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基础突破 基础组合练17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77.29 KB
- 文档页数:3
基础组合练4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āi)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m ò)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丰致了。
B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b ō)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c én)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C .“肥皂”的名称出于皂角树,从前把它的荚.(ji á)果捣烂蹉成丸子,用洗脸洗澡洗衣服,现在用的肥皂是用油脂.(h ī)和碱制成的,跟皂角树无关。
D .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m àn)延起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l òu)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答案 B解析 A 项丰—风。
C 项蹉—搓。
D 项“露”读l 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
不少短视频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内容。
[甲]正因为这种极致的“沉浸式体验”,有人感叹,“短视频就像毒药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乙]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无感”,由此对短视频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
[丙]青年风华正茂,理应让青春闪耀“奋斗”“奉献”“担当”的明媚亮色,理应培养“健康的心”,塑造“大写的人”,在人生紧要处“跑”起,感受新鲜事物并进行适度娱乐,固然..无可厚非;但最起码,应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黑白,培养高雅的格调,不能受到网络负能量的浸染..侵蚀,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造成观念的错位和信念的动摇。
基础组合练18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甘肃“道圣地”崆峒.(t ón ɡ)山惊现云海景观,山峰、树木、古寺在烟雨朦.(m én ɡ)胧之中若隐若现,令游客流连忘返。
B .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在地震中得以充分展现:决堤.(d ī)的火花海水流下泻进入双龙海,让曾经孱.(c àn)弱的双龙海瞬间被“激活”。
C .记忆的斑点,由逗号变为句号;记忆的点滴,由水珠会成无垠.(y ín ɡ)的江河;记忆的丝缕.(l ǚ),由星月光线铺成高远的浩瀚蓝天。
D .在春雪初融的季节,我到血.(i ě)脉相连的母亲河旁,虔诚地蹲下身,激动不已地掬.(j ū)起纯洁的浪花,高高地举过头顶!答案 A解析 B 项“孱”读ch án 。
C 项会—汇,“垠”读y ín 。
D 项“血”读u 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
卓则必绝,远则自离。
贾谊因他的卓尔不群....,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
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
[甲]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
但文帝也一样脆弱。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究竟..不是一个昏君。
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
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初出茅庐的后生。
[乙]两边既已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就没有他的明天。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不是文帝个人品性所能挽救的。
[丙]于是,贾谊也就只能满怀失意和挫折感,还有满怀的委屈和孤独感,满怀的不平与轻蔑,一步一步地向长沙踟蹰..而。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卓尔不群B .平心而论C .究竟D .踟蹰答案 C解析 C 项“究竟”应改为“毕竟”。
基础组合练3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班级读书课上,经过遴(línɡ)选,我们一致决定,将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小说《牛虻(ménɡ)》作为下一个推荐作品。
B.如今的社会很浮燥,犯错成本也低,即使是学术界也存在着大量剽(piáo)窃别人作品的现象,有人被发现了也没有赧(nǎn)然的神色。
C.冬天来临,寒风簌簌,天气越来越冷了,在校的莘(shēn)莘学子仍然在奋笔疾书,很多人的手都皴(cūn)裂了,脸也冻得通红。
D.中共十九大顺利召(zhāo)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也有部分人因为感觉改革艰难而不愿继续努力,畏葸(xǐ)不前。
答案C解析A项“遴”读lín。
B项燥—躁,“剽”读piāo。
D项“召”读zhà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个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
[甲]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吉光片羽。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
[乙]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丙]“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隔阂B.吉光片羽C.俗滥D.捧心蹙眉答案B解析“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基础组合练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hú)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现出尊容。
B.天台县平桥镇太空农场的灯光秀,花漾星球太空农场的玫瑰花灯展画面美仑美奂.(huàn),精彩纷呈!C.前半生,戎马倥偬.(hǒnɡ)纵横,忠魂半世芳华。
西北天狼若踏沙,战地尤忆黄花;后半生,看取眉头鬓稍,执手重阳桑麻。
东篱采菊伴晚霞,释然浅憩松下。
D.在车展现场,车头两侧迎风飘舞的国旗,显示出这些参展车辆的不凡身世和特殊价值,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piān)。
答案 D解析A项形—型。
B项仑—轮。
C项“偬”读ǒn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抒情成为熬制散文的底料(尤作为散文家,李娟最大的美德是:不抒情。
[甲]曾几何时....整锅汤漂浮着其是“美文”)。
有的作者像撒鸡精般拼命地往文章里撒“抒情”,以至于...炫丽的辞藻,闻起芳香馥郁,一打捞,却没什么干货。
李娟不同。
[乙]她描述,叙述,讲生活,而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
述,但不抒情,换言之,李娟不是用语言装束..李娟一定是先深入到了生活内部,然后再跳出。
[丙]只有“深入”,语言才能和生活长在一起;而只有“跳出”,语言才能从生活里面长出。
反过,不够深入会显得空,跳不出则意味着被生活吞没。
这两种情况都将导向滥发抒情——前者用抒情填补内容的空洞,的工具。
后者把抒情当作顾影自怜....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几何时B.以至于C.装束D.顾影自怜答案 C解析装束:打扮出的样子;衣着穿戴。
不合语境,应用“修饰”。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答案 A解析应为“抒情成为熬制散文(尤其是‘美文’)的底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旅游业近年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丰富的旅游资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富有文艺情调的丽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
基础组合练1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她揭开锅盖,那些瓷白的团圆饽饽,豁然天开,探开了“脸儿”,氤氲的热气像薄雾般四处散开,就连家中的掎角旮.(ɡā)旯儿,也挤满了馥.(f ù)郁的面香味。
B .当前,不少“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h ún)搭”的方式,贩.(f àn)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 .文物常是优秀文化的载体,无论是陶瓷、珐.(f ā)琅,还是雕塑、织绣,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镂刻,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承载.(ài)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D .植物学家钟扬的一生,光风霁.(j ì)月,树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
“打破专业壁垒,胸怀家国,浩然正气”,这个评价无疑最为中.(h òn ɡ)肯和恰如其分。
答案 D解析 A 项掎—犄。
B 项“混”读h ùn 。
C 项“珐”读f 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到冬季,雪花漫天飞舞。
雪轻柔地飘下,似一双双温柔的纤手抚在脸上,令你沉醉,令你心旷神怡....。
这样的雪,你徜徉..其中,宛若一层层轻纱将你包裹。
雪是大自然对北方人的恩赐,银装素裹的雪景令很多南方人叹为观止....。
[乙]这雪,在树梢,在山岭,抑或..是在路边,到处都有它的存在。
尽自己的一份爱心,清洁大地,涤荡灵魂。
[丙]如果没有雪,那么冬季将特别乏味,逊色。
冬季因雪而趣味无限,冬季因雪而亮丽迷人!在飘雪的日子里,让雪伴我们一起走过这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心旷神怡B .徜徉C .叹为观止D .抑或答案 D解析 A 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使用正确。
B 项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使用正确。
C 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基础组合练7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商巨头的鼎立支持下,这家濒(bīn)临破产的企业凤凰涅槃,不仅迅速扭亏为盈,还冲破重重关卡,在角(jué)逐激烈的欧美市场站稳了脚跟。
B.经多年协同研究,中国与加拿大学者找到了导致婴儿遗传性胆汁淤(yū)积的原凶——一个新致病基因,这对该病症(zhènɡ)的精确诊疗有重要意义。
C.不少教辅资料根本没有学科思考,却大肆渲(xuàn)染解题技巧,兜售一些奇技淫巧,哗(huá)众取宠,学生很容易被引到歪门邪路上去。
D.自从与猿猴揖(jí)别,人类先祖步履艰难,在风风雨雨中茁(zhuó)壮成长为草木生物的主宰,认识到生存不应只是孤傲的杀戮,还需要仁爱谦和的施舍。
答案 C解析 A项立—力。
“鼎立”意为鼎足而立,即三方对立;“鼎力”才是大力的意思。
B项原—元。
D项“揖”读yī,“揖别”指拜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吴堡古城始建于北汉,是西北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不言而喻。
因交通不便,城内居民已全部迁出,古城之前的老建筑大多荒废。
[甲]又由于免费对外开放,游人可自由进入参观,结果景点遭到游客肆意破坏,到处被刻上“到此一游”四个字。
再过若干年,这座古城或将不复存在。
[乙]但是,古城不收费,难道就意味着可以不管理吗?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应该按相应的规定进行保护,其中包括必要的修缮、严格的管理。
[丙]古城景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应追究原因,比如资金是否到位、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是否落实,并理清责任,问责到人。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B.肆意C.必要D.理清答案 D解析 A项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使用正确。
B项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题”配套检测题组一仿用句式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
请仿照下面示例,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
要紧扣节日内涵。
(6分)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落后,清扫祭台怀亲人。
仿写:————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暮春三月”是时间,“梨花落后”是季节特征,“清扫祭台怀亲人”是节日内涵;然后仿照此形式进行写作。
注意,表现节日内涵要贴切,比如元宵节要突出团圆,端午节要突出纪念,重阳节要突出思亲等。
参考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
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
(任选其中两个即可)2.阅读示例中描写十二生肖“鸡”的文字。
请你从其他生肖中任选一种,加以仿写。
要求:采用拟人手法,所写内容具有哲理意味,不得超过40字。
(4分)示例:鸡:冲破母爱的壳,迎来希望的曙光;没有劳动成果的,往往叫得更响亮。
答:参考答案:(示例一)马:千里荣誉,来自脚下不停歇地前进;没有伯乐的赏识,哪来千里马的成就。
(示例二)牛:丰硕的收获,来自辛勤耕耘;只因逆来顺受,才被人们无情地役使。
3.根据以下定义和示例,另选话题,仿写两个句子。
(6分)定义:反证法,为了证明原命题成立,首先假设其不成立(否定原命题),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或错误的结果,原命题从而得证。
示例: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重视生态平衡。
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反证法”的解释,然后对示例进行分析,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推理出明显的错误结果“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证明原命题“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重视生态平衡”成立。
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反证法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小题组合短平快17 语用基础5练+病句+实用类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良好的家风能够以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有关家风的感人故事。
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
关于家风的典籍,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
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
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
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比比皆是相去甚远司空见惯B.耳濡目染鳞次栉比大相径庭司空见惯C.耳闻目睹鳞次栉比大相径庭熟视无睹D.耳闻目睹比比皆是相去甚远熟视无睹答案:A解析: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相去甚远:指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
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
基础组合练26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以“逃离城市,奔向东海”为集结号令的朱家尖东海音乐节已成功举办七届,七年来,它承载.(zǎi)了许多人的奔赴之心和歌以永志的热忱.(chén)。
B.如果“中国制造”依然停留在贴牌等简单的加工层面,满足于凑和,中国最终将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只有对症.(zhènɡ)下药,“中国制造”才能成为“中国创造”。
C.网剧《白夜追凶》对观众没有半点胡弄,通缉.(jí)犯弟弟和警队顾问哥哥铤.(tǐnɡ)而走险,你白天我黑夜地当警局“关队长”,上演精彩戏码。
D.贵州省高院引进司法智能机器人,以贵州司法大数据分析工作为平台,建立案由模.(mó)型,提供量.(liànɡ)刑建议,实现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答案 D解析A项“载”读zài,永—咏。
B项和—合。
C项胡—糊,“缉”读j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
[甲]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
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刎颈..之交,...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水火不容,刀戈相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为朋友。
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
无它,话不投机半句多.......。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就是为了获取利益。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便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乙]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未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
[丙]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专项【基础专项练26病句】精练卷含答案详析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各国的舞台上,它们历久弥新,印证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
莎翁写戏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会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的混合体。
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B.莎翁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
C.莎翁写戏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
D.莎翁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世说新语》每则所记,一般有一个中心人物,此人处于主位,其他人物则处于宾位,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中心为人物,相对独立的组成一条“故事链”。
条目与条目之间,藕断丝连,既留下了大量“空白”,又可独立欣赏,对此,有人不以为然,但后来的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布局结构,未尝没有受其影响。
A.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中心为人物,组成相对独立的一条“故事链”。
B.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相对独立的一条“故事链”。
C.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
D.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
基础组合练17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对精典的熟稔(rěn)以及对时代敏锐而深刻的感知,使得传统呈现出历久弥(mí)新的光亮,也使得时代的问题被照察。
B.其思想的深刻性与文字的消遣性浑(hùn)然一体,让千百年来的阅读者和解释者或醍醐灌顶、茅塞(sè)顿开,或疑窦丛生、困惑不已。
C.真正鞭辟(pì)入里地理解庄子思想从来都是一个不容易成功的挑战,特别是对那些厚今薄(bó)古、妄自尊大的现代人来说。
D.“道可道,非常道”,道的真理超绝名相,不落言筌(quán),当人们试图言说它的那一刹(chà)那,已经偏离、遮敝、误解了它。
答案 C
解析 A项精—经。
B项“浑”读hún。
D项敝—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河是顺着冈这边蜿蜒而来的,两岸并不宽,最宽处大约就两、三米吧。
河水也并不深,只有到了雨水季节才没过一半的河床,倒映着两岸的花草流云般漂移,如巧手的织女轻轻抖动刚织好的锦缎。
[乙]在平日里,它就那么清凌凌的一脉,潺潺地流着,或刚齐小腿,或盖过脚踝,水底白亮的鹅卵石和小鱼小虾之类的清晰可见。
[丙]我很好奇:这小河并不大,流水也不急,怎么会有这么多光滑的石头呢?老祖母曾很神秘地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地方不是冈,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
海水很深,常有水怪顶风作案,让海边的人生活在恐惧中,龙王爷同情人们,一个翻身把海底翻朝天,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些光滑的石头也就翻到地上来了。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B.倒映
C.顶风作案D.恐惧
答案 C
解析 A项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
使用正确。
B项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
使用正确。
C项顶风作案:做与法律法规要求的或社会的主流方向、趋势相对立的违法犯罪行为。
不合语境,应改为“兴风作浪”,“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D项恐惧:惊慌害怕。
使用正确。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概数中间不加顿号,故“最宽处大约就两、三米吧”中的顿号应删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创造自己的精彩,享受酸甜苦辣的全过程,不必在乎结果,因为结果只有不同,没有好坏。
B.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重点落在“是否应该买房”“如何顺利获得住房”等经济考量或制度建议之上,而忽略由住房经济所主导的城市青年在经济感觉和社会想象上的整体变化。
C.今日电子设备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它可以是随时随地的短暂阅读,也可以是睡前长时间的连续阅读。
D.现在,人们不仅在意吃的是什么,还关心食物的来源、生产过程,一般来说,省掉包装、运输等中间环节,当地产当地销能促进食品的安全程度。
答案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在“总是”后加上介词“把”。
C项前后矛盾,冒号后面列举了两种阅读体验。
D项搭配不当,可将“促进”改为“提升”。
5.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
好的开场白需要语言简洁生动,饱含情感。
请为《朗读者》栏目中主题词“那一天”的节目写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1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那一天”。
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十九世纪的
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
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
今天就让我们和
一位又一位朗读者一起,来回顾那一天。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答案 (1)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2)乍暖还寒时候 三杯两盏淡酒 (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4)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5)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