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
- 格式:pptx
- 大小:29.28 MB
- 文档页数:698
第一章绪论1、纺纱基本原理(松解、集合、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精梳、混和、卷绕)P1~2页及PPT教案。
2、纺纱工程包含的工序①初步加工工序:原棉的轧棉;原毛开洗烘及含草多时炭化;麻类纤维脱胶;绢纺中的精练以去除丝胶、油脂等。
②梳理前准备工序:棉纺即开清棉工程,制成棉卷(定量单位为克/米)或均匀的棉流。
使用机台为开清棉联合机。
毛纺即和毛。
使用机台即和毛机。
麻纺即精干麻→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开松③梳理工序:棉纺盖板梳理机,制成生条(定量单位克/5米);毛、麻、绢纺用罗拉梳理机。
④精梳工序:对棉纺而言,是精梳前准备工序(制精梳小卷)+精梳机(制精梳棉条)的统称。
⑤并条(针梳)工序:制半熟条、熟条。
涉及并合原理、牵伸原理、混和原理(涤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
⑥粗纱工序:制粗纱(定量单位为克/10米)。
⑦细纱工序:制细纱(定量单位为克/100米)。
⑧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烧毛、上蜡、丝光等。
3、棉纺纺纱系统(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与普梳系统相比,无并条工序)化纤与棉混纺系统(精梳系统:棉要经过精梳、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普梳系统:棉不需精梳但要经过预并、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1、轧棉机分类、轧棉质量判断(三观察:外观变化、长度变化、皮辊棉黄根的多少及锯齿棉疵点的多少)。
2、棉包质量的标识方法(P9页。
类型代号、品级代号、长度代号、马克隆值代号)。
3、“三丝”定义,三丝含量分档(“无、低、中、高”四档)。
4、含糖棉的处理方法。
5、乳化洗毛原理及工艺流程。
(P12~13页)6、炭化原理。
7、麻纤维脱胶基本原理(微生物脱胶、化学脱胶)。
Chapter3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1.配棉目的或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纺纱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绢纺纺纱系统一、绢纺原料1. 绢纺原料主要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蚕类吐丝结成的茧丝。
2. 茧丝由两根单丝合并而成,每根单丝又由蛋白质构成。
单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3. 绢纺原料还包括一些特殊绢丝,如天丝、人造丝等。
二、绢纤维精练1. 精练目的是去除绢丝中的杂质、色素和部分油脂,提高绢丝的白度、柔软度和吸附性。
2. 精练过程包括预处理、煮练、漂白、脱水、干燥等环节。
3.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绢丝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杂质,便于后续煮练和漂白。
4. 煮练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去除绢丝中的非蛋白杂质和部分色素。
5. 漂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绢丝的白度,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6. 脱水、干燥是为了使绢丝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和回潮率,便于后续加工。
三、开绵与切绵1. 开绵是将精练后的绢丝进行开松,去除部分杂质和废丝,提高绢丝的整齐度。
2. 切绵是将开绵后的绢丝进行切割,使其长度适宜梳理。
四、梳绵1. 梳绵是对切绵后的绢丝进行梳理,使其更加顺直、均匀。
2. 梳绵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梳绵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五、绢纺精梳1. 精梳是为了提高绢丝的整齐度、光泽度和强力。
2. 精梳机分为直型精梳机和圆型精梳机两种。
3. 直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预梳机构、精梳机构、剥绵机构等组成。
4. 圆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5. 精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绢丝质量。
六、绢丝针梳1. 针梳是对精梳后的绢丝进行并合、牵伸和梳理。
2. 针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针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七、绢纺粗纱1. 粗纱是为了增加绢丝的强度,便于后续细纱加工。
纺纱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纺纱的基本概念,掌握纺纱工艺的原理及流程。
2. 学生能掌握不同纤维的性质,并了解其在纺纱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在纺纱技术方面的成就。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纺纱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纺纱技术,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纱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纺织行业的兴趣,激发对纺纱技术的探究欲望。
2.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认识到精细工艺在纺纱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学习纺纱技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纺纱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纺纱基本概念:纺纱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纺纱概述2. 纤维性质及选用: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性质,选用原则及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纤维的性质与选用3. 纺纱工艺流程:讲解并演示棉纺、毛纺等主要纺纱工艺的流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 纺纱工艺流程4. 纺纱设备与操作:介绍并实操纺纱设备,包括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纺纱设备与操作5. 纱线质量控制:分析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介绍质量控制方法及检验标准。
教材章节:第五章 纱线质量控制6. 纺纱技术发展趋势:介绍我国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六章 纺纱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纺纱基本概念、纤维性质及选用第3-4周:纺纱工艺流程第5-6周:纺纱设备与操作第7-8周:纱线质量控制第9-10周:纺纱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制定依据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纺纱原理与设备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
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4)增加花色品种。
2.原则:(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4、原料混合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稳定成纱质量2.要求: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混合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1.散纤维投料比计算:设A,B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为K1’、K2’,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K1、K2,则K1’+ K2’=1,K1,+K2=1.设A、B两种成分单独纺纱时额制成率分别为Q1、Q2,则A成分的成纱混纺比(干重比)为:K1’=Q1K1/(Q1K1+Q2K2)由此解得K1.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5、开清棉联合机的组成按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四类机械。
1.抓棉机械: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
有开松、混合作用。
2.混、给棉机械:混棉机(棉箱、角钉机件)将原料充分混和,给棉机均匀给棉(靠近输出部位)。
有混和、除杂、开松作用。
3.开棉机械:利用各种打手,打击、松解棉块,初步除杂(如双轴流开棉机、豪猪开棉机)。
4.清棉机械:细致开松除杂,成卷或由气流将棉丛送至梳棉机。
5.清棉成卷机6、相邻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1.分梳作用:当两针齿的沿针分力方向均指向针根时。
2.剥取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相互交叉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两个针面相对运动的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
3.提升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平行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纺纱学课程设计日志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纺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了解各种纺纱机械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纺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纺纱操作的基本技能,如熟练操作纺纱机器、调节纺纱参数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纺纱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纺纱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纺纱的定义、分类和流程;讲解纺纱力学、纤维力学等基本原理。
2.纺纱机械及操作:介绍各种纺纱机械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如环锭纺、开放式纺等;讲解纺纱机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3.纺纱工艺及质量控制:讲解纺纱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如纱线号数、线密度等;介绍纺纱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如张力控制、均匀度检测等。
4.纺纱产品设计和创新: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原料特点设计纺纱产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纺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纺纱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纺纱学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纺纱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纱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纺纱学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纺纱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纺纱机、检测仪器等,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目录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配棉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化纤原料的选配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配料方法与配料计算混复习题第二章开清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开清棉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抓棉机械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棉箱机械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开棉机械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清棉机械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开清棉机械的联动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棉卷的质量控制及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三章梳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梳棉工序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给棉和刺辊部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锡林、盖板和道夫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剥棉、成条与圈条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梳棉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生条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清棉与梳棉工序除尘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清梳联与自调匀整复习题第四章精梳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精梳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清梳准备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运动配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喂棉与钳持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锡林与顶梳梳理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分离接合部分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其它部分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精梳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复习题第五章并条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并条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并合原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并条机的牵伸型式与工艺配置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FA311型并条机的传动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熟条的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并条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六章粗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粗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粗纱机的加捻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粗纱机的卷绕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粗纱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粗纱张力与伸长率的控制复习题第七章细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牵伸工艺配置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细纱的加捻与卷绕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细纱的成型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降低细纱的断头率复习题第八章后加工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络筒与并纱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捻线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花式捻线复习题第九章新型纺纱第一节第一节新型纺纱概述第二节第二节转杯纺纱第三节第三节喷气纺纱第四节第四节摩擦纺纱复习题。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纱线即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2.纺纱的九大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中必需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九大基本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松)、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四大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普梳纺纱:原料一开清棉一梳棉一并条(2-3道)一粗纱一细纱一后加工精梳纺纱:原料一开清棉一梳棉一精梳前准备一精梳一并条(1-2道)一粗纱一细纱一后加工4.皮根棉、锯齿棉的特点?皮辑棉:由于皮辐轧花机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所以皮辐棉的特点是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锯齿棉:由于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所以锯齿棉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5.原料选配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料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4.增加花色品种6.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1)强力: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强力越高;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纱线强力高;c.成熟度: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一般,细号纱用成熟度偏低的,粗号纱选用成熟度高些的纤维);d.纤维长度、短绒率:纤维长度长,纤维接触面大,强力高。
(2)结杂:a.成熟度差,易形成结杂;b.僵棉、软籽表皮等有害杂质:多,加工中易分裂成结杂;c.含水率高,易形成棉结,纤维与杂质不易分离。
轧工差,索丝多,带纤杂质和短绒率多。
(3)条干:a.纤维细,且细度不匀率小的原棉有利于改善条干;b.原棉结杂导致条干牵伸不匀;c.短绒率高或整齐度差,条干差。
7,何谓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排成几个队,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纺纱学复习题纺纱学复习题纺纱学作为纺织工程中的重要学科,是研究纺织原料纤维的加工过程和技术的学科。
在纺纱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纤维的特性、纺纱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纺纱工艺的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和巩固我们在纺纱学中所学到的知识。
1. 什么是纺纱?纺纱是将纤维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纱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纤维的整理、并行化、拉伸和捻合等步骤。
纺纱的目的是为了将纤维的性能优化,并使其适合于织造或其他纺织工艺的使用。
2. 纤维的拉伸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纤维的拉伸过程中,纤维发生了延伸和细化的变化。
延伸是纤维长度的增加,细化是纤维直径的减小。
这些变化使得纤维的物理性能得到了改善,如强度和弹性等。
3. 纺纱机械中的主要部件有哪些?纺纱机械中的主要部件包括供纱装置、拉伸装置、捻合装置和卷绕装置等。
供纱装置用于将纤维送入纺纱机械中,拉伸装置用于拉伸纤维,捻合装置用于将纤维进行捻合,卷绕装置用于将纺织品卷绕成筒状。
4. 纺纱工艺的优化有哪些方法?纺纱工艺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处理方法、调整纺纱机械的参数以及改变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拉伸倍率和捻合倍率来调整纺纱的强度和捻度等性能。
5. 纺纱中常用的纤维有哪些?纺纱中常用的纤维包括棉纤维、化纤和毛纤维等。
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化纤是一种人造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毛纤维是一种动物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
6. 纺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纺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纤维断裂、纺纱不均匀和纺纱机械故障等。
纤维断裂可能是由于纤维的品质不佳或纺纱机械的操作不当引起的。
纺纱不均匀可能是由于供纱装置或拉伸装置等部件的失效导致的。
纺纱机械故障可能是由于机械部件的磨损或损坏引起的。
7. 如何解决纺纱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纺纱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纺纱工艺、改进纺纱机械以及提高操作技能等方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