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临床医师外科学复习重点之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现场急救很重要。
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复位与固定、解除压迫、防治并发症和康复训练。
还应妥善处理并发症,如褥疮、尿路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1.非手术治疗伤后6小时内是关键治疗时期,而24小时内为急性期,应抓紧机会,尽早治疗。
(1)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为类固醇治疗,如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疗法。
甲基泼尼松龙剂量,首次30mg/kg体重,15分钟静脉输入;间隔45分钟后,再以5.4mg/kg.h 静脉输入,持续23小时。
在伤后8小时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时,需有心电监护,以观察用药时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循环性虚脱及心脏停搏等。
(2)高压氧治疗:于伤后数小时内进行,以达到增加脊髓血氧饱和度,改善脊髓缺氧。
高压氧按照0.2MPa氧压,每次应用时间为l.5小时,10次为一个疗程。
2.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保护残余存活的脊髓组织,减少或防止继发性损伤,尽可能促进脊髓的恢复。
手术原则为:脊柱骨折的复位,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3.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脊髓损伤后的截瘫病人的主要并发症为褥疮、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这些也是截瘫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精心护理,加以预防。
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同平面节段的脊髓损伤,临床征象亦不同。
l.颈髓损伤上颈髓损伤病人可出现四肢瘫。
由于C4以上颈髓损伤,膈肌和腹肌的呼吸肌全部瘫痪,病人表现呼吸极度困难,出现发绀,若不及时气管切开控制呼吸,将危及病人生命。
下颈髓损伤病人可出现自肩部以下的四肢瘫,胸式呼吸消失。
其膈肌运动存在,腹式呼吸变浅,大小便功能丧失。
由于颈髓损伤后出现交感神经紊乱,失去出汗和血管收缩功能,病人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亦有表现为持续低温。
较低位的颈髓损伤,上肢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胸髓损伤表现为截瘫。
若为T1、T2损伤,上肢可有感觉,但运动障碍。
胸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丧失,浅反射不能引出,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出现髌阵挛、Babinski征、Chaddack 征阳性。
介入治疗的“忧患”意识:脊髓损伤的认识及防治微创的介入治疗比外科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介入治疗也带来截瘫、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异位栓塞是介入栓塞术特有的并发症,脊髓栓塞所致截瘫是非常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9% ~ 4%。
介入科医生应当有这种“忧患”意识,正确认识脊髓损伤的机制,预防为主,尽早治疗,尽量避免截瘫发生,对医患者双方都意义重大。
脊髓供血动脉脊髓供血动脉包括来自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和发自躯干节段性动脉的根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脊髓前动脉来自前根髓动脉,分升支和降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发出一系列的沟连合动脉(中央沟动脉),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这些动脉的终末支,尤其是上胸段较细小,容易发生缺血。
脊髓后动脉来自软脊膜后根动脉,供应脊髓横断面后1/3,左右各一根,沿脊髓后外侧沟下行,分支间吻合较好,较少发生缺血性病变。
脊髓前、后动脉起始部很细小,下行中随着根动脉(约8-12条)加入而逐渐增粗,称为脊髓的营养血管,是脊髓血供的主要来源。
节段性动脉上段颈髓由椎动脉颅内段分出的脊髓前、后动脉供血,下段颈髓由椎动脉颅外段、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等供应;胸腰段脊髓自上而下由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髂腰动脉供应;骶尾段脊髓由骶外侧动脉供应,偶有骶正中动脉甚至闭孔动脉的分支加入。
节段性动脉的后分支发出脊髓支进入相应椎间孔,称为根动脉(根髓动脉),左右共31对。
进入椎管后分成前根髓和后根髓动脉,分别与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吻合,构成脊髓的冠状动脉环,加强其节段的血供。
根动脉与脊髓动脉常常呈Y形吻合,造影呈“发夹状”,由上行的前根髓动脉与下行的脊髓前动脉降支构成。
前根髓动脉6-8支,后根髓动脉7-15支,其中前根髓动脉最大分支称为Adamkiewicz动脉,又称根最大动脉、根髓大动脉,91%起自胸8至腰1,营养胸7以下脊髓。
72%Adamkiewicz动脉发自左侧肋间动脉和左侧腰动脉,28%Adamkiewicz动脉源自右侧肋间动脉和右腰动脉。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的指令和感觉信息。
脊髓损伤是指人体脊髓部位的神经细胞受到直接损伤或缺氧缺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病症,常见原因包括外伤、疾病和肿瘤等。
脊髓损伤的严重性往往与损伤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初期治疗脊髓损伤的初期治疗非常重要,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失。
首先应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的供应。
其次,需要进行维持血压的处理,保证血液的流量足够,避免神经细胞的死亡。
如果发现患者有截瘫现象,需要立即进行营养和水分的补充,以避免身体发生恶性循环。
二、手术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必要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手术可以减轻脊髓的压迫程度,恢复受损的脊髓神经细胞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纤维支架植入、硬膜外肌肉神经切断等多种形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三、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种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组成多科室的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比较常见、广泛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和运动疗法。
被动训练是通过机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运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肌肉张力、韧带柔韧性、肌肉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主动训练是指让患者自己进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自由度和协调性。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
2、职业疗法职业疗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疗法包括各种手术器材、康复器材、辅助器具等,帮助患者学习能够自主生活的方法。
职业疗法能够帮助患者从外部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改善康复效果。
2022我国脊髓损伤最新治疗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中国脊髓损伤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实践指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2022年我国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希望和可能。
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匡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脊髓损伤的概述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损伤,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等。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和接收身体各部份的感觉信息。
一旦脊髓损伤发生,可能导致肢体瘫痪、感觉丧失、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二、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内容1. 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脊髓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并发症等基本知识,匡助他们全面了解这一疾病。
2. 康复治疗指导: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匡助患者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选择。
3. 日常护理技巧:教授患者和家属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护理技巧,包括卧床护理、皮肤护理、排尿和排便护理等,匡助他们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心理支持和心理调适: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匡助患者和家属应对脊髓损伤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
5. 社会适应指导: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就业、学习、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建议和匡助。
三、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方法1. 个体化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包括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在线健康教育等形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指导。
2. 多媒体教育:利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患者和家属传递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内容,提供更直观、生动的信息呈现,增加患者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 康复讲座和培训:组织脊髓损伤康复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向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传授脊髓损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和康复意识。
4. 网络平台建设:建立脊髓损伤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提供在线问答、康复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方便患者和家属随时获取所需信息和匡助。
一、总则1. 目的为提高我院对脊髓损伤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轻患者痛苦,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发生的脊髓损伤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及时、有效、有序;(3)密切协作,责任明确;(4)信息畅通,上下联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脊髓损伤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组长:院长;(2)副组长:分管副院长;(3)成员: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外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 职责(1)领导小组负责脊髓损伤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2)医务科负责制定脊髓损伤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3)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参与脊髓损伤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护理支持;(4)急诊科负责接诊、分诊、转运脊髓损伤患者;(5)外科、神经外科负责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救治;(6)影像科负责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7)康复科负责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8)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支持。
三、应急处置流程1. 报告与接诊(1)接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如遇疑似脊髓损伤患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2)医务科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领导小组;(3)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评估与分诊(1)接诊医生对疑似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伤情、意识、生命体征等;(2)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级,进行分诊;(3)轻症患者由急诊科进行处理;(4)中、重症患者由神经外科进行救治。
3. 院内转运(1)急诊科接诊后,立即将患者转运至神经外科;(2)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头部抬高,避免头部过度屈曲或后仰;(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4. 院内救治(1)神经外科接诊后,立即进行救治;(2)根据患者伤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必要时进行手术减压、神经修复等治疗;(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联合组(n=45)两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高压氧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bid。
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功能恢复指标(Botsford、FIM评分)、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炎症指标[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中途脱落2例,联合组中途脱落3例,两组各有42例患者入组。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Botsford、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D、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联合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应用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外科手术后,可有效降低其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早期并發症发生风险,对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患者预后等有积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anshen chuanxiongq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on the prevention of earl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SCI). METHODS:A total of 89 ASCI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4)and combination group (n=45)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ombin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Danshen chuanxiongq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10 mL added into 250 mL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intravenously,bid,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 was treated for 2 weeks. The changes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recovery index (Botsford score,FIM score),coagulation indexes [prothrombin time (P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hemodynamic indexes (high-shear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s)and inflammatory indexes [D-dimer (D-D),C 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fter 1 month of follow-up,the incidence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 RESULTS:Two cases los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cases lost in combination group;42 cases were included in each group.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se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 (P>0.05).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Botsford score,FIM score,PT and APTT of 2 groups we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high-shear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s,D-D,CRP level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each index of comb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or P<0.01). The incidence of early complications in combination group was 16.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5.7%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Danshen chuanxiongq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SCI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pulmonary embolism and other early complications.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alleviating inflammatory reactions,promoting blood microcirculation and improving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WORDS Danshen chuanxiongqin injection;Hyperbaric oxygen;Acute spinal cord injury;Early complication;Prevention急性脊髓损伤可大致分为脊髓原发性损伤和椎体骨折位移致脊髓损伤两种[1],严重时可致残或半残,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最新资料推荐------------------------------------------------------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汪家琮脊髓损伤后常出现受累肢体的痉挛,痉挛对患者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下文中将会对痉挛的治疗与预防给予详细阐述。
痉挛痉挛 (spasticity) 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
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一般先出现屈肌痉挛,约半年后,开始出现伸肌痉挛。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分为两方面。
不利的方面是:较重的痉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坐位平衡、不利于转移动作的完成、影响睡眠和性生活、引起疼痛等。
有利的方面包括★痉挛可减慢肌萎缩的速度;★由于痉挛使得肌肉萎缩不明显,因而骨突出不明显,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机会;★由于阵发性痉挛的存在,达到了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以利用痉挛进行站立、转移、甚至步行。
因此,只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痉挛才需要处理。
痉挛的治疗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氯苯氨丁酸1 / 12(baclofen) ,商品名有力奥来素、脊舒、巴氯酚等,它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
应用时从每次 5mg, 1 日 2~3次起,每隔 1 周每日服药量增加 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
此后需长期服药。
每日最大量可达 120~140mg,通常日剂量不超过 80mg。
副作用有恶心、头晕、嗜睡、无力等。
如不能耐受应减量或停药。
减量或停药也应逐步递减,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有时会出现幻觉、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 5%酚溶液,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注射,每次注射 0. 5~2ml,痉挛缓解可达 6~12个月或更长。
适用于局部痉挛如内收肌痉挛、腓肠肌痉挛的患者,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直肠电刺激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直肠电刺激器,用肥皂水润滑后置入肛门内,深度约8~10cm,给予电刺激 30 次,每次刺激时间 1 秒,间隔 29 秒,治疗 1 次 15 分钟,可减轻痉挛 6~7 个小时。
患者每日早晨做 1 次,基本上可保证白天不出现痉挛,利于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可以考虑行脊神经后---------------------------------------------------------------最新资料推荐------------------------------------------------------ 根切断术,该手术治疗痉挛效果非常可靠,术后痉挛缓解可达 3 年以上。
由于该手术对身体有一定破坏作用,应严格选择适合病例,不能广泛使用。
痉挛的预防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圆锥部位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痉挛是难以避免的。
痉挛的预防侧重于消除或减少诱发痉挛加重的各种因素。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安静;训练手法要轻柔,避免刺激脚心、手心等部位;采用俯卧位有助于抑制髋关节屈曲痉挛,站立训练有助于抑制腓肠肌痉挛;压疮、泌尿系感染的及时处理等。
疼痛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对其尚无可靠的预防措施,下文中将提到一些可以试用的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部位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属于中枢性疼痛。
由于疼痛部位没有正常的感觉,这种疼痛的感觉近似于幻觉,故有人称之为幻肢痛 (phantom pain) 。
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疼痛的传导途径可能有:残留部分的脊髓和(或) 脊髓之外的自主神经系统。
其确切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临床上这种患者的疼痛表现多种多样,如烧灼痛、针刺痛、放3 / 12射痛、切割痛、跳痛、麻木痛、绷紧痛等。
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天气变化、发烧、泌尿系感染等。
目前尚无可靠的预防方法。
下述治疗方法可以试用。
药物治疗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又名酰胺咪嗪、得理多,用法:0. 1~0. 4g,口腹, 1 日 3 次,应从小剂量开始。
苯妥英钠(phenytoin) :用法:0. 1g,口服, 1 日 3 次。
阿密替林(amitriptyline) :用法:25mg,每晚口服 1 次,每 7~14 日增加 25mg,最大剂量50~150mg。
经皮电刺激 (TENS) 根据控制疼痛的闸门学说,通过电流刺激使上行性的感觉神经传导通路达到饱和,从而抑制疼痛的传导,达到止痛的效果。
经皮电刺激止痛仪的电极放在感觉平面以上,接近脊髓损伤部位的脊柱两侧,频率为 80~120Hz,刺激波宽为 160~240 微秒,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无不适的最大极限为准。
每次治疗持续 30 分钟,每天做 1~2 次,持续 10~20 天为 1 疗程。
---------------------------------------------------------------最新资料推荐------------------------------------------------------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重度疼痛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如脊髓前连合切开术、脊髓丘脑侧束切断等。
上述手术有一定的止疼效果,但因为手术创伤较大,且不能保证不复发,一般不采用。
据报道,国外有人将激光技术用于脊髓前连合切开术,副作用较小。
其他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还有心理因素起作用,临床上用安慰剂治疗有时也有明显的效果。
有人报告,采用头皮针疗法,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也有人认为,脊髓损伤引起的疼痛治疗很困难,这一情况应该向患者如实解释,鼓励患者坚持身体功能锻炼,充实日常生活,以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与瘫痪肢体静脉回流缓慢及伤后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DVT 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出现一侧下肢的肿胀(左侧多见) ,有时伴有低热和皮温升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诊断。
DVT 的治疗 (1) 肿胀的下肢抬高 15 制动。
一般 2 周内不做关节运动。
5 / 12国外有人报告,在每天进行彩色多普勒监测条件下, 48 小时后可以开始做关节运动。
(2) 抗凝治疗①尿激酶:每日 1000U/kg 体重溶入 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 静脉点滴。
②依诺肝素钠:40mg,每 12 小时皮下给药。
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血液高凝可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文中将会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及肺栓塞的处理给予详细阐述。
肺栓塞的处理患者在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突然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表现为口唇发绀,心动过速,痰中带血,听诊闻及第 2 心音亢进和舒张期杂音,呼吸音减弱。
胸部 X 线检查可见三角形或硬币状阻塞部位,肺门血管怒张,阻塞部位以下血管像消失,有少量胸水。
血清 LDH 上升,动脉血气分析 PaO2下降。
上述检查发现可明确诊断为肺栓塞。
处理要点:立即经鼻孔或面罩给氧,根据情况给予肾上腺素、间羟胺或异丙肾上腺素等升压药,同时给予血液抗凝治疗。
如果因大凝血块导致心脏搏动停止,要迅速进行有力的心脏按摩,捣碎凝血块,争取复苏成功。
DVT 的预防伤后早期开始下肢各关节的被劫活动,有---------------------------------------------------------------最新资料推荐------------------------------------------------------ 助于促进静脉回流,防止 DVT 的出现。
无禁忌证时,每日口服阿司匹林 40mg, 1 次,可降低血液粘滞度。
每日 1 次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 20mg,持续 10~14 天,有预防 DVT 的作用。
异位骨化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是指在解剖学上不存在骨的部位有新生骨形成。
已形成的骨化部位具有哈佛管或骨髓腔的正常骨组织,这一点应与肌肉中钙的沉着相区别。
发病机制不明。
一般认为可能与训练人员或家属给患者过度关节活动有关。
本病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髋、膝、肩、肘。
发病多在伤后 1~4 个月内,通常发生在损伤水平以下,局部出现红、肿及热感,伴全身低热,任何脊髓损伤患者如有不明原因低热应想到此病的可能。
肿胀 1~2 日后开始变硬,数日后皮下形成质地较硬的团块,急性期血沉、 AKP、 CPK 值上升,发病 2 周后常规 X 线检查可见新骨形成。
目前在预防异位骨化方面有效的药物为 didronel。
该药能调节骨化过程,与钙离子有高的亲和力,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常出现异位骨化,预防异位骨化的药物为7 / 12didronel,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主要集中在代谢活跃的骨骼处,防止软组织骨化。
用法:伤后 20 日左右每日给予 20mg/kg 的剂量 2 周,然后改为每日10mg/kg 10 周,早饭前 1 小时口服 1 次,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如果错过预防机会,病变范围又广,限制了关节活动和转移动作的完成,可考虑手术切除。
注意术前要通过 X 线或骨扫描证明骨化成熟方可手术。
骨化成熟的时间一般需 18 个月。
过早手术可导致骨化复发和加重。
术后 2~3 日如无血肿,拔下引流管后,即可开始轻柔的被动关节活动。
术后仍可用 didronel,每日 10mg/kg,共用 12 个月。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是指骨量及骨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
骨密度是测定骨质疏松的可靠指标,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骨密度正常值。
正常骨密度的维持与骨骼的负重及肌肉收缩产生的应力有关。
脊髓损伤患者瘫痪肢体不再负重,也无肌肉收缩的应力作用,骨钙丢失,骨密度下降,出现骨质疏松。
据报道,脊髓损伤后不做站立训练的情况下,伤后 1 年半,骨密度降到最低值,仅相当于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很容易出现病理性---------------------------------------------------------------最新资料推荐------------------------------------------------------ 骨折。
骨质疏松的预防每天坚持站立及行走 2 小时以上,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加重。
骨质疏松的治疗 (1) 鲑鱼降钙素(miacalcic) :50U,皮下注射,隔日 1 次, 3~6 个月为 1 疗程。
(2) 阿法骨化醇(alfa calcid01) :0. 25~0. 5 g,口服,每日 2 次, 3~6 个月为 1 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