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四讲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本文关键词:代表人物,哲学,分析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本文简介:摘要: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它的出现是西方哲学进入现代的重要标志,其代表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等提出了深刻而独特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分析哲学的特点。
同时,从分析哲学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映射出现代西方哲学关注人性、注重逻辑、关注科学等特点,充分显示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本文内容:摘要: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 它的出现是西方哲学进入现代的重要标志, 其代表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等提出了深刻而独特的哲学思想, 反映了分析哲学的特点。
同时, 从分析哲学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映射出现代西方哲学关注人性、注重逻辑、关注科学等特点, 充分显示出现代西方哲学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分析哲学; 代表人物; 特点; 现代西方哲学特征;分析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来讲一般是指英美和欧洲大陆的主张哲学, 狭义的语言分析哲学指贝特兰▪罗素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乔治▪爱德华▪摩尔对日常语言的概念分析, 以及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布▪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通过对代表性哲学家思想的分析研究, 归纳分析哲学的主要特征, 由此影射出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 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哲学、发展哲学、启迪人生。
一、分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 并为北美国家所熟知。
它作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曾在世界哲学流派中占据制高点。
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在19世纪末在语言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成为分析哲学的直接思想先驱。
不过, 西方哲学界一般说来仍把20世纪初的英国看作分析哲学的发源地, 并把罗素于1905年发表的《论指示》一文视为分析哲学形成的象征, 它头一次比较详细地阐述分析哲学某些基本观点。
第六讲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第六讲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概述1、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与经验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的哲学派别。
它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实证主义于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产生于法国和英国,先后经历了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三代。
从历史方面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为资产阶级调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统一人的思想与行动的理论学说。
从科学方面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的重视和崇拜,迫切需要哲学思维能够适时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从哲学方面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英、法两国哲学由古典哲学向现代码哲学转变的结果。
2、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明确表示拒斥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体系和思辩时凤,主张哲学建立在经验事实和科学证实的基础之上,把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局限在与科学有关的范围和领域,反对哲学研究世界观、本体论问题。
其次,试图用“经验”、“感觉”、“要素”等取代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以“中性”哲学自居,回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试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再次,否认人有认识经验以外实在事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张把知识局限在感觉经验和现象的范围之内,宣扬不可知论。
最后,推崇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用实证科学改进自然和社会。
孔德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各有不同。
3、实证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实证主义刘现代西方哲学中最持久、稳定和最有影响和流派。
法国的孔德(1798---1857)、英国的约翰.穆勒(1806---1873)、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早期实证主义的代表。
奥地利的马赫(1838---1916)、德国的阿芬那留斯(1843---1896)的经验批判主义,被认为是第二代实证主义,二十世纪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的实证主义,被称为第三代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
分析哲学与哲学分析(2)分析哲学与哲学分析分析哲学的方法现代逻辑,它的创始人弗雷格。
因此,理解弗雷格的思想,特别是理解他的逻辑,对于理解分析哲学的方法至关重要。
江怡用一节讲述弗雷格,题目是“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张庆熊则用一章讲弗雷格,题目是“弗雷格:现代逻辑之父”。
从这两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他们不仅专门论述了弗雷格,而且首先突出的是他的逻辑思想。
特别是,张庆熊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弗雷格的《概念文字》的主要内容,包括具体的技术内容。
弗雷格的概念文字无疑是逻辑,而不是哲学。
在撰写分析哲学史的著作中,尤其是在一阶逻辑非常普及的今天,如此详细地介绍弗雷格的逻辑思想,似乎有些离题。
但是张庆熊认为,没有弗雷格的逻辑,“就谈不上当代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和语言批判的方法”。
他还认为,弗雷格“对现代逻辑的构想是建立在他对逻辑和语言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刻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张庆熊,第13页)这里显然体现了一种对弗雷格逻辑的认识,并且隐含着一种对这种逻辑应用于哲学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在这一论述的基础上,到了陈述弗雷格的一些最主要的语言哲学思想的时候,比如“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区别概念的对象以及概念的等级”,“区分涵义和所指”,(张庆熊,第37-39页)它们背后的逻辑思想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张庆熊这样论述是有所考虑的。
江怡关于弗雷格逻辑虽然介绍得简单(这里无疑有体例的考虑),但是他同样说明,根据弗雷格的逻辑,“把判断提升为逻辑的核心地位,就意味着把句子而不是把名称作为思维活动的出发点,这一思想对哲学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江怡,上卷,第106页)在我看来,这些介绍和认识是正确而恰当的,它们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逻辑分析绝不是零敲碎打,而是有其自身的系统性。
“零敲碎打”这种批评常常伴随或隐含着另一些批评,这就是分析哲学方法的局限性,它解决不了哲学的重大问题或根本问题。
在我看来,重要的是应该看到,分析哲学的方法是如何给哲学带来进步和发展的。
中山大学课程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山大学课程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山大学课程表序课程类别开课对象课程名称学分授课老师上课时间地点备注1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儒家哲学研究——先秦儒学4黎红雷教授周一下午3:00开始(第一次课24日在讲学厅,之后在中哲所)中哲所说明:中国哲学专业必修课“儒家哲学研究”专题中的每门课(如:“两汉哲学”、“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任一门均可当“儒家哲学研究”的学分;如选修同一门中的不同专题者,只有一个专题的成绩当必修课成绩,其它成绩则以该方向的名称列为选修课成绩。
2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哲学史方法论4陈少明教授周三下午3:00开始会议室3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国外马克思主义4刘森林教授周二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4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博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4博导轮流上课周四下午3:0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5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一)4徐俊忠教授林育川讲师周四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6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美学研究4罗筠筠教授周五上午9:00开始文5097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古典诗学名著精读4周春健副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准备张舜徽著《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二书。
8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宗教经典研读4冯焕珍教授周一晚上7:00开始中哲所9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宗教理论4李兰芬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中哲所10伦理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郝亿春副教授周一上午9:00开始会议室11外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研究4翟振明教授周三晚上(隔周)7: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英语阅读、网上讨论、期末论文。
中学政治必修四哲学学问点总结哲学是政治必修四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政治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学政治必修4哲学学问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中学政治必修4哲学学问点总结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含义: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敬重自然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安排性、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3.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4.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任何详细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和载体。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联系:唯物辩证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2.区分: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更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确定的。
b.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相对的。
5、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歼灭。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内容⏹西方科技哲学思想逻辑实证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库恩的历史主义⏹现代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
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
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1.逻辑实证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
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
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他前期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后期主张日常语言分析。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和老师一致,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读过罗素的一本著作,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
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分析哲学的技巧
1. 分析概念:对于某一个概念或问题,将其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从中找出相互关联的概念,并从中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
2. 辩证法:通过对相互矛盾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对比和辩论,以期求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 归纳法: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的总结来得出普遍原则或结论。
4. 演绎法:从已知的前提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结论。
5. 分类法:将复杂的事物和问题分成一系列更简单的分类,以期更好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6. 反观自己:审视自己的个人信仰、偏见和假设,以增加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7. 分析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哲学名著或其他重要文本的观点、思路和逻辑,以及背后的前提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