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细胞因子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第六章细胞因子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产生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等。
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三、细胞因子作用方式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所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的方式发挥作用。
若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自分泌,如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T淋巴细胞本身生长。
若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旁分泌,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
少数细胞因子如TNF-α、IL-1在体液中浓度很高时也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方式。
图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A. 自分泌;B. 旁分泌;C. 内分泌四、细胞因子作用特点细胞因子通常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和协同性。
①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干扰素可上调有核细胞表达MHC Ⅰ类分子,也可激活巨噬细胞。
②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2和IL-4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③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如IL-4可抑制IFN- 刺激Th细胞向Thl细胞分化的功能。
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在一定条件下也参与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感染等治疗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1)小分子蛋白质(8~30KD)(2)可溶性(3)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4)可诱导产生(5)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6)半衰期短(7)效应范围小,绝大多数为近距离发挥作用(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1.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例如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可刺激T细胞自身的生长,表现为自分泌作用。
2.旁分泌方式对邻近细胞发挥作用;例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2刺激邻近的T细胞分化,表现为旁分泌作用。
3.内分泌方式少数细胞因子通过循环系统对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高浓度时可通过血流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作用。
(三)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1.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以对不同的细胞发挥不同作用,例如IL-4可以活化B细胞并促进B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也可刺激胸腺和肥大细胞的增值。
2.重叠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因子具有同样或类似的生物学作用,例如IL-2、IL-7和IL-15均可刺激T细胞增值。
3.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例如IL-5可增强IL-4诱导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别向IgE转换。
4.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例如IFN-γ可阻断IL-4诱导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别向IgE转换。
5.网络性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刺激、彼此约束,形成复杂而又有序的细胞因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平衡。
例如Th细胞可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是调节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其核心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实现的。
细胞因子(CK)本章教学大纲【目的要求】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细胞因子的分类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概念: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命名1. 根据来源:单核因子、淋巴因子等2.根据结构和功能: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一、细胞因子的基本特性●小分子蛋白质(8~30kD)单体存在●可溶性●高效性●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近距离作用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三、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1.多效性:一CK多靶多效2.重叠性:多CK一靶一效3.协同性:一CK强化它CK4.拮抗性:一CK抑制它CK5.网络性:多CK互相平衡6.多源性7.双重性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功能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是能够介导白细胞与白细胞之间和白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IL-1, IL-2,IL-3,IL-4,……IL-38(一)IL-1 (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1. 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
2. 存在形式IL-1α和IL-1β。
3. 主要生物学功能(1)刺激T细胞表达IL-2R及分泌IL-2。
(2)参与炎症反应。
(3)刺激造血。
(4)诱导内皮活化促凝血。
(5)致热源---发热。
(二)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1. 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1)活化T细胞,促进增殖,细胞因子产生;(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4)激活巨噬细胞。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耐受2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由提出的。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3 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4 疫苗(vaccine )一词的创立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5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耐受性C 无克隆扩增D 记忆性6 下列是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B 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C 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D 抗体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7下述哪些不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TCRB Ig分子C 补体分子D 细胞因子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不是:A 补充淋巴细胞B 捕获抗原C 免疫细胞的产生,发育D 运输免疫效应物质2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为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3 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4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B 脾脏C MALT D淋巴结5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A 接受抗原刺激B 产生免疫应答C 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D 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1 ABO血型抗原是存在于人类不同个体间的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2 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3 胸腺依赖抗原是指A.由胸腺产生的抗原B.相应抗体由胸腺产生的抗原C.不能诱导体液免疫的抗原D.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4 有关TI抗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通常是蛋白质B.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C.不能产生回忆反应D.抗体形成需要APC递呈5 在近亲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6 与Epitope同义的是A.HaptenB.SuperantigenC. Antigen determinantD.Carrier7 与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超抗原C.调理素D.半抗原8 下列哪项是佐剂的作用A.降低免疫原的毒性B.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C.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9 下列哪一组特征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A.分子量大小、分子化学结构、应答者的MHCB.分子量大小、异物性、分子的比重C.分子量大小、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比重D.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应答者的性别10 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 抗原分子的可溶性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C.抗原分子上存在的决定簇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11 指出下列哪一组是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A.破伤风毒素、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B.HLA抗原、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C.破伤风毒素、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D.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ABO血型物质12 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应了A 抗原的特异性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先天免疫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13 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 结核菌素B 白喉抗毒素血清C 破伤风外毒素D 葡萄糖注射液14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即是抗原,又是抗体D 抗原15 关于超抗原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D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二、是非:1半抗原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第六章细胞因⼦第六章细胞因⼦⼀.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E. 成纤维细胞2.细胞因⼦不包括:A. 淋巴毒素B. 过敏毒素C. IL-2D. 集落刺激因⼦E. ⼲扰素3.IFN-γ主要由下列那种细胞产⽣?A. LAK细胞B. 巨噬细胞C. NK细胞D. 成纤维细胞E. B淋巴细胞4.下列哪种细胞因⼦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A. IL-12B. IL-10C. M-CSFD. TGF-βE. IL-85.关于IL-2的⽣物学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以⾃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B. 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C. 能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D. 能增强NK细胞活性E. 抑制Th1细胞的分化6.天然的特异性细胞因⼦抑制物是:A.IL-1raE. IL-8R7.能增强MHC-I类分⼦表达的细胞因⼦是:A. IFNB. TGFC. CSFD. IL-1E. IL-28.与多发性⾻髓瘤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细胞因⼦是:A. IL-2B. IL-1C. IFND. IL-6E. IL-49.能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是:A. IL-1B. IL-2C. IL-4D. IFNE. EPO10.能促进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细胞因⼦是:A. IL-3B. IL-5C. IL-2D. IL-4E. IL-311.关于细胞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物活性物质B. 能调节多种细胞⽣理功能C.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常重要的调控作⽤D. ⽆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E. 细胞因⼦包括IL、IFN、CSF、TNF和趋化性细胞因⼦12.能刺激未成熟T细胞前体细胞的⽣长与分化的细胞因⼦是:A. IL-11E. GM-CSF13.能与IL-4协同刺激朗格汉斯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是A. IL-11B. IL-4C. IL-7D. EPOE. GM-CSF14.关于细胞因⼦的效应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以⾮特异⽅式发挥作⽤B. ⽆MHC限制性C. ⽣物学效应极强D. 在体内持续时间都很长E. 作⽤具有多向性15.TNF-α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A. 单核/巨噬细胞B. 静⽌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D. 树突状细胞E. 红细胞16.能以三聚体形式存在的细胞因⼦是:A. IFNB. M-CSFC. IL-12D. TNFE. IL-917.在胞膜外区有两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和WSXWS基序的细胞因⼦受体是:A. 免疫球蛋⽩基因超家族B. 红细胞⽣成素受体家族C. ⼲扰素受体家族D. 肿瘤坏死因⼦受体家族E. 趋化性细胞因⼦受体家族18.刺激B细胞产⽣IgA的细胞因⼦是:D. TGF-βE. IFN19.能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的细胞因⼦称为A. 单核因⼦B. IFNC. TNFD. CSFE. IL20.能与IL-3协同刺激肥⼤细胞增殖的细胞因⼦是:A. IL-11B. IL-4C. IL-7D. EPOE. GM-CSF21.成纤维细胞的⽣长因⼦是A. IL-2B. TNFC. IFND. TGFE. CSF22. 直接参与Fc R II的表达和调节Ig E⽣成的细胞因⼦是:A. TNFB. IL-3C. IL-1D. IL-4E. IL-523. 主要作⽤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细胞因⼦属于:A.CC亚族B.CXC亚族C.C亚族D.CX3C亚族E.以上都不是24. 下列哪组细胞因⼦具有趋化作⽤?A.IL-1、IL-8、IL-3B.IFN、MCPC.IL-8、MCPD.TNF、IL-4E.IL-1、IL-625. 可通过内分泌形式作⽤于远处细胞的细胞因⼦是:A. IFNB. IL-2C. IL-4D. TNFE. IL-126. Th1细胞通过产⽣何种细胞因⼦抑制Th2细胞的活性?A. CSFB. IL-1C. IL-4D. IFN-γE. TNF27. 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γ链的细胞因⼦是:A. IL-4B. IL-6C. IL-8D. IL-10E. IL-1228. 可⽤于治疗⽩细胞减少症的细胞因⼦是A. IL-2B. IL-11C. IFN-γD. EPOE. M-CSF29. 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称为:A.interleukineB. thrombopoietinC. lymphotoxinD. chemokineE. erythropoietin30. 刺激多种造⾎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是:A. TNFB. SCFC. ILD. TGFE. IFN31. 关于细胞因⼦的作⽤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产⽣和作⽤具有多向性B. 合成和分泌是⼀种⾃我调控的过程C. 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D. 以特异性⽅式发挥作⽤E. ⽣物学效应强32. 介导炎症反应发⽣,具有趋化作⽤的细胞因⼦是:A. IL-1B. IFNC. CSFD. IL-2E. IL-833. Ⅱ型细胞因⼦受体家族,其胞膜外区有:A. 三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B. 四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C. 五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D. 六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E. 七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34. 与IL-6R有相同的gp130信号传递亚单位的是A. IL-4RB. IL-5RC. IL-11RD. IL-13RE. IL-7R35. 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是:A. IL-1B. IL-2C. IL-4D. IL-6E. TNF【X型题】1. 下列哪些细胞因⼦受体具有IL-2R γ链的结构?A.IL-4RB. IL-7RC. IL-9RD. IL-11RE. IL-13R2. 下列哪些细胞因⼦具有下调免疫功能的作⽤?A.IL-10B.T GF-βC.I L-4D.IL-13E.IL-1ra3. 细胞因⼦的作⽤特点是:A. 产⽣和作⽤具有多向性B. 以旁分泌和⾃分泌⽅式发挥作⽤C. 与CKR结合后才发挥作⽤D. 具有⾼效性E. 以⽹络形式发挥作⽤4. 具有抗病毒作⽤的细胞因⼦包括:A. IL-15B. IL-12C. IL-4D. IFNE. CSF5. 下列有关IL-10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是CTL分化因⼦B. 在天然免疫过程中是重要的负调节因⼦C. 是B细胞活化因⼦D. 抑制单核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和辅助刺激分⼦E. 抑制T细胞产⽣IL-26. 细胞因⼦及其相关制剂对下述哪些疾病有治疗或预防价值?A. 感染性疾病B. 肿瘤C. ⾎⼩板减少症D. 超敏反应E. ⾃⾝免疫性疾病7. IL-6R可以归类于:A. 免疫球蛋⽩基因超家族B. 造⾎因⼦受体家族C. ⼲扰素受体家族D. 肿瘤坏死因⼦受体家族E. 趋化性细胞因⼦受体家族8. 细胞因⼦分泌的特点是:A. 多细胞来源,⼀种CK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B. 短暂的⾃限性分泌C. 以⾃分泌⽅式作⽤于产⽣细胞本⾝D. 以旁分泌⽅式作⽤于邻近细胞E. 以内分泌⽅式作⽤于远处靶细胞9. sCKR的⽣物学功能是:A. 作为CK的转运蛋⽩,增加局部CK的浓度B. 作为膜受体的清除形式之⼀,使细胞对CK的反应性下降C. sCKR可与mCKR竞争性结合CK,下调CK的效应D. ⾼浓度sCKR可抑制相应CK的活性E. 低浓度sCKR可增强相应CK的活性10. Th2细胞分泌的能刺激嗜碱性粒细胞分化的细胞因⼦是:A. IL-2B. IL-4C. IL-5D. IL-6E. IL-1011. 造⾎⽣长因⼦受体家族包括:A. IL-2R、IL-3RB. IL-4R、IL-5RC. IL-6R、IL-7RD. IL-9RE. IL-1R、M-CSFR12. 对NK细胞的活化、分化具有正调节作⽤的CK是:A. IL-2B. IL-12C. IFN-γD. IL-18E. CSF13. 促进肝细胞产⽣急性期蛋⽩的细胞因⼦是:A. IL-1B. IL-4C. IL-6D. IFNE. TNF-α14. 促炎症细胞因⼦包括:A. TNFB. IL-1C. IL-8D. IL-6E. IFN15. 细胞因⼦受体的结构包括:A. 胞膜外区B. 跨膜区C. 稳定区D. 胞浆区E. 可变区⼆.填空题1.细胞因⼦可被分为、、、、、六类。
医学免疫学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免疫应答的蛋白质分子,广泛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产生,并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生理、增殖和分化。
在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也可以发挥重要的炎症调控和免疫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在维持机体内稳态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起到关键作用,掌握其调节机制对于研究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介绍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因子的产生、分泌和作用机制。
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细胞因子家族的多种成员,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白介素(IL)家族、干扰素(IFN)家族等。
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并进一步调节靶细胞的功能。
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自分泌、相邻细胞刺激、自动、内消化等方式扩散到周围环境,从而影响到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应答。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从而进一步调节靶细胞的功能。
细胞因子的受体可以分为两类:胞内受体和胞膜受体。
胞内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包括转录因子和其他调节蛋白质。
胞膜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细胞因子与胞膜受体的结合会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事件,最终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
三、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细胞因子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促炎症、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促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它们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基因表达。
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它们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的平衡,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它们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参与免疫应答的激活和调节。
一、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2.淋巴因子3.单核因子4.自分泌(autocrine)5.旁分泌(paracrine)6.白细胞介素(IL)7.干扰素(IFN)8.肿瘤坏死因子(TNF)9.集落刺激因子(CSF)10.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11.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sCKR)1.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2.淋巴因子是指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2、3、4、5、6、9、IFN-γ、TNF-β等。
3.单核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 L-1、6、8、12和TNF-α等。
4.自分泌(autocrine);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这种作用方式就称为自分泌效应。
5.旁分泌是指活化的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邻近的靶细胞表现的生物学作用。
6.白细胞介素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最初指白细胞)产生的、介导免疫细胞之间发挥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目前报道的已有29种。
7.干扰素是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因子,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能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8.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组能引起肿瘤细胞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目前其家族成员至少已有18个。
9.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主要包括M-CSF、G-CSF、GM-CSF、EPO、SCF等。
L0.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家族,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11.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是指除膜结合型细胞因子受体外,在体液中存在的游离形式的受体,如s IL-1R、s IL-2R等。
可溶型的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相应细胞因子的运载体,也可与相应的膜型受体竞争配体而起到抑制作用。
二、填空题12.天然的细胞因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分泌的低分子量的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13.细胞因子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其产生细胞或邻近的其他细胞,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
第六章细胞因子单选题1.下列不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为A.IL-1 B.IL-12 C.TNF-α D.IFN-α E.TNF-β2.IL-1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T细胞 B.巨噬细胞 C.B 细胞 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B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T细胞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分泌型分子的是A.C3 B.sIgA C.SmIg D.IL-2 E.TNF-α5.下列作用特点中细胞因子不具备的是A.高效性 B.特异性 C.多效性 D.重叠性 E.分泌性6.通过抑制 Th1细胞产生IFN-γ、IL-2 和TNF-β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是A.IL-1 B.IL-2 C.IL-8 D.IL-10 E.IL-127.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是A.SCF B.IFN-α C.TNF D.IL-8 E.IL-128.下列不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IL-2 B.IFN-γ C.IL-4 D.EP0 E.IL-109.关于细胞因子下述错误的是A.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C.一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D.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E.细胞因子间可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10.主要由肾脏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EP0 B.IL-2 C.IL-15 D.IL-8 E.IFN-γ11.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是A.TGFβ B.IFN C.SCF D.IL-10 E.IL-112.具有细胞毒效应的细胞因子是A.IL-1 B.TNF C.IL-2 D.IL-5 E.CSF13.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Thl 细胞 - IL-2 B.Th2 细胞 - IL-4 C.Thl 细胞 - IL-6 D.巨噬细胞 - IL-1 E.NK 细胞 - TNF α14.与发热和恶液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因子是A.IL-l0 B.IL-2 C.IL-4 D.IFN-γ E.TNF-α15.关于细胞因子下述错误的是A.细胞因子受体可以是Ig超家族成员 B.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C.对机体有利也可能有害 D.相互之间可产生拮抗作用 E.只表达在细胞膜表面起作用16.关于IFN-α和IFN-β下述错误的是A.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 B.可由病毒、多聚肌苷酸诱导产生 C.具有抗病毒作用 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作用较弱 E.发挥作用不需与相应受体结合17.具有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细胞因子是A.IFN-α B.TNF-α C.IL-1 D.IL-6 E.IL-218.IL-2的功能不包括A.是T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 B.是B细胞的旁分泌生长因子 C.刺激NK细胞的增殖 D.刺激IFN-γ产生 E.促进红细胞成熟19.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错误的是A.IL-白细胞介素 B.EPO-血小板生成素 C.SCF-干细胞因子 D.TNF-肿瘤坏死因子 E.CSF一集落刺激因子20.可用于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状态的细胞因子是A.EPO B.G-CSF C.M-CSF D.SCF E.TNF21.关于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下列错误的是A.IL-2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B.IFN-γ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C.CSF 可用于一些血液病的治疗 D.IFN-α可用于治疗白血病,但不能用于恶性肿瘤E.GM-CSF可用于治疗化疗导致的血细胞减少症22.在抗体类别转换中,诱导IgE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IL-1 B.IL-2 C.IL-3 D.IL-4 E.IL-523.IL-1的功能不包括A.促进T细胞的增殖 B.刺激单核吞噬细胞合成IL-1 C.大量IL-1进人血流能诱导急性期蛋白 D.激活NK细胞 E.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24.关于IL-12,下述错误的是A.由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异源二聚体分子 B.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C.可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D.诱导Th1细胞分泌IL-2和IFN-γ E.抑制Th0细胞分泌IL-4和IL-1025.Ⅰ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应除外A.抑制病毒的复制 B.抑制细胞增生 C.增强NK细胞的活性 D.促进MHC Ⅰ类分子表达 E.促进MHCⅡ类分子表达26.Ⅱ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应除外A.激活单核吞噬细胞 B.抑制病毒的复制 C.抑制细胞增生 D.促进IL-4的产生 E.促进CD8十CTL成熟27.IL-4的生物学功能应除外A.诱导B细胞,发生免疫球蛋白重链的类别转换 B.刺激B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 C.Th2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 D.促进胸腺细胞和T细胞增生E.肥大细胞的生长因子28.干扰素的功能不包括A.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 B.是巨噬细胞激活因子 C.能刺激MHCⅠ类分子的表达 D.具有抗病毒作用 E.能抑制细胞增殖29.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受体不包括A.EPO受体 B.IL-l受体 C.IL-6受体 D.IL-12受体 E.M一CSF受体30.可引起恶液质的细胞因子是A.IL-2 B.IFN-γ C.IL-3 D.IL-8 E.TNF-α31.可作为IL-6诱生剂的细胞因子是A.IL-12 B.IL-10 C.IFN D.IL-2 E.IL-132.为阻止或减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内毒素所致休克的发生,应被中和和减轻其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3和IL-8 B.IL-2和IL-4 C.IL-1和IL-2 D.IL-8和IL-4 E.IL-1和 TNFα33.可抑制IL-2合成的细胞因子是A.IL-6 B.IL-6 C.IL-8 D.IL-10 E.IL-1834.具有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γ B.IL-2 C.TNF-α D.IL-1 E.IL-535.关于IL-2下列错误的是A.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 B.由活化的CD4十T细胞产生 C.可诱导CD4+T细胞增殖 D.可与CD4+T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E.在抗原存在的条件下,可活化CD8+T细胞36.CD4+Th1细胞不合成A.IL-2受体 B.IL-2 C.诱导巨噬细胞活化的因子 D.IL-4 E.活化CD8十T细胞的因子37.关于细胞因子下列错误的是A.一种细胞因子可以作用于多种不同的靶细胞 B.每种细胞因子都与其特异的细胞因子受体相结合 C.所有细胞因子都可由T细胞产生 D.T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在受到刺激后的数小时内活化 E.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可以受细胞因子自身调控38.关于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下列正确的是A.是T细胞活化后产生的针对抗原的特异性物质 B.存在于静止T细胞内,T细胞活化后被释放 C.可影响B细胞产生抗体的类别 D.发挥效应具有MHC限制性E.对淋巴细胞以外的细胞不起作用填空题1.细胞因子可通过——、——和——三种方式发挥作用。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她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免疫系统:就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与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就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就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就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与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根据其产生细胞的种类,有些细胞因子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
有些细胞因子根据其主要功能所命名,如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被称为趋化因子,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集落刺激因子。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以及其他非造血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是产生细胞因子最多的免疫细胞。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虽然细胞因子种类很多,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多为小分子(8~30 kDa)多肽。
②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③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④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例如某个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其自身的生长,表现自分泌作用(autocrine action)。
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刺激邻近的T淋巴细胞分化,表现旁分泌作用(paracrine action)。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高浓度时可通过血流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内分泌作用(endocrine action)(图6-1)。
⑤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被称为细胞因子的多效性,如γ干扰素(IFN-γ)刺激多种细胞上调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也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
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被称为细胞因子的重叠性,如IL-2、IL-4、IL-7和IL-15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表现拮抗性,如IL-4抑制IFN-γ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IFN-γ抑制IL-4诱导Th0向Th2的分化。
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表现协同性,如IL-3可协同多种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形成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多种类型。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后来发现,除白细胞外,其他细胞也可产生白细胞介素,如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等;除白细胞外,白细胞介素也作用于其他的靶细胞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目前已发现的白细胞介素有30余种(IL-1~IL-35)。
2.干扰素家族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而得名。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有13个亚型)、IFN-β、IFN-ε、IFN-ω和IFN-κ;Ⅱ型干扰素即IFN-γ。
IFN-α、IFN-β和IFN-γ已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某些疾病的治疗。
有关这三种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和功能见表6-1。
表6-1 干扰素的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名称类型主要产生细胞主要功能IFN-αⅠ型干扰素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淋巴抗病毒,免疫调节,促进MHCⅠ类分子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Ⅱ类分子的表达IFN-βⅠ型干扰素成纤维细胞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免疫调节,促进MHC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的表达IFN-γⅡ型干扰素活化T细胞,NK细胞激活巨噬细胞,抗病毒,促进MHC分子表达和抗原提呈,诱导Th1细胞分化,抑制Th2细胞分化3.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在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和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目前至少有19个成员,它们在调节适应性免疫、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
目前发现的集落刺激因子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此外,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等也是集落刺激因子。
IL-3可作用于多种早期造血祖细胞,因此也具有集落刺激因子的功能。
5.趋化因子家族人类有约几十种趋化因子(chemokine),根据结构特征和功能分为4种亚家族:①C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的近氨基端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CC亚家族的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
②CX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的氨基端有一个CXC基序(半胱氨酸-1个任意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
IL-8是一种CXC亚家族趋化因子,可趋化多形核白细胞到达急性炎症部位。
③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近氨基端只有1个半胱氨酸(C)。
淋巴细胞趋化蛋白(lymphotactin)是一种C亚家族趋化因子,对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作用。
④CX3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的近氨基端有一个半胱氨酸-3个其他任意氨基酸-半胱氨酸序列。
Fractalkine是一种CX3C亚家族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6.其他细胞因子:除上述常见的几类细胞因子外,免疫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
第三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在调节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因子对这些细胞发挥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
1.DC 广泛分布在人体各处的未成熟DC(iDC),在摄取抗原后逐渐成熟,并经血液和淋巴循环,迁移并归巢到淋巴结、脾、派氏集合淋巴结中的T细胞区,将抗原提呈给初始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在摄取抗原的过程中,IL-1β和TNF-α等可诱导iDC 成熟分化。
在抗原提呈过程中,IFN-γ上调DC MHCⅠ类和Ⅱ类分子表达。
趋化因子调节DC 的迁移和归巢。
2.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可趋化单核细胞到达某些炎症部发挥作用。
IL-2、IFN-γ、M-CSF、GM-CSF等都是巨噬细胞的活化因子。
IFN-γ通过上调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IL-10和IL-13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发挥负调节作用。
3.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迁移到急性炎症部位发挥杀伤和清除病原生物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炎症局部产生的IL-1β、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可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促进中性粒细胞经血管壁渗出到炎症部位。
G-CSF可激活中性粒细胞。
4.NK细胞在NK细胞分化过程中,IL-15是关键的早期促分化因子。
IL-2、IL-12、IL-15和IL-18可明显促进NK细胞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5.NK T细胞IL-2和IL-12可活化NK T细胞,并增强其细胞毒作用。
6.γδT细胞巨噬细胞或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IL-1、IL-7、IL-12和IL-15等对γδT细胞有很强的激活作用。
(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和αβ T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效应功能的发挥。
1.B细胞IL-4、IL-5、IL-6、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B细胞活化因子(BAFF)等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
多种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泌Ig的类别转换,如IL-4可诱导IgG1和IgE的产生,TGF-β和IL-5可诱导IgA的产生。
2.T细胞IL-2、IL-7、IL-18等活化T细胞并促进其增殖。
IL-12和IFN-γ诱导Th0向Th1亚群分化,而IL-4促进Th0向Th2亚群分化(图6-2)。
在小鼠TGF-β与IL-6联合作用,促进Th0向Th17亚群分化(在人类则IL-1β和IL-6联合促进Th17的分化),IL-23促进Th17细胞的扩增。
TGF-β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
IL-2、IL-6和IFN-γ明显促进CTL的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
(三)刺激造血造血(hematopoiesis)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中进行。
骨髓和胸腺微环境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尤其是集落刺激因子对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着关键作用。
1.主要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细胞因子IL-3和干细胞因子(SCF)等主要作用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以及多种定向的祖细胞。
2.主要作用于髓样祖细胞和髓系细胞的细胞因子GM-CSF可作用于髓样细胞前体以及多种髓样谱系细胞;G-CSF主要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ADCC 活性;M-CSF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活化。
3.主要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的细胞因子IL-7是T细胞和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早期促分化因子。
4.作用于单个谱系的细胞因子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细胞生成;血小板生成素(TPO)和IL-11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IL-15促进NK细胞的分化。
(四)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中,有几种细胞因子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或诱导细胞凋亡。
如TNF-α和LT-α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
活化T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可通过膜型或可溶型形式结合靶细胞上的Fas,诱导其凋亡。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损伤的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慢性软组织溃疡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