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3
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答案]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
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
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
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
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
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
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
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
相比之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
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
事实上,一位批评家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复数z=(其中a∈R,i是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a=()A.3 B.6 C.9 D.122.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时,结论的否定是()A.没有一个内角是钝角B.有两个内角是钝角C.有三个内角是钝角 D.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钝角3.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θ的圆心的极坐标系是()A.B.C.(1,0)D.(1,π)4.若点P为曲线(θ为参数)上一点,则点P与坐标原点的最短距离为()A.B.C.D.25.化极坐标方程ρ2cosθ﹣ρ=0为直角坐标方程为()A.x2+y2=0或y=1 B.x=1 C.x2+y2=0或x=1 D.y=16.在△ABC中,E,F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有EF∥BC.这个的大前提为()A.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B.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C.EF为中位线D.EF∥CB7.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和∠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B=180°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C.某校高三共有10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三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D.在数列{a n}中,a1=1,a n=(a n+)(n≥2),计算a2、a3,a4,由此猜测通项a n﹣18.在极坐标系中,设曲线C1:ρ=2sinθ与C2:ρ=2cosθ的交点分别为A,B,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极坐标方程为()A.ρ=B.ρ=C.θ=(ρ∈R)D.θ=(ρ∈R)9.设P(x,y)是曲线C:为参数,0≤θ<2π)上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A.B. C.D.10.下面给出了关于复数的三种类比推理:其中类比错误的是()①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②由向量的性质||2=2可以类比复数的性质|z|2=z2;③由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以类比得到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A.②B.①②C.①③D.③11.给出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i>10 B.i<10 C.i>20 D.i<2012.以下四个中:①从匀速传递的产品流水线上,质检员每10分钟从中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某项指标检测,这样的抽样是分层抽样;②两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③若数据x1,x2,x3,…,x n的方差为1,则2x1,2x2,2x3,…,2x n的方差为2;④对分类变量X与Y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来说,k越小,判断“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其中真的个数为()A.1 B.2 C.3 D.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如表为一组等式,某学生根据表猜想S2n=(2n﹣1)(an2+bn+c),老师回答正确,则﹣1a﹣b+c=.S1=1,S2=2+3=5,S3=4+5+6=15,S4=7+8+9+10=34,S5=11+12+13+14+15=65,…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bx+a必过点.15.在以O为极点的极坐标系中,圆ρ=4sinθ和直线ρsinθ=a相交于A、B两点,若△AOB 是等边三角形,则a的值为.16.观察下面关于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等式:(注意:头上加点的数字)0.==,1.==,0.=,0.000=×=,据此推测循环小数0.2可化成分数.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1)是z的共轭复数,求的值;(2)类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求的值.18.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求证:.19.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ϕ为参数),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点P的极坐标为.(Ⅰ)求点P的直角坐标,并求曲线C的普通方程;(Ⅱ)设直线l与曲线C的两个交点为A,B,求|PA|+|PB|的值.20.对任意函数f(x),x∈D,可按如图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x n}.(1)若定义函数f(x)=,且输入x0=,请写出数列{x n}的所有项;(2)若定义函数f(x)=2x+3,且输入x0=﹣1,求数列{x n}的通项公式.21.某校有1400名考生参加市模拟考试,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文、理考生中分别抽取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ρ∈R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1)写出直线l 及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2)过点M 平行于直线l 的直线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若|MA |•|MB |=,求点M 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2015-2016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复数z=(其中a∈R,i是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a=()A.3 B.6 C.9 D.12【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分析】化简复数为a+bi的形式,利用复数的实部与虚部相等,求解a即可.【解答】解:复数z===.由条件复数z=(其中a∈R,i是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得,18﹣a=3a+6,解得a=3.故选:A.2.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时,结论的否定是()A.没有一个内角是钝角B.有两个内角是钝角C.有三个内角是钝角 D.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钝角【考点】的否定.【分析】写出“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结论的否定即可【解答】解:“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结论的否定是“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钝角”故选D.3.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θ的圆心的极坐标系是()A.B.C.(1,0)D.(1,π)【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析】先在极坐标方程ρ=﹣2sinθ的两边同乘以ρ,再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间的关系,即利用ρcosθ=x,ρsinθ=y,ρ2=x2+y2,进行代换即得直角坐标系,再利用直角坐标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将方程ρ=﹣2sinθ两边都乘以p得:ρ2=﹣2ρsinθ,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y=0.圆心的坐标(0,﹣1).∴圆心的极坐标故选B.4.若点P为曲线(θ为参数)上一点,则点P与坐标原点的最短距离为()A.B.C.D.2【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分析】将曲线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根据几何意义得出最短距离.【解答】解:曲线的普通方程为(x﹣1)2+(y﹣1)2=1,∴曲线表示以(1,1)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曲线的圆心到原点得距离为,∴点P与坐标原点的最短距离为.故选:A.5.化极坐标方程ρ2cosθ﹣ρ=0为直角坐标方程为()A.x2+y2=0或y=1 B.x=1 C.x2+y2=0或x=1 D.y=1【考点】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分析】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间的关系,即利用ρcosθ=x,ρsinθ=y,ρ2=x2+y2,进行代换即得.【解答】解:∵ρ2cosθ﹣ρ=0,∴ρcosθ﹣1=0或ρ=0,∵,∴x2+y2=0或x=1,故选C.6.在△ABC中,E,F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有EF∥BC.这个的大前提为()A.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B.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C.EF为中位线D.EF∥CB【考点】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分析】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本例中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解答】解:本题的推理过程形式是三段论,其大前提是一个一般的结论,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选:A.7.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和∠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B=180°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C.某校高三共有10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三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D.在数列{a n}中,a1=1,a n=(a n+)(n≥2),计算a2、a3,a4,由此猜测通项a n﹣1【考点】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分析】由推理的基本形式,逐个选项验证可得.【解答】解:选项A为三段论的形式,属于演绎推理;选项B为类比推理;选项C不符合推理的形式;选项D为归纳推理.故选:A8.在极坐标系中,设曲线C1:ρ=2sinθ与C2:ρ=2cosθ的交点分别为A,B,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极坐标方程为()A.ρ=B.ρ=C.θ=(ρ∈R)D.θ=(ρ∈R)【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析】分别求出曲线C1和C2的直角坐标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出A、B的坐标,先求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普通方程,由此能求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极坐标方程.【解答】解:∵曲线C1:ρ=2sinθ,∴ρ2=2ρsinθ,∴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y,∵C2:ρ=2cosθ,∴ρ2=2ρcosθ,∴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联立,得,或,∴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1,AB的中点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x﹣),即x+y﹣1=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ρcosθ=1,即.故选:A.9.设P(x,y)是曲线C:为参数,0≤θ<2π)上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A.B. C.D.【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圆的参数方程.【分析】求出圆的普通方程,利用的几何意义,圆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求出斜率的范围即可.【解答】解:曲线C:为参数,0≤θ<2π)的普通方程为:(x+2)2+y2=1,P(x,y)是曲线C:(x+2)2+y2=1上任意一点,则的几何意义就是圆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如图:.故选C.10.下面给出了关于复数的三种类比推理:其中类比错误的是()①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②由向量的性质||2=2可以类比复数的性质|z|2=z2;③由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以类比得到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A.②B.①②C.①③D.③【考点】类比推理.【分析】利用复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判断出①对;利用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判断出③对;通过举反例判断出②错.【解答】解:对于复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判断出①对;对于②向量a的性质||2=2,但|z|2是实数,但z2不一定是实数,如z=i,就不成立,故错;对于③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判断出③对,故选:A.11.给出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i>10 B.i<10 C.i>20 D.i<20【考点】循环结构.【分析】结合框图得到i表示的实际意义,要求出所需要的和,只要循环10次即可,得到输出结果时“i”的值,得到判断框中的条件.【解答】解:根据框图,i﹣1表示加的项数当加到时,总共经过了10次运算,则不能超过10次,i﹣1=10执行“是”所以判断框中的条件是“i>10”故选A12.以下四个中:①从匀速传递的产品流水线上,质检员每10分钟从中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某项指标检测,这样的抽样是分层抽样;②两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③若数据x1,x2,x3,…,x n的方差为1,则2x1,2x2,2x3,…,2x n的方差为2;④对分类变量X与Y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来说,k越小,判断“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其中真的个数为()A.1 B.2 C.3 D.4【考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分析】对于①,从匀速传递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质检员每10分钟从中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某项指标检测,这样的抽样系统抽样;对于②,根据相关系数与相关性的关系可知正确;对于③根据数据扩大n倍,方差扩大n2倍,可得2x1,2x2,2x3,…,2x n的方差为4,对于④对分类变量X与Y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来说,k越小,判断“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小.【解答】解:从匀速传递的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质检员每10分钟从中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某项指标检测,这样的抽样系统抽样,故①错误;两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线性相关性越弱,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故②正确;若数据x1,x2,x3,…,x n的方差为1,则2x1,2x2,2x3,…,2x n的方差为4,故③错误;对分类变量X与Y的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来说,k越小,判断“X与Y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小,故④错误;故真有1个,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如表为一组等式,某学生根据表猜想S2n=(2n﹣1)(an2+bn+c),老师回答正确,则﹣1a﹣b+c=5.S1=1,S2=2+3=5,S3=4+5+6=15,S4=7+8+9+10=34,S5=11+12+13+14+15=65,…【考点】归纳推理.=(2n﹣1)(an2+bn+c),进行赋值,即可得到结论.【分析】利用所给等式,对猜测S2n﹣1【解答】解:由题意,,∴a=2,b=﹣2,c=1,∴a﹣b+c=5.故答案为:5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bx+a必过点(1.5,4).【考点】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要求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bx+a必过的点,需要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样本中心点,根据所给的表格中的数据,求出横标和纵标的平均值,得到样本中心点,得到结果.【解答】解:∵,=4,∴本组数据的样本中心点是(1.5,4),∴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bx+a必过点(1.5,4)故答案为:(1.5,4)15.在以O为极点的极坐标系中,圆ρ=4sinθ和直线ρsinθ=a相交于A、B两点,若△AOB 是等边三角形,则a的值为3.【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析】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求出B的坐标的值,代入x2+(y﹣2)2=4,可得a的值.【解答】解:直线ρsinθ=a即y=a,(a>0),曲线ρ=4sinθ,即ρ2=4ρsinθ,即x2+(y﹣2)2=4,表示以C(0,2)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AOB 是等边三角形,∴B (a ,a ),代入x 2+(y ﹣2)2=4,可得(a )2+(a ﹣2)2=4,∵a >0,∴a=3. 故答案为:3.16.观察下面关于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等式:(注意:头上加点的数字)0. = =,1.==,0. =,0.000=×=,据此推测循环小数0.2可化成分数.【考点】归纳推理.【分析】由已知中循环小数化分数的等式0. = =,1. = =,0. =,0.000=×=,分析出分母分子与循环节,及循环节位数的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0. = =,1. = =,0. =,0.000=×=,…∴0.2=0.2+0.1×0. = =,故答案为.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1)是z 的共轭复数,求的值;(2)类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求的值.【考点】数列的求和;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复数的基本概念.【分析】(1)利用复数的乘法与加减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2)利用数列的求和,直接求解化简即可.【解答】解:(1),(2),∵,∴1﹣z2016=1﹣(z3)672=1﹣1=0,∴.18.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求证:.【考点】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分析】设,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可得其单调递增,利用其单调性即可证明.【解答】证明:设,设x1,x2是(0,+∞)上的任意两个实数,且x2>x1≥0,则,∵x2>x1≥0,∴f(x1)<f(x2).∴在(0,+∞)上是增函数.由a+b>c>0可得f(a+b)>f(c).即.19.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ϕ为参数),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点P的极坐标为.(Ⅰ)求点P的直角坐标,并求曲线C的普通方程;(Ⅱ)设直线l与曲线C的两个交点为A,B,求|PA|+|PB|的值.【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析】(I)消参数即可得到普通方程,根据极坐标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P的直角坐标;(II)将l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的普通方程得出A,B对应的参数,利用参数得几何意义得出|PA|+|PB|.【解答】解:(Ⅰ),y=sin=,∴P的直角坐标为;由得cosφ=,sinφ=.∴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Ⅱ)将代入得t2+2t﹣8=0,设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t1+t2=﹣2,t1t2=﹣8,∵P点在直线l上,∴|PA|+|PB|=|t1|+|t2|=|t1﹣t2|==6.20.对任意函数f(x),x∈D,可按如图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x n}.(1)若定义函数f(x)=,且输入x0=,请写出数列{x n}的所有项;(2)若定义函数f(x)=2x+3,且输入x0=﹣1,求数列{x n}的通项公式.【考点】程序框图.【分析】(1)函数f(x)=的定义域D=(﹣∞,﹣1)∪(﹣1,+∞),由此能推导出数列{x n}只有三项x1=,x2=,x3=﹣1.(2)f (x )=2x +3的定义域为R ,若x 0=﹣1,则x 1=1,则x n +1+3=2(x n +3),从而得到数列{x n +3}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数列{x n }的通项公式. 【解答】解:(1)函数f (x )=的定义域D=(﹣∞,﹣1)∪(﹣1,+∞),… 把x 0=代入可得x1=,把x1=代入可得x2=,把x2=代入可得x 3=﹣1,因为x 3=﹣1∉D ,所以数列{x n }只有三项:x1=,x2=,x3=﹣1.…(2)f (x )=2x +3的定义域为R ,… 若x 0=﹣1,则x 1=1, 则x n +1=f (x n )=2x n +3, 所以x n +1+3=2(x n +3),…所以数列{x n +3}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xn +3=4•2n ﹣1=2n +1, 所以xn=2n +1﹣3,即数列{x n }的通项公式xn=2n +1﹣3. …21.某校有1400名考生参加市模拟考试,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文、理考生中分别抽取2【分析】(1)根据平均数公式,即可求解文科数学平均分,再根据表中数据可求解理科考生的及格人数.(2)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公式,求解K 2=1.4<2.706,可判断没有90%的把握认为概念失分与文、理考生的不同有关.【解答】解:(1)估计文科数学平均分为:=76.5.∵1400×=1000,1000×,∴理科考生的及格人数为560人.(2)K2==1.4<2.706,∴没有90%的把握认为概念失分与文、理考生的不同有关.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θ=(ρ∈R),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1)写出直线l及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过点M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若|MA|•|MB|=,求点M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分析】(1)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接写出直线l的普通方程,消去参数可得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点M(x0,y0)以及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参数方程,直线l与曲线C联立方程组,通过|MA|•|MB|=,即可求点M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通过两个交点推出轨迹方程的范围.【解答】解:(1)∵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θ=(ρ∈R),∴直线l的倾斜角为,且经过原点,故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x,∵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设点M(x0,y0)及过点M的直线为l1:,由直线l1与曲线C相交可得: +,∵|MA|•|MB|=,∴||=,即:,∴点M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x2+2y2=6,表示一椭圆.取y=x+m代入得:3x2+4mx+2m2﹣2=0由△≥0得﹣故点M的轨迹是椭圆x2+2y2=6夹在平行直线y=x之间的两段弧.2016年11月7日。
卓越联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请将答案用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讲,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多样性。
多样性意味着差异,而差异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当然差异也意味着矛盾,这种矛盾就是说我们应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差异,如何对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甚至如何对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这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文化观或放大的文明观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这个基本道理已经相当普及。
那么,文化多样性为什么不能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最斑斓的色彩,这一点显而易见。
中国共有38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14项。
这表明,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斑斓色彩,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最为突出。
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保护好中国自身的文化多样性。
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区别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我们的多民族是一个优势,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上,而且还体现在多民族的“家底”,包括资源富集,水系源头,生态屏障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或者庆幸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所以,在遇到民族问题、文化差异问题时,那种把多民族当“包袱”,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在世界范围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所谓“成功经验”,反而有不少从否认到承认的普遍实证。
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请将所有答案填写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民族,文化内核越强大,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越强,文化内核如果削弱甚至消逝了,这个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走向消亡。
认识多元文化,前提是肯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一讲到传统文化,马上就会有人说,现在的时代提倡多元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成为我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这个认识其实似是而非。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源自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
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文化。
每一个文明都享有平等的尊严,每一个民族都有可以用来参与人类文明交流的文化支柱,这是我们要清醒认识的。
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人制造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文化自尊。
当今,某些西方势力继续鼓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声称唯独西方文明具有普世价值,对其他文明则采取抑制、消解、淹没等。
探讨多元文化,需要抱这样一种态度:其他文化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借鉴、吸收,但这里面一定有主次、有轻重。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更为频繁,但本位文化依然是民族存亡之根。
在国家利益还将长期存在的时代,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尤其要加强,我们要特别警惕:有些人用“多元文化”打压本位文化,使本位文化逐渐被消解。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的同时存在让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完善与补充本位文化。
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位文化的存在,如果自已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 如果交流的目的只是把对方作为镜子来置换自己,那就无异于文化自杀。
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冲击了很多国家的电影市场。
在法国人看来,电影不是单纯的商品,它同样包含价值观,并且负载着很复杂的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本土的电影市场,法国曾与美国在电影市场问题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坚定地捍卫法国文化。
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桃和柳是中国文化传统辛的两个重要意象。
二者都既意指优秀品德,如清高、知恩图报等;也意指卑劣品德,如轻浮与依势。
因此,桃与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同义关系,正是这种同义关系,形成了‚桃柳不相离‛的文化传统。
然而,桃与柳的意象在文化品格上却迥然有别,它们都有俗和雅双重品格,但比较而言,桃更接近俗,柳更接近雅。
柳意象有‚离别不舍‛‚怀乡思人‛‚感怀愁绪‛的语义指向,这三种意义指向的不是世俗的生活空间,而是高雅的艺术空间。
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李叔同的‚晚风拂柳笛声残‛,柳意象表现的是高雅的离别。
从萧绎的‚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到周志蕙的‚丝丝愁绪随风乱,灌濯半姿著雨妍‛,游子怀乡成了文人恒久的主题。
从白居易‚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到程垓的‚莫道絮粘泥,絮飞魂亦飞‛,柳是诗人抒写世事变迁和情感坎坷的工具,是诗人托物言志的载体。
桃意象恰恰缺少上述三种品格,而更多地与世俗之物联系在一起。
桃在古人看来能够延年益寿,因此被赋予‚仙寿‛的文化意义。
同时,古人认为桃乃五木之精,能镇压邪气,制服百鬼。
因此,桃被赋予趋福避祸的文化意义。
可见,柳与高雅的精神追求相关,而桃与世俗的物质追求相关。
桃和柳都具有生活与审美的双重品格,但比较而言,桃与生活世界接近,柳与审美世界接近。
桃和日常生活的关联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桃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其成为文化意象的基础。
桃可以‚食之不饥‛,从而成为具有神圣意义的仙桃。
其次,桃与各种民俗活动相关。
古人要在大年初一‚饮桃汤‛,在寒食节喝‚桃花粥‛,女子婚后如果长时间不孕,会到庙里祈福,采摘庙内‚面桃树‛上的桃子食用。
最后,民间俗语中多有‚桃‛,如春水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浪‛,女性的青春期被称为‚桃李年‛,胭脂被称为‚桃花粉‛,用胭脂化的妆叫‚桃花妆‛等。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1-12课和必修二第1课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
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
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
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达)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5.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度第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文科数学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复数的值是()A. -1B.C.D. 0【答案】D【解析】分析:由复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解.详解:复数.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乘方运算,属于基础题.2. 要描述一个工厂某种产品的生产步骤,应用()A. 程序框图B. 工序流程图C. 知识结构图D. 组织结构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组织结构图形象地反映了组织内各机构、岗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是组织结构的直观反映,也是对该组织功能的一种侧面诠释.解:∵组织结构图是最常见的表现雇员、职称和群体关系的一种图表,它形象地反映了组织内各机构、岗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是组织结构的直观反映,也是对该组织功能的一种侧面诠释.∴要描述一工厂的组成情况,应用组织结构图.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组织结构图,是一个基础题,解题时抓住工序流程图的特点和作用,选出正确的答案,本题不用运算,是一个送分题.3. 已知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由复数所在复平面的点在第四象限实部大于0,虚部小于0可得解.详解:由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可得:,解得.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复数的概念,属于基础题.4. 已知是虚数单位,则=()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由复数的乘法运算可得解.详解:由.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乘法运算,属于基础题.5. 设是“复数是纯虚数”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由纯虚数的概念知,即可得解.详解:若复数是纯虚数,则有,所以是“复数是纯虚数”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纯虚数的概念及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6. 某中学为方便家长与学校联系,在办公楼的楼厅墙上张贴一副图如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 教务处的直接领导是校长B. 教学副校长的直接下属有督导处C. 这是一个流程图D. 这是一个结构图【答案】D【解析】分析:由上而下分析各部门各领导直接的关系不难得解.详解:从上而下可以看出教务处的直接领导是教学副校长,而督导处是校长的直接下属,不是教学副校长,这是一所学校的组织结构图,不是流程图,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识别结构图的组成及关系,属于基础题.7. 若回归直线的斜率的估计值为1.23,样本点的中心为(4,5),则回归直线方程为()A. B. C. D.【答案】C【解析】设回归直线方程为,则=1.23,因为回归直线必过样本点的中心,代入点(4,5)得=0.08.所以回归直线方程为=1.23x+0.08.答案:A8. 设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则=()A. -5B. 5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则,故选A.考点:1、复数的运算;2、复数的几何意义.视频9. 已知,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1,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由复数模的定义及的范围可得解.详解: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1,所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模的概念,属于基础题.10. 复数()A. B. C. D.【答案】A【解析】解:11. 对下列三种图像,正确的表述为()A. 它们都是流程图B. 它们都是结构图C. (1)、(2)是流程图,(3)是结构图D. (1)是流程图,(2)、(3)是结构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流程图和结构图的定义分别判断三种图形是流程图还是结构图.解:(1)表示的是借书和还书的流程,所以(1)是流程图.(2)表示学习指数函数的一个流程,所以(2)是流程图.(3)表示的是数学知识的分布结构,所以(3)是结构图.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图和流程图的识别和判断,属于基础题型.12. (是实数)已知,则()A. 10B. 8C. 6D.【答案】A【解析】分析:由复数的除法运算得,根据题意得,进而求复数的模即可.详解:由,所以,解得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即模的概念,属于基础题.13. 给出下列说法:①用刻画回归效果,当越大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反之则越好;②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推移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③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是“由因索果”,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是“执果索因”;④设有一个回归方程,变量增加1个单位时,平均增加5个单位;⑤线性回归方程必过点.其中错误的个数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B【解析】分析:①可由相关指数的概念判断;②③由推理,综合法和反证法的概念判断;④和⑤由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即可.详解:①相关指数越大,则相关性越强,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错误;②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由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可知正确.③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是“由因索果”,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是“执果索因”,由概念可知正确.④由回归方程的系数意义知,当变量增加1个单位时,平均增加5个单位,正确;⑤线性回归方程必过样本中心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考题,即考查了推理与证明的原理,又考查了利用判断模型拟合程度,同时还考查了线性回归分析的相关概念,属于中档题.14. 已知复数,则复数的共轭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共轭复数的定义、复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详解::复数z=﹣2i+=﹣2i+=﹣2i﹣3i﹣1=﹣1﹣5i,则复数z的共轭复数=﹣1+5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1,5)在第二象限.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共轭复数的定义、几何意义,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5. 若的共轭复数,(为虚数单位),则等于()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函数的解析式得,从而得,进而代入解析式即可得解.详解:由,可知,所以,有,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解析式及复数的共轭概念,属于基础题.16. 某次比赛结束后,记者询问裁判进入半决赛的甲、乙、丙、丁四位参赛者谁获得了冠军,裁判给出了三条线索:①乙、丙、丁中的一人获得冠军;②丙获得冠军;③甲、乙、丁中的一人获得冠军.若给出的三条线索中有一条是真的,两条是假的,则获得冠军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分析:从②入手,讨论真假两种情况,进而可得甲为冠军.详解:若②是真的,那么①也是真的,不成立;若②不是真的,即丙不是冠军,那么甲、乙、丁必有一人是冠军,所以③为真,则①为假,可知冠军为甲.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推理与论证,根据已知分别假设得出矛盾进而得出是解题关键.17. 若复数,则把这种形式叫做复数的三角形式,其中为复数的模,为复数的辐角.若一个复数的模为2,辐角为,则()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复数的三角形式定义,结合条件得,进而化简可得解.详解:由复数的模为2,辐角为,可得.所以.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复数新定义的应用,即复数的除法运算,属于基础题.18. 给出下面三个类比结论:①向量,有类比有复数,有;②实数有;类比有向量,有;③实数有,则;类比复数,有,则.A. 0B. 1C. 2D. 3【答案】B【解析】分析:对3个命题,①③通过反例判断命题的真假,②利用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判断真假即可.详解:逐一考查的说法:对于①时,不成立;对于②向量的运算满足完全平方公式,故对;对于③,例如=i,z2=1满足,但,故错.故选B.点睛: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尽量从本质上去类比,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只抓住一点表面现象甚至假象就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19. 某学校课题组为了研究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高二年级20名学生某次考试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数学成绩9575809492656784987167936478779057837283物理成绩9063728791715882938177824885699161847886若数学成绩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物理成绩85(含85分)以上为优秀,则有多少把握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有关系()A. 95%B. 97.5%C. 99.5%D. 99.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列出列联表,求出观测值,根据观测值对应的数值得出结论.详解:根据题意,列出列联表,如下;物理优秀物理不优秀合计数学优秀516数学不优秀21214合计71320则,因为观测值对应的数值为0.005,所以有的把握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关系.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独立性检验的应用,属于基础题.考查利用数学知识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参考数据公式:①独立性检验临界值表0.500.400.250.150.100.050.0250.0100.0050.0010.455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7.87910.828②独立性检验随机变量的值的计算公式:20. 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为纯虚数,则实数的值为()A. -3B. 3C. 2D. -2【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乘方和除法运算结合纯虚数的定义即可得解.详解:复数为纯虚数,所以:,解得.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乘方和除法运算,属于基础题.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21. 设复数的模为3,则__________.【答案】9【解析】分析:由复数得模得,根据乘法运算得,进而得解.详解:由复数的模为3,可知.又.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模的概念及复数的乘法运算,属于基础题.22. 若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则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由复数的除法运算可得解.详解:由,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属于基础题.23.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使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应为“假设三角形的__________”.【答案】三内角都小于【解析】分析:利用反证法所证明的命题的否定为假设,写出结论即可.详解: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用反证法证明时的假设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60°.故答案为:三个内角都小于60°.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的步骤,基本知识的考查,正确写出命题的否定是解题的关键.24. 若是纯虚数,则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由纯虚数的概念得,结合可得解.详解:若是纯虚数,则,又由,可得.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纯虚数的概念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属于基础题.25. 观察下列各式:,...,则__________.【答案】123【解析】分析: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其前相邻两项的和,所求值为数列中的第十项从而得解.详解:观察可得各式的值构成数列1,3,4,7,11,…,其规律为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其前相邻两项的和,所求值为数列中的第十项.继续写出此数列为1,3,4,7,11,18,29,47,76,123…,第十项为123,即,故答案为1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归纳猜想,属于中档题.26. 实数有以下关系:,其中是虚数单位,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由复数相等得实部等于实部,虚部等于虚部,从而得,进而得,由三角函数有界性可得最大值.详解:由,且为实数,所以有:,所以.由,可得.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100.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概念及三角化一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7. 已知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复数的虚部为2,且是实数,求.【答案】【解析】解:(4分)设,则,(12分)∵,∴(12分)28. 为了研究家用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情况,交通部门随机对50名家用轿车驾驶员进行调查,得到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车速情况.在30名男性驾驶员中,平均车速超过100额有20人,不超过100 的有10人;在20名女性驾驶员中,平均车速超过100的有5人,不超过100的有15人.(1)完成下面的列联表:平均车速超过100平均车速不超过100合计男性驾驶员人数女性驾驶员人数合计(2)判断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平均车速超过100与性别有关.附:0.150.100.050.0250.0100.0050.0012.072 2.7063.841 5.024 6.6357.87910.828【答案】(1)见解析;(2)能有超过的把握认为平均车速超过km h与性别有关.【解析】分析:(Ⅰ)根据题中数据分别得到男性驾驶员中超过km h和不超过km h的人数,女性驾驶员超过超过km h和不超过km h的人数,从而可完成表;(2)据题目中的数据,完成列联表,求出,从有的把握认为平均车速超过km h与性别有关详解:(1)平均车速超过km h平均车速不超过km h合计男性驾驶员人数201030女性驾驶员人数51520合计252550(2),∵,∴能有超过的把握认为平均车速超过km h与性别有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独立性检验的步骤,属于基础题.29. (1)已知,求证:;(2)求证: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的中的三项.【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利用,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证得;(2)本题直接证明难度较大,可采用反证法,即假设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进而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分析出矛盾,进而得到原结论成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反证法,熟练掌握反证法的适用范围及证明步骤是解答的关键.详解:(1)∵,∴;(2)假设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的三项,设,则,∴,故.∵,∴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故产生矛盾.∴假设不成立,即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证明,常用的证明思路有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即反证法,本题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30. 某县经济最近十年稳定发展,经济总量逐年上升,下表是给出的部分统计数据:序号2345年份20082010201220142016经济总量(亿元)236246257275286(1)如上表所示,记序号为,请直接写出与的关系式;(2)利用所给数据求经济总量与年份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3)利用(2)中所求出的直线方程预测该县2018年的经济总量.附:对于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答案】(1);(2);(3)预测该县2018年的经济总量为亿元.【解析】分析:(1)由表格易得;(2)先,由公式计算得到,从而得到;(3)将代入,从而得解.详解:(1);(2)令,则序号和的数据表格为序号年份20082010201220142016经济总量(亿元)计算得,,,∴,,∴,∵,∴,整理得.即经济总量与年份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3)取代入,计算得,∴预测该县2018年的经济总量为亿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当数据较大时可以进行线性关系替换,从而简化运算,最后再通过换元可得大数据的线性关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二第1㊁2㊁4章和选修2-1:第3章㊀㊀说明:1.本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㊀共60分)一㊁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若直线3x +y +a =0过圆x 2+y 2+2x -4y =0的圆心,则a 的值为(㊀㊀)A.-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 .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C .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32.若a =(2x ,1,3),b =(1,-2y ,9),若a ʊb ,则(㊀㊀)A.x =1,y =1B .x =12,y =-12C .x =16,y =-32D.x =-16,y =-323.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㊀㊀)A.[-3,-1]B .[-1,3]C .[-3,1]D.(-ɕ,-3]ɣ[1,ɕ)4.圆O 1:x 2+y 2-2x =0和圆O 2:x 2+y 2-4y =0的位置关系是(㊀㊀)A.相交B .相离C .外切D.内切5.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且l ʅα,m ⊂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ʊβ,则l ʅm ;②若l ʅm ,则αʊβ;③若αʅβ,则l ʊm ;④若l ʊm ,则αʅβ.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㊀㊀)A.1B .2C .3D.46.正方体A B C D -A 1B 1C 1D 1中,二面角A 1-B C -D 的大小为(㊀㊀)A.30ʎB .45ʎC .60ʎD.135ʎ7.已知a =(1-t ,1-t ,t ),b =(2,t ,t ),则|a -b |的最小值为(㊀㊀)A.355B .555C .115D.55111正视图左视图22俯视图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㊀㊀)A.13+2πB .7π3C .13π6D.5π29.过点P (2,2)的直线与圆(x -1)2+y 2=5相切,且与直线a x -y +1=0垂直,则a =(㊀㊀)A.2B .1C .1D.-1DCEAB10.如图,在四面体D -A B C 中,若A B =B C ,A D =C D ,E 是A C 的中点,则下列正确的是(㊀㊀)A.平面A B C ʅ平面A B D B .平面A B D ʅ平面B D CC .平面A B C ʅ平面BDE ,且平面A D C ʅ平面B D E D.平面A B C ʅ平面A D C ,且平面A D C ʅ平面B D E11.过圆x 2+y 2=4外一点P (4,2)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әA B P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㊀㊀)A.(x -4)2+(y -2)2=1B .x 2+(y -2)2=4C .(x +2)2+(y +1)2=5D.(x -2)2+(y -1)2=512.三棱锥P -A B C 中,P C ʅ平面A B C ,且A B =B C =C A =P C =2,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㊀㊀)A.π3B .4πC .16π3D.28π3第Ⅱ卷(非选择题㊀共90分)二㊁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直线x -2y +5=0与圆x 2+y 2=8相交于A ,B 两点,则|A B |=㊀㊀㊀㊀.14.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2,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1,2,3),则α与l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㊀㊀㊀㊀.ABCD O15.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 B C D 中,A C 与B D 相交于点O ,剪去әA O B ,将剩余部分沿O C ,O D 折叠,使O A ,O B 重合,则折叠后以A (B ),C ,D ,O 为顶点的四面体的体积为㊀㊀㊀㊀.16.若直线y =x +b 与曲线y =3-4x -x 2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㊀㊀㊀㊀.三㊁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㊁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㊁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Ⅰ)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Ⅱ)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 .6818.(本小题满分12分)(Ⅰ)已知圆经过A(2,-3)和B(-2,-5)两点,若圆心在直线x-2y-3=0上,求圆M的方程;(Ⅱ)求过点A(-1,0)㊁B(3,0)和C(0,1)的圆N的方程.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 B C-A1B1C1中,点D是B C的中点.(Ⅰ)求证:A1Bʊ平面A D C1;(Ⅱ)若A B=A C,B C=A A1=2,求点A1到平面A D C1的距离.BCDC1 A1B1A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方体A B C D-A1B1C1D1中,E,F分别是B B1,C D的中点.(Ⅰ)求证:D1Fʅ平面A D E;(Ⅱ)求异面直线E F与B D1所成角的余弦值.D1A1B1C1EA B CDF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 :(2m +1)x +(m +1)y -7m -4=0,m ɪR ,圆C :(x -1)2+(y -2)2=25.(Ⅰ)证明:直线l 恒过一定点P ;(Ⅱ)证明:直线l 与圆C 相交;(Ⅲ)当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最短时,求m 的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四棱锥P -A B C 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 B ʊC D ,øD A B =90ʎ,P A ʅ底面A B C D ,且P A =A D =D C =12A B =1,M 是P B 的中点.(Ⅰ)证明:平面P A D ʅ平面P C D ;(Ⅱ)求A C 与P B 所成角的余弦值;(Ⅲ)求平面AM C 与平面B M 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ABCDMP。
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18年 5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一) 阐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所谓传统文化,其实就是能够看得见、摸获取的那一部分我们先人的智慧结晶。
大批的文本文籍是传统文化中特别突显的部分。
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更是多得没法计数。
况且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
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同一个看法。
文化传统是看不见的,它充满流淌在不一样民族的古往今来的人们的精神血液中。
传统不是凝结的积淀物,而是松懈的相对稳固的构造。
但当异质文化之水静静进入这条河流时,经过相遇相熟到相互汲取溶解的过程,固有的传统会因之增添或减少,直至发生变异。
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辰就到达了。
但更新不是荒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添了新养分和新资源。
所以陈寅恪说,即便汲取西方的思想,也不该忘掉本民族的历史地位。
儒家学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因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产生了宋明理学,这是不一样于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形态,思想史家称之为新儒学。
陈寅恪高度议论这一文化交融和思想合流的现象。
而儒家思想汲取道教的思想,以及道教汲取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在唐此后更日益明显,终于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奇景。
追其原因,主假如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拥有包含性。
同时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含性。
东汉的佛法东传和明朝的耶教来华,同为中华文化这一品行的目睹。
清代的道光、咸丰此后的历史,所供应的则是这类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目睹。
凡是不愿接受异质文化流来流去,甚至拒斥外面世界互动的时候,都是国家状况不那么美好的历史时辰。
传统是从过去流淌到当今的精神河流,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传统的延伸线上。
但是历史的一准期间,社会的精英人物一同站出来反传统,并且形成社会的潮流,传统也会因之发生断层。
但事过境迁,人们又会自我反省,由反传统转变为自觉地接续传统。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五:1-13课、选修一:«长恨歌»«蜀相»«书愤»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 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
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 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1.下列对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从中国人民在长期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考验,而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规则和惯例。
2.关于选文最后一段“可译性”的理解和论述,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证方法主要采用了例证法和对比法。
B.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C.不同民族创造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尽管形式可能不同,但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但都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只不过西方建筑体系很早将砖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C.中国建筑往往采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不同,但是其“内容”是相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4—6题。
花瓷细腰鼓眉间坊是一条街。
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
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
街还不直,微有弧线。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
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
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
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
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
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
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
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
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
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
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
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
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
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
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
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 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 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 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
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
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香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 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 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 “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5.小说中三次出现“七里香”,第一次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其他两处各有什么作用? 请分别加以分析。
(5分)6.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
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
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 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
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的质疑予以了否认。
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材料二“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 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