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 学习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1、纺纱的基本原理。
2、纺纱加工工艺系统。
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
纺纱是一门工艺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理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由于纤维原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集合体内的分布呈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同时,纤维原料往往又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很大,这些都给纺纱加工带来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描述纺纱规律时常常带有统计学性质。
一、纺纱概念1.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2. 纱线分类:长丝和短纤纱。
3.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二、纺纱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大量紊乱的纤维→纤维集合体→纱(一定规格质量标准、结构)(二)基本工艺过程1.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2.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3. 开清:大团纤维到小块、小束纤维,同时除杂;4. 梳理:纤维间横向联系基本消除,纤维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并除杂,混合;5. 精梳:形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去除短纤维、细小杂质,混合;6.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伸直纤维,去除弯钩;7. 并合:多根条子混合,改善纤维条均匀度;8. 加捻: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纤维集合体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9. 卷绕:形成半制品在各工序的过渡形式,保证纺纱加工的连续性。
总之,纺纱作用的基本原理为:开清、梳理、牵伸(并合)、加捻、卷绕五大原理,或九大原理(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成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三、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棉和化纤短纤维都可在棉纺设备上加工。
纤维原料纺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纱工艺流程。
棉及棉型化纤的纺纱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1、普梳系统→普梳纱一般用于纺制粗、中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其流程及半制品、成品名称如图1-1所示。
《纺纱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绢纺纺纱系统一、绢纺原料1. 绢纺原料主要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蚕类吐丝结成的茧丝。
2. 茧丝由两根单丝合并而成,每根单丝又由蛋白质构成。
单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3. 绢纺原料还包括一些特殊绢丝,如天丝、人造丝等。
二、绢纤维精练1. 精练目的是去除绢丝中的杂质、色素和部分油脂,提高绢丝的白度、柔软度和吸附性。
2. 精练过程包括预处理、煮练、漂白、脱水、干燥等环节。
3.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绢丝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杂质,便于后续煮练和漂白。
4. 煮练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去除绢丝中的非蛋白杂质和部分色素。
5. 漂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绢丝的白度,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6. 脱水、干燥是为了使绢丝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和回潮率,便于后续加工。
三、开绵与切绵1. 开绵是将精练后的绢丝进行开松,去除部分杂质和废丝,提高绢丝的整齐度。
2. 切绵是将开绵后的绢丝进行切割,使其长度适宜梳理。
四、梳绵1. 梳绵是对切绵后的绢丝进行梳理,使其更加顺直、均匀。
2. 梳绵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梳绵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五、绢纺精梳1. 精梳是为了提高绢丝的整齐度、光泽度和强力。
2. 精梳机分为直型精梳机和圆型精梳机两种。
3. 直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预梳机构、精梳机构、剥绵机构等组成。
4. 圆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5. 精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绢丝质量。
六、绢丝针梳1. 针梳是对精梳后的绢丝进行并合、牵伸和梳理。
2. 针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针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七、绢纺粗纱1. 粗纱是为了增加绢丝的强度,便于后续细纱加工。
纺纱技术基础知识(一)环锭纺环锭纺就是由锭子和钢领、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的一种机械纺纱的方法。
环锭纺纱(ring spinning),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纺纱方法,条子或粗纱经牵伸后的纤维条通过环锭钢丝圈旋转引入,筒管卷绕速度比钢丝圈快,棉纱被加捻制成细纱.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纤维的纺纱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纺,钢丝圈由筒管通过纱条带动绕钢领回转.进行加捻,同时,钢领的摩擦使其转速略小于筒管而得到卷绕.纺纱速度高,环锭纱的形态,为纤维大多呈内外转移的圆锥形螺旋线,使纤维在纱中内外缠绕联结,纱的结构紧密,强力高,适用于制线以及机织和针织等各种产品。
环锭纺(精梳)流程:清花间--梳棉--预并条--条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环锭纺(普梳)流程:清花间--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二)气流纺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气流纺不用锭子,主要靠分梳辊、纺杯、假捻装置等多个部件。
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同过他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
纺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他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高出10倍以上,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
这时,杯子外有一根纱头,把杯子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杯子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边“喂”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
捷克伊文达(Investa)在1969年瑞士巴塞尔ITMA展上,向市场推荐了气流纺技术,它的产能远远高出环锭纺,但最初气流纺技术生产的气流纱手感非常粗糙,因而在许多应用领域难以达到人们的期望。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气流纱越来越接近环锭纱的特点。
《纺纱学》提纲绪论各纺纱系统、普梳棉纱、精梳棉纱和涤/棉精梳纱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各工序所生产的产品;掌握临界混纺比的概念。
临界混纺比:纺纱的强力和混纺比有关,在某一混纺比时出现强力最低值,此时的混纺比称为临界混纺比第一章 纺纱原料的选配 一、配棉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方法:分类排队法 1.原棉的分类(概念):根据原棉的性能及不同纱线的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称~。
(1)分类原则:先细特,后中粗特纱;先重点,后一般或低档产品。
(2)分类时应考虑的因素成纱要求:普梳纱用细绒棉、精梳纱用长绒棉。
到棉趋势:原棉资源差的少用,好的多用。
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条件应选择成熟度好、含杂少的原棉。
指标的平衡:成纱质量指标的某项较好或较差时,应调整配棉成分。
2、排队(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勤调少调: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小些,调动的次数多些。
如,某批原棉混用25%,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5%,前批棉用完后再将后批棉增加到25%。
配棉的注意事项(分别写出分类与排队的注意事项) 二、原料混和重点掌握原料混和的方法:一、混料方法(1)棉包混合(散纤维混合):适于纯棉、纯化纤、化纤混纺纱。
(2)条子混合 :适于棉与化纤混纺。
(3)称重混合 :适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
重点掌握各种混合方式的混比计算(包括干湿混比的计算): 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式中:Xi −第i 种纤维的湿混纺比 Yi −第i 种纤维的干混纺比Wi −第i 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1、棉纱(普梳、精梳)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作用?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前准备-精梳(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预并条、条并卷)2、棉纺粗纱机常用的牵伸机构形式?列出粗纱机的主要牵伸工艺参数。
牵伸机构形式:三罗拉/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参数:定量、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钳口隔距3、粗纱捻系数确定的原则。
一般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细度细、粗纱定量重、加工化纤、冬季干燥时,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当细纱机采用较大后区牵伸和较大后区隔距时,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
4、粗纱张力是如何形成的,一般以什么来衡量?粗纱在卷绕过程要克服锭翼顶端、空心臂和压掌等处的摩擦阻力而形成粗纱张力。
一般以粗纱伸长率来间接衡量粗纱张力。
粗纱伸长率(%)=(实际长度-理论长度)/理论长度*20XXXX0%8、何谓纺纱张力?细纱断头的原因?纺纱张力: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区间纱线受到的张力断头原因: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某断面处瞬时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
毛纺:1、写出精梳毛纱生产工艺流程(毛条制造、条染复精梳、前纺、后纺)及各工序作用?毛条制造:将洗净毛经过配毛、和毛加油、梳毛、精梳等工序制成毛条的工艺过程。
选毛→开洗烘→配毛→和毛加油→梳毛→毛条头道针→毛条二针→毛条三针→精梳→毛条四针→毛条末针选毛:将不同品质的羊毛(套毛或散毛)用人工分选成不同的品质,便于以后的合理使用.开洗烘:将羊毛进行开松、洗涤、烘干,制成洗净毛配毛:使毛条或纱线质量达到质量要求;并相当长期稳定;同时降低成本。
和毛加油:就是将羊毛开松除杂混合,加上润滑油、抗静电等以增加纤维可纺性,防止纤维损伤。
梳毛:将羊毛梳理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纤维;去除部分杂质;纤维间进行混合;制成一定规格的毛条。
1.纺纱原理与设备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
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4)增加花色品种。
2.原则:(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4、原料混合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稳定成纱质量2.要求: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混合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1.散纤维投料比计算:设A,B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为K1’、K2’,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K1、K2,则K1’+ K2’=1,K1,+K2=1.设A、B两种成分单独纺纱时额制成率分别为Q1、Q2,则A成分的成纱混纺比(干重比)为:K1’=Q1K1/(Q1K1+Q2K2)由此解得K1.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5、开清棉联合机的组成按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四类机械。
1.抓棉机械: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
有开松、混合作用。
2.混、给棉机械:混棉机(棉箱、角钉机件)将原料充分混和,给棉机均匀给棉(靠近输出部位)。
有混和、除杂、开松作用。
3.开棉机械:利用各种打手,打击、松解棉块,初步除杂(如双轴流开棉机、豪猪开棉机)。
4.清棉机械:细致开松除杂,成卷或由气流将棉丛送至梳棉机。
5.清棉成卷机6、相邻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1.分梳作用:当两针齿的沿针分力方向均指向针根时。
2.剥取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相互交叉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两个针面相对运动的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
3.提升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平行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目录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配棉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化纤原料的选配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配料方法与配料计算混复习题第二章开清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开清棉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抓棉机械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棉箱机械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开棉机械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清棉机械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开清棉机械的联动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棉卷的质量控制及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三章梳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梳棉工序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给棉和刺辊部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锡林、盖板和道夫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剥棉、成条与圈条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梳棉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生条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清棉与梳棉工序除尘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清梳联与自调匀整复习题第四章精梳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精梳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清梳准备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运动配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喂棉与钳持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锡林与顶梳梳理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分离接合部分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其它部分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精梳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复习题第五章并条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并条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并合原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并条机的牵伸型式与工艺配置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FA311型并条机的传动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熟条的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并条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六章粗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粗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粗纱机的加捻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粗纱机的卷绕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粗纱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粗纱张力与伸长率的控制复习题第七章细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牵伸工艺配置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细纱的加捻与卷绕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细纱的成型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降低细纱的断头率复习题第八章后加工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络筒与并纱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捻线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花式捻线复习题第九章新型纺纱第一节第一节新型纺纱概述第二节第二节转杯纺纱第三节第三节喷气纺纱第四节第四节摩擦纺纱复习题。
纺纱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章纺纱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1.1 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纺织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也是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工艺技术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实践活动。
通过课程设计:(1)使学生对《纺织材料》、《纺纱学》、《纺织厂设计》等课程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在纺纱工艺设计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纺纱设备的性能和正确地选用设备,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1.2 设计内容1、产品方案的拟定根据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完成,为了让课程设计具备更强的现实意义,任务书也力求和最新的纺纱技术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粗纺产品和两种精纺产品或两种棉纺产品;2、原料选择与混料设计3、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流程制定4、产品规格计算(1)纱支、捻度和捻系数(2)缩率与重耗5、织物的技术计算6、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的选择(1)各工序工艺参数的选择(2)设备参数的选择及设备选型7、机器配台计算1.3 设计方法及步骤1.3.1 产品方案的拟定拟订产品方案,通常是从原料的类型、机器设备的能力、市场信息和生产管理的水平等项条件出发,拟订各类产品的生产比例。
在这些条件之间,也存在着互为依存的关系。
因此,在拟订产品方案时,应从整体观点出发,既要考虑到每一方面的特点,又要注意综合的经济效益。
1、产品方案中的比例要适当;2、不采用工艺不成熟的试验产品或生产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的特殊产品;3、根据代表性产品配备的的设备、工艺条件等能满足生产品种变化要求;4、代表性产品的种类不宜过多,精纺厂一般3~6种,粗纺厂可适当多一些5、条染和散毛染色产品的比例(1)精纺厂条染产品的比例一般以50~80%为宜,条染和匹染设备的总加工能力为生产总需要量的160%。
(2)粗纺厂产品方案中散毛染色产品的比例以50%左右为宜,散染和匹染的总加工能力已生产总需要量的160%为。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纱线即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2.纺纱的九大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中必需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九大基本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松)、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四大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普梳纺纱:原料一开清棉一梳棉一并条(2-3道)一粗纱一细纱一后加工精梳纺纱:原料一开清棉一梳棉一精梳前准备一精梳一并条(1-2道)一粗纱一细纱一后加工4.皮根棉、锯齿棉的特点?皮辑棉:由于皮辐轧花机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所以皮辐棉的特点是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锯齿棉:由于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所以锯齿棉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5.原料选配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料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4.增加花色品种6.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1)强力: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强力越高;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纱线强力高;c.成熟度: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一般,细号纱用成熟度偏低的,粗号纱选用成熟度高些的纤维);d.纤维长度、短绒率:纤维长度长,纤维接触面大,强力高。
(2)结杂:a.成熟度差,易形成结杂;b.僵棉、软籽表皮等有害杂质:多,加工中易分裂成结杂;c.含水率高,易形成棉结,纤维与杂质不易分离。
轧工差,索丝多,带纤杂质和短绒率多。
(3)条干:a.纤维细,且细度不匀率小的原棉有利于改善条干;b.原棉结杂导致条干牵伸不匀;c.短绒率高或整齐度差,条干差。
7,何谓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排成几个队,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纺纱篇知识点总结一、纺纱的工艺流程纺纺纱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纤维混合、纺纱、整经和织布等环节。
1.预处理纤维在进入纺纱流程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
包括纤维的清洗、梳理、精梳等处理过程,以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和短纤维,提高纤维的纯度和长度。
2.纤维混合在纺纱之前,需要将不同颜色、长度和品种的纤维混合在一起,通过混合工序来得到符合纺纱要求的纤维组合。
这一过程既考验对纤维特性的了解和掌握,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梳理和拉伸,使不同纤维充分混合。
3.纺纱纺纱是将混合好的纤维转化为纱线的过程。
在纺纱过程中,纤维要经过牵伸、扭转、拉伸等环节,通过锭子、加工丝等装置形成纱线。
纱线的成品率、大小、拉伸性能等直接影响着下道纺织工艺的进行。
4.整经和织布整经是将纱线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并列排列,成为梭织或综合织物的纬纱,整经过程中主要通过整经机完成。
织布是通过经纱和纬纱的相互交织,形成织物的过程。
整经和织布是纺织生产的最后两个环节,也是决定织物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二、纤维的选择不同的纤维有不同的特性,对于纺纱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1.棉纤维棉纤维是天然的植物纤维,具有吸湿性好、透气性好等特点。
适合纺织生产中的轻薄密织物,如T恤、床上用品等。
2.毛纤维毛纤维是羊毛等动物毛发的纤维,具有保暖性能好、弹性好等特点。
适合纺织生产中的冬季服装、毛毯等。
3.涤纶纤维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一种,具有耐磨损、抗褪色、易清洗等特点。
适合纺织生产中的运动服装、户外用品等。
4.韧性纤维韧性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纤维,具有耐折磨、柔软度好等特点。
适合纺织生产中的内衣、泳装等贴身服装。
三、纱线的特性纱线作为纺织品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性,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
1.粗细度纱线的粗细度直接影响着织物的面料质地和手感。
通常来说,纱线的粗细度越细,织物的质地越轻薄,手感越柔软。
2.强力纱线的强力是指其承受张力的能力,对织物的耐拉伸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2、纺纱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开松:opening 开松是把纤维团扯散成小束的过程。
梳理:carding 形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纤维,并除杂、混合。
牵伸:drafting 抽长拉细条子,使屈曲的纤维逐步伸直,弯钩逐步消除。
同时使条子获得所需粗细的加工过程。
加捻:twisting 利用回转运动,把牵伸后的须条加以扭转,以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的过程。
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写出各工序作用?A.普梳系统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清梳联)——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B.精梳系统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1-2道)——粗纱——细纱——后加工开清: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梳理:分梳、除杂、均匀混和、成条精梳前准备:初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制成均匀的小卷精梳:去除短纤维、进一步清除棉结杂质、进一步分离伸直平行纤维、制成均匀精梳棉条预并、混并:并合、牵伸、混和、成条粗纱:牵伸、加捻、卷绕与成形细纱:牵伸、加捻、卷绕与成形4、棉纺生产的特点(与毛纺生产比)?棉纺特点:与毛型纺相比,工艺流程短,速度高,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广,加工成本低。
5、皮辊棉、锯齿棉的特点?皮辊棉: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棉: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6、唛头中各字符代表的含义?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代表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做标志。
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到七级。
长度代号:25……32mm用“25……32”表示,以1mm为级距,25mm包括25.9mm 及以下。
※第一章1、棉纺粗梳系统:2、棉纺精梳系统:3、粗梳毛纺系统:※第二章1、代号表示: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2、配棉: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
3、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目的:从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质量要求,也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大时间的稳定。
4、原料混合的方法分为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第三章1、开松:为了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开松可以分为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
自由开松的形式:自由撕扯、自由打击特点:作用较缓和,纤维损伤少、杂质破碎也少,适用于开松的初始阶段;握持开松的形式:握持打击、握持分割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
22、除杂:为了在开松的同事,清楚原料中大部分杂质、疵点以及短绒,使原料变得较洁净。
3、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a、开松机件的形式;b、开松机件的速度(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c、工作机件之间的隔距(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d、开松机件的角钉、刀片、针、齿等的配置(置针密度↑→开松作用↑)。
4、图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θ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之,θ角减小,尘棒间隔距增大,顶面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增大,开松作用加强。
纺织技术专业学习技巧的进阶指南纺织技术作为一门专业领域,涉及到纺织原料、纺织工艺、纺织机械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者来说,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掌握一些进阶的学习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纺织技术专业学习的进阶指南。
一、扎实基础知识纺织技术专业的学习首先要打好基础。
纺织材料学、纺织工艺学、纺织机械学等基础课程是学习的基石。
首先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掌握其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加课堂讲解来加深理解。
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加深对纺织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深入了解纺织工艺纺织技术的核心在于纺织工艺,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纺织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可以通过参观纺织企业、参加行业研讨会等方式,了解纺织工艺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纺织工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对纺织工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关注纺织机械的发展纺织机械是纺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生产的基础设施。
因此,关注纺织机械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技术书籍和期刊,了解纺织机械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
同时,可以参观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了解纺织机械的生产和维护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纺织机械,可以提高对纺织机械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四、跟踪行业动态纺织技术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
因此,跟踪行业动态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可以通过关注行业协会的官方网站、订阅行业期刊等方式,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研究成果。
同时,可以参加行业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通过跟踪行业动态,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纺织技术和市场需求,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五、多进行实践操作纺织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多进行实践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实验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纺织技术的实践操作。
学习指南
纺纱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从纤维原料到形成纱(线)的主要加工过程。
本课程包含绪论、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梳理前准备、梳理、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毛型纱线生产系统、麻纺纱线产品与工艺和绢纺纱线产品与工艺、纱线质量控制共十三章,既有纺纱的总体原理,又有各种纤维纺纱的具体流程、设备和工艺,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纺纱的专业知识,并对各类纤维的纺纱工艺设计具有一定的了解。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了解和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各种纺纱系统、流程、纺纱工艺及纱线的质量控制;了解和掌握纺纱加工技术、装备等的最新发展。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
(2)掌握棉纺的纺纱工艺流程、纺纱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3)熟悉毛纺的纺纱工艺流程、纺纱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4)了解麻纺、绢纺的纺纱工艺流程、纺纱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5)熟悉新型纺纱工艺技术及其装备等。
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1)熟悉并掌握先修知识。
学习前应先修完“纺织材料学”、“机械原理”等课程。
(2)应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并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的纺纱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制定学习计划书,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重点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因纤维性能不同而导致的实现该原理的设备和工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掌握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的纺纱流程、设备及工艺。
(4)充分利用本课程资源中的动画、录像等资料,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了解纺纱的科技前沿,掌握先进纺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