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公开课教学设计2 (2)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沉在水下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知道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2、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橡皮泥、硬币、手巾教师:橡皮泥、装水水槽、手巾、一次性筷子、泡沫板、铁丝、烧杯、凉开水、盐、土豆、针管课件,视频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下沉,有的上浮,那你们说,把土豆放入水中是下沉呢,还是上浮?(生说)师: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块土豆,现在,请同学们把土豆轻轻地放入烧杯中,(生放)指名说现象。
师:同学们,老师也把土豆放入烧杯中。
哎,老师的土豆怎么是浮在水面上的呢?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生提问题)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肯定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往水里加盐)师:老师的土豆是怎样浮起来的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老师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课件出示死海图片)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不但不会沉下去,还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死海)死海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原来死海的海水含盐量特别高。
人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说到这里,那你们有办法让土豆浮起来了吗?(往水里加盐)好,咱们来做个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出示活动提示)在做每个实验时都要做到以下几点:1、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2、积极、轻声讨论,不干扰其他小组,养成文明探究的习惯。
3、注意用水卫生,如果不小心把水溅出来,用纸巾擦干。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我们这是用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的?(往水里加盐)(板书)太棒了,为我们的新发现鼓鼓掌吧!(2)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改变物体的形状)师:这是一块橡皮泥,现在我把它轻轻放入水中!(教师边讲演示)看到什么现象?生:汇报观察现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实录一、设疑导入:师:课前老师让每人准备一块橡皮泥,带来了吗?好,今天我们用它来做科学小实验。
请你将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它是浮还是沉?生:(动手操作,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师:你的橡皮泥在水中怎么样了?生:橡皮泥在水中下沉了。
师:像橡皮泥这样沉在水中的物体能浮起来吗?怎样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出示课题)二、实验探究:(一)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师:你能不借助任何物体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请你开动脑筋,把你想到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组长用文字或图记录下来。
生: 小组讨论、记录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研讨出的方法?生:汇报①做船②做碗形③压扁④条形⑤切块......师:这些方法可行吗?好,就用你想到的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吧!生:(每个人都试着动手, 使橡皮泥改变多种形状)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橡皮泥浮起来了吗?生:(分组汇报并展示作品)生1:我将橡皮泥做成船形,它浮在水面上了(举起)生2:我将橡皮泥做搓成条形,它沉在水底了。
生3:将橡皮泥压扁,放在水面上,旁边进了水,不一会橡皮泥就沉下去了。
......师:让我们看一看、想一想橡皮泥做成什么形状能浮在水面上?生:(观察思考)生1:做成船形、碗形、盒形生2:使四周不进水的形状,橡皮泥能浮在水面,师:好,同学修改一下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
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在浮起来的橡皮泥上放一角硬币,看你的小船最多能承载几枚硬币,比赛开始。
生:(修改形状、放硬币)汇报数量。
师:(找承载最多、最少各一名学生,展示给大家)同学们请观察,同样的船形,它们的载重为什么不同?生:船体积大生:船身薄师:谁来说说,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在了水面上?(根据汇报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师:如果再让你借助物体,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你会用到什么呢?生:小木片、泡沫、塑料盒、硬纸板......生:因为这些物体轻,能漂在水面上师:你们借助这些可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叫做漂浮物,用它们的力量,可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教学内容:1、主要了解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办法。
2、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水、橡皮泥、硬币、气球、盐、鸡蛋和土豆块、透明玻璃瓶、玻璃水槽、吸管、细铁丝、透明胶布、塑料泡沫。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溶解在水中。
如果将这些东西都放到水中,大家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1、小组研讨分类。
2、做一做,看判断的对不对。
(二)分组实验,研究如何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主要研究一下如何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去研究,看哪个小组研究出的办法多,同时我提醒一下同学们,不要认为使一个物体浮起来的办法只有一种,可能有很多种,关键看你怎么去研究。
现在开始。
(三)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当板书。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借助漂浮物。
3、减轻自身的重量。
4、水中加盐。
5、在物体中充气。
(煮水饺或元宵,开始沉在底部,熟了后上浮)(四)物体沉浮的应用: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几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的沉浮性质?(板书:船、潜水艇、救生圈、救生衣、渔网等)2、视频资料。
潜水艇、死海。
3、交流拓展题:怎样让鱼网在水中“立”起来?(视频)(五)做一做(机动):同学们中有没有喜欢钓鱼的,钓鱼的时候需要一个鱼漂,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用吸管做一个鱼漂呢?。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课时教学设计追问:你们还有其他办法让硬币浮起来吗?小结:(1)把硬币放进气球里,气球充上气;(2)把硬币放在大一些的木块上;(3)把硬币放在游泳圈上。
结论:这些方法都是借助会漂浮的物体使硬币浮起来的。
过渡:如果不借用可以浮在水上的物体,直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物体漂浮起来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实验。
(二)科学实验探究2改变橡皮泥和铝箔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1.实验内容:通过把橡皮泥和铝箔改变成小船的形状放进水里,观察它们在会里的沉浮现象。
实验准备:橡皮泥、铝箔、一盆清水。
实验要求:在改变物体的形状之前可以先把物体放进水里观察现象,让后改变后再放进水里观察。
2.实验结论:3.继续实验:把各小组载物最多的船放在一起,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些船能装得多?发散思维,让学生了解说出更多的可以让硬币在水里浮起来的办法。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让学生从对比中发现问题。
等。
潜艇主要执行巡逻、警戒、封锁、反潜、侦察等任务。
其主要攻击对象首选为敌方的运输船或商船,而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由于大多拥有护航舰艇和飞机保护,攻击风险较大。
5.验证潜艇上浮下沉原理实验准备:装满沙子的小瓶,一盆清水。
实验内容:通过装满沙子的小瓶和空小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验证潜艇上浮下沉原理。
实验要求:记录好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提示: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改变物体的重量可以使物体上浮下沉。
过渡:除了借助漂浮物体和改变物体的重量来使下沉的物体上浮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三)实验探究3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1.实验准备:一枚鸡蛋、一个装水的杯子、食盐。
实验内容:往杯子里加入食盐增加水的密度。
实验要求: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结论。
通过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改变溶液的密度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人,问问他们都采用哪些方法使物体上浮的,并记录下来,回来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器材改进及创新点、实验原理、说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和实验效果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实验说课。
一、说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苏教版3-6年级全套教材的结构来看,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属于物质世界中物体与物质这一部分。
意在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
再结合科学三年级下全册教材主题结构来看,这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单元之间的联系紧密,每个单元都重视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变化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与测量的能力。
本单元共5课,每课的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紧扣非常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说学情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实验教学中应多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向逻辑思维过度,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应设计趣味性强,直观效果好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这节实验课主要是通过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了解上浮材料的一些特点。
二、说实验器材的改进及创新点改进器材和实验方法,化繁琐为简单。
学生自制的小潜水艇由塑料吸管、曲别针、透明胶布、矿泉水瓶等组成。
创新实验充满童真童趣,变复杂为简易,不仅止步于课堂,孩子们在家就可进行自主制作小潜水艇,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和教材设计的实验相比较,拓宽了探究范围。
三、说实验原理物体浮力原理(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排开液体的重量,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当物体的重量小于浮力时,它就会上浮。
四、说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环境与社会四个维度实验教学目标。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
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
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水、橡皮泥、盐、土豆、烧杯、玻璃水槽、塑料泡沫、乒乓球、筷子、
小石子、螺丝钉、装水小瓶。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游戏导入,教师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个土豆。(教师出示两杯水,
然后拿出两个土豆,放入杯中)
问:你们猜,把土豆放在水里,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下去?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把土豆放入杯中。一个浮在水面上,一个沉在水里。
问:看到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一个土豆沉了,一个土豆却浮着呢?
生2:我想知道一样的土豆,为什么会有的沉,有的浮呢?
(二)揭题: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课
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研究使橡皮泥、装水小瓶、螺丝钉、小石子浮起来的方法。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边演示边讲)一块玻
璃放入水中,它沉在水底,可是玻璃做的碟子、小碗却能浮在水面上;一块铁片
放入水中,它会沉在水底,然后铁做的小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老师这儿有几样东
西,出示橡皮泥、小瓶、小石子等,如果将它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
(1)学生猜测。
(2)把橡皮泥、小瓶、小石子放在水中验证学生的猜测。
(3)师生研讨,怎样让这些东西浮在水面上呢?
师:下面就请你们动动脑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沉在水里的小瓶、小石子、螺
丝钉、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师:小组设计方案讨论一下,然后亲手试一试,并完成活动表格。
师:活动之前先了解活动要求(齐读)
(4)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践。
(5)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装水小瓶:把水倒掉就可以浮起来。(改变重量)
小石子:放在泡沫纸上就可以浮起来。(借助漂浮物)
螺丝钉:放在泡沫纸上就可以浮起来。(借助漂浮物)
橡皮泥:做成小船的形状就可以浮起来。(改变形状)
师:同学们的方法还真不少,生活中有很多利用这些方法使物体浮起来的例
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
(6)总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重量,借助漂浮物能使物体浮起
来。
2.研究潜水艇:
1、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潜水艇)
2、你见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
3、多媒体展示潜水艇上浮、下沉的视频。(要求认真观察现象)
4、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潜水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
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水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的重量)
师:你们可真聪明,相信一定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回家后自已设计一个实验,
研究一下小船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到水里呢
3、死海探秘活动。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咱们做几道脑筋急转弯好吗?
○1什么动物,你打死了它却流了你的血?(蚊子)
○2什么动物站不稳?(狐狸 狡猾“脚滑”)
○3什么海淹不死人?(死海)
师:真聪明,这道题并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一个地理知识,看来大家的课外知
识很丰富啊!
师: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死海淹不死人吗?
(1)简介死海。播放死海视频。
(2)猜测死海之谜。
现在大家知道死海的水为什么有那么神奇吗?
生:很咸,里面有盐。
(3)验证猜测。
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
制作一个死海,看土豆真的能浮起来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是不
是加盐就能浮?加多少盐就能浮?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的实验中可以看出,要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有一
个方法,那就是加盐。板书:加盐
(四)本课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对照板书)
2、说说生活中运用沉浮性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例子,(课件随机出示图
片)。
(五)教师结课。
这节课大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出了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
几种方法,我们每个人通过仔细观察,正确分析事物变化的现象,弄清了其中的
道理,其实科学就是这样,不断的提问,假设,搜集信息,论证假设,我们知道
牛顿从掉落的苹果研究出了重力,爱因斯坦从相向而驰的火车中得出了相对论,
其实,只要你不断的思索探究,明天你也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希望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得出更多科学的结论。
板书设计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改变自身重量
借助漂浮物
改变物体形状
增大空间
水里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