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疾病的体会 王俊霞
- 格式:pptx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79
替硝唑辅助中药分期疗法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王俊霞【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辅助中药分期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医院妇科门诊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予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分期疗法(即月经期银甲丸内服、月经后中药灌肠1号灌肠及大黄、芒硝外敷)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候综合积分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4个月的院外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两组患者症状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00%,24.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替硝唑辅助中药分期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6(025)004【总页数】4页(P118-120,121)【关键词】中药分期疗法;替硝唑;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作者】王俊霞【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R289.5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反复下腹痛、坠痛或腰骶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低热及不孕等症状,常见于育龄期妇女,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发作而致,也可无急性盆腔炎史,由沙眼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
其病理分型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类型。
由于女性解剖结构特殊及致病因素多样,感染不易彻底清除,导致病情顽固,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致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反复发作。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发布时间:2023-06-15T01:35:13.9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王双[导读] 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泸州市纳溪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泸州 646318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颈源性头痛的定义及临床特征颈源性头痛泛指颈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或周围软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大多数患者首先发生颈项部僵硬、疼痛,其后出现颈枕部或头颞部的疼痛,也可出现头额、颞及眶部的放射痛;少数患者仅表现为模糊性头痛,无法准确描述部位。
疼痛性质多以慢性、单侧头痛为主;为钝性、胀痛或牵拉痛;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颈部活动时或长时间屈颈低头等不良颈姿下可加重头痛;颈部按摩、热敷或休息后疼痛减轻;可同时伴有同侧肩臂酸楚或疼痛;部分患者存在颈椎主被动活动受限,和/或有恶心、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
王婷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最常见和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目前西医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在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三阶梯止痛法,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消化道溃疡、肾毒性、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中医药镇痛作用相对较弱,起效慢,毒副作用小,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增强西药止痛的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们2010年3月-2011年5月共收治60例癌性疼痛患者,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总页数】1页(P1715)
【作者】王婷玉
【作者单位】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4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9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
2.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措施
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癌性疼痛患者的护理方案及措施
4.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对策分析
5.癌性疼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分析肛肠病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尽管现代西医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但部分患者存在疼痛不易缓解或疼痛反复发作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肛肠病术后疼痛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1. 西医治疗原则术后疼痛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组织炎症和神经损伤所致。
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应用止痛药物、消炎药物和营养支持等措施来缓解疼痛、减轻组织炎症和促进伤口愈合。
2.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疼痛是由于气滞、瘀滞、寒湿等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重点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寒湿。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等。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使两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临床观察分析1. 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了一组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5-60岁。
患者均有明显的术后疼痛症状,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西医治疗方案采用常规止痛药物联合营养支持等措施,中医治疗方案采用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等方式。
3. 治疗效果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30例患者中疼痛明显缓解的有25例,疼痛完全消失的有15例,疼痛未缓解的仅有5例。
总有效率达到80%,明显好于单一中西医治疗。
4. 不良反应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
三、讨论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能够在缓解疼痛的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疼痛反复发作的机会。
而且中医治疗方法温和、安全,不易出现药物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改善。
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住骨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分别实施西医护理以及中西结合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清醒时的疼痛评分无差异,但是护理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2天的疼痛分值明显小于常规组,且常规组的满意率为80.0%,护理组的满意率为95.00%。
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
标签:中西医结合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效果骨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伴随着术后麻醉药的消失,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疼痛情况,并且会引起患者生理、心理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恢复效果[1]。
并且术后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因此,帮助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缓解疼痛感是术后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本文重点探讨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其中常规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21至91岁,平均年龄为(41.2±4.7)岁;护理组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8例,年龄20至89岁,平均年龄为(40.3±3.1)岁,对比两组骨科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常规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护理干预,(1)教育护理,患者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及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通过沟通,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另外告知患者如出现疼痛的时候要及时说出来,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指导患者在术前进行相应的疼痛指导,缓解患者的手术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