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说怎么写
- 格式:docx
- 大小:33.07 KB
- 文档页数:10
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社会生活刻画近年来,农村题材小说备受读者欢迎。
这些小说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场景。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农村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多元的乡村社会。
首先,农村题材小说展示了农村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常常以主人公的身份,真实地描绘了农村人民的劳动环境和辛勤付出。
他们早起晚归,在田地里劳作,满脸焦灼地看着收成是否丰盛。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生动地呈现了农村人民的艰辛劳动。
同时,农村题材小说还展示了农村劳动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
作品中常常出现农民在市场上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汗水支撑起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其次,农村题材小说还关注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农村不仅有劳动,还有充满欢声笑语的社交生活。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村民之间的交往,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村民们相互帮助,携手共建,形成了一个相对团结和谐的集体。
在农村的聚会、庙会中,人们纷纷前来,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些情景展示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趣,给我们带来一种温暖的感受。
此外,农村题材小说还对农村社会的变迁与矛盾进行了揭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社会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勾勒了乡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比如,农民因为生活困难而迁徙到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乡村幼儿园因为师资不足而无法满足乡村孩子的入园需求;农民们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面临取舍等。
这些描写虽然带有一定的悲情色彩,但却给了读者一次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总的来说,农村题材小说以其真实、细腻的描绘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示了农村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这些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让人们对农村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农村题材小说,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和关心农村,进一步关注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促进城乡间的交流与合作。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作家投身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让农村社会的美丽风景得到更多展示,让农村人民的智慧和辛勤付出得到更多赞美。
自编小说2000字农村生活小学生
前不久,爸爸带我去南洞艺谷游玩了一整天。
在那里,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乡村的生活。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第一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勤劳的乡下人们早已起床,来迎接这崭新的一天。
上午,南洞艺谷里的游人渐渐多起来。
而村里的农民也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嘿哟,嘿哟!”他们嘴喊着劳动号子,辛勤地工作着,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丰收的果实。
即使他们已经干得汗流浃背,也毫不在乎。
家家户户的妇女们也不闲着,在石桥边,树荫下,小河旁,常常看见她们忙碌的身影。
原来,她们正用清澈的溪水洗衣服呢!只有天真、活泼的乡下孩子们没事儿干。
他们聚在一起赶鸭子、捉迷藏、打水漂……玩得不亦乐乎。
正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
这时,小农庄的生意兴隆起来。
游客们一批接着一批,朴实善良的乡下人用他们最真诚的微笑,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到了傍晚,游客都回家了。
乡下人家便将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边吃边聊。
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房屋沉浸在金黄的落日中,真令人着迷。
吃过晚饭后,乡下人家漫步在田间小路上,他们与碧绿的田野,天边
的红霞,头顶飞过的归巢的鸟儿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夜深了,这个依山傍水的宝地又恢复了宁静。
在乡下人家的'田野里,昆虫们演奏者摇篮曲,让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的进入梦乡……。
描写山乡之美小说内容1、山村的乡村是美的,但早晨,中午和傍晚的景色也是各有千秋,独一无二的。
走进乡村,一种城市里没有的清新空气扑鼻而来。
走在羊肠小路,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映入眼帘。
早晨,乡村是宁静而安详的。
伴随公鸡的鸣叫,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天。
家里的老老少少都醒来了,似乎小河并没有起床,湖面平静得如一面镜子,过了许久,小河才懒洋洋地伸展了发麻的腿脚,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小石头不小心坠落下来,把小河惊醒,只见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正是这坠落声打破了天际。
中午,人们是忙碌的。
桂花树“沙沙”作响,似乎在说:“中午来了,我也该吃饭了。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几片枝叶飘落下来,宛如蝴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一阵阵脚步声打乱了我的幻想。
吃饭时间,欢声笑语使一家人忘了所有的烦恼,沉浸在欢笑和幻想中……傍晚,月亮换班,天空发生了变化。
倒映在湖中的是一副山水画: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其实是黯淡无比的,而高傲的水中月才是最显眼的。
桂花树,油菜花,水中月倒影是如此妖娆。
夜幕降临,乡村中弥漫着它独有的味道,清新、迷人……各种各样的香味像赶集似的.聚在乡村,使乡村变得更具魅力。
2、在乡村路面上留下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不知有多少的人从这个泥路走过。
路旁那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中快乐地摆着手,招引着蜜蜂和蝴蝶。
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地闹着,好象花朵姑娘说悄悄话,花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好像在和花朵比美呢!山林里,是谁在那里唱歌?原来是鸟儿们在茂密的树林里举行音乐会呢!你听,被人们称为绿色小天使的暗绿绣眉鸟妩媚多姿,它一边在树梢上展翅飞翔,一边鸣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森林音乐会多么美妙,大家快快来参加”歌声优美悦耳,引人入胜。
被人们称为超级歌王的百灵鸟,也毫不例外地加入这个音乐会,它是歌手如林的鸟儿王国的最佳独唱演员,也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角。
它的歌声悠扬动听,扣人心弦,让所有的歌手自愧不如,把整个音乐引向高潮林间的小河哗哗地流着,小朋友趟在清澈见底的河水打水仗,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多开心!我喜欢这种乡村的这种祥和与欢快的乐曲。
长篇纪实小说《我和我的小姨》文/孔雪枫2020年这个烦心的春天,窝在家里实在无聊突然想写部小说《我和我的小姨》“想摘一片,一片绿叶;想写首小诗,一首小诗。
”把记忆写进诗行,让岁月寄托远方!1小姨叫金花60年代是个闹饥荒的年代,金花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个煤矿工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大姐英子,三姐胜利,四姐群芳,幺妹明珠,五朵金花跟着母亲生活在乡下,父亲在煤矿工作,每月底总是担一担煤步行回家,偶尔也会捎回几个厂里的大馒头,也算是金花五姐妹的小小期盼了!那时候还是大伙食团,集体劳作制,五姐妹跟着母亲参加劳动,干公分,几乎没念过几天书,靠着父亲微薄的工资,和生产队分的粮食,也算是可以勉强度日!母亲是一个坚强能干的女人,会操持家务,关爱儿女,五朵金花就在母亲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着!金花的故乡有个好听的名字‘李字堂’,因为90%的住户都是姓李而得名,丘陵地貌,山水秀丽,一片或高或矮的小山坡,坐落着一个个小村落。
每当落日余晖暖,炊烟缭缭的时候,总能听到金花五姐妹和邻家孩童们打闹的欢笑声。
金花家背靠一座小山丘,邻家就是几家堂叔堂婶的屋。
几间低矮破旧的毛草房下是一堵堵篱笆墙,堂屋正面供着观世音菩萨,左面是厨房和猪圈,右面是一间小卧室,然后几步土梯往上是一间储藏间,靠墙支了一张床,就是金花和幺妹的栖息之地了!最醒目的是储物间里有个黑漆木柜,那可是五姐妹眼中的宝藏,总想着有一天能打开那个百宝箱,可惜被母亲上了锁!每每家里来客人了或是过年了才会开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在磕磕碰碰,打打闹闹中一页页翻过! 突然有一天,对面山埂传来了欢快的唢呐声,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大姐英子今天身着大红袄,美丽的麻花辫上扎着红头绳,淡妆素雅的英子,脸颊上浮起一片红云!原来大姐是要出嫁了,金花不舍地拉着姐姐的手,眼里噙满了泪花。
迎亲的队伍已经到了家门口,一位俊雅的小伙子按照乡里的习俗,送来了娉礼,牵起大姐的手,拜别父母姐妹,便又吹吹打打的渐行渐远!金花跟在大姐后面,因为家里面没有男丁,就算是送亲的了!20里的路程,便来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界—龙吟山脉龙井沟,背面环山,郁郁葱葱,山泉叮咚,常年灌木的掩隐下,一处处村落错落有致,一看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龙井沟,背靠龙贯山脉,龙贯山脉北连天洋坪,南接云顶寨,一直绵延到玉蟾山,山上终年灌木常青,也有落叶松和茶树林。
描写乡村振兴的小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广袤乡村内的美好梦想。
云南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神奇之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等原因,处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村却一直缺乏活力。
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小明的年轻人回到了他的家乡,他带着新鲜的视角和创造力,为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明是大城市里一个知名的企业家,他在外打拼多年,在商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本。
回到家乡后,他看到的是一片荒芜和逐渐废弃的农田。
他决心要将这片土地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社区。
小明开始了他的乡村振兴计划。
首先,他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们合理规划种植,并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他还组织了一些培训班,教农民们学习新的种植方法和经营管理知识。
随着农田的改造,小明还组织了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帮助农民们将他们的农产品推向市场。
他与城市里的餐馆、超市等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让他们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产品,保证了农民的收入。
除了农田,小明还注意到乡村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他修建了一条宽敞的道路连接乡村和城市,方便农民们出行和展示他们的农产品。
他修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他还建起了一所综合医院,为乡村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小明不仅注重了物质方面的改变,他还非常重视乡村的文化传承。
他设立了一个乡村文化中心,组织了各种艺术表演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他让年轻人去修学习传统技艺,保护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小明的努力,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乡村不再是人们眼中的落后和贫困,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方。
农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乡村,投身到农业和农村事业中。
乡村振兴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有了小明这样的领导者,乡村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乡村的价值和潜力,也鼓舞着更多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
这个小小的乡村,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未来的到来。
初读尹守国作品,你会被作者毫不雕饰的笔调带入乡土大地,将一卷卷风俗画逐步还原在头脑之中。
常常困守在焦灼与浮躁中的现代人,有按捺情绪的克制,有压抑本性的潜隐,唯独缺少真情流露的自然。
而尹守国笔下的合庄世界,就安静地伫立在窄小的地标上,风来雨往,静谧不变,等待时光轻抚着泥土垒成的砖瓦,将岁月的渐变谱成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谣。
无论是合庄,抑或黑龙镇,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画幕,这上面有迎风袅袅的炊烟,也有田垄间起伏的秧苗,它支撑着合庄人的衣食住行,也记录着合庄生灵的悲苦喜乐。
尽管得知它是一处虚构的地界,但我们依旧可以在文字的视觉情境中还原合庄人的生存场景,在适度的距离中体味他们生命中的伏笔与序曲,甚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融入合庄的世界,模糊局内与局外的概念。
这也许就是尹守国文字的特性,用真实的语言去描述一段真实,将自己心中所察所思跃然纸上,不自觉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阅读的过程毫无隔膜之感,让叙事的节奏在质朴中显得流畅与自然。
尹守国于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散见于国内文学期刊,并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转载。
他的文学之路由诗歌发端,以诗歌完成对语言文字的锤炼之后,便开始以小说家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描摹身边人与事。
八年来,他在属于自己的文学沃土中笔耕不辍,总计发表中短篇小说七十余篇,合计一百多万字。
如此丰富而颇具匠心的文字,不知花费了作者多长时间和心血,想象着作者曾奔走于城乡之间,过着亦农亦商的生活,唯有挤出余下的时间爬格子,点滴地记录着心中的故事,便对作者的信念与勤奋肃然起敬。
一个起初不倚仗文学生存的人,能够让自己的笔尖流淌出如此丰富而饶有趣味的文字,不靠一点理念与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
曾经有人说,文学是人生的后花园,是生行走在大地上的印记——浅析尹守国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张 男,1987年生于辽宁朝阳。
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期间主攻现当代文学方向。
文学作品曾在第五届“写作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论文《苦难中的精神跋涉——浅析<受活>包孕的叙事姿态及思想重量》《浅述严歌苓的<扶桑>》等分别在《辽海学林》和《课外阅读》等刊物发表。
中国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小说的背景描写中国农村生活的多样性给小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描写,其中包括了农田的景色、乡村的人物形象、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农村的特色与魅力。
接下来,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田的景色中国农村以丰沛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在小说中,可以描写农田的景色,包括麦浪起伏的稻田、橘子丛生的果园和一片碧绿的菜地等。
在日出时分,金灿灿的阳光洒在田野上,耕种者辛勤的身影在田间穿梭,一派勤劳祥和的景象。
夏天的午后,碧绿绵延的稻田随风摇曳,成为一幅别样的画卷。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农田的宁静与生机。
二、乡村的人物形象农村生活的多样性也体现在各类人物形象上。
小说可以描绘从农民到地主、从乡村教师到乡村医生等各个群体的形象。
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农村人物画卷。
比如,小说中可以塑造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形象,他们每天默默耕种着自己的土地,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收。
还可以描写一个有智慧和责任心的乡村教师形象,他们愿意留在农村,为农村的孩子们传授知识点亮他们的未来。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使得读者更容易去理解和感同身受。
三、生活方式农村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可以作为小说的背景描写。
例如,可以描述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比如早起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农村妇女、在农田里放牧的牧民等。
以及农村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如农村集市、庙会等,这些都是展现农村生活方式的绝佳素材。
通过描写他们的日常琐事、家庭聚会、乡村集会等画面,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多样性,感受乡村的真实与美好。
四、社会文化农村社会文化是中国农村生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可以通过描写家庭、婚嫁、宗教信仰等方式来展现农村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例如,描写农村家庭中的传统价值观念、长辈与晚辈的相处模式以及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农村的婚嫁习俗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描写点,可以展示新娘进门、婚礼仪式等习俗。
小说写作范文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它既可以让读者沉浸于虚构的世界中,也可以启发思考和反思现实生活。
本文将以一个小说写作范文为例,介绍如何构建角色、编织故事情节以及呈现丰富的环境描写。
【正文】第一章:角色的塑造与发展小说中的角色是故事的灵魂,他们的性格、行为和经历将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
在本书中,主角是一个年轻而勇敢的女孩,她叫李婷。
李婷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孩,她与家人生活在一个小农村里。
她勤劳善良,对梦想充满热情。
在故事中,李婷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并通过勇气与智慧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此同时,本书还塑造了一些次要角色。
其中包括李婷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分别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和友情的珍贵。
这些角色与李婷之间的互动将在故事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故事情节的编织与展开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冲突来展示角色的成长和发展。
在本书中,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发展和高潮。
起始阶段是故事的开端,通过描写李婷的生活和环境,为读者介绍主人公的背景和心态。
在这个阶段,李婷将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家庭经济不稳定、学业压力等。
这些问题将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发展阶段是故事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经历和冲突,展现出主角的成长和突破。
在这个阶段,李婷将遇到一些挫折和考验,她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通过她的努力和勇气,她逐渐战胜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高潮是故事的最高点,也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部分。
在这个阶段,李婷将迎来最大的挑战,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成功。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将为故事的结局铺垫。
第三章:丰富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故事发生的真实感。
在本书中,环境描写将有限而精确,突出故事发生的地方和时间。
例如,李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农村,四周被青山环绕,田野里的庄稼随风摇曳。
农村小说怎么写?——在湖北省作家协会农民作家培训班上的演讲/s/blog_4f94c62d0100df5h.html农村小说怎么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经验的传授。
农村题材各有各的写法,我的经验并不能代表你的经验,你也未必赞同我的经验。
我今天是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农村小说怎么写,不是我来传授农村小说怎么写。
我是昨天刚从犁耙水响的荆州乡下回来的,看见你们很亲切,我也算个农村题材小说作家吧,算半个农民吧。
应该说我们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话题来进行共同的探讨。
农村题材的优势农村题材这四个字是否准确,有很多争论。
是否应叫乡村题材?乡土题材?大地题材?自然题材?有人说你是不是写农村题材的?我说我是写山区的,神农架山区,叫山区题材作家,也有这种说法,还说我是乡土作家。
但更多的是说我是底层文学、底层叙事、打工文学什么的,还有环保作家,生态作家,这都是可以的,但它有一个总的指向,是在写农村。
我们姑且把它称为农村题材。
这是理论界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必要太较真,不要管它。
农村题材是相对于城市题材而言的。
农村题材的小说是有传统的,古今中外出了数不清的优秀作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当然也不全是写农村乡村,但至少有农村生活的场景,有农耕时代的影子。
比方说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托尔斯泰的《复活》、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还有福克纳的一系列小说,也是写农场,写小镇,写狩猎的。
特别是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基本上是写山区农村的荒凉、混乱、贫瘠的生活,比如胡安·鲁尔福、阿斯图里亚斯、马尔克斯、略萨等。
还有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如吉奥诺的《庞神三部曲》、《人世之歌》,还有他的学生卡里埃尔写的《马鄂的雀鹰》,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说。
还有获诺贝尔奖的赛珍珠写中国安徽农村的小说《大地》、杜拉斯的《阻挡太平洋的堤坝》、西班牙的伊巴涅斯——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乡村的小说家,如他的《茅屋》、《五月花》、《芦苇与泥塘》等等,这些作家我大多受过他们的影响。
因为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所以说这种小说是有它的优势的,具体表现在:一.它是有传统可以继承的一种写作。
城市题材难一些。
农村题材的书写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前面我说了外国的作家,在国内,几乎南北大地都有大家存在,北方有萧红、浩然、刘绍棠、柳青、赵树理、孙犁、莫言、张炜等,南方则有鲁迅、茅盾、叶圣陶、沈从文、周立波——他曾经用湖南方言写过《山乡巨变》、丁玲、汪曾祺等。
城市的书写经验几乎为零,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现代文学中值得一提的就是一个张爱玲,当代的就一个王安忆,这是公认的。
王安忆继承了张爱玲的书写经验。
当然,据说王安忆否定过张爱玲,这是另一回事。
而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在方方面面进行了探索,关于人物怎么样塑造,它的语言怎么样使用,怎么样使用北方的语言、南方的语言,它的结构,它的故事的框架,怎么样开头,怎么样结尾,都是比较清楚的,可以拿来我用。
只要多读,你就能写。
比方说:姓名,写农村题材的,要用荷花呀,桂花呀,秀呀芝呀英呀,它要用这些。
男的就用二狗子、三蛋子、咬脐、和尚什么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也是非常成熟了的,这么写一下子就有了乡土气息,她不可能叫玛妮亚、安妮、雅娜之类。
再比如,“哩”字的运用,这已经很成熟了,我认为中国有一批“哩”字主义作家,这个字是农村题材小说专用的一个字,城市题材是少见的。
只要继承了这个哩字,孙犁的味儿、刘绍棠的味儿就出来了,风格也出来了。
后来用哩字非常成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的就是张炜。
过去在孙犁老一辈作家中,这个字是用在正面人物身上的,它表现的是农民的纯朴,乡下女孩的羞涩,小伙子的憨厚。
在张炜的手上,把它用在坏人身上了。
坏人也可以用“哩”,这就是一个进步。
哩字北方作家用得多一点,南方作家也用,我就用,但我后来用一个什么字呢?用“咧”,“咧”有着我们长江流域荆楚土地的一种情调。
但有时候非得用哩,而不能用咧。
由此进入,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一下子就像有了一个大家高手的风范,不信你们用这些字眼写写看。
还比如不说村主任,一律叫村长,这是一个很好的简化,说村主任就减少了农村小说的那样一种生活味,那样一种韵味。
这就是一种经验,是可以继承的。
你不必要较劲,说我们那儿没有村长,只有村主任。
那你就错了,你最好用村长就完了。
二. 只要是写乡村的,你的写作一下子就有一种超越感,比起城市那种小资生活的暧昧、孤寂、茫然、惶惑、变态,乡村小说相对容易把握些,城市题材不好把握,写人都是莫名其妙的、变态的、恍恍惚惚的。
写农村生活和人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一下子短距离地进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人就是那样明明白白的人,事就是那样清清楚楚的事,不像城市总像是摸头不是脑的、千头万绪的、扯不断理还乱的东西,比方说感情啦官场的尔虞我诈哪商场的波诡云谲哪之类。
乡村小说可以一下子就直嗵嗵地面对我们严峻的现实,以及人的生存状态。
你写乡村就会面对这些问题,无法让你转弯抹角,隐晦恍惚,吞吞吐吐,语焉不详。
因为三农问题直接,明显,明摆在那儿的,你绕不过。
城市题材太难进入和把握。
我劝过许多人,你明明出身在乡下的,你有那么多真实美好的故事和记忆,非常宝贵的,你不写,偏要去编造城市高级别墅的生活。
写又找不到感觉。
写城市题材如小资、白领、情爱题材总是写得艰涩、困难,出不来人。
而写城市生活如小资,局促在一个密室中,是在一个很小的狭窄的空间里,且是喃喃自语。
写乡村一下子就是大视野,非常开阔,这种开阔是城市题材小说特别是那些没有生活胡编乱造的青年作家们望尘莫及无可比拟的。
它不是写小空间小情感的,自恋,变态,哀怨,神经质,自虐,矫情。
乡村生活没有这些,不存在这种种毛病。
一般来说是健康的,明朗的。
你进入的是广大的原野,无边的群山,你只要写,整个世界,整个大地都是属于你的。
你尽可以舒展驰骋,精鹜八极,上天入地。
三是乡村特点突出。
比起城市题材的那种哀哀怨怨,卿卿我我,农村题材是有特点的。
现在所谓市场化、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就是西方化的过程,所谓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
新农村建设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我们到韩国去,中国作家代表团,谈到新农村建设,说是学他们当年的新村运动,他们的农村真的是建设得很好了,我们去过他们的村庄看过,这种变化就是得益于当年朴正熙的新村运动。
可他们却说,千万别学他们,你们的新农村建设是错误的,他们认为他们的新村运动是失败的。
即整个韩国包括乡村都西方化了,传统的东西都没有了,价值观都变了。
现代化说穿了就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特别是这十年二十年间,城市飞速的发展,快速的进步,使得各个地方的文化迅速地消失,比如我们武汉好多的老街都拆除了,过去的记忆没有了。
开发商的短视,官商勾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优先化,传统和文化记忆成为了被剿灭和抹杀的对象。
我们的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了什么区别,楼房一样的,只是比高度和怪异而无内涵。
像中央电视台的“大裤衩”就是城市畸形发展的怪胎,西方化的悲剧。
此城市与彼城市大同小异,人们住同样的房子,在同样的写字楼里上班,同样的朝九晚五,全国的婚礼一样的了,穿同样的婚纱。
武汉与南京有什么区别?上海与深圳有什么区别?城市人的生活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各地的小资和白领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
建筑有什么区别?也没有。
你在上海喝的咖啡跟武汉喝的咖啡有什么不同?没有。
你穿的名牌服装,上海穿的武汉一样穿,同时流行。
使用的手机,一样的,使用的化妆品,使用的汽车,一样的,逛的超市都是一样的,反正就这些。
生活的同一化非常的严重,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消失是惊人的,大量的破坏、消亡。
那么我们的农村呢?那就不同了,大为不同,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乡下有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独特的文化习俗,独特的生活风情,使得河北跟湖北绝对不同,湖南跟河南肯定不同,贵州苗族僮族跟西藏藏族,跟东北鄂伦春族肯定是不同的,而且就算是一个地方,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乡村小说来。
我们湖北每个县也不同,文化习俗差别非常之大,连语言都不同,一个县有几种方言很正常。
我上次与叶文玲老太太在一起,她说她们那个县,玉环县,是一个岛,她说她们县里有十几种方言,不用翻译完全听不懂。
农村因为发展相对滞后,或者与发展没有关系。
我估计,如果能复制录音的话,在某一地,四百年前的人跟今天的人讲话口音和方言肯定是一样的,肯定没什么变化。
语言是顽固的。
我看到我们公安的三袁,公安派的袁宏道,在他的文章中使用的方言,今天我们依然在用。
因为他喜欢用俚语俗词。
包括更早的屈原时代。
屈原的诗中用到的湖北方言我们今天依然在用。
比如屈原在《离骚》中有“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这里的“浪浪”过去作“流泪状”解。
但现在有人认为是指衣襟、衣裳的单薄。
这很有道理。
我们荆州方言中说衣裳很薄就说“浪浪甚”,“穿的的确凉浪浪甚。
”你看两千多年前与现在的方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荆州的方言中有许多古语,比如说“今天”,我们叫“即日”,说人软弱叫“孱头”,“礼貌”我们叫“礼性”,“天气”我们叫“天道”,乡村顽固地保存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
当然还有不同的风土习俗、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等,比方你写一个农村小说,你虚拟一个地方,鄂东的是鄂东的情调,鄂西的是鄂西的味道。
江汉平原的是江汉平原的风情,三峡地区是三峡地区的习俗,这个是不能混淆的。
可是城市生活可以混淆,我写一个城市小说,我写上海,写完后我在电脑上把上海全部替换为深圳,这是可行的,别人看不出来。
可农村小说却是不行的。
正因为此,我们农村小说表现的空间就非常巨大,可写的东西就非常多。
现在各地研究本土文化的很多,本土文化是一个挖掘不完的、无穷尽的宝藏,提供给农村题材作家的东西也是无穷尽的,丰富无比的。
四是乡村山水、自然的描写比城市更丰富。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大家看我的神农架小说,里面有许多,既写它的河谷,也写它的山冈,山上的植被,山村的景色,各种山川风物。
就是那些植物也够你写的,山啊水啊,动物啊飞禽走兽,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内容,而且写起来美,美不胜收。
那些植物的动物的名字,那山里、大地上的早晨、黄昏、夜晚、天晴、下雨、下雪、春夏秋冬等等,叙述描写起来,都比城市丰富、生动、美丽、壮观、新奇。
城市连一棵野草都找不到的,不好写。
我在荆州,办郁金花展,要我去参观,我不去,我说在神农架什么花没见过。
城里看到一点花就很兴奋,可农村到处是闲花野草,不会大惊小怪。
前几天我到江陵秦市乡去采访,看到田埂上大片大片的野芹菜,没人采摘。
当地人说这个猪都不吃。
可城里根本吃不到野芹菜,吃到了还很贵,如是在城里,人们不要疯狂抢挖呀?有懂中草药的又在那儿认出了什么天门冬、麦门冬、半夏、桔梗等等,遍地是中草药,你只要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乡村真是美,东西真多,可入小说的东西俯拾即是,写进小说里面斑斓纷呈。
城市光秃秃的,没有这些东西,乡村是属于大地的,大地的恩赐钟情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