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分析哲学
- 格式:ppt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42
2019-2020年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3.2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重点】认识事物要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难点】分析与综合为什么必须相结合;【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起积极作用的一些事例;理解:①能结合事例,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含义;②能结合事例,表明分析与综合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意义;⑵能力方面:①提高认识事物时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辩证关系的讲述,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通过本框题的教学,使学生提高对我国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的自觉性;复习提问:1、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整体和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2.人脑怎样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一是复习一下旧知识,给新课作知识准备;二是使同学明确对感性认识加工制作,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就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从而导人新课。
)导入新课: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也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为此,首先就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分出粗、精、真、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事物联系起来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这就是综合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讲授新课: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板书)1.分析与综合的结合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板书)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客观事物又都是作为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而存在的。
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系统和结构,事物的各个要素、部分又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干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是整体的一部分;事物又是变化发展的,是一个过程,有它发展的各个阶段。
所以,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既要对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种关系,进行分析。
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综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析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了解分析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哲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现象学等。
2. 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罗素、奥斯汀等。
3. 分析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分析哲学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分析哲学的方法:逻辑分析、语言分析、语义分析等。
5. 分析哲学的应用:在哲学、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分析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分析哲学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分析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哲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分析哲学家的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分析哲学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分析哲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教师系统讲解分析哲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哲学的核心内容。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分析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哲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分析哲学家的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哲学的学习心得。
第五讲:现象学的起源和性质
一、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历史纠葛
现象学代表着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转向。
以胡塞尔为代表。
整个分析哲学和现象哲学的背景,其一是反叛黑格尔哲学。
反叛黑格尔是以共同的反心理主义为标志;其二是进入对逻辑的研究,分析表达和意义;其三,处理形式(逻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否以形式的方式来表达意识内容(胡塞尔),能否以纯粹数学化的逻辑来表达思想(弗雷格)→都是形式主义的路线;其四,反二元论,反笛卡尔。
胡塞尔受到弗雷格批评,改变了其学术方向。
亦有学者指出,胡塞尔在1891年批评罗德时即提出了关于意义与对象区分的观点。
黑格尔的心理主义,用心理学解释逻辑学。
因此我们无法从形式上判定我们使用概念的有效性。
只能按照某一个特定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按照某种形式化要求来进行推论。
因此,逻辑学必须依赖心理学。
概念弗雷格与胡塞尔的关系
《逻辑研究》:纯粹逻辑学引导、现象学研究→六项研究
六项研究。
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的方法:非经验的,反对实证主义。
非内容性的,是形式的要求,反对心理主义;形式和内容二者完美统一。
本质的直观就是概念的还原。
本质还原方法与本质直观现象学。
本质存在。
逻辑的、形式的、推导方式。
解释方式、
舍勒:现象学是精神的态度。
海德格尔:形式指引?
Dasein:存在者的存在本身。
第五章早期分析哲学一、分析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概况自从摩尔和罗素20世纪初在英国剑桥掀起了反对唯心主义的革命之后,整个20世纪的英美哲学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分析的时代”;而随着弗雷格思想被重新挖掘和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广泛传播,分析哲学逐渐成为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要内容。
经过“语言的转向”的洗礼和与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想之间的交流,分析哲学发展到20世纪末,已然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并非常强大的传统:它的重要性突出地表现在,分析哲学始终被看作是与欧洲大陆哲学相对抗的哲学思潮;而它的强大则表现在,出现在20世纪英美哲学中的任何一种不属于分析哲学的理论观点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分析哲学的影响。
这些都无可争议地使20世纪的英美哲学打上了“分析哲学”的时代烙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分析哲学运动,是一场激进的反叛传统的运动.这场运动的缘起,与当时西方文化的基本背景有关,也与哲学界自身的逻辑发展相关.世纪之交,在西方文明中突现出一个显著的历史事实,同文明内部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宗教,艺术,哲学……等)相比,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这种文化形态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核心的地位.它获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功并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革,迎来了20世纪初的伟大科学革命,震撼了西方思想界.另外,由于完善传统逻辑的历史性努力从而结束逻辑学从亚里士多德以来二千多年的停滞状况,由于为消除其缺陷的时代需要,由于建立精确语言的迫切要求,以及为了解决数学悖论的理智考虑,于是,不同于二千年来占统治地位逻辑的崭新逻辑--数理逻辑兴起.这为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逻辑分析工具.所以,分析哲学的产生是科学主义思潮崛起的结果,是哲学科学化的最新尝试。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它也得益于现代逻辑——数理逻辑的产生。
同时,就历史角度考察,在整个社会心理和历史性思潮的演变方面,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现代人普遍采取一种非虔诚的怀疑的立场,面前述虔诚的,稳定的心理正是构成一切宗教的和形而上学的信念的基础.于是,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开始丧失了光彩,甚至理性,经验,外界实在……,都受到怀疑式的审视和批判性的考察,任何对象都没有取得豁免权,无论是探讨终极问题的兴趣,还是对任何形而上体系的信心,都较以往时代大大削弱了.这是时代思潮的演变.在哲学界内部,上世纪以黑格尔巍峨的体系为顶峰的德国古典哲学已日益衰落;与科学进展相比,很多哲学家对哲学界:,停滞不前和意见纷纭啧有烦言,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之后,在黑格尔及其追随者以其思辨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对抗中,自然哲学声誉扫地败下阵来.于是,整个西方哲学界或先或后掀起了一股非黑格尔化的哲学浪潮,进而成了对整个哲学史的批判性反思.当时,一位分析哲学家的一段话典型地表现了哲学界的心态:"没有一门别的科学象哲学这样,有如此多的争论和意见分歧;在哲学中,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数学都以万无一失的步伐整齐向前,数学之所以能如此坚强有力,全在于它的方法.自然科学用实验方法确凿无疑地检验它的论断,人文科学则用观察和历史研究来查对自身.--可是唯独哲学,……却无防身之物,任凭蝶蝶不休的笔墨和口舌之战去摆布."(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论集》第1集,三联书店版,第182页)这样,一般强大的变革的力量在哲学界内部兴起,这些革新派哲学家希望彻底解决哲学论争,结束几千年来层出不穷的相互争论不休的庞大的哲学体系,这是一种一劳永逸的理想.他们希望单独地,确定地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哲学问题,从语言分析获得突破口,从现代逻辑输入精确性,从现代科学引入方法论,使哲学逻辑化,分析化,科学化,技术化,从而,导致哲学问题解决的确定性.他们矛头首先针对旧的,体系式的思辨哲学.这种旧式的思辨式的体系哲学,企图在科学之外,去建立一种关于支配宇宙的最普遍原则的知识,这种体系常常用独断的思辨和简单的类比及想象来构造,而每一体系都宣称自己是关于宇宙的绝对真理.在认识论上,他们采用譬喻的,描绘的语言而非逻辑分析来回答问题.新的一批哲学家放弃并嘲笑了这种宏图大略,他们把宇宙的总图景留给自然科学去解决,而不自己另起炉灶.他们的目标很谦恭:通过对哲学语言的分析来澄清或取消传统哲学问题,通过对自然科学的逻辑分析来建立知识论,他们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的.这里的分析,既有对客观对象的分析,也有对语言逻辑形式的分析.这就是"分析哲学"一名之由来.它代表了本世纪英美哲学的一个强有力的鲜明趋向:体系时代的终结,分析时代的兴起.分析哲学家以「澄清」哲学语言作为哲学论述之主体.二十世纪可说是语言的世纪,当代语言哲学之滥觞,虽可远溯至希腊时代,苏格底常问之「什麼意思」(what do you mean ),「你如何知道」(how do you know )分析哲学要义:1,哲学是分析,是对於逻辑与语言的关心,目的在釐清思想.2,哲学是一种活动.3,哲学是要去澄清命题.4,哲学思想工作正是要使其清楚,并清楚界定哲学的范围.5,能说的就要说清楚,不能说的就要保持沉默。
03分析哲学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的出现是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一场革命,它使西方哲学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进人了“分析的时代”。
作为20世纪西方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分析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英国和德国,至今已有1〇〇余年历史。
发展到今天,这一哲学传统在英美等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贯彻到英语国家(English-speaking)哲学科系的建制体系、课程设置中,体现在从事哲学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和风格中。
甚至有人认为,其旺盛的生命力已经远远超过欧洲大陆的现象学传统,尽管这样的说法仍旧容易引起争议。
本章主要从分析哲学概况,代表性哲学家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罗素、维特根斯坦与分析哲学后期的几位哲学家等方面展开。
第一节分析哲学的源流人们习惯于把分析哲学说成是“英美”分析哲学,这种盛行的现代说法除了撇开现代斯堪的纳维亚哲学家的工作,也没有考虑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等新近产生出来的对分析哲学的兴趣,曲解了产生分析哲学的历史背景,或许“英奥分析哲学”这种说法会比“英美分析哲学”更为合适。
®黑尔(John Heil)对分析哲学曾作出如下解释,这个术语用于指代各类哲学技术和趋势,尽管很难对分析哲学给出一个确切标准让它区别于其他哲学,但我们还是不能把分析哲学理解成一个学派、信条或学说。
不过无论如何,分析哲学家还是有个基本的、共同的特征,即用英语写作,……他们是①M.达米特:《分析哲学的起源》,王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 — 3页… · 62 ·罗素、摩尔(George Edward Moore)、维特根斯坦的继承者。
®这些先驱在20世纪早期追求某种形式的、精确的哲学分析,并实践着“分析”,尤其是罗素与维特根斯坦。
分析哲学发展至今天,尽管在这个领域中从事分析哲学研究的人很多,或者被称作分析哲学家人也不少,但让人耳熟能详且广泛得到承认的人物则不是很多,前面提到的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自不用说,他们都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分析哲学中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简述1、简介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分析哲学是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或思潮,主要包括逻辑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见日常语言哲学),也包括批判理性主义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不属于这些支派的分析哲学家。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剑桥,本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哲学界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
它与科学哲学构成了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
它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语言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哲学家看来,二千多年来,科学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步,而哲学几乎在原地循环,哲学的落后和科学的进步形成鲜明的对照。
分析哲学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1、科学的理论是可以公共地检验的,而哲学的理论不能被大家检验;2、科学的语言是可以互相交流的,而哲学的语言不能被大家都理解;3、科学的方法确实可靠,而哲学的方法玄虚混乱。
因此,分析哲学认为:要推动哲学的发展,就必须发扬科学的这三个方面的优点,排斥哲学的这三个方面的缺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原来的那种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不应成为科学的皇后,而应成为科学的奴仆,哲学应为科学服务。
具体地说,哲学家不应去创造一套独立于科学之外的或凌驾于科学之上的体系,而应把自己的研究范围限于对已经提出的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楚其中哪些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语言的特性和研制理想的语言,以及完善科学的方法。
2、发展历程分析哲学的基本思想最初见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G.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
它继承了D.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A.孔德、E.马赫等人的实证主义传统,是在当时兴起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在英国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一种反抗。
其创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国的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G.E.摩尔、L.维特根斯坦等人。
分析哲学的技巧
1. 分析概念:对于某一个概念或问题,将其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从中找出相互关联的概念,并从中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
2. 辩证法:通过对相互矛盾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对比和辩论,以期求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 归纳法: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的总结来得出普遍原则或结论。
4. 演绎法:从已知的前提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结论。
5. 分类法:将复杂的事物和问题分成一系列更简单的分类,以期更好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6. 反观自己:审视自己的个人信仰、偏见和假设,以增加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7. 分析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深入理解哲学名著或其他重要文本的观点、思路和逻辑,以及背后的前提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