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25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复习第一章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景观中的各类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它们通常以单株、群集、成片的形式出现在各类景观中,是人类着重经营的植物类型之一。
二、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一)按生长习性分类(二)按观赏特性分类(三)按栽培用途分类(四)按生态特性分类(一)按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树体高大,主干发达,主侧枝分明。
➢小乔木:树高5-8m。
➢大乔木:树高20m以上。
2、灌木:树体矮小,无发达主干或多主干。
➢小灌木:株高不足1m。
➢中灌木:株高1-2m。
➢大灌木:株高2m以上。
3、藤木:茎不能直立,须借助于吸盘、吸附根、卷须、钩刺或枝蔓及茎本身的缠绕性,攀附他物向上生长。
4、竹木:叶:秆叶和叶。
花:由小穗组成,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地下茎:又称竹鞭,根据地下茎的发育特征,可将竹木分为合轴丛生型、单轴散生型、复轴混生型。
➢合轴丛生型:地下走茎短缩,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地上密集丛生,适于长江以南地区栽植。
(孝顺竹、佛肚竹)➢单轴散生型:地下走茎游走,节上生芽生根,地上呈散生,适于黄河以北地区栽植。
(紫竹、斑竹)➢复轴混生型:地下走茎兼备上述二者的特点,适于长江-黄河之间地区栽植。
(苦竹、茶秆竹)5、棕榈类:特指棕榈科植物。
是营造南方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选择。
(二)按观赏特性分类:1、林木:以针、阔叶类乔木及竹木为主(1)长绿针叶树种:雪松、白皮松、侧柏、罗汉松、榧树、粗榧等。
(2)落叶针叶树种:水杉、金钱杉、落叶松。
(3)长绿阔叶树种:广玉兰、香樟、肉桂、杜英。
(4)落叶阔叶树种:银杏、悬铃木、栾树。
(5)竹2、花木:指在花期、花色、花量、花形、花香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树种。
(1)花期:春花类(桃、梅、杏、瑞香)夏花类(六月雪、栀子花、扶桑、茉莉)秋花类(木芙蓉、桂花)冬花类(茶梅、腊梅、结香、油茶)(2)花色➢白色:栀子、绣球花、六月雪、银桂等。
第三章园林树木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1.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被称为园林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2.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素。
●气候:温度、光照、水分、风●土壤●地形●生物1)温度因子①最喜温树种:橡胶树(年平均温度20-30℃时能正常生长、产胶;小于5 ℃时爆皮流胶、黑斑、枯少;低于0℃叶色变黄落叶)、轻木(5 ℃时严重受害而死亡)、椰子0℃叶色变黄落叶。
②喜温树种:杉木、马尾松、毛竹。
③耐寒树种:油松、毛白杨、刺槐。
④最耐寒树种:落叶松、樟子松①广温植物:桑树。
②狭温植物:橡胶树。
①寒温带:最冷月平均温度﹤-30℃。
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白桦。
②中温带:最冷月平均温度-30℃~-10 ℃。
红松、胡桃楸、蒙古栎。
③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
核桃、枣树、毛白杨、苹果、白梨、油松、侧柏、白榆。
④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温度0℃~10 ℃ 。
杉木、毛竹、马尾松、油桐、棕榈、茶树、油茶、木荷、樟树、楠木、柑桔、木莲、杜英。
⑤南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温度10℃~15℃ 。
榕树、火力楠、蒲葵、橄榄、翻白叶、苹婆、木棉、肉桂、八角、龙眼、荔枝。
⑥北热带:最冷月平均温度15℃~20℃。
芒果、菩提树、印度榕、巴西橡胶树、团花、咖啡、油棕、鱼尾葵、龙脑香。
⑦热带:最冷月﹥20℃。
轻木、可可、腰果、胡椒、槟榔、水椰。
2)光照因子树木的需光性随树种、环境、树龄不同而有差异。
(1)喜光树种(阳性树):不忍耐庇荫的树种。
桃、落叶松、水杉、桉树、杨树、柳树、栎树、乌桕、泡桐、马尾松、合欢属、金合欢属等。
(2)耐荫树种(阴性树):在一定的庇荫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
冷杉、铁杉、云杉、红豆杉属、穗花杉属、八角属、楠木属、桃叶珊瑚、深山含笑、黄杨属、蚊母属、海桐、八仙花属、枸骨等。
(3)中性树种:介于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之间的中庸性树种;在充足阳光下生长很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阴能力。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主要是: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物、人为的活动等。
在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①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间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它们组合成综合的总体,对植物的生长生存起着综合的生态、生理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生理综合影响中,有的生态因子处于主导地位或在某个阶段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对植物的一生来讲主导因子不是固定不变的。
③生存条件的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间虽互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替代的,缺乏一种生存条件是不能以另一种生存条件来替代的。
④生存条件的可调性:生存条件虽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如果只表现为某生存条件在量方面的不足,则可由于其他生存条件在量上的增加而得到调剂,并收到相近的生态效应,但是这种调剂是有限的。
⑤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引起死亡,这种适应的范围,叫做“生态幅”。
不同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态幅,常具有很大差异。
第一节园林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一、温度因子在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一般植物在4-36℃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而多数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0~25℃之间,但原产地不同,所需温度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的不同温度,给予相应的条件,才能生长良好,开花结实。
1、温度的三基点:(1)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原产热带的植物,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能适应较高温度;原产于温带的植物,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就开始生长,不适应高温;原产于亚热带的植物,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在15~16℃开始生长。
(2)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协调的最适温度:略低于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植物生长较生长最适温度下稍慢,但较健壮。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纲要第一节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一、温度二、光照三、水分四、土壤第二节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的其他环境因子一、地势二、风第三节城市生态环境与树木生长一、城市气候特点与树木生长二、城市土壤特点三、城市水文环境特点四、城市的环境污染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图片链接】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主要指生长地周围的生态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物以及建筑物、铺装地面、灯光、城市污染等物理环境因素。
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不同于自然森林中的树木,而是以人为活动集中的城市地域为主,生长环境具有典型的人为影响。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除了受自身的遗传特性影响外,还受制于环境条件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园林树木多年生、占地空间大的生长特点,决定其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深远。
一方面,环境因子直接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进程和质量;另一方面,园林树木在自身发育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吸收CO2、放出O2,吸收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进行能量转换等,对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进行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时,不仅需了解不同树木所需要的一般环境条件,同时也应了解城市环境对树木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一、温度温度是树木的重要生存因子,它决定着树种的自然分布,温度因纬度、海拔高度不同而发生的变化,是不同地域树种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度又是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和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对树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代谢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树木的所有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都与温度有关,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其它环境因子,如湿度、空气流动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一)基础温度树木生长发育不但需要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总量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树木生长所需的基础温度主要有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积温,树木的生态分布和气候带的划分主要以此为依据。
第三部分外界环境与园林树木生长关系一、概述1、树木的生境气候因子(T、Water、Light、Air)、土壤因子、地形地势、生物因子、人为活动等。
2、几个概念(1)生境:植物具体生存于其间的“小环境(2)生态因子:在环境中的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3)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因素。
间接因子:生态因子中,间接影响植物生活的因素(如地形、地势)(5)生态幅:植物对生存条件和生态因子变化的适应范围。
3、怎样理解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3)生存条件的不可替代性;(4)生存条件的可调性;(5)各种树木都有自己的生态幅。
二、气候因子与树木1、温度(1)树木生长的三基温度:最低温度(4℃-6℃)最适温度(24℃-30℃)最高温度(30℃-40℃,不超过50℃)(2)树木生长的积温积温有效积温度活动积温度(3)温度的变化与树木的生长a、昼夜变温日较差(日变幅):一日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原产大陆气候地区的植物日变幅为10℃-15℃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
◆原产于海洋气候地区的植物日变幅为5℃-10℃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
b、温度的突变寒害:T>0℃霜害:T=0℃冻害:T<0℃冻拔:以小苗为重冻裂:寒冷地区的阳坡或树干的阳面,树干内与干皮表面温差数为10 ℃度,如:毛白杨。
高温(4)T与树木的分布耐寒树种:丁香、龙柏、白皮松、云杉、毛白杨、柿、枣、椿、核桃等。
不耐寒树种:橡皮树、南洋杉等。
需高温树种:柑桔类、桉属、木麻黄、白兰、扶桑、龙眼、荔枝、棕榈科树种等。
(5)防护低温与高温危害的技术措施a、选育抗寒品种——最为积极有效的方法。
b、在较多发生冻害地区,应建造防护林带、风障,改善局部地区的环境,避免或减轻低温危害。
c、在寒流来临之前,于绿地里设置加热器,采取篝火、焚烟等来抵御寒流,增高地区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