时的优缺点。 遗传算法易出现早熟收敛和收敛性差的缺点。 Hopfield算法对高速计算特别有效,但网络不稳定。 用Hopfield解TSP问题效果并不理想。相对前面的遗传算法解TSP 性能有相当大差距。

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实际中很多出版社和期刊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现周围的很多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规范格式贴出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 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 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 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用[]、[]…表示,并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所有文献均需中英文对照。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写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 题名[]. 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示例: [] 邹洪庆, 吕基成, 吴厚昌, 等. 钢铁材料含氟聚合物协合涂层技术研究[]. 表面技术, , (): . , , , . []. , , (): . .书籍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示例: [] 李宁. 化学镀实用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 , . .论文集 [序号] 作者. 题名[]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示例: [] 吕基成, 邹洪庆. 含氟聚合物协合涂层在非全自动制袋灌封机模具上的应用[]第四届装备环境工程发展论坛论文集. 重庆: 重庆五九期刊社, : . , . [] . : , : .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题名[].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示例: [] 李莉. 聚酰胺酰亚胺涂层制备工艺及摩擦性能研究[].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 . []. : , . .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 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人民日报, (). .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名: 国别, 专利号[]. 公告日期. 示例: [] 邹洪庆, 吴厚昌, 吕基成, 等. 一种钢铁氟聚合物协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中国,[]. .

, , , . : , []. . .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示例: [] —, 中国标准书号[]. .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 马克思. 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 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 其中: 英文参考文献作者姓名按照姓前名后的格式书写, 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或者缩略字母大写, 题目和刊名中仅首单词首字母大写, 其他小写。期刊刊名尽可能采用全称, 不建议缩略。 示例: ? , , . []. , , (): .

基于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研究 1.引言 数控机床具有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生产率高等诸多特点,但其结构和运行工况也很复杂,一旦机床发生故障,引起故障的因素众多,有机械方面的,有电气方面的,同时同一种故障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症状又常常是几种故障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各故障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传感器都有一定的功能和测量范围,单个传感器的数据从某个侧面反应被测对象或系统的情况,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通过单一传感器的特征提取和诊断分析将无法成功完成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任务。因此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克服传感器使用的局限性和传感器信息的不准确性,充分地、综合地、更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信息,减少信息的模糊性,增加决策可信度,提高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信息处理方法,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解决目标识别与跟踪、状态与身份估计、态势和威胁估计等技术问题。它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得到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估计和决策。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有多种算法,其中,D-S证据理论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建立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然后利用某一论文中的数控机床的测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2.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如图1所示。

关于学习神经网络监督(学习)控制的一点心得

关于学习神经网络监督(学习)控制的一点心得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精确数学模型的先进控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学习能力。[1] 人工神经元网络是在生物神经元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生物神经元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单个的神经元,它有着接受、传导信息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生物神经元能接受多个神经元传递的信息,并能将其往下传递给多个神经元。根据其特点抽象出的最典型的人工神经元模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易知其数学模型为: ∑∑===-=n i i ji j n i i ji j x w f x w f y 01)()(θ ,( 100-==j j w x ,θ) 式中,j θ是阈值, ji w 是连接权系数;f (·)为输出变换函数。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多个人工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有多个输入连接通路,但只有一个单一的输出,但是它可以连接到很多其他的神经元。经过多个神经元的串、并连接,就可以构成神经网络。依据神经元的图形模型和数学模型可以知道神经网络具有如下性质: 1) 对于每个节点有一个状态变量j x ; 2) 节点i 到节点 j 有一个连接权系数ji w ; 3) 对于每一个节点有一个阈值j θ; 4) 对于每个节点定义一个变换函数f j [x i ,w ji ,j θ( i ≠j )]。[1] 单个神经元的输出乘以连接权系数即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输入。对于一个神经网络,当确定了各节点的输出变换函数后,连接权值将作为变量,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旨在通过调整连接权值以达到给定输入下得到目标输出的目的,但实际情况只能是接近目标输出。 神经网络的学习基本方式如下:通过给定的输入得到实际输出值,然后记录到目标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差值,想减小综合差值的方向调整连接权值,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得到一组最优的连接权集合。当神经网络的节点越多,其能识别的模式也越多,但训练的运算量也相应的增加,这就对训练样本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神经元网络监督控制系统的基本系统框图如下:

论文参考文献图表和公式的的自动编号(绝不忽悠)

论文参考文献图表和公式的的自动编号(绝不忽悠)

————————————————————————————————作者:————————————————————————————————日期:

图表、参考文献和公式的自动编号 ——论文word完美排版1 (百度文库:明清郁闷1,新浪微博:sina小哥2) 采用纯手工方式插入图、表或者参考文献到文章中,一直很OK,可假如你要开始大论文撰写或者长文档的编辑,几十张的图、表,上百篇的参考文献,手动添加,也没问题,可一旦boss要求你进行删改,工作量大不说,还容易出错。这里综合实践经验并搜索网上各类方法,提供了论文排版中参考文献、图表的自动管理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域”。页码、脚注、尾注交叉引用、书签和题注都是Word的域。域是文档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Word使用域来进行文档自动化,多个域的联合使用可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图表的自动管理(以图为例) 3、文中需要对图片进行引用时(如图X 所示),插入交叉引用,并选择引用类型和引用内容2、输入图标题 设置其他选项 1、插入图片到文档 图片上右键插 入题注 4、最终效果图。 若文中有图片删 减或顺序调整, 只需Ctrl+A选中 全文,然后按F9 更新域 (图表标题和页码 一样,都是域)

参考文献的管理 Word2010为例,2003版大同小异。 1、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插入——引用——尾注1,(示范) 2、同时在文档end 后面出现尾注,输入参考文献,注意编号为上标,选中之,ctrl+shift+= ,取消上标。以此类推,添加所有的参考文献。论文一般要求参考文献编号有方括号[ ],所以还要进行方括号的替换。右图所示。 1 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选择“节的结尾”,切记 因为: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设置Word 的尾注在文档的结尾,如此一来,参考文献编辑完了之后,就不能再添加致谢啊 什么的,所以这里选择节的结尾,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文档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文档Format document of refere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文档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 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北京:xxx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 容器的LBB分析. 北京:xxx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 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 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 x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33(4): 62-67.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 原文献 主要责任者(任选) . 原文献题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xxx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参考文献格式(国标)

参考文献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我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3)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注: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引用文献类型代码标准时,其附录列表中将M解释为普通图书,这要么是列表是出了错要么是引用中的改变。如果是错误,则我们要清除这个错误;即使是有意的改变也因这种改变容易引起混乱,需要我们探索改进的办法。

基于神经网络输出反馈的动态矩阵控制研究

clear all; close all; xite=0.50; alfa=0.05; w2=rand(6,1); w2_1=w2;w2_2=w2; w1=rand(2,6); w1_1=w1;w1_2=w1; dw1=0*w1; x=[0,0]'; u_1=0; y_1=0;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ts=0.001; for k=1:1:1000 time(k)=k*ts; u(k)=0.50*sin(3*2*pi*k*ts); a(k)=1.2*(1-0.8*exp(-0.1*k)); y(k)=a(k)*y_1/(1+y_1^2)+u_1;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n(k)=w2'*Iout; e(k)=y(k)-yn(k); w2=w2_1+(xite*e(k))*Iout+alfa*(w2_1-w2_2); for j=1:1:6 FI(j)=exp(-I(j))/(1+exp(-I(j)))^2; end

for i=1:1:2 for j=1:1:6 dw1(i,j)=e(k)*xite*FI(j)*w2(j)*x(i); end end w1=w1_1+dw1+alfa*(w1_1-w1_2); x(1)=u(k); x(2)=y(k); w1_2=w1_1;w1_1=w1; w2_2=w2_1;w2_1=w2; u_1=u(k); y_1=y(k); end figure(1); plot(time,y,'r',time,yn,'b'); xlabel('times');ylabel('y and yn'); grid on ts=0.1; for k=1:1:200 time(k)=k*ts; u(k)=1; a(k)=1.2*(1-0.8*exp(-0.1*k)); y(k)=a(k)*y_1/(1+y_1^2)+u_1;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n(k)=w2'*Iout; e(k)=y(k)-yn(k); w2=w2_1+(xite*e(k))*Iout+alfa*(w2_1-w2_2); for j=1:1:6 FI(j)=exp(-I(j))/(1+exp(-I(j)))^2; end for i=1:1:2

参考文献摘要(样本)

参考文献摘要 1.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01):213-214 摘要内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分散采购,不能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不明确或关于资产的凭证处理流程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和舞弊提供了机会。 2.杨哲旗.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60-63 摘要内容:通过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只有通过企业内部自身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等建议。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张征.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与生活,2010(12):164 摘要内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分散采购,不能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不明确或关于资产的凭证处理流程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和舞弊提供了机会。 4.丁学东.切实做好新时期事业资产管理工作[J],国有资产管理,2006(07):16-18 摘要内容: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全新的进步,但管理工作仍然很薄弱,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5.都新英.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08):158-160 摘要内容:2004年6月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首次将私营企业列为检查对象。2005年1月8日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私营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然而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的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2、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4、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6、文献起止页码。 7、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 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