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6.58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三、找出画面,体验情感

1.同学们,拍电影就是将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观众,感动观众。如果让你讲《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微电影,你觉得最能感动人发人深思的是那几个画面?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2.你们为什么要重点展示这几个画面?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四、读对话,体验感情。

1.一部电影要想感动观众,光靠画面还不够,还应该有打动人心的对话,让我们一起来找找人物的对话。

2.出示对话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教师提出质疑。

5.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对话的语气。

6.师小结:大家通过自己对人物内的揣测,都将人物的语言读得非常生动、恰当,你们都是一个个优秀的小演员。

五、关注文本,体验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母亲,要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神马办法?

(语言、神态、动作、外贸描写)

2.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3.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反思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又变化。读者堂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做个性化的解读,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情感,体会文章中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第六组课文只要讲了父母之爱,要求让孩子在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截取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件小事来表达母亲对他的无私的爱,它比《地震中的父与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时,我注重引导孩子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去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画面到角色内心到语言文字,逐步深入,最后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一、体验,走进文本的画面。

小学生的思维更有赖于形象思维,因此呈现画面,从画面中去体验是起步。这篇文非常具有画面感,特别是作者三次看到母亲工作的画面。第一幅是作者刚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看到的。第二幅画面是母亲掏出毛票,第三幅是母亲重新陷入工作的画面。通过想象和描述画面来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挣钱的艰辛,以及当时家庭的贫困。同时引导孩子关注细节,比如“褐色的口罩”“疲惫的双眼”“龟裂的手指”都看出母亲挣钱的辛苦,从而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验,走进人物的角色内心。

角色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语言恰恰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情感。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对话来展示。文中母亲河孩子的对话,旁观者与母亲的对话。这一点是我认为做的是比较成功的。第一遍学生读要钱的话,是理直气壮的。老师提出质疑,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应该读出愧疚,读出难以说出口的语气。这样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三、体验,走进文本的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作者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根基。欣赏画面和揣摩角色内心的两个步骤后,我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语言,聚焦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在前面亮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找到描写母亲的语句,并且抓住关键词来揣摩母亲的情感。

通过这样三个步骤,在短短一节课内,孩子们都对文本进行了个性的解读,并且逐层深入,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