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8.锈病
- 格式:ppt
- 大小:35.50 MB
- 文档页数:77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主要介绍了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但病害一直是限制着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世界已经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在我国发生较重。
小麦锈病为主要病害,大流行年份,造成严重损失。
如我国1950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产量损失60亿kg,随后十几年间,小麦叶锈病在华北,小麦秆锈病在东北、华南都曾有过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近几十年内锈病虽没有大面积流行,但小麦条锈病在西北和华北局部地区的某些年份仍发生严重。
小麦条锈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
在我国,主要在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东等省发生,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较轻。
流行年份产量降低20 %~30 %,严重田块颗粒无收。
1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
叶片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褪绿斑,随后产生长椭圆形黄色夏孢子堆,较小,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
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2 病原病原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柄短。
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温度较低。
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 ℃~15 ℃;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 ℃~3 ℃,最高温度20 ℃~26 ℃,最适宜温度7 ℃~10 ℃;侵入适宜温度9 ℃~12 ℃。
病菌致病性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31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31号。
3 发病规律条锈菌不耐高温,越夏是病害循环的关键环节。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什么时候使用效果好回答代森锰锌、多菌灵、己唑醇、氟硅唑、世高等为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间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为常见病症。
一、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1、代森锰锌、多菌灵、己唑醇、氟硅唑、世高等为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
可以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2、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防治时,间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3、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枝干上可能长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现象。
二、什么时候使用农药防治锈病效果好1、对于小麦锈病,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打药防治效果好,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
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比较好。
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千克防治小麦锈病,也可以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千克来防治小麦锈病。
2、花椒锈病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此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好。
选用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5-2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
月季花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月季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受到人们喜爱。
然而,月季花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月季花的生长和花朵质量。
因此,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月季花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虫害分类1.病害:月季霉病、白粉病、黑斑病、锈病、叶枯病、炭疽病等。
2.虫害:蝉、粉蝶、蚜虫、深绿地老虎等。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月季霉病月季霉病是由霉菌侵袭叶片、花萼、花瓣等部位所引起的。
霉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黄化、枯萎,花瓣变质、腐烂。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清除枯叶,维持通风环境;(2)在花苞膨大前进行防治,可以采用硫磺熏蒸、草铵霉素等药物喷雾;(3)可适当增施磷钾等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日光照射下的月季花叶片会出现白色粉末结块。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通风环境,保持空气流通;(2)适当增施硫肥、石硫合剂等药物喷雾;(3)清除病叶,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病原菌传播。
3.黑斑病黑斑病主要侵袭月季花的叶片,叶片会出现黑色块斑,黄化、枯萎,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清除枯叶,维持通风环境;(2)喷施抗生素类药物,如多菌灵、红霉素,保护植物健康;(3)加强营养管理,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4.锈病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月季花的叶片和茎部。
防治措施如下:(1)及时清除枯叶,维持通风环境;(2)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喷雾;(3)适当增施磷钾,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5.叶枯病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月季花的根、茎、叶片等部位。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清除枯萎叶片,维持通风环境;(2)采用抗菌药水等药物进行喷雾;(3)加强营养管理,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6.蝉蝉是月季花的一种主要危害威胁,它们会在月季树上钻洞,损害叶片、茎和根系等部位,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园艺植物病害名词解释
园艺植物病害是指在园艺种植过程中,植物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的侵袭,导致植物生长异常、受损或死亡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园艺植物病害的名词解释:
1. 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如霉菌病、锈病、炭疽病等。
2. 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如花叶病毒、马铃薯叶滚蛾病毒等。
3. 细菌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如细菌性软腐病、黑腐病等。
4. 线虫病:由线虫感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根结线虫病等。
5. 真菌性疾病: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霉病等。
6. 病斑:植物叶片或果实上出现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变区域。
7. 腐烂:植物组织被微生物侵蚀后产生的软化、变黑、产气或发酵等现象。
8. 萎蔫:植物茎叶水分失衡导致的病害,叶片变黄、干枯,并
且植株整体显得萎缩。
9. 疫霉:一种通常由霉菌引起的寄生性真菌病害,如葡萄霜霉病、土豆晚疫病等。
10. 锈病:由锈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在叶片上形成锈色细胞。
这些名词是园艺植物病害中常见的名词,对于植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非常重要。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1.牡丹锈病【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nm)。
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
在松树上锈茵4-6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
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
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②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③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牡丹褐斑病壮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paeoniae和C.variicolor)。
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借风雨传播,7-9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②发病期可喷80%代森锌700借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
3.紫荆枯梢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
感病植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
来年6-7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使叶片枯黄脱落。
4.蔷薇白粉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