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选修理解性默写
- 格式:docx
- 大小:24.47 KB
- 文档页数:6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一、情景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2.“。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情景默写《屈原列传》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23练《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一、易错字填空《燕歌行》(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辛勤久,玉箸应啼别()后。
)北空回首。
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答案】重横、摐、旌旆逶迤、瀚、腓、戍、离、蓟、飖、刁、顾勋《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老()跳波瘦()舞。
吴质不眠()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答案】颓、箜篌、紫、妪、鱼、蛟、倚《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然。
【答案】华年、杜鹃、沧、惘《书愤》(陆游)早岁()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已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伯仲间!【答案】那、洲、衰鬓、斑、堪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复习(含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填空及文学常识复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湘夫人》)2、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3、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4、,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杜甫《书愤》)5、越王勾践破吴归,。
宫女如花满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6、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7、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8、谢公宿处今尚在,。
千岩万转路不定,。
,栗深林兮惊层巅。
,。
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10、细草微风岸,。
,。
((杜甫《旅夜抒怀》)11、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12、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13、吴丝蜀桐张高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24练《离骚》《蜀道难》《蜀相》一、易错字填空《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兮,朕皇()曰伯庸。
()提贞于孟()兮,惟()()吾以降。
皇览()余初()兮,()()余以()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江离与()()兮,纫秋兰以为()。
()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之木兰兮,夕()()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兮,来吾道()先路!【答案】裔、考、摄、陬、庚寅、揆、度、肇、锡、嘉、扈、辟芷、佩、汨、搴阰、揽洲、驰骋、夫《蜀道难》(李白)噫吁(),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相()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攀()。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答案】嚱、凫、巅、栈、钩、猱、度、愁、援、岩峦、抚膺、巉、凋、盈、豗、砯、壑、崔嵬、咨嗟《蜀相》(杜甫)丞相()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
三顾()()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泪满()。
【答案】祠、鹂、频烦、长、襟二、理解性默写1.离骚(节选)(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答案《离骚(节选)》名句默写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余虽好修姱以羁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7.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9.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0.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15.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蜀道难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7.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8.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9.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1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1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 名言警句:我愿做一枚白昼的月亮,不求炫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浪潮。
1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8.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9.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2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3.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望海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5.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7.千骑拥高牙。
选修中册诗歌理解性默写二《过秦论》1.(2021·新高考Ⅰ卷)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的戍边的兵卒。
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的句子是“,”。
3.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的外交策略。
4.在《过秦论》中,最能体现诸侯各国“合纵”政策失败的句子是“,”。
5.在《过秦论》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得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复仇怨的句子是“,”。
6.《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
7.《过秦论》中,描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的句子:“,”。
8.《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9.《过秦论》中,为使秦国强大,商鞅采取的对内措施是“,”。
10.《过秦论》中,描写秦孝公去世后的三个国君都能够延续先王策略的句子是:“,”。
11.《过秦论》中,用“,”几句说明诸侯国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
12.《过秦论》中,面对秦国大方迎敌,诸侯国军队的表现是:“,”。
13.《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14.《过秦论》中,秦始皇自认为守住华山、黄河就能使国家牢固的句子是“,”。
15.《过秦论》中,战国四君子除了“,”,还尊重贤才。
16.《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17.《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18.《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9.《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20.《过秦论》中,秦始皇为了使百姓变得愚蠢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21.《过秦论》中,“,”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附:参考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鼓瑟希舍瑟而作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阿房宫赋》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谏太宗十思疏》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六国论》
1、弊在赂秦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古诗词诵读
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千里澄江似练玉鉴琼田三万顷
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拟行路难(其四)》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1.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4.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正如钟嵘《诗品》所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5.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6.“水”在古诗文中是一个能引人浮想联翩的重要意象,如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的以“水”喻人。
7.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8.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9.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10.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11.鲍照《拟行路难》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12.诗人拈出“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选择性必修(下)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离骚》屈原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现自己哀伤人生的艰难困苦,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3、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达自己因为高尚的德行而遭到贬黜和强加罪名的句子是:“,”。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离骚》中“,”两句表面赞叹楚怀王气韵宏远,实则怨楚王不能体察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
6、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7、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崇尚投机取巧、违规任意而为的不良世俗的句子是:“,”。
8、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竟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这一恶劣世风的句子是:“,”。
9、《离骚》中屈原之怨在楚王是“”的误解,在佞臣是“”的中伤,在世俗是“”的乱政,以此理气开源,后文再慨“困'叹“穷”,自是情到而文成。
10、《离骚》中“,”两句连用三个表失意愁绪的词发出浩叹,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
11、《离骚》中“,”两句表明屈原宁愿猝死并尸漂江河(或魂魄流浪),也绝不和小人同流合污,沆瀣-气。
12、《离骚》中“,”两句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像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
13、《离骚》中“,”两句以猛禽的不轻易随群为喻,说自己前世本来如此,今世也绝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
14、成语有词,“方枘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
1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16、《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背诵默写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 。
2.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 说人生易老, 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 而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
化的诗句是 , 。
4.李商隐的 《无题》 中诗人使用比喻, 捧出一腔鲜血写下了自己生死不渝的、 坚贞的盟誓,
后又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 , 。
5.范仲淹《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是 , 。
6.范仲淹《苏幕遮》中借酒来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是 , 。
7.柳永的《八声甘州》与温庭筠的《望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
似 , 。
8.《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 象俱足” , 。 9.《旅夜书怀》中两句 , 。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
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0.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 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是: , 。
11.《旅夜书怀》中两句 , 。,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
治抱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2.《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写登楼所见。极
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诗人的愁思正浓,无处排遣。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
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写诗人与志同道
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 已经够寂寞孤独了, 而音讯又难于通达, 这又使诗人增添 了一重悲凉,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仰观则重岭密林,烟
雨迷濛, 遮断千里之目; 俯察则江流曲折, 蜿蜒而去, 有似九回之肠。 景中寓情, 愁思无限。
17.《春江花月夜》 中 , 。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张若虚在 《春江花月夜》 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 人生代代相继, 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 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 。 19.《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
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
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 “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 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21.《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把“月”拟人化,用“月”来烘
托她的怀念之情, 悲泪自出。它要和思妇作伴, 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22.《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
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 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以鸿雁、 鱼龙与自己渴望
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23.《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24.《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
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25.《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
用细腻的笔触, 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的境界: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 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 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 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26.《春江花月夜》中 , 。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 。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2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 是 , 。 28.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 。 29.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 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 。和 , 。 令人叹为观止。 3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天姥山的高峻、挺拔的诗句 是: , 。 , 。 3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 是: , 。 3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33.李 白的《梦 游天姥吟 留别》中 由梦境转入现实 的过渡 句 是: , 。 , 。 34.描 写 天 门 山 打 开 的 雄 伟 气 势 的 句 子
是: , 。 , 。
3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其
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 是 ,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6.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 猿啼凄清的
环境的句子是: , 。
3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 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 临了,诗人耳畔 回响着 从山谷传 来的熊的咆叫 声,龙的 吟啸 声。 , 。 ,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
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 , 。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
的云天像要下雨, 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 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 恰似一个光怪陆
离的神奇世界。 3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 。几
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 望不到边际, 在日月的光辉照 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40.《卜算子 ?咏梅》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名句是 41.苏轼的 《定风波》 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 , 。
。一句,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 怀。 , 。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
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 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42.苏轼的《定风波》中 , 。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
你不要感到扫兴, 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 就 , 。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43.苏轼《初入庐山》诗中写道“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
他想涂个清净逍遥. 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这才 是 人 追 求 的 最 终 生 活 境 界 。《 定 风 波 》 中 相 对 应 的 句 子 是: , ? 。 44.苏轼的 《定风波》 中 , 。写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 有点冷。
冷吗? , 。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
所困绕时, 如果一味的抱怨, 可能到顺境时, 你也不能把握了。 你应该时刻记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5.苏轼的《定风波》中 , 。几句写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
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人生的快乐了。
46.《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 , 。 47 .《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 是: , 。
48.《兵车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送亲人离别时哭声震天的场面 , 。
49.《兵车行》的主旨句 , 。将批评的矛头大胆地直指天子,表达了怒不可
遏的激愤抗议。
50.《兵车行》写后方田园荒芜的景象 , 。
51.战争是残酷的,它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 , 。
52.《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 。
53.杜甫 《旅夜书怀》 中的 , 。与李白 《渡荆门山送别》 中的“山
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样气魄宏大,境界开阔。同时也以壮景写了哀情。 54.《醉花阴》中 , , 。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
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 “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 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