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9
环评对噪声影响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噪声无处不在。
从繁忙的交通道路到嘈杂的工业厂房,从热闹的商场到施工中的建筑工地,噪声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各类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并对噪声影响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那么,什么是环评中的噪声影响评估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监测、分析和预测,来评估某个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和公众造成不可接受的噪声污染。
噪声影响评估首先要进行的是现状调查。
这就像是给周围的环境“拍一张快照”,了解当前的噪声水平。
调查的范围通常包括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区等敏感区域。
调查的内容包括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敏感区域的噪声现状。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可能会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测量。
在了解了现状之后,接下来就要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进行预测。
这就像是在项目还没有实施之前,提前“想象”出它可能带来的噪声影响。
预测通常会根据项目的类型、规模、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因素,结合声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来进行。
比如,如果是一个新建的工厂,就要考虑生产设备的运行噪声、物料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等;如果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就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噪声、装修噪声以及建成后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噪声等。
在预测噪声影响时,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地貌、建筑物的阻挡和反射、气象条件等。
比如,在山区或者有高楼大厦阻挡的地方,噪声的传播会受到限制;而在开阔的平原地区或者大风天气,噪声可能会传播得更远。
通过预测得出噪声影响的结果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的标准通常是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如果预测的噪声值超过了标准限值,就说明项目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不良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4-1995声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1.1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2引用标准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3术语、符号3.1 3.1术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3.2符号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11-28 批准1996-07-01实施44一般规定4.1 4.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2 4.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4.2.1 4.2.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 4.2.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4-1995声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1.1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2引用标准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3术语、符号3.1 3.1术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3.2符号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11-28 批准1996-07-01实施44一般规定4.1 4.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2 4.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4.2.1 4.2.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 4.2.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环境评估师在环境影响评估项目环境噪声评价中的方法和技巧环境评估师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项目时,环境噪声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环境噪声评价旨在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以确保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居民和环境造成过大的噪声干扰。
本文将介绍环境评估师在环境噪声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环境噪声评价方法1. 现场测量法环境评估师通常会选择在项目周边的关键位置进行现场测量,以获取准确的噪声数据。
现场测量包括使用声级计等专业设备对不同区域进行测量,以了解项目运行后可能产生的噪声水平。
2. 模型计算法环境评估师可以使用噪声模型进行计算,以预测项目运行后可能产生的噪声水平。
噪声模型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周边环境条件,结合噪声源的特征参数,模拟项目运行后的噪声传播情况和影响范围。
3. 数据库查询法环境评估师可以通过查询噪声数据库,获取周边类似项目的噪声数据,作为评估依据。
数据库中通常包含了各种类型项目的噪声数据,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项目对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程度。
二、环境噪声评价技巧1. 合理选择监测点位环境评估师应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周边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能充分代表周边居民接受噪声的情况,包括靠近项目边界、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区以及敏感设施等。
2. 规范测量方式在现场测量过程中,环境评估师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量时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如风速、温度等,及时记录这些参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合理选择噪声模型选择适当的噪声模型是模型计算法中的关键一步。
环境评估师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设置。
模型计算结果应尽量接近实际情况,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和解释环境评估师应对收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运行前后的差异,并将结果与相关法规或标准进行对比,以评估项目是否符合相应的噪声限制要求。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是指由于各种噪声源(如交通、工业、建筑工地等)的存在而导致的环境噪声的总体状况。
噪声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噪声环境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噪声环境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环境噪声水平:环境噪声水平是评价噪声环境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对环境中各种噪声源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噪声水平值。
通常使用分贝(dB)作为噪声水平的单位,分贝值越高,表示噪声越大。
根据不同的噪声敏感性,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噪声干扰区域。
2.噪声频谱特性:噪声频谱特性是指噪声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噪声的频谱特性,可以了解到噪声的主要频率成分和特点。
例如,交通噪声的频谱特性通常表现为低频成分较多,而机器噪声则会有明显的高频成分。
了解噪声的频谱特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策略。
3.非听觉影响:除了直接影响人们听觉系统外,噪声还会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引起人们的心理疲劳、失眠、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此外,噪声还会干扰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因此,评价噪声环境的影响还应包括对人们的非听觉影响的综合考虑。
4.噪声源与环境的关系:噪声源与环境的关系是评价噪声环境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同类型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对噪声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例如,噪声源的位置、高度、数量等因素都会对噪声的传播路径和范围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噪声源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噪声控制策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同地区和国家对噪声环境的控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评价噪声环境的影响还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通常包括噪声限制值、噪声测量方法和噪声控制要求等。
评价噪声环境的结果可以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以确保噪声环境达到相关要求。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对建设项目或政策、规划等的实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预防的过程。
EIA是一种为了保护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资源。
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1. 噪声的定义与特点噪声是指那些使人感觉不舒服,干扰到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等活动的声音。
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设施、交通运输、社会娱乐等,它不仅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
2.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中会引起耳聋、心血管疾病等;(2)对动植物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会导致动物惊恐、生长发育异常等;(3)对生态系统的损害,会影响鸟类的繁殖、迁徙等行为,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4)对生态景观的破坏,噪声会影响景观的质量,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噪声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噪声防护距离标准是指在建设项目或规划中,为了避免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制定的一定距离以内应采取何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标准。
制定噪声防护距离标准首先需要了解噪声源的特性、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对象的需求,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制定。
1. 制定噪声防护距离标准的必要性(1)保障公众健康,避免因噪声污染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噪声对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3)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4)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制定噪声防护距离标准的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噪声源的特性、环境敏感性等因素制定标准;(2)综合考虑,结合基础数据、环境质量标准、工程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充分评估;(3)依法依规,遵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4)民主参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决策;(5)可行实施,考虑到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噪声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如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等。
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人们的暴露时间、噪声频率和强度以及噪声源的类型。
对于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敏感场所,特别需要进行噪声环境评估,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噪声对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评估噪声环境的重要方面。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们的社交交流能力下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
此外,高噪声环境还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和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社交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如噪声对人们的社区参与和日常活动的干扰程度。
第三,噪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评估噪声环境的重要方面。
许多动物对噪声非常敏感,高噪声环境可能干扰他们的觅食行为、繁殖和迁移等生活活动。
此外,噪声还可能改变动物的沟通和导航能力,打乱生态系统的平衡。
评估噪声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考虑动物的敏感性、暴露时间和噪声源的类型。
为了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其中包括测量噪声频率和强度的仪器,生物学和环境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
此外,还需要制定和执行噪声管制政策和规定,以减少噪声污染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总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噪声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需要考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需考虑对社交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噪声环境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遭受到的各种噪声的总体表现。
噪声环境的影响评价等级评定及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噪声环境评价的等级评定和评价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为了科学评估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噪声等级评定方法。
具体评级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制定。
一般来说,噪声环境评价等级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噪声源种类与数量:评定噪声环境时,需要统计和分析噪声源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噪声源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不同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将对噪声环境评价等级产生影响。
2.噪声水平:噪声水平是评估噪声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和监测来获取。
一般来说,噪声水平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评价等级也会更高。
3.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人们在噪声环境下暴露的时间长短。
噪声环境评价等级的评定中,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暴露时间情况。
4.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噪声环境的指标和标准也是评定等级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噪声环境评价标准将会给出不同的评级结果。
根据以上指标的评定和加权计算,可以得出噪声环境的评价等级,如A类、B类、C类等级,以此来反映噪声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等级越高,表明噪声环境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二、噪声环境评价要求噪声环境评价要求主要是对噪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噪声环境评价要求:1.测量方法与设备的选择:评价噪声环境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噪声水平的测量。
这些方法和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噪声环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评价的重要一环。
第7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1.1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7.1.1.1 监测布点
为了解项目周边噪声环境状况,本着既说明问题,又节省人力物力的原则,本次评价引用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例行监测数据,技改项目装置区位于东一厂区,本次仅引用东一厂区数据。
根据厂区主要噪声源布置及特点,在东一厂区厂界周围外1m处共布设4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见图7.1-1,监测点位见表7.1-1。
表7-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
7.1.1.2 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2019年6月1日
监测频率:监测1天,昼、夜间各监测一次。
测量时间安排在08~22时(昼间)、22~06时(夜间)。
7.1.1.3 监测项目、方法
(1)监测项目:。
等效连续A声级L
Aeq
(2)监测方法:
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测量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执行。
测量均在无雨天气下进行,风力2~3级,传声器加戴防风罩,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3)监测单位:
山东安特检测有限公司。
7.1.1.4 监测结果
厂界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7-2。
表7-2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
监测布点见图7-1。
图7-1声环境监测布点示意图
7.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1.2.1 评价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即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7.1.2.2 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出的各点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A),采用超标值法进行噪声环境现状评价。
计算公式为:
P=Leq-L
b
式中:P—超标值,dB(A);
Leq—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
—评价标准,dB(A)。
L
b
7.1.2.3 噪声环境现状评价
噪声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见表7-3。
表7-3 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单位:dB(A))
由表7-3可以看出,各厂界昼、夜间噪声现状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7.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1 噪声源分析
7.2.1.1 本工程主要噪声源
生产车间噪声设备为空冷器、压缩机、加热炉风机及各种泵类,其噪声级(单机)一般为100~80dB(A),均采取隔音、基础减振等措施。
主要噪声设备见表7-3。
表7-3 噪声污染源情况一览表(单位:dB(A))
7.2.1.2 主要噪声源治理措施
为了改善操作环境,控制动力设备产生的噪音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工程采取了以下防噪降噪措施。
①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装备先进的低噪音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如机组基础设置衬垫,使之与建筑结构隔开。
②在设备、管道设计中,注意防振、防冲击,以减轻振动噪声,并应注意改善气体输送时流场状况,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
③针对管路噪声,设计时尽量防止管道拐弯、交叉、截面剧变和T型汇流。
对与机、泵等振源相连接的管线,在靠近振源处设置软接头,以隔断固体传声;在管线穿越建筑物的墙体和金属桁架接触时,采用弹性连接。
④厂区平面布置要优化,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厂界处,通过距离衰减减轻噪声源对厂界噪声的影响。
设备布置时尽量远离行政办公区区,设置隔音机房;工人不设固定岗,只作巡回检查;操作间做吸音、隔音处理等。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各设备噪声级大大降低。
工程主要噪声源治理前后的噪声级见表7-3。
7.2.2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 7.2.2.1 预测模式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模式进行预测,噪声从声源发出后向外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经距离衰减、地面构筑物屏蔽反射、空气吸收等阶段后到达受声点,本次评价采用A 声级计算,模式如下: ①单个声源到达受声点的声压级
L A (r)=L Aref (ro)-(A div +A bar +A atm +A exc )
式中:L A (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 Aref (ro)——参考位置ro 处A 声级,dB(A); A div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dB(A); A bar ——遮挡物引起的声级衰减量,dB(A); A atm ——空气吸收衰减量,dB(A); A exc ——附加衰减量,dB(A)。
②多个声源发出的噪声在同一受声点的共同影响,其公式为:
]10
lg[10∑1
1.0)
(n
i L i A Lp ==
其中:Lp ——预测点处的声级叠加值,dB(A); n ——噪声源个数。
7.2.2.2 参数确定 a. A div
对点声源 A div = 20 式中: r —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 ;
r 0—声源到参考点的距离,m 。
b. A atm
A atm = 其中,a 为空气吸声系数,其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该厂噪声以中低频为主,空
气吸收性衰减很小,预测时可忽略不计。
0100
r r
a
-)
lg(0
r r
c. A
bar
由于主要噪声设备均置于厂房内,噪声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厂房或其他车间的阻挡影响,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衰减,具体衰减依据声级的不同传播途径而定,一般取5~10dB(A)。
d. A
exc
主要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根据本工程厂区布置和噪声源强及外环境状况确定,取0~10dB(A)。
7.2.3 预测点的选取
本次噪声影响评价选取现状监测的4个厂界作为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点,预测、评价工程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各噪声设备与各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见表7-4。
表7-4 拟建工程噪声设备治理情况表(单位:dB(A))
7.2.3.4 预测结果
根据此次本工程主要噪声设备经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的噪声值,利用以上预测模式和参数计算得出本工程主要噪声设备对厂界的噪声预测值,再与本底值叠加得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见表7-5。
表7-5 本工程完成后各评价点的噪声叠加结果(单位:dB(A))
由表7-5可知,技改工程噪声设备对西厂界影响最大,主要是由于技改工程靠近西厂界所致。
技改工程完成后厂界噪声最大增加量为0.09dB(A),增加量较小,即技改工程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7.2.3.5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工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见表7-6。
表7-6 拟建工程噪声影响评价结果表(单位:dB(A))
由表7-6可见,技改工程投产后,各厂界昼夜间噪声叠加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
7.3 噪声控制措施及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拟建工程投产后,各厂界昼夜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
为确保本工程厂界噪声能稳定达标,同时尽可能减轻噪声源对厂界噪声的影响,建议企业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好以下措施。
(1)对于噪声控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做到提前防范与控制,确保治理效果。
(2)项目投产后,加强厂界及主要噪声设备的监测管理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