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5
浅谈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1、引言饮食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欠缺的一部分,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日本亦有“衣服一代、家居二代、饮食三代”这样的俗语,可见饮食文化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日本的饮食文化中也存在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2、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之间就进行着饮食文化的交流2.1 中日两国的大米情缘大米自古以来就作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主食,殊不知,它也是重要的能源之一。
在古中国的长江和黄河等河的沿岸种植了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水稻,距今2000至3000年之前这种种植技术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大米的起源。
2.2 中日间的茶道渊源众所周知,茶道虽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如今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
而且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接待宾客以及用餐前后,饮茶无疑成为了一种习惯。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祖国。
茶传到日本后,在京都孕育了茶文化。
日本高僧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来到中国,回国时携浙东茶籽回国传播,这标志了日本茶文化的开始。
虽然地域不同,但中日两国所追求的都是相同的茶道境界——清静的环境、舒畅豁达的心境、精神上的升华。
3、中国菜和日本料理3.1 不同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不同菜式中国菜往往油量大、味道浓郁;日本则通常直接食用不加工的生鲜食物。
风俗文化大概就是造成这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
日本四面环海,由4,000多个岛屿组成。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样食物就比较容易保存。
吃生鲜食物就这样发展起来。
此外,日本平原较少,饲养家畜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很少能吃到牛肉和羊肉。
更没有中国吃鹿肉、兔肉、驴肉这样的习惯。
这就是为何日本能够制造出不用加工就能食用的日本料理的原因。
3.2 加热食物和脂肪中国菜大多需要通过加热才食用。
其实中国人喜欢把菜加热了再吃也与中国的水土有关。
食材在干燥的地方保存过后就要浸泡在水中来保证其新鲜,要使其味道不流失,就需要用油烹饪。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本文档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在网上可以免费浏览,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从待客方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及见面时的问候语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应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
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
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予。
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
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
备料丰盛,做工精细I,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
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
即使饭后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
”而日本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太浪费了。
“料理”所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 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如此联系紧密的两个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到底是海两边的两个国家,饮食上那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筷子与碗、盘就摆在了头等的位置,每餐正式开始以前,筷子与碗、盘必须首先提前放在用餐者的面前,这在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日本只用筷子,除了在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那样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南方主要是大米,这与日本是毫无二致的,•当然,中国北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如小麦,豆类,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饮食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都重视在饭后送上一杯茶,以助于消化,当然,主客也可以借着这个空当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但是,中日饮食文化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
中国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烹调,原料往往要经过煎煮炒炸卤炖等多到工序的制作方能起锅,在这一系列程序中原料得以定型,原味得以提升,口感也更丰富;•而日本,相比之下是更加注重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是最好的选择,而这在在国人眼中是难以接受的。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
•而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有差异的,日本临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
•酒文化是中日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提起“喝酒”就会想到“敬酒“,•而中国人很爱敬酒,似乎要把对方灌倒了才够意思;•在日本也有灌酒一说,但是那只是些小青年干的事,一般对方表示推辞也就适可而止了。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日本菜肴偏淡,但是很注重形,所以说吃日本菜是用眼睛吃的。
日本和中国的美食文化有何不同?美食是连接人与文化、历史的重要纽带。
日本和中国历经千年文化变迁,其饮食文化在地理环境、民间传统、宗教信仰等多方面深受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本文将从口味、文化渊源、餐饮方式三方面深入分析日本和中国的美食文化有何不同。
一、口味1. 日本食品偏淡,追求原味日本人对食物的味道有极高的敏感度和审美标准,常常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健康与美味的完美结合。
因此,日式饮食中很少使用深油炸、重口味、重调味等方式处理菜肴。
比如,寿司、刺身等日本食品多以生食、微加工的方式呈现,又以清汤、味噌等清淡汤料为主。
2. 中国食品偏重咸甜酸辣中国美食以味道浓重、滋味多变为特点。
中国餐饮注重口感和滋味变化,重视烹饪技法和花样多样。
中国饮食中的咸、甜、酸、辣等品味都是配料的必备元素,调味过于重口味的人也不在少数。
同时,中国人也注重调味品的使用,如酱油、醋、料酒、胡椒粉等等。
二、文化渊源1. 日本美食文化深受中国影响日本的美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然地接受和融合了大量中华文化的元素。
从日本的饮食习惯到食品品种,都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吸收和创新。
如蛋糕、油条等在日本称为“中华点心”,超级市场的食品区也被称为“中国区”,足见中华文化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影响。
2. 中国美食文化综合性强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以及历史文化多样性,中国美食文化也呈现出了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特色。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美食的调味、食材、烹饪方式各有千秋,不同地域的饮食传统和风味料理都具有代表性。
三、餐饮方式1. 日本美食注重“一口一口”的品味日本人在进餐方式中忌讳开怀大吃、太过狼吞虎咽,他们会细嚼慢咽,重视一口食物的口感、味道,以便全面地感受其香气和口感的变化。
而且,在日本地道的高级料理店内享用美食时,还可以欣赏器皿、花艺、烛光等营造的雅致氛围。
2. 中国美食注重“八大碗”的菜肴组合中国餐饮文化在用餐方式上强调亲情、友情和人情的交融,讲究“八大碗”的形式,即要有汤、要有面、要有冷盘等等,多道菜肴配以不同口味和颜色的菜,构成一个精美的整体。
中日韩三国文化对比——从饮食文化的视角看异同饮食,就像是一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大门。
走进这扇门,中日韩三国的饮食文化如同三个性格迥异却又各具魅力的老友,各有各的精彩之处,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日本,食物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寿司,那小小的一块,米饭被捏得恰到好处,鱼肉新鲜得仿佛刚从海里跳出来。
每一种寿司的搭配都像是画家精心调配的色彩,比如金枪鱼寿司,那鲜艳的红色鱼肉和洁白的米饭,视觉上就是一种享受。
还有和果子,那精致的造型,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弯弯的月牙。
咬上一口,甜而不腻的口感在口中散开,就像一阵轻柔的春风拂过味蕾。
这让我想起日本的庭院,每一处都精心打理,一草一木都恰到好处,饮食也是如此,追求极致的精致与细腻。
难道这不是日本文化中对完美和精致追求的一种体现吗?韩国的饮食就像一场热闹的狂欢派对。
泡菜,那可是韩国饮食的灵魂啊。
酸辣的泡菜,无论是单独吃还是搭配米饭、烤肉,都能瞬间点燃味蕾。
韩国烤肉呢,大片的五花肉放在烤盘上滋滋作响,就像在演奏一场美食的交响曲。
各种配菜满满当当的摆上一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烤一边吃,热热闹闹的氛围就像韩国热情的民众。
这种丰富的搭配和热闹的用餐氛围,不正像韩国文化中的热情好客、充满活力吗?咱们中国的饮食啊,那简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就说川菜吧,麻辣鲜香,像一个性格泼辣的川妹子。
麻婆豆腐,红红的辣椒油包裹着豆腐,每一口都麻辣过瘾,仿佛舌尖在跳舞。
再看粤菜,精致又讲究原汁原味。
清蒸鱼,看似简单,可那火候和调料的拿捏,就像一位功夫高手在展示绝技。
还有那北方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场景多温馨啊,饺子里包着的不仅是馅料,更是浓浓的亲情。
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就如同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包容万象。
在餐具的使用上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日本习惯用筷子,他们的筷子头比较尖,拿在手里感觉轻巧又精致,就像他们对待生活的细致态度。
在日常生活方面,中国和日本有何不同?中日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此在日常生活方面,两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中国和日本在生活中的不同之处,以便加深我们对这两个国家的理解。
一、饮食文化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不尽相同。
中国饮食强调个人口味的多样性,而日本饮食则强调器具和配料的搭配。
在日本,餐食的颜色组合通常被设计为可以让就餐者愉悦的搭配,而在中国,餐桌上的美食类型和数量则更多样化。
二、生日文化在中国,庆祝生日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过生日的人都会被家人和朋友祝福,常常会与家人或好友一起吃大餐。
而在日本,生日倒是仅仅被视为一个人的个人纪念日。
在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庆祝生日的传统,家人和朋友们则相对更加重视年轻的时刻。
三、礼仪文化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大家在见面时通常会打招呼,并与对方通过言语和肢体动作表示年轻人对年长者的尊敬和敬礼。
而在中国,年长者的排名更加强调,就餐时、摆放筷子时以及言谈举止方面都要表示出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貌。
四、休闲娱乐在中国,大部分人的娱乐理念则是几个好友在一起打牌、健身等等。
在日本,人们则更倾向于聚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唱歌或者看电影等等。
日本比中国更注重自身的社会贡献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后的奖赏。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或许是由于双方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
通过了解中日两国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两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文化差异,也更加尊重和了解这两个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文化却有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食物、礼仪、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比较中日文化差异,并进行分析。
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存在明显差异。
在日本,餐桌上的食物注重美感和色彩搭配,注重细致烹饪和精致的摆盘。
而在中国,餐桌上的食物更加注重味道和营养,比如中餐中经典的酱油、糖、醋和香料的使用。
从饮食习惯上来看,日本人更加崇尚素食,而中国人则更加偏爱荤食。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用餐礼仪上,日本人有很多关于吃饭时如何使用筷子或者如何摆放餐具的规定,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吃食的速度和内容。
中日两国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崇拜和尊敬,对长辈和上级有着非常严格的礼仪规范。
当人们相互见面时,必须鞠躬并使用敬语。
而在中国,人们比较注重亲切和随和,往往会较为直接地交流,不太注重礼节。
在商务场合,日本人会更加注重细节和谈判技巧,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关系的建立。
中日两国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日本人非常注重团队合作、集体主义和社会秩序。
他们更加重视和谐、平等和努力工作,同时也有较高的道德要求。
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独立和竞争。
他们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功,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中日两国的人际关系也存在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纪律和规则,不易表达个人的情感,对他人有着一定的保持距离。
而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人情味,注重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中国人更加习惯于在社交场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比较开放和直接。
中日两国的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食物、礼仪、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
了解和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非常重要。
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和哪些国家在饮食习惯、饮食方式等方面有对比?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在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上与其他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对比。
一、与日本1. 餐时日本人非常注重餐时,三餐的时间相对固定,早餐一般在6点到7点左右,午餐在11点至12点左右,晚餐在6点到7点左右。
而中国人则相对灵活一些,普遍更加注重用餐氛围和场合,餐时相对更加不固定。
2. 烹饪方法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生鱼片寿司等生鱼类食物,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煮、炒、炸等烹饪方法,或者将生食品煮熟后再食用。
3. 食材日本人饮食中使用的食材多为海鲜和蔬菜,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使用肉类和豆制品。
二、与美国1. 餐点分配美国人喜欢在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吃上一份主食和一杯饮料,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将主食、菜品、米饭和汤同时摆上桌面,大家共同分享。
2. 食材美国人喜欢吃快餐、垃圾食品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而中国人则更喜欢清淡、健康的食品。
3. 礼仪美国人在就餐过程中喜欢谈话、大声交流,中国人则更注重用餐时的安静、温馨氛围和表达尊敬的礼仪。
三、与法国1. 点菜方式在餐厅就餐时,法国人喜欢逐一点菜,分开上菜,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将所有菜品一起上桌,自由搭配食用。
2. 餐时法国人非常注重用餐时的享受和时间,午餐一般在12点至3点之间,晚餐在8点至10点之间;而中国人则不那么注重用餐时间,更注重就餐氛围和吃到好食物的感觉。
3. 餐具法国人非常注重用餐的礼仪,餐具也是被认为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餐具,而中国人则比较灵活,相同的餐具可以搭配不同的菜品使用。
以上是中国与日本、美国、法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简单对比。
虽然在饮食文化的差异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但是不同的饮食文化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饮食体验,既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也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作文
说到日本的饮食文化,那可真是讲究得很!日本人超级尊重自然和季节,吃东西都得看时节。
春天的竹笋嫩得能掐出水来,夏天的冷面凉得透心,秋天的红叶寿司,看着就美,冬天的火锅更是暖心暖胃。
他们对食材的珍视程度,简直让人佩服。
再来看看咱中国的餐桌文化,那可真叫一个热闹!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大家围坐一桌,敬酒、夹菜,聊天笑声不断,气氛特别融洽。
相比日本那种一板一眼的餐桌礼仪,我们这儿可是随和多了。
口味方面,中日两国也是大不相同。
日本料理嘛,就是清淡、原汁原味,简单中透着精致。
而咱们中国菜,那就复杂多了,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各种烹饪手法、调料,都是为了把食材的味道发挥到极致,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学 院: 东语学院 年 级: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6月20 日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摘 要
如今饮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吃饱的基础上,怎样能吃的美观、有营养、有内涵、有得以传承的文化是我们应该探究的。自古以来中日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东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即便日本早期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中国,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对中日饮食文化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比较,不管是烹饪方法还是待客方面,甚至小到餐具,中日都有自己的特色。什么餐配什么样的酒,什么场合对应什么样的礼仪,都有不同的体现。特别是两国对“饭局”看法更是大相径庭。
关键词 中国;日本;饮食文化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Abstract
Now the diet culture more an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Diet is a human lif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elements, and eat satisfied, and on the basis of how to eat of beautiful, have nutrition, content, have to transmit culture is we should probe into.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e insepar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ure, the diet culture as the basic culture of the neighboring eastern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it has a special effects. Even if Japan early eating habits from China, but in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long-term, there are certain change. In this paper, the Japan diet culture in some aspects are compared, whether it be cooking methods or entertain guest, and even small to tableware, Japa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at kind of wine with dinner, what occasions corresponding what kind of etiquette, has a different expression. Especially the two countries to the \"dinner party\" is very different views.
Keyword China;Japan;the diet culture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前 言 ................................................................. 1 一、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 2 (一)饮食文化的主要方面 .............................................. 2 1.烹调方法 ........................................................ 2 2.待客方式及观念 .................................................. 2 3.餐具 ............................................................ 3 (二)佳肴还需美酒配 .................................................. 3 (三)从历史角度看中日饮食差异 ........................................ 4 二、从“饭局”看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差异 ..................................... 5 (一)日本“饭局”概念更甚中国 ........................................ 5 (二)在日本不参加饭局就等于丢饭碗 .................................... 6 (三)中日对于饭局的思考大相径庭 ...................................... 7 结 论 ................................................................. 9 参考文献 ................................................................ 10 致 谢 ................................................................ 11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前 言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博大精深的悠久区域文化;具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中华各族人民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不断创造、积累并影响了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的饮食文化。 然而说起文化上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就好比男人与男人或女人对女人,有一种同类感。在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联系。许多国人把中国文化当作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作一种“子文化”。更有人提出:中国人何须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这样的观点,这真是天大的误会,也是天大的误解。 日本文化的确源于中国文化,但是早在千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自己的传统文化融入得来的中国文化,并形成了蕴藏着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饮食文化”。 中国烹饪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味道有要求,而且对他们的命名的内涵、品味的方式、进食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日本地面窄小,人口密度大,因地制宜,保护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为此,他们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一、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文化的主要方面 1.烹调方法 中国菜注重“色、香、味”的结合,属美味型菜肴;而日本料理则注重“新、奇、鲜”的统一,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煎,”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些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日本料理的日常烹制方法有煮、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并且在日本,由于人们喜爱清淡的口味,常常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 在中国,烹饪中国菜时,尤其讲究火候。其做工精细,在食物上雕琢的样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种类繁多,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而日本,除了注重食物的样貌,还注重健康,经常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来调节健康,也时常调整家庭的菜谱,荤素结合,营养丰富。 2.待客方式及观念 在待客方面,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例如:如果请客,饭后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以示地主之谊,待客之礼,即使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 而日本人待客,“料理”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被认为太浪费了。 “料理”所采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侧重的是荤素搭配,并非全是“鱼肉荤腥”,哪怕是自家闲暇时种植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 这个菜环保绿色有营养啊”,以此来表明待客的盛情。 中国人的好客之道是出了名的,常常轮流买单,往往到了吃饭时间,如果谁说一句“走,下馆子去!”便大多是由邀请的人掏钱,而且一般在两、三小时左右。常常是聊完公事再谈谈心、说说身边的琐事。而在日本,同样的场合,即使谁说“去吃饭吧”,那也往往是各付各帐的,彼此之间用不着客气,也不会觉得彼此小气,另外,日本人吃饭讲究速度,即使是公司的老板,午饭通常也只吃一碗五、六百日元的面或“盒饭”了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3.餐具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每餐正式开始之前,筷子、碗、盘必须提前放在用餐者的面前,摆在头等的位置,这一点上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在中国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在日本除了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其他场合只用筷子。 即便是筷子,中国和日本筷子的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日本筷子的形状是圆形为主,大多是金属材质,而且筷子头儿比较尖,是因为日本海鲜比较多,为防止滑落,常用筷子穿刺儿逐渐演变形成的。中国的筷子常为木质或是竹质的,用起来质感较好,不易滑落。但是日本对筷子的讲究程度和用量却远胜于中国,主要与经济有关,日本人用筷子大约2、3个月换一次,中国的情况却是2、3年才换一次,不过随着百姓对筷子的卫生问题的关注,现在这一时间正在缩短为一年左右。特别强调的是日本人使用的餐具,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 日本,用餐既毕,筷子不可随意摆放,要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碗的旁侧,并要再次向桌面鞠躬道“谢谢招待”才行。不仅在家庭是这般,在公众场合更是如法炮制,无人例外,体现一种谦和规矩的态度。 (二)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的酒文化与茶文化同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中国人请客吃饭时,除了准备丰盛的菜肴外,佳酿良液是必不可少的,劝酒畅饮,不醉不归,以示诚心。另外酒还有妙用,烦劳一天,适量饮酒,便可化解疲劳,疏通筋脉。但要适度,常有“好酒,但不可贪杯”之说。 从中国的诗歌成就上看,古今人物更喜借酒消愁,千古诗篇中,国事家事天下事与酒有着藕断丝连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更有"诗酒不分家"之说。中国的酒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白酒、黄酒、啤酒、果酒、料酒等,单就名酒而言就不下300种。 在日本人视酒为朋友,很喜欢喝酒,尤其在晚上,每天下班,大都要喝一杯后再回家,直接回家的人也要在家喝一杯,而且往往与中国人一样边吃边喝,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品味酒的韵味。许多日本公司的职员,每周要有三四天在外面喝到深夜,不醉不休。但是,日本人不胜酒力,喝的并不多,他们喜欢饮酒高歌,有时表现出日本人的豪放性格,有时流露出浓厚大和民族色彩。日本酒类也不少,大致有清酒,烧酒,啤酒。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