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林业局西北楞监测样地简介及相关经营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
林口林业局可持续经营的思考鲍洪江【摘要】介绍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口林业局的自然概况,分析了其可持续经营的条件,并提出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科学经营的措施.【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可持续经营;林口林业局【作者】鲍洪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乌马河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位于牡丹江林区,由完达山支脉老爷岭西坡及小锅盔山脉构成,于1963年建局。
平均坡度12°~18°,经营区总面积273025hm2。
活立木总蓄积1306万m3,天然林面积131925hm2,蓄积7719230m3,人工林面积81643hm2,蓄积5038549m3。
森林覆被率78.8%。
可持续经营就是要不断扩大森林面积,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口林业局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368万m3,属于森林资源严重过伐森工企业。
长期以来承受可采资源枯竭和经济危困的双重压力。
随着国家一期“天保”和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口林业局经济略有好转,资源危机有所缓解,特别是2014年4月1日龙江森工企业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停止,是林业企业缓解森林资源过量消耗,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的有效措施,也是可持续经营的根本保证[1-3]。
林口林业局广大职工、群众长期以来坚持人工造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人工造林面积达到200万亩。
现已成林人工林面积120万亩,蓄积500万m3。
人工林林龄结构合理,树种选择科学,培育措施得当。
特别是各级科研部门和专业院校长期以来结合森林抚育、人工更新措施和促进天然更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科研活动,取得了批量科学数据,对指导全林区森林培育有广泛的指导意义[4-6]。
林口林业局建局较早,可采资源枯竭,林分品质严重下降。
天然林平均公顷蓄积量仅为59.1m3,远远低于全省天然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94m3,且大部分为软阔叶林、硬阔叶林、少量针阔混交林。
林口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林口县是黑龙江省资源富县,矿产资源大县之一,201国道从县城内通过,交通位置较优越。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林口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归纳总结出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林口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林口县概况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牡丹江市管辖,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接处,介于东经129°17′~130°46′,北纬44°38′~45°58′之间。
东毗鸡西、鸡东,西连方正、海林,南交牡丹江、穆棱,北接依兰、勃利。
县城所在地林口镇位于县域中心,距省城哈尔滨市495公里,距牡丹江市110公里。
林口县是黑龙江省资源富县,矿产资源大县之一,201国道从县城内通过,交通位置较优越。
林口县辖12个乡镇,其中9个建制镇、3个乡,200个行政村。
2005年,全县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0.03%,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13亿元,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83亿元、7.11亿元、10.1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8:27.2:39.0。
2 土地利用现狀及土地开发程度2.1 土地利用现状2009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为712905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67262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5033公顷;未利用地面积25247公顷。
2009年林口县属面积391027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为356136公顷,占总面积的91.08%;建设用地面积为13692公顷,占总面积的3.50%;未利用地面积为21199公顷,占总面积的5.42%。
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和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在林口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为321878公顷。
农用地总面积316489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1341公顷,未利用地面积4047公顷。
本次论文课题只对县属部分做出分析,森工局部分暂不做分析。
2.2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反映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历史过程,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水平的指标。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黑河流域荒漠化定位监测站简介一、站点情况介绍黑河流域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隶属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行政上受甘肃省张掖市林业局领导,业务上受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科技厅等部门指导。
根据研究需要,在张掖市北部荒漠区红沙窝、龙渠设立了两处荒漠化动态监测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内都修建了专门供研究人员住宿生活的房屋,设置了进行气象、土壤、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及其它有关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的试验场所及相关设施。
两处监测站近年来架通了照明线路、电话,实现了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和现代化科研仪器的广泛使用,具有开展荒漠化监测、沙尘暴研究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是研究荒漠化植被演替动态、生态环境自然演变的理想场所,荒漠化植被样地固定调查已持续5年多,为进一步开展沙尘暴监测预警、荒漠化监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二、自然地理概况黑河流域荒漠化定位监测站,地处黑河流域中游,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北15公里处,区域内绿洲、农田、牧场和沙漠、戈壁、盐碱滩地交错分布,北部分布着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塔克拉玛干三大沙漠,风沙线长达1600km,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典型的过渡地带。
监测站海拔1450 m,地理坐标N 39°01ˊ46.3〞, E 100°31ˊ56.2〞,属中温带干旱荒漠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28.7℃,年平均降水量129mm,年蒸发量2074.9mm,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日照时数为3085小时,无霜期156天。
监测区属平原荒漠植被区系,土壤为灰棕荒漠土,主要以旱生、中旱生的藜科、蒺藜科、豆科、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蓼科等植物为主;主要植被为珍珠、红砂、合头草、碱蓬、霸王、白刺等旱生荒漠植物。
三、人员情况监测站隶属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于1978年,现有职工72人,按岗位性质分: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技术工人20人;按职称分,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23人。
林业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林业监测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林业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目标。
1. 建立完善的林业资源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测和数据收集。
2. 提高林业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林地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林地的空间信息,包括森林覆盖率、植被类型、植被高度等数据。
2.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野外调查和监测,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等情况。
3. 林木资源调查,对林木的种类、数量、质量等进行详细调查,建立完善的林木资源数据库。
4. 林业灾害监测,监测林火、虫害、病害等林业灾害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时间、地点、方法和责任人。
2. 采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和数据统计结果。
4. 结果应用与管理,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指导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项目保障。
1. 人员保障,确保项目实施所需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
2. 资金保障,合理安排项目资金使用,确保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六、项目效果。
1. 林业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2.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
林业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实施方案,及时了解林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林木覆盖率和类型分布情况,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 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3. 监测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了解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监测内容。
1. 采用遥感技术,对林地进行定期监测,获取林木覆盖率和类型分布的数据。
2. 利用生态学调查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定点监测,包括植被、土壤、水质等指标。
3. 结合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
1.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林地覆盖数据,实现快速、全面的监测。
2. 定点监测,选择代表性样地,采用生态学调查方法,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状况。
3. 统计监测,结合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五、监测周期。
1. 遥感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遥感监测,掌握林地覆盖的动态变化。
2. 定点监测,每季度对代表性样地进行定点监测,了解季节性的生态系统变化。
3. 统计监测,每年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监测。
六、监测成果应用。
1. 提供林业资源的动态变化数据,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监测数据支持。
3. 为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
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资源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遥感监测、定点监测和统计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面了解林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进行时·驻村思与行T西北楞地处林口县建堂镇最南端,全村404户,总人口1713人,常住人口1465人;全村耕地面积5600亩,人均耕地3.3亩,农作物种植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
由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经济作物不成规模、畜牧养殖发展滞后、村民致富渠道单一,2014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5人。
2019年,西北楞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按照林口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要在原有中、长期发展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风险小、易操作、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产业,提高家庭收入,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励志脱贫”的要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庭院经济,带领贫困户立足“小产业”、做好“大文章”,不断增加原始积累、拓展增收渠道。
扶志激励定项目。
为改变贫困户“不太想干”的惰性习惯、“没啥可干”的迷惘心态、“不太会干”的畏难情绪,避免“养懒汉”现象发生,驻村工作队通过逐户深入调研,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挖掘增收致富的潜在因素,增强他们的自强意识、脱贫信心。
在频繁入户唠家常的过程中,用政策引导,用实例证明,用典型激励,用算账说服,在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共同研究适宜本地、各户发展的“小产业”项目。
经过咨询农业专家、进行市场研判,带领1户贫困户种植高产大豆“宇超1号”,带领3户贫困户养殖笨鸡,带领1户贫困户养殖大鹅,带领1户贫困户养殖笨猪,并利用工作队驻地的庭院,带领1户贫困户种植豆角“架豆王”。
我们认为,在项目抓手上实现零的突破,就是为贫困户点燃了先脱贫、后致富的星星之火。
出钱出力助信心。
在驻村扶贫的过程中,工作队的同志发现,因为贫困户普遍缺乏脱贫信心,看不到希望,也就缺乏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所以大家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只要贫困户愿意干活并付诸行动,就全力支持、全程服务、全面带动,种植、养殖项目所需的前期费用都由工作队负担。
2019年,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购买大豆种子、承包4亩土地,种植大豆“宇超1号”;购买豆角种子、架棍,在工作队驻地庭院种植豆角“架豆王”;购买铁围网,新建鸡舍、鹅舍,购买笨鸡雏90只、鹅雏20只、玉米200斤;帮助维修猪舍,购买笨猪崽2头……为更好地引导和带动贫困户,在推动“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作队既出钱又出力,时时关注,全程参与——从春耕播种到雨季看地,从施肥打药到田间管理,从插豆角架到摘豆角,从建鸡舍、鹅舍到运送饲料,从定期查看畜禽养殖到买药喷洒做好防疫……贫困户看到笨鸡、大鹅、笨猪一天天长大,看到立足“小产业”合力“大攻坚”□隋海波——林口县建堂镇西北楞驻村工作队记事党的生活46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里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隋海波供图)脱贫攻坚进行时·驻村思与行T摇铃的大豆出现“丰产荚”,看到驻村工作队实实在在的付出,内生动力逐步被点燃,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咱缺啥工作队帮啥,再干不好,还不让人家笑话死啊!”求亲拜友促销售。
林业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林业监测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观测和调查,以获取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状况的信息。
林业监测的实施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业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监测目标。
1.森林资源调查,包括森林面积、森林类型、森林结构、森林生长状况等内容。
2.森林生态环境监测,包括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土壤环境等方面的监测。
3.森林病虫害监测,对森林植被病虫害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4.森林资源利用监测,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森林采伐情况、森林产业发展情况等。
三、监测方法。
1.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森林资源信息,包括森林面积、类型、结构等。
2.样地调查,设置样地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
3.定位监测,利用GPS等定位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和记录。
4.生态监测,通过设置生态监测点,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观测。
四、监测工具。
1.遥感设备,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设备,用于获取大范围的森林资源信息。
2.调查工具,包括测量仪器、样地设置工具等,用于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
3.定位设备,包括GPS定位仪等设备,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和记录。
4.生态监测设备,包括气象站、水文测量仪器等设备,用于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观测。
五、监测数据处理。
1.数据采集,对监测获取的数据进行统一的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分析,利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状况的信息。
3.数据报告,编制监测报告,将监测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成果应用。
1.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监测成果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2.森林环境保护,根据监测成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3.森林病虫害防治,根据监测成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森林植被健康。
简述林口林业局林地生产力现状及维护措施王琴【摘要】通过对林口林业局林地生产力现状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口林业局在森林经营及地力维护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及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相关措施.【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林地;生产力;维护措施【作者】王琴【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柴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海林市柴河镇,157131【正文语种】中文1 林地资源概况林口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273025hm2。
其中:林地面积270526.61hm2,占总面积的99.08%;其它土地面积2498.39hm2,占总面积的0.92%。
森林覆盖率为80.47%,林木绿化率80.52%。
全局林地面积270526.61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19689.79hm2,占林地面积的81.21%;灌木林地面积140.04hm2,占林地面积的0.05%;疏林地面积12.52hm2,占林地面积的0.01%;苗圃地面积98.43hm2,占林地面积的0.03%;未成林地面积563.06hm2,占林地面积的0.21%;无立木林地面积41902.03hm2,占林地面积的15.49%;宜林地面积6525.15hm2,占林地面积的2.41%;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1595.59hm2,占林地面积的0.59%。
全局活立木总蓄积为20398830.8m3。
其中:有林地蓄积20055952.3m3,疏林地蓄积148.8m3,散生木蓄积342729.7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8.31%、0.01%和1.68%。
2 林地生产力现状及分析有林地面积219689.79hm2,其中:幼龄林面积63889.8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9.08%,中龄林面积102563.09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6.68%,近熟林面积42064.96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9.14%,成熟林面积11153.98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09%,过熟林面积17.96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