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建设项目评估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62
第1章 第1章建设项目评估概述本章综合介绍了建设项目评估的基本问题,包含项目进展周期与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及其意义、要紧作用与编写要求;项目评估的内容、程序与在开展项目评估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
1.1项目进展周期与项目前期研究1.1.1 建设项目进展周期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者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务必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
⒉ 建设项目进展周期:一个建设项目从开始构想、施工建设、建成投产、直到最终报废所通过的时间。
项目周期的阶段划分: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与建成投产期。
1.1.2 西方国家的项目前期研究投产阶段生产时期谈判与签订合同 项目设计 施工安装 试运转 投资时期机会研究(项目设想)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选择阶段) 全面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拟定阶段) 评估与决策(评价报告) 投资前期图1-1 西方国家项目周期各阶段及要紧工作示意图按基础资料占有程度,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及可信度不一致,可将投资前期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全面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四个阶段。
1. 机会研究:亦称投资鉴定或者项目设想。
它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阶段。
任务是研究与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
也就是在熟悉掌握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的长远规划与行业,地区规划、经济建设方针,建设任务与技术经济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拟投资领域有关条件及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时机提出设想与策划。
所需时间约用1—3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0.2%—1%,估算投资额与成本效益的精度在±30%左右。
2. 初步可行性研究:又称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投资机会研究已确定了大致的投资方向与投资时机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初步概算与经济效果评价,进一步推断投资机会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做出是否有必要进行下一步全面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第1章 建设项目评估概述本章综合介绍了建设项目评估的基本问题,包括项目发展周期与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及其意义、主要作用与编写要求;项目评估的内容、程序以及在开展项目评估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
1.1项目发展周期与项目前期研究1.1.1 建设项目发展周期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
⒉ 建设项目发展周期:一个建设项目从开始构想、施工建设、建成投产、直到最终报废所经过的时间。
项目周期的阶段划分: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和建成投产期。
1.1.2 西方国家的项目前期研究图1-1 西方国家项目周期各阶段及主要工作示意图 按基础资料占有程度,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及可信度不同,可将投资前期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四个阶段。
1. 机会研究:亦称投资鉴定或项目设想。
它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阶段。
任务是研究和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
也就是在了解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行业,地区规划、经济建设方针,投产阶段 生产时期 谈判与签订合同 项目设计 施工安装试运转投资时期 机会研究(项目设想)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选择阶段) 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拟定阶段) 评估与决策(评价报告) 投资前期 一般机会研究(地区研究、部门研究、资源研究)项目机会研究 1.国家2.某一部门或地区3.某一特定产品建设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拟投资领域相关条件及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时机提出设想和策划。
机会研究所需时间约用1—3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0.2%—1%,估算投资额和成本效益的精度在±30%左右。
2.初步可行性研究:又称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投资机会研究已确定了大致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时机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初步概算和经济效果评价,进一步判断投资机会研究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做出是否有必要进行下一步详细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建设项目评估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总论
1 .项目概况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最优建设规模分析
4 .市场调查和预测
第二章生产建设条件
1 .资源分析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 .燃料动力供应和交通运输协作配套项目
4 .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5 .引进成套项目的多方案比较
6 .厂址选择的合理性
第三章工艺技术
1 .工艺技术水平
2 .产品方案
3 .设计方案
第四章投资和财务基本数据
1 .建设投资估算
2 .流动资金估算
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数据
4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5 .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6 .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7 .利润预测
8 .贷款利率和条件
第五章企业财务评价
1 .企业经济效益
2 .项目偿还能力分析第六章国民经济效益
1 .新增国民收入
2 .国民收入现值
3 .资金税利率
4 .投资回收期
5 .调价的经济分析
6 .直接外汇效益
7 .辅助经济效益
8 .间接经济效益
9 .分配效益
10 .环境保护一般评估第七章不确定性分析
1 .盈亏平衡点
2 .敏感性分析
3 .风险分析
第八章改进建议
第九章总评估。
项目评估教案(投资、造价、财经类)(0财富值免费下载)投资、造价、财经类第一章项目评估概述I、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要求明确投资、投资项目、项目评估的概念与分类,掌握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及项目评估的原则及其评价指标。
Ⅱ、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
III、教学时数:3学时。
Ⅳ、教学内容:大纲:第一章项目评估概述第一节投资项目评估涉及的概念1.投资及项目投资2.投资项目管理与周期3.投资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投资项目评估的特点与原则1.投资项目评估特点2.投资项目评估原则第三节项目经济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第四节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估程序1.1项目评估涉及的概念投资项目评估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针对拟建项目从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为项目决策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一.投资及项目投资(一)什么是项目?让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白医生明天将给一个心脏病人做心脏移植手术杨老师准备申请一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某设计院准备申请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某企业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大堂电信准备开发新的CDMA手机等这些例子所具有的共性——都包含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项目的总体属性项目实质上是一系列的工作。
(2)项目的过程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必须完成的、临时的、一次性的、有限的任务。
它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3)项目的结果项目都有一个特定的目标,(产品或服务)(4)项目的共性任何一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受到资源、时间、资金等的约束,并在这些约束下进行。
定义:2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
(二).什么是投资和投资项目?1、投资: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
2、投资分类(按照性质、对象、期限、用途等分类)a、性质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无形资产投资(专利、商标)流动资产投资(原材料、燃料)b、期限不同短期投资(一年以内)长期投资(一年以上)c、用途不同生产性投资(生产、建设)非生产性投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d、按投资对象分类营运资金管理/短期投资长期资本投资/资本预算/项目投资3、项目投资特征:发生频率低投资额度大变现能力差影响时间长如果说投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推动力,也是资源配置和使用的重要手段。
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范文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建设项目也不断涌现。
然而,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安全风险和隐患,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及时进行安全评价,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于保障建设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安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2.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对一个特定的建设项目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其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安全评价”的概念是相对的,其目的是为了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危险,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定性评价是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运用专家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关于项目安全性的评估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项目的固有风险,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风险也有不同的定义和指标。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对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具体的项目风险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项目的事故风险,对于项目的安全性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第三章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重要性3.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可以提前预测和评估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优化工程管理和运维通过安全评价,可以发现和分析工程管理和运维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隐患并进行改进,提高工程管理和运维的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4.1 项目调研和数据收集在进行安全评价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包括项目的性质、规模、施工方案、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为评价提供依据。
4.2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判断,识别并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