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5.4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人教《语言文字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9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②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 a 0。
i②这种食物可以zh i'di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
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
例如: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②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课时:一课时一、学生课前准备1 、初读课文,了解本课主要内容,掌握教材中大框题的指示作用,便于快速掌握重点2、对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标记,在课堂提出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认识、辨析歧义现象;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讨论法、辨析法、归纳法、实践法、多媒体导学法。
核心素养: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五课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这节内容是承接上一节修改语病而来,为了语言表达得准确流畅,要避免语病的现象,而且辨析语病及修改语病也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必考内容,所以这节课的语言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类型;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好,见多才能识广,所以这节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设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能记住相关例子,以便在今后作题中能够快速识别。
课堂导入时我采用有关请客的小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歧义现象。
介绍有关歧义造成严重后果的故事,让学生明确避免歧义的重要性,关注语病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媒体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辨析有难度的句子时让学生到前面讲解,然后让他点击正确答案,增加学生操作多媒体的机会,在归纳产生歧义的原因时让学生用讨论的方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客还款(二)歧义概念: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间无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三)分析造成歧义的原因1、口头歧义(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老张分工专管cáiwù财务/财物。
接下去就qīhōng 期中/期终考试了2.词汇歧义(多义词)部队已经走了三天了。
(行走/离开)这饭不热了。
(这饭已经凉了,形容词/这饭不加热了,动词)我要翻译。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②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āo qì。
②这种食物可以zhì’ái。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
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
例如: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解析:A项,不合逻辑,“汽车本身的状况”不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可在“本身”后加“良好”。
C项,结构混乱,后一分句可改为“却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
D项,表意不明,“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工人”有病,也可理解为“女儿”有病。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着重对考生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的考核,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更包含非智力因素。
B.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
C.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D.搜狐第三届“读本好书”年度评选活动日前正在进行,此活动旨在推广一年来文学、社科和生活这三大类图书中最值得传播的好书。
项,成分残缺,改为“着重对考生的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进行考核”;另外关联词语错误,把“更”改为“也”。
C项,“这种方式”指代不明。
D项,“推广”与“好书”搭配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高端服务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门槛,但国内高端服务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人文掌故 “为何不吃肉呢?” 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饱食终日、非常蠢笨的皇帝。他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甚至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都一无所知。有一天早朝,晋惠帝询问大臣们可有大事来奏,如没有就要退朝了。有个大臣出班奏道:“启奏陛下,目前江南大旱,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已经饿死很多人,请求陛下下诏赈济。”晋惠帝听了十分纳闷,问:“没有粮食,为何不吃肉呢?”群臣听了,大吃一惊,你看我,我看你,都摇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选自“企博网”) ►名句有约 1.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题墨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素材积累 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越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地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选自《名人童年故事》)
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B ) A.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不要这么没信心;再说,离比赛还有段时间,结果还难说呢 C.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D.寒风像小刀似的切割着他那冻僵了的手,那个修鞋的却拥着大衣,在风中怡然自得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B.“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徐经理一走进瑞芳的办公室,马上给她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选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A ) A.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B.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C.船员们目睹了一场鱿鲸生死大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其结果这两个庞然大物一起同归于尽 D.这一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爱和生存空间一起变大了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A.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视总裁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B.作为一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他每天从体育场馆到奥运村,从北京机场到北京各大景区,把180多个场馆、景点、饭店等单位走了个遍 C.王老师去师范学院上课了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D ) A.现在可不比父亲那个时候,人要强悍,才能生存 B.一大早,张指导员把我们几个连的干部叫到了团部,说是要布置工作 C.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D.钱董事长分别同孙总经理、李总经理进行了交谈 能力提升 6.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道脑筋急转弯题。 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 再猜个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 ) 答案:“错” “子”或“一” 7.设置情境,修改句子,使之表达得清晰。 (1)饭不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王师傅修车去了。 答案:(1)天热,饭不用热了,吃凉饭可以少出汗。 (2)老王师傅的自行车坏了,他去修车铺请人修车去了。 8.给下列句中某词语加上重音,使之与括号里的内容相符。 (1)A.我终于想起来了。(躺够了,该起床了) B.我终于想起来了。(终于回忆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这场世乒赛下午两点开始,决定男单冠军。(强调别去晚了) B.这场世乒赛下午两点开始,决定男单冠军。(强调这场比赛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答案:(1)A.我终于想起来..了。 B.我终于想.起来了。 (2)A.这场世乒赛下午两点..开始,决定男单冠军。 B.这场世乒赛下午两点开始,决定男单冠军....。 9.由于交际目的的不同,在许多情况下,存在一些歧义是可以被接受的,也就是说,词语和句法层面的歧义,在言语行为的层面也许可以忽略不计。请看下面一则标题: 中国出现第二家进口电影发行公司 大片发行 垄断终结 (《新民晚报》2007年6月7日) 你认为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片发行垄断终结”按空格可以理解为“大片发行/垄断终结”,也即“大片发行方面,垄断终结”,但按句法又可理解为“大片发行的垄断终结”。但不管哪种理解,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大片发行的垄断没有了”,因此,无歧义。 10.句子内部的停顿,即加音节号,意思就变了。 例:这个故事/他讲不好。 这个故事他讲/不好。 仿照例句,给句子加音节号: (1)A.李明看见王芳笑了。(强调李明笑了) B.李明看见王芳笑了。(强调王芳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三加五乘以四。(结果等于三十二) B.三加五乘以四。(结果等于二十三) 答案:(1)A.李明看见王芳/笑了。 B.李明看见/王芳笑了。 (2)A.三加五/乘以四。 B.三加/五乘以四。 11.在句子不同的地方加上不同的标点,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或效果,例: A.你想,他不想。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B.你想他?不想。 C.你,想他不想? 请将下面两句话仿照例句加标点符号,使其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1)快些打小明。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2)江都西路断道施工车辆绕行。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答案:(1)A.快些打,小明! B.快些,打小明! C.快些打?小明。 (2)A.江都西路断道施工,车辆绕行。 B.江都西路断道,施工车辆绕行! 12.楹联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加标点的,有时不同的断句会使联意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意思相反。下面几副对联有几种读法?该怎么读?
(1)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养猪头头象喂鼠只只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