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511.47 KB
- 文档页数:9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乌鲁木齐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5.28•【字号】乌政办[2004]99号•【施行日期】2004.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乌鲁木齐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4]99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乌鲁木齐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2004年5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批转。
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00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乌鲁木齐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一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开展“十一五”规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建立科学发展观,除了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进步。
地区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全面反映发展的所有内涵。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2.05.29•【文号】国函[2002]42号•【施行日期】2002.05.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2]4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新政发[2000]9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民族团结、环境优美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1080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主城区采取“双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形态。
要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注意疏散旧城人口,调整用地结构,控制旧城开发强度,搞好绿化及环境建设。
在《总体规划》划定的禁止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用地内,严禁一切与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等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沿兰新铁路和吐乌大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合理分布的城镇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4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94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加快城市对外交通通道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交通设施。
浅谈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问题作者:郭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6期【摘要】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近几年交通问题日趋突出,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各种交通矛盾,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通畅的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和应对的问题。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问题;改善措施;未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汽车化、信息化的发展势头迅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水平。
近年来,虽然各地在城市交通系统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但交通问题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因此,如何通过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一个通畅的交通系统,缓解日益突出的各种交通矛盾,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和应对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乌鲁木齐市面积为140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3万。
其中建成区面积36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1.03万,另有100多万流动人口从事各类社会经济活动。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机动车近60万辆,较九十年代初增加了十倍。
由于旧城人口密集,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内部特别是旧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差,近几年交通问题日趋突出。
一、乌鲁木齐市交通现状诊断和分析由于历史和地形的原因,乌鲁木齐市的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峡谷状。
城区发展沿西北-东南轴线沿北端向两翼扩展,城区布局整体呈“T字型”。
在城区中央形成瓶颈,最窄处仅800米宽。
网络连通性差,道路起伏不平,坡度较大。
乌鲁木齐市属高纬度地区(在北纬44度),呈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天气寒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
由于冬季降雪、结冰期长,路面光滑,给居民行走或骑车带来不便。
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方式主要有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私家车和其他交通方式。
其中公交车出行占据较大比例,约占出行总数的44.92%,其次分别为步行(22.36%)、私家车(21.08%)、单位交通车(4.33%)、出租车(2.96%)、自行车(2.66%)、摩托车与三轮车(1.76%)。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三节市域城乡人口预测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五节市域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七节市域产业发展规划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九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十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节市域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节市域重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三节市域综合防火规划第四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节城市职能、性质与规模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第四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五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六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第七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第八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九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一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规划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六章附录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保障城市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特制定《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2、相关文件与规划(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132号)(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门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发【2010】9号文件精神(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6)《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本规划在空间地域上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规划区范围同市域。
乌鲁木齐城市简介及道路交通规划概述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部和东北部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和吐鲁番地区交界。
总面积10900.77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233.2万人(2005年底)。
邮编:830000代码:650100区号:0991拼音:WulumuqiShi英文:Urumqi乌鲁木齐城市介绍: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壹的国土,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35.9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235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0%之上。
现辖七区壹县,俩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壹个出口加工区。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亿元,增长14%,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4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4亿元,增长12.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36亿元,增长9.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67亿元,增长16.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万元,增长8.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1元,比上年增加402元。
乌鲁木齐市在全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中占在四分之壹之上的比重,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在中国西部12个首府、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实力位居前列,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
文化独具特色。
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
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引力。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基础测绘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21•【字号】乌政办[2008]224号•【施行日期】2008.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基础测绘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乌政办[2008]224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乌鲁木齐市基础测绘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2008年6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乌鲁木齐市基础测绘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前言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服务范围涉及和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市、县级基础测绘是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基础控制网的建立和复测,本行政区域内1:2000、1:1000、1:5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的测制和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更新;本行政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更新,本行政区域的地图的编制。
在区、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下,乌鲁木齐市已初步建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基础测绘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测绘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乌昌一体化的推进和米东区的建立,对基础测绘工作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市级基础测绘专项规划的编制将进一步推动乌鲁木齐市的基础测绘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及时的测绘保障。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面临的基本形势(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三节市域城乡人口预测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五节市域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七节市域产业发展规划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九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十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节市域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节市域重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三节市域综合防火规划第四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节城市职能、性质与规模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第四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五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六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第七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第八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九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一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规划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六章附录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保障城市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特制定《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2、相关文件与规划(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132号)(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门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发【2010】9号文件精神(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6)《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本规划在空间地域上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规划区范围同市域。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1.08•【文号】国函〔2017〕2号•【施行日期】2017.01.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3783.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对各类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的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
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团场),优化村庄(连队)布局,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现代化。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服务。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13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简介《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从2008年开始编制,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已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通过,下一步将完善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依法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现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纲要成果主要内容进行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和图件三部分组成,本次公示仅就规划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更详细的内容已发布在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网站上(),规划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将接受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电子信箱和书面信件方式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邮政编码:830092通讯地址:乌鲁木齐市新兴街5号,市政府第二联办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收件人: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电子信箱:wlmqinfo-cent@规划层次图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空间结构规划图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2020年中心城区环境功能分区图一、规划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规划远景至2030年。
(二)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即市域范围,总面积13787.6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
其中,中心城区总面积1507平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战略(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我国西北各省区的联动和与内地的多种联系,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面向中西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
(4)新型工业化战略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使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
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一)城市性质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二)城市职能(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2)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3)我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4)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中心;(5)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6)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7)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8)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四、城市规模根据预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
六、城市用地布局(一)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用地按照“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的原则。
向南严格控制,优化和整治;向北为主要发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向东强化与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预留发展空间。
(二)城市空间结构在全市构建城北新区、高铁新区、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区、西山新区、老城区六大组团。
中心城区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思路,构筑“一轴、双核、多心”的空间结构。
“一轴”为连接老城区和城北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
“双核”为老城区、城北新区两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多心”为多个专业型公共服务中心。
(三)中心城区主要片区功能定位城北新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外事交流、空港商务、保税物流、行政办公五大核心功能;高铁新区结合高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为我国西北地区门户枢纽,重点发展商务办公、研发咨询、高端零售和居住等功能;西山新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老城区重点推进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体育、大学教育等服务功能;米东区重点打造石化基地,发展成为居住、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区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区。
(四)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健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合理的级配体系,充分保证公益型公共设施的用地要求,建设宜居城市。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按照两类进行布局:一是建立三级城市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体系,二是培育新型专业型服务中心。
(五)居住用地规划规划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区改造为辅,新旧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旧区重点对危房集中地区进行改建,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保护有价值、具有传统风格和历史意义的民居建筑。
新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品质,增强吸引力,使新区成为老城区人口职能疏解和未来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聚集的主要载体。
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住房中的比重。
(六)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采取“合并、集中、搬迁”的方式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整合,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合理确定产业用地发展规模。
规划在城市的东西两翼构建产业发展带。
通过物流园区与仓储集中区的建设,逐步将市区内零散的仓库用地合理进行整合,适度集中。
建设生产配套型、交通枢纽型、贸易口岸型、商业批发型和其它型等五种类型的物流园区。
七、城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构筑“天山明珠、沙漠绿洲”的城市景观格局,实施“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战略。
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环网式”的园林绿地系统,形成“三轴四水、两线多廊、分层多园”的空间格局。
建构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形成“三带五楔、两心七片、四轴四水、多层网络”的城市景观结构,实现城市空间景观特色。
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绿地6407.9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2.85%,人均绿地面积16.02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109.2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7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八、城市道路与交通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重点建设兰新客运专线,新建货运外绕线、乌哈第二双线铁路、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拆除六道湾支线;开通乌鲁木齐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鲁番的3条城际铁路;新建二工高铁站、三坪集装箱中心站等,改扩建乌鲁木齐西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重点建设绕城高速;推进客货运站达标建设,改扩建碾子沟、南郊等客运站,改扩建和新建乌北、花儿沟等货运物流中心。
民航建设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构筑“环形+放射线”的快速路网格局。
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充分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水平。
规划7条城市轨道线网,总里程约200公里,线网覆盖城市主要客运走廊。
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网络的覆盖率及站点服务范围,扩大公交服务。
九、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着力于旧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提升,采取相应的改造策略:置换用地功能,增强发展活力;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保护历史风貌,美化景观环境;增加绿地与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促进综合防灾系统和生命线工程建设。
历史文化保护采取实体保护和非物质文化报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历史建筑、旧城街巷格局和古树名木等的保护。
十、环境保护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筑系统安全的绿色生态格局。
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创建节约型社会为主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到2020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标准。
规划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并依据国家标准划定中心城区内的水、空气和声环境三类综合环境功能区。
十一、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供水工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范围内总用水量为207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城市最高日市政综合用水量为180万立方米/日。
新建和扩建水磨河水厂、西山天山源水水厂等5个水厂,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
排水工程: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其中乌鲁木齐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重点建设老城区截污干管及新建地区污水干管。
供电工程:2020年,中心城区用电量331亿千瓦时,年最大用电负荷4935万千瓦。
扩建和新建红雁池第二发电厂等电厂。
邮政和电信工程:2020年,预测固定电话用户225万户,普及率9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67万户,普及率96%。
中心邮政支局按片区或组团设置,保护和完善广播、电视、军事设施微波通信的使用和安全需要。
燃气工程:2020年,规划气化率为99%,预测总用气量为37.0亿立方米/年。
供热工程:2020年,预计全市总供热面积达2800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供热占50%;大型燃煤集中供热占5%;清洁能源供热占40%;分散供热占5%。
规划热负荷约为16531MW,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以电、气、油供热为辅。
环卫工程:2020年,生活垃圾量约为4440吨/日,生活垃圾收集逐步采用分类收集,减少垃圾处理量,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处理。
十二、城市防灾坚持“预防为主”,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健全全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形成全市协调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