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MBA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MBA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MBA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MBA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MBA

“嗨,教授,在中国我们可不这样做……”“哎,这课我算是白学了,在我单位根本用不上……”

在MBA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外合作MBA的教学过程中,类似上面的“挑战”和抱怨可不少遇到。更直截了当的是某些学员对一些课程的质疑:这课程对我的工作似乎没有直接的帮助;我没有必要学这样的课程,云云。

言下之意,就是“我无法马上用这门课的知识去进行管理、去赚钱”。比如,学了“市场营销学”,他便期望着公司的销售额在下个月马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了“全球化和国际商务管理”,他的公司第二个月就应该拥有走向世界的能力。课程没有促成他达到这些目标,他就开始怀疑MBA学习,否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这样的看法是偏颇的。如果要盖上一顶大帽子,那就是:定位错误。据了解,怀有这种想法的学员并非少数,尤其是在刚刚开始MBA学习的阶段。这样的思想观念有时候甚至已经造成MBA教育和学习中的某些阻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在此不妨把众所周知的知识再回顾一遍。MBA的英文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习惯翻译为“工商管理硕士”。作为一种学位,MBA诞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这一学位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当时美国人“扩大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需要,以及保障其所提倡的“科学管理”的运行。MBA所致力培养的,是懂得这种“科学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

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不同,MBA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不重灌输理论,而在于培养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其教学理念是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实用的知识、真实的实践经验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在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互动学习如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方法手段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因此,MBA们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和处理复杂的工商经营管理问题。正基于此,MBA课程内容不仅各国家、各大学都有很多共性,而且其内容也经常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能更确切地配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机构的需要。

尽管如此,MBA与一般的培训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培训课程有非常明显的行业针对性,是针对行业出现的现实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的传达。如团队建设培训、演讲技能的培训、礼仪培训等等,这些培训结果往往显著,一般都能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而MBA所要给予学员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功夫,它的目的在于塑造一种智慧,一种高屋建瓴、超越细节的大智慧。MBA可能会引进培训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只是手段的采用,即通过这些手段来达成MBA的终极目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对这些手段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对某些爱钻牛角尖的学员,有经验的教授往往用了这样的调侃方式来引导:“Hi,Guy,you are a manager,not an accountant(嗨,小伙子,你是经理,不是会计师)。”这并不意味基本技能不重要,但是,对总体知识没有宏观把握能力,一味在细节上纠缠不休,对MBA学习来说,确实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这又令我想起了MBA的本土化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的MBA?什么又是外国的MBA?这个问题表面上似乎不好回答,但答案也是显然的:从处理方法和技巧上,MBA确实有本土化的要求;但从理念上分析,MBA根本没有国界,它体现的只是人类管理学的知识精华。

MBA能力认知

接受过MBA教育的学生不难发现,MBA带给他们的最大的收获是带给他们一种对新事物的启发、思考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课堂使他们接受了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使他们变得更具实力,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了更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MBA教育对受众的培养主要有两大能力:其一,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thinkingability);其二,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ability)。从MBA课程的设置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既有抽象的管理经济学,也有错综复杂的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学,同时还可能开设有涉及大量计算模型的运作管理等。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决策应该包含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几乎一网打尽。这样的课程设置完全是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结果,并不是随意随机的行为,其指向完全是上述MBA的培养目标。

就像文史哲是一般人的人文素质基础一样,MBA的课程安排也始终离不开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从表面上看,类似“运作管理”的课程好像对一个作为决策者的经理人没有直接的关系。谁要经理人去进行作业排序?谁要经理人去进行库存计算?显然没有,然而,反过来看,经理人利用资源分配资源的最终决策,始终无法离开这些内容。再如,经理人不必自己去编制财务报表,但是经理人自己一定要明确财务报表对决策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必须能够了解和阅读财务报表,这也不过是常识性知识。对经理人员,MBA提供的是一种造血功能,而不是简单的输血行为。

当士兵还是当指挥官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MBA学员们还会发现,MBA和传统教育也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在这方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院长的总结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传统大学一般侧重学术训练,MBA引入职业性训练;传统教育面向政府,MBA教育则面向市场;在收费体制上,MBA教育引入了个人投资的观念,过去我们认为教育一定要由国家包下来,而MBA需要学院自己去投资,学校提供产品;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也变了,过去我们把学生更多地看成一种产品,教授的产品,学院的产品,而MBA更强调把学生当成客户,所以在MBA教学中,对学员需求的了解变得相当重要。

而另一方面,教育者也有责任引导学员应该从MBA教学中得到什么。这一点往往为很多人所忽视。要知道,接受MBA教育的对象面临的是一定程度的“智慧”上的迷惑,需要的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点拨,以望走出迷津。而作为一种教育体系,MBA所蕴涵的是一种成熟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在进入这样的一种体系之前,MBA受众不一定非常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不一定明白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取自己的需要。所以,MBA教育者必须明白,在把学员当作“客户”对待的同时,也应该将之当作“学生”塑造。MBA培养的是指挥官而非士兵。士兵也许是一个枪法一流非常出色的狙击手,但未必能够在一种战略态势中,组织有限的兵力和武器,去围攻包抄敌人或去夺取某一战略要地。前者是一种技巧或技能所能够达成的目的,后者则是一种智慧引导的高度。MBA培养的即是后者,是对智慧的培养和熏陶,而不是某些技巧的传授。这一点,不仅作为受众的学员必须理解,作为施者的MBA 教授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MBA应该怎么学?

现在读MBA值不值的问题在网上讨论得越来越激烈,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新闻媒体也不断报道企业不再看重MBA毕业生的新闻,大部分企业家认为不能仅以MBA这个头衔来判断MBA毕业生的能力了,而是把MBA们看成一般的研究生,甚至与本科生同等的水平。企业在对待MBA的问题上日趋理性了,认为一切都要到实践中对检验MBA毕业生的能力。因为MBA毕业生也实在是良莠不齐,最近还有一个很令人震惊的新闻,MBA学生过半作弊,这更令社会,而不仅仅是企业界,对MBA学生的质量进行重新审视.

造成现在MBA这样的状况,与MBA教育有直接的关系,MBA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MBA毕业生的质量,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作为一个MBA应该怎么学习,MBA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现在很多商学院里的学习模式与本科的商学教育没有什么两样,说是更多注重实践学习,所谓的实践也不过是更多的案例学习而已,案例学习真能与实践真真切切相连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从案例学习里学到了什么?案例大多是拿企业里已经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来学习,虽然说案例学习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这案例里往往已经有一个现成的或者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答案,有时候这往往会对人的思维产生一种限制的作用,暂且不谈这个,因为今天我要谈的主要不是这方面。案例学习大多也只是坐在桌子前面,最好的结果也可能是头脑风暴,产生一个很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最终也只是理论结果而已,最终能在现在中实现吗?那还是个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企业需要怎么样的MBA毕业生。企业是一个组织,它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能融入这个组织的人,所以对企业员工的要求第一个会是:能与他人一起合作,或者一起工作,在美国地产大亨DONALD TRUMP在“THE APPRENTICE”节目中,DONALD TRUMP说到,一个人很有创意,很聪明,但是他不能与他人合作,那么对我来说,他的创意毫无作用。可想而知,DONALD TRUMP寻找人才帮他

打理他的公司时,他首先看一个人是否能团结合作地工作,如果不能,那么再有才能的人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企业是个组织,不是一个人就能操作的机器;其次才是一个MBA在商学院里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但是MBA们在企业里学的主要是管理技术,他们还学团队是如何建设的,但是他们自己本身能融入这种团队建设中吗?这是个未知数。我们很多MBA在商学院里花了一大笔钱学习,结果企业还不认可,也许也有这个原因。

MBA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实践,其实,无论学什么,实践几乎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有实践的机会都应该去实践。美国职场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中文译为:“飞黄腾达”或者“学徒”)里提供了很好的示范,DONALD TRUMP用13周的时间来面试16个应试者,每一次都采用项目的形式来考核,没有理论,话很少,只管给出任务,让两组人马来竞争完成,话最多的就是在会议室里了,失败的一队会有一人被淘汰。这是一种竞争机制,被用来面试用,每一个经过这个面试的人,都会学到很多,尽管是被淘汰的,当然,胜出的学到的更多。对于MBA来说,这种过程当然无法完全复制,但是这种学习的思想是可以借鉴的,那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我反对一个本科毕业生就去读MBA,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让一个23岁的大学毕业生去读MBA 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我可以想到的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去读MBA所学到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到企业工作时就是把一个个学过的案例往企业的头上套,结果可想而知。也许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才会明白德鲁克还说过一句话:管理是不能进口的。我想任何一个在中国读过中学的人都会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马克思哲学道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道理恰好说明了管理为什么不能进口。MBA最终是实践,MBA商学院应该创立一种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学习体制。而不是把所有的实践都变成理论来学习。在这种教学机制里,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引导机制,引导学生进行商业实践,而理论学习就穿插在这种实践中,把理论知识很直接的用在实践上,让MBA们自行组建团队,自行运作自己的团队,自行管理自己的团队,把商学中的竞争策略直接运用;在这种教学机制里还应该有一种竞争机制里,像节目”THE APPRENTICE”类似,创建循环的,周期较短的项目群交给已经分成若干组的学生去竞争,而且在这种竞争机制里必须有一种淘汰机制,对胜出者进行奖励,利用竞争的压力来作动力,促使MBA们不断的学习理论再实践,实践再对理论学习反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螺旋式进步。至少让MBA懂得管理是不能复制的,理论是怎么样在现实中得到运用的,理论与现实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现在很多商学院已经允许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MBA课程了,本来许多学生就非常缺乏经验,如果再没有实践,那么等到毕业时,很可能就与本科生无异,只记住了一堆无用的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