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1课 大家之家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大家之”家”》我爱我“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2、学会在集体中获得知识、锻炼才能、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使自己自觉地归属团体。
3、了解归属感的含义及表现,正确认识我们对班级、学校具有强烈归属感的原因。
学习重点使学生在认识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恋班级、喜爱学校。
学习难点对归属感的真正理解。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认真阅读本课教材内容,并用笔勾划出知识点,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
同时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自测”和“我的疑问”。
2、针对完成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预习时的疑问和学习重难点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材助读本部分内容侧重分析个人依恋学校生活的原因,突出学校生活对愉悦学生身心的意义。
预习自测1、人都希望________某个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团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这种对团体的________和 ________的感觉就叫________。
2、我们已经在班级和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了一个学期。
在这里,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________;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________ 。
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为什么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如此想念同学、老师,想念学校呢?2、开学了,回到学校的心情怎样?对学校、班级的感情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3、归属感的含义及其表现。
4、用亲身经历的事描述自己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
(1)看到学校取得的成绩或荣誉,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开运动会时,我为本班同学加油,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述一学期以来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第一课大家之“家”(共2课时)第一课时我爱我“家”【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归属感。
2.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3.体验个人对公共生活的依恋,认识公共生活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学会在集体中生活。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学习难点】使学生学会在集体中生活【预习自测】归属感是指对的和的感觉。
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家是学习和生活的和。
我们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是什么?家的感觉(或校园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合作探究】活动一:感受分享每位同学分别用两句话准确的描述自己的心情:回到学校前后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讨论:为什么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会如此想念同学、老师和学校?活动二:归属感讲与测在学校活动中得到表扬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谈谈在学校活动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测测你的归属感。
(见课本P.3)学生交流:如何提高你的归属感?【解疑答难】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认识正确的是()A.就是对班级和学校老师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B.就是思念班主任老师C.就是对学校生活感兴趣D.就是思念某位同学【拓展反馈】1、春节过后,你披着七彩春光,满怀新的憧憬进入了学校。
面对校园、班级、同学,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是()①珍惜新的起点②充分体验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③珍惜新友谊④与朋友结伴成长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有一个家,由老师、同学等组成,我们在家中学习、成长。
这个家是()A老师的家 B社区 C班级、学校 D教师的办公室3、同学们,寒假里快乐之余有孤独和寂寞之感吧,想念同学、老师、学校了吧。
开学了,回到“家”了,是如此开心、快乐!同学们的这种感觉是()A主人翁责任感 B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C集体荣誉感 D对老师、同学的依赖感4、下列行为表现为爱班级、爱学校的是()①小林等同学主动协助老师在班级开展辅导学困生功课“一对一”活动②小亮为使本班卫生评比中获胜,将垃圾堆放在其他班级的卫生区内③校运动会百米决赛中,虽无本班同学,小明为运动员呐喊加油④小军在本班考试中作弊的事向教务处汇报,使班级失去“优秀班集体”的称号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中考链接】我们生活在班级和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这是因为()①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②我们之间有矛盾,生活有烦恼③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④家中有温馨、关爱和快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你的疑问是:第一课大家之“家”第2课时成长的园地【学习目标】1、明确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第一课《大家之“家”》说课1.课标依据: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1.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本单元主要依据2.3、2.4、2.5、1.4、1.6中的部分内容编写,只是部分体现课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和学校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快乐,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在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才能、发展特长、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在集体生活中承担起共同的责任。
二、本单元教材总体分析: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场篇。
本单元的编写围绕着“共同的责任”这个中心,这里的责任主要是指学生在班级和学校中的责任,在第一课教材中首先明确地指出:课题大家之“家”中的“家”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班级和学校。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包括三课:第一课《大家之“家”》;第二课《我与我们》;第三课《承担责任》。
第一课《大家之“家”》,从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普遍怀有的情感入手,分析学校生活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精神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公共生活的归属感和喜爱之情。
第二课《我与我们》,在前一课的基础上,阐述集体对个人生活的意义,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对集体与个人发展的价值,并就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小团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相混淆的现象作了分析。
教科版第一课大家之“家”教案【教材分析】从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普遍怀有的情感入手,分析学校生活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精神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公共生活的归属感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在集体中获得知识、锻炼才能、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使自己自觉地归属于团体。
知识目标:了解归属感的含义及表现,使学生明确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同学之间基本熟悉,新的班集体已经初步形成,学生的生活圈在逐步扩展,在对学习环境适应之后,关注的中心由个人转向了班级和学校。
但是在现实中,有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不愿与人合作,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所以,本课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集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关心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个人依恋学校生活的原因;明确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恋班级、喜爱学校。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体验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活动照片或录像资料,课前印制教材P4 的《我的快乐》活动表格,每人一份。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爱我“家”一、导入新课欣赏《我爱我家》的主题曲。
师:在假期里,同学们有没有想念老师和同学呢?说一说你的感想。
生活中家给了我们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学校生活中同样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欢迎同学们回到久违的“家” 。
二、讲授新课(一)我爱我家(板书)1.“家”的感觉(板书)活动一:看图说心情(烘托气氛)在轻松的乐曲声中,师生一起翻看班级相册。
共同回顾过去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讲发生在班级中的趣事和趣闻,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学案学号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第一课大家之“家”1、归属感的含义:指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
比如说,在假期里对校园生活的期盼,对老师、同学的想念,就是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一种归属感。
2、“家”的感觉(校园生活):为什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因为班集体中有温馨,有快乐,有关爱。
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
3、为什么说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因为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是我们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是我们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
4、分析在学校学习和在家里学习有什么不同?答:一、学校拥有专门的教育设施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而在家里面学习则没有;二、学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系统的课程内容、合理的教学规范,而家里面学习则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而家里面的学习比较单调枯燥,缺少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所以在学校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最佳场。
第二课我与我们1、集体的的含义:集体是由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团伙的含义:一些人简单地聚合在一起或是为了错误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群体。
团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
简要回答:一个真正的集体,必须具备哪些主要特点?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
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3、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⑴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⑵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4、集体主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
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第一课大家之“家”一、学习目标了解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二、自学检测1.读书2遍2.完成预习案(独立合书)①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家“是”指:和。
②归属感是指对团体的和的感觉。
③我们已经在班级和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了一个学期。
在这里,有_______. 有________.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________;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________ 。
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
④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品格得到___。
我们在班级和学校里学习和成长,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
三、合作探究1.比较家与“家”的不同之处。
说说为什么把学校和班级当做“家”?2.这种感觉是归属感吗?说明原因。
①小辉的爸爸出差了,小辉十分想念他。
②新学期到了,兰兰十分着急地想见到参加书画兴趣小组的小伙伴们。
3.班级和学校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4.阅读书第6页的小方框,讨论:这位新同学为什么会难为的低下头?大家应该怎样帮助这位新同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我们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形成的?四、课堂检测(单项选择题)1.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团体的重视.尊重.关心和照顾。
人们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这种感觉是()A.依赖感B.归宿感C.归属感D.安全感2.开学第一天,我们迫不及待地回到学校。
同学们相互问候.打闹……。
我们就像鸟儿又回到快乐的树林里。
这是因为()A.我们不喜欢呆在家里B.我们对班级和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C.我们分离多日,同学们见面总会很热情D.我们班又来了新同学3.学校是我们()①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②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③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④结交朋友和游玩娱乐的主要阵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新集体中我们在新朋友的选择上要()A.选择有钱的同学B.选择志同道合.相互鼓励的同学C.谁主动和我交朋友,我就选择谁D.选择共同生日的同学5.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学案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第一课 大家之“家”(共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我爱我家情境引入:愉快的假期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们有没有想念老师和同学呢?特别是在最后的几天里,是不是有点期盼?说明我们同学已经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了。
知识结构:我爱我“家”分块引学一、填空题1、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集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团体的重视、尊重、关心和照顾。
这种对团体的 和 的感觉就叫归属感。
2、我们对班级和学校集体的归属感是 。
3、我爱我“家”,这里的“家”是 。
二、选择题4、下列想法没有体现我们对学校和班级归属感表现是( )A 、怎么还没开学啊,真想和同学们一起活动B 、真有点想老师和同学了,还是早点开学好C 、假期结束了,又坐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感觉真棒!D 、学习任务太重了,真不愿开学5、下列属于归属感的是( )○1对团体的依赖 ○2对团体的重视和尊重 ○3对团体的关心和照顾 ○4对团体的需求A 、○1○2○3○4B 、○2○3○4C 、○1○2○3D 、○1○2○4三、简答题6、我爱我“家”,这里的“家”是指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热爱它?四、拓展思维7、与同学一起寻找校园生活的乐趣,分享同伴的快乐,分享快乐的源泉。
1、“家”的感觉2、校园生活写真第二课时 成长的园地情境引入: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知识、经验不断丰富,智慧,才能得到发展,品格得到陶冶。
我们在班级和学校里学习和成长,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
知识结构成长的园地 分块引学 一、 填空题1、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专门的 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明确的 、系统的 、合理的 ,为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有效的保障。
2、学校和班级是学习 、发展 的场所,是陶冶 培养 的环境,是培养 和发展 的园地。
3、我们在班级和学校里学习和成长, 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
二、选择题4、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老师给予的专门指导,这说明学校是我们 的最佳场所。
《第一课大家之“家”——我爱我“家”》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能力:
学会在集体中获得知识、锻炼才能、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使自己自觉地归属团体。
知识:
了解归属感的含义及表现,正确认识“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明确个人依恋学校生活的原因;使学生在认识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恋班级、喜爱学校。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设计好预学感知、研讨展示、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及第二部分当堂测评)
一、预学感知:
根据学习检测P1的知识聚焦1、2、3,预习教材第1—4页的内容。
二、研讨展示:
第一层次:“家”的感觉:
1、观看教材P2的图片,谈对集体生活的自我感受。
请回答:
A、寒假中,我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
B、开学了,回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对学校、班级的感情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2、畅所欲言:
同学们假期过的好不好都写在大家的脸上,回到学校前、回到学校后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每位同学分别用两句话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心情,把它收集在百宝箱中,然后,派学生代表抽取之后,让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层次:校园生活写真:
小记者采访的活动:
①在上个学期学校组织的那一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②你能描述一下让你最难忘的时刻或人物吗?
三、拓展方舟
请用一种水果描述你对学校这个“家”的感受;或者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请说明原因。
四、课堂收获通过本节课学习,我认识到-------- 我以后会--------
当堂测评
一、判断对错
1、看到、听到自己的学校取得了荣誉和成绩,我的心情很高兴。
()
2、寒假中,小明特别回味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一起的日子。
他的这种感觉就是归属感。
()
二、单项选择题
3、寒假刚刚结束,同学们回到久违的校园、班级,彼此问候、嬉戏,那种感觉把假期里的孤独与寂寞一扫而光。
同学们的这种表现及感受,告诉我们()
①人们都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成为其中一员,希望得到团体的关心和照顾②归属感就是人们对团体依赖和需求的感觉③人们对良好情绪的渴望④真挚友谊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所有孤独与寂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4、下列行为体现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是()
A. 自己的哥们被别人欺负了,我应该为他“报仇”
B.做作业时,好朋友不会的,我应该直接告诉他正确答案
C.看到花池里的荷花好看,好友摘了一朵,我们共同欣赏
D.班里的同学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全班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捐款
三、生活体验:
5、班级和学校是由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大家庭,我们就在这个大家共有的“家”中学习成长。
看到学校取得成绩,我的心情
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我为本班同学加油,我盼望
新学期开始了,因为见到了想念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集体中快乐的生活了,我觉得
在你们同学中间还有类似的形象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至少2例)。
日清题:背诵学检P4 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