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市政市容地区差异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1.14 KB
- 文档页数:2
课程论文科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概论》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地信101 *名:***学号: ********* 成绩:关于乌鲁木齐市的环境分析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解决途径摘要: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大大下降,尤以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为严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正文:可持续发展思想即使早就提上日程,但在经济发展的大势下环境保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选择乌鲁木齐是因为环境问题的典型性及有待解决的迫切性。
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人说在乌鲁木齐走半天鼻子就黑了,我想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是重度污染城市之一。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现就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河流域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噪声污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乌鲁木齐城市基本现状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常驻总人口约241万人。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三面环山,海拔680m~920m,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平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300mm,年均蒸发量3000mm。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目前钢铁、煤炭、机械、电力、石油化工、棉毛纺织、皮革制造,印刷等现代化企业分布较多。
科学文化事业也迅速发展。
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乌鲁木齐的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资源充足。
乌鲁木齐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采煤层总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称。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分析报告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分析报告1. 简介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土地利用分析是一项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报告将对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包括土地面积、用途分类、建设用地比例等信息。
3. 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根据数据分析,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住宅区、工业园区、商业区、交通设施等。
在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中,建设用地的比例较高,占据了总土地面积的40%。
3.2 农用地农用地主要用于农田和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种植、果树种植、蔬菜种植等。
乌鲁木齐市的农用地相对较少,只占据了总土地面积的10%。
3.3 林地林地主要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乌鲁木齐市的林地占据了总土地面积的20%。
3.4 水域水域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乌鲁木齐市水域面积相对较小,仅占据了总土地面积的5%。
3.5 其他用地其他用地包括开垦荒地、建设用地待开发区域等,占据了总土地面积的25%。
4.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4.1 建设用地过多乌鲁木齐市的建设用地占据了总土地面积的40%,这导致了农田和森林资源的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2 农用地和林地面积不足农用地和林地在乌鲁木齐市的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小,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4.3 水域面积有限乌鲁木齐市的水域面积相对较小,这限制了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4 土地开发不均衡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开发不够均衡,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较为集中,而其他地区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5. 建议为了优化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提出以下建议:5.1 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应通过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览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
房地产市场在乌鲁木齐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二、经济环境1. 国民经济总体状况乌鲁木齐市的国民经济总体状况良好。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GDP逐年提升。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2. 政府政策扶持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乌鲁木齐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包括减税减费、优惠贷款等,引导并支持开发商开展房地产项目,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供需状况1. 房地产供应由于城市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乌鲁木齐市的房地产供应相对充足。
不仅有大量的住宅项目在建和销售,还有商业地产和办公楼项目的供应。
供应充分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相对较高。
2. 房地产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繁荣,乌鲁木齐市的房地产需求也逐渐增加。
居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投资房地产的需求旺盛。
同时,商业地产和办公楼的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四、市场竞争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
在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们之间在项目规模、地理位置、装修等方面展开竞争。
购房者的选择范围广泛,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五、投资风险房地产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
其中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者在进行房地产投资时,需要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风险,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六、市场前景总体来说,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前景良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扶持也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投资者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乌鲁木齐的房地产市场中进行投资。
注意:此文档仅为示例,文中所提及的数据及情况可能不准确,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基于GIS的乌鲁木齐市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分析作者:李崇博宋玉郝应龙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1期摘要:研究区为乌鲁木齐市城区,面积2 000 km2,结合区内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环境等研究成果,筛选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和GIS空间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区内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结果显示,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好,全区适宜或较适宜建设区占比约74%,中等适宜建设区占比约23%。
研究区北部卵、砾石土体承载力普遍较高,承载力特征值为200~300 kPa;局部存在工程性质较差的填土、湿陷性黄土,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
关键词:乌鲁木齐;建设用地;影响因子;层次分析法;适宜性评价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和世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地质条件既支撑了城市的建设,但脆弱的地质环境又制约着城市发展[1]。
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有效利用地球系统科学知识评价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对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具重要社会经济价值[2]。
在中国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多成果。
林碧华、马晓轩等人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广州城区场地工程地质分类和适宜性评价的成果[3]。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应用》一书对一些评价模型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针对少数评价数学模型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具很强的实际操作性[4]。
冯小铭等提出在GIS信息平台上建立基础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为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增添新的动力[5];郝爱兵等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勘察为基础[6],利用影响因子的分析、选择,对区内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一体化评价,取得较好效果。
本次选区乌鲁木齐市主要城区,根据建设用地性质选取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处理分析能力结合层次分析法,划分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乌鲁木齐城区,面积约2 000 km2 (图1)。
地形地貌复杂,呈北部平原开阔,南、东部高,中、北部低的特征。
2024年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增加,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和现象。
本文将对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特点2.1 土地资源稀缺乌鲁木齐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其土地资源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房地产开发面临着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推高了土地和房价。
2.2 供需关系紧张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乌鲁木齐的房地产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应相对有限,造成了供需关系的紧张。
房屋短缺和高昂的房价成为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之一。
2.3 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乌鲁木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商业地产和写字楼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住宅市场的需求相对较稳定。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开发重点的调整。
3. 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现状3.1 价格走势乌鲁木齐的房价水平相对较高,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供需矛盾、土地资源稀缺以及资金等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
尤其是市中心地区的房价更加昂贵,向外围地区逐渐扩散。
3.2 供应结构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住宅供应逐渐增加,多个楼盘相继开工建设。
在供应结构上,中高端住宅产品占比较高,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相对不足。
3.3 市场调控政策为应对房价上涨和需求过旺的局面,乌鲁木齐市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以抑制市场过热和风险的积累。
4. 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的挑战和机遇4.1 挑战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土地供应不足和土地成本上升给开发商带来了压力。
其次,市场调控措施对于市场需求和发展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同时,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的发展。
4.2 机遇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沙依巴克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和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张中凯1.工程背景2006年11月18日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等相关领导在调查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区、新市区以及水磨沟区四个行政区域内的主要街区后,对所属辖区内的市政市容及环境卫生做出了新的指示,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为进一步提升首府形象,创造优良环境卫生,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明确布置了近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根据指示要求,将其中相关于本委职责范围内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委托我院对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内的二十六条主要道路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部分道路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破损状况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的缺损、配套附属设施的不完善等存在问题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的可行方案和造价估算。
我作为沙依巴克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人员经过对辖区内道路多次现场探勘,制定了相关的治理对策,现将分析和研究的部分文字整理如下。
2.工程概况2.1 沙依巴克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河滩快速路以西。
东以河滩快速路中心线为界,与天山区及水磨沟区毗邻;西至西山四道岔与乌鲁木齐县、头屯河区相连;南起乌拉泊、大西沟;北至新医路、黑山头与新市区相连。
沙依巴克区是乌鲁木齐市经济较为繁荣的行政区域,历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是乌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2 本次方案所涉及的十一条道路均为沙依巴克区内的主、次要干道。
其中主干道有长江路、黄河路、黑龙江路、扬子江路、仓房沟路、钱塘江路、阿勒泰路以及克拉玛依东、西街,次干路有南昌路和公园北街。
3.工作范围3.1 所有道路红线宽度范围内机动车道、绿化带和人行道的调查,以及红线外沿至建筑物前场坪的合理整治与利用。
3.2 道路市政公用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缺损和完善,道路两侧闲置场地的合理利用和增设街边小品及绿地。
3.3 对占道经营的摊点和邮政报亭提出合理整改意见。
4.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4.1 方案设计是针对沙区内的十一条道路,由于这些道路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不能用同一种原则去处理不同的问题,因此方案设计在提取它们的共性后再针对不同点加以描述。
乌鲁木齐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乌鲁木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本文旨在对乌鲁木齐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前景和关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2. 市场概况分析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临近中亚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同时,乌鲁木齐也是中国西部陆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城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居全自治区首位。
在产业结构方面,乌鲁木齐市以农业、能源、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资源,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需求稳定。
能源领域,乌鲁木齐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是新疆的主要能源供应地。
制造业方面,乌鲁木齐市拥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和制造业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业方面,乌鲁木齐市已成为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商贸、金融、现代物流和旅游中心。
3. SWOT分析3.1 优势乌鲁木齐市在经济增长、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城市与中亚国家及东南亚国家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
同时,乌鲁木齐市在农业领域拥有充足的耕地和水资源,农产品质量好,市场需求旺盛。
此外,乌鲁木齐市还是新疆重要的能源供应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
3.2 劣势乌鲁木齐市面临着落后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以及农业转型等劣势。
尽管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滞后问题。
此外,乌鲁木齐市的工业发展和能源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需引起重视和改善。
在农业领域,乌鲁木齐市需要加强对农业的科技改革和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效益。
3.3 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乌鲁木齐市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扩展经济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新疆经济特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也为乌鲁木齐市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乌鲁木齐市概况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其土地总面积为1.38万平方千米,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 44°08'00"之间,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全市面积按新区划调整后为142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343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311.03万,南北海拔920米至680米,自然坡度12‰-15‰。
地势南高、北低。
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水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
2.1.1自然地理概况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
东部、南部、西部地势高、北部地势低。
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 6米。
两地水平距离75千米,高差4954. 4米。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 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 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
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
东部有东山、博达山、喀拉塔格山;西部有西山、喀拉扎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达坂塔格等。
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为山地,海拔2500-3000米或更高;第二级为丘陵与山间盆地,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
2.1.2自然资源概况乌鲁木齐市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面积达164平方千米,固定储量达73.9亿立方米。
源于天山冰川的乌鲁木齐河等五大水系,年径流量9.1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藏量18.5万千瓦。
山区有天然森林和草场,全市拥有耕地6.8万公顷、草场60万公顷、300余种野生植物;年日照时数约2500-3000小时,无霜期约150-190天左右,具有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地下矿藏以煤为最,储量约100亿吨,故乌鲁木齐又被称为"煤海上的城市"。
干旱区绿洲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干旱区是全球面积较大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沙漠化和植被退化问题较为突出。
绿洲城市是在干旱区建立的一种城市形态,它通过利用人工或天然水源,将城市建设置于绿洲地带,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洲城市在保护生态、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成为干旱区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形态之一。
其中,乌鲁木齐市作为西部重镇和重要的绿洲城市,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乌鲁木齐市作为绿洲城市的空间结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绿洲城市的概念及其城市空间结构特点;2.分析乌鲁木齐市作为绿洲城市的空间结构现状和特点,包括城市形态、区域发展特点、建筑风格等;3.探讨乌鲁木齐市作为绿洲城市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环境背景;4.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绿洲城市和乌鲁木齐市的文献、资料等进行深入了解和收集,分析其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等因素对其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地形地貌、交通路网、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等要素。
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表达。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乌鲁木齐市作为绿洲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预期结果包括:1.对绿洲城市的概念和空间结构特点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系统地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城市的发展历程、空间特征、城市核心区和城市边缘等要素,提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3.运用GIS技术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城市的发展现状,明确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4.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促进乌鲁木齐市绿洲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