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地图
- 格式:doc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9
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海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图释导学,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归纳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对照地图指出与我国陆地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我国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有学生通过读图找位置记顺口溜填图等方式,熟悉并尝试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地理实践目标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认识我国有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和难点1.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图文结合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教材设计思路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
它们是谈论和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
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需要放到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
所以,在教材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航拍中国》片头。
问题引领:视频中反映了我国疆域的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二课时 地图【考纲定位】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自主学习】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______。
(3)表示形式:② 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_____。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 ____ ,经线定⑤_____ 。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地形剖面图:(1)意义: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 和⑨ 状况。
(2)绘制步骤A.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 画出剖面基线AB 。
B.确定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原图的下 面绘水平线MN ,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 标。
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 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
C.定交点:找出剖面基线AB 与等高线的交点(1~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 线上引垂线。
D.找高程、描点: 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E.连线: 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 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自主探究】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多少倍?2.在下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3.如何确定下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合作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 ___,坡度越____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___ ,坡度越___ ;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 ________、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___ ”的地形区。
“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合作探究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反思归纳】1.等高线地形图中,路线选择原则:山区修建公路要遵循沿修筑的原则,选择坡度__ 、距离 __ 、的线路。
2.通视的基本条件:通视问题可通过作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 )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 (填可或不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 (填可或不可)通视。
3.判断所绘地形剖面图是否正确的方法:抓住剖面线的、、经过的和、的海拔高度、相对位置来综合分析。
【自我检测】下图所示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完成1~2题。
1.等高线A的数值可能是( )①300m②400m③500m④600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等高线内某点的高度可能是( )①350m②450m③550m④650m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4、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A.从东流向西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西流向东D.从东北流向西南6.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7.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A.600550 B.600450 C.400550 D.400450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 )A.A处是山谷B.B处是山地C.CD处是山脊D.EF处是山谷9、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A.1.2℃B.1.2℃-2.4℃C.2.4℃-4.8℃D.0℃-2.4℃10、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第二课时地图【方法规律总结】1.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缓陡3.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的表达4.判读地貌类型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④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⑥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5.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
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6.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读(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平缓(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3)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则坡度越陡。
7.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山脉走向、阴坡、阳坡等特征,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的区别。
盆地、谷地不易散热,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盆地有时也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周围的环境等。
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②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和输油管线的选择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
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通过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一是可以减少修路的工程量,二是道路比较平坦,利于车辆行使,三是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在两点间修建缆车索道,在计算其长度时,不仅要根据比例尺算水平距离,还要考虑两点的高差。
b.开辟梯田,应选择满足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c.引水线路,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d.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课后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 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 A.20厘米 B.40厘米 C.60厘米 D.80厘米右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4.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A .从乙到丙B .从丁到乙C .从戊到甲D .从丁到戊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图中M 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与甲城镇的相对高度以及 M 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 .508米 跳水运动B .264米 飞行运动C .198米 滑雪运动D .369米 攀岩运动6.若在A 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A .图中两城镇 B .隧道口F 处 C .陡崖的崖顶 D .山坡D 处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
据图回答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