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Ⅲ电动汽车后悬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8
电动车悬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悬架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悬架系统直接关系到电动车的操控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电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常见类型和相关优化技术。
设计原理悬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各种路况下提供稳定的车身控制、减震和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
电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传统汽车的悬架系统相似,但也有一些特殊考虑。
例如,电动车的电池重量可能会影响车辆的重心位置,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一因素。
常见类型前悬架系统前悬架系统是电动车前车轮的悬架系统。
常见的前悬架类型包括麦弗逊悬架、双叉臂悬架和独立悬架。
麦弗逊悬架是最常见的前悬架类型,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良好的操控性。
双叉臂悬架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更高的操控性,但结构更加复杂。
独立悬架则是一种相对高端的前悬架类型,可以提供更高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后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是电动车后车轮的悬架系统。
常见的后悬架类型包括扭力梁悬架、多连杆悬架和独立悬架。
扭力梁悬架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后悬架类型,但悬挂性能较差。
多连杆悬架可以提供较好的悬挂性能和车身控制,但结构复杂。
独立悬架在后悬架系统中也可以应用,提供最高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相关优化技术轻量化设计电动车的悬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
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悬架系统的质量,从而降低车辆的整体质量,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主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驾驶员需求实时调整悬架系统的硬度和高度。
这可以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来监测和分析路面信息,然后根据路面情况调整悬架系统的参数。
这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动态悬架调节动态悬架调节可以根据车速和驾驶模式来调整悬架系统的参数。
例如,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悬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为更硬的设置,提高操控性。
而当车辆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时,悬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为更软的设置,提高乘坐舒适性。
118AUTO TIME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微型电动汽车后悬架设计沈易晨 王传杏 李健南通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摘 要: 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发展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更快更舒适成为了今后汽车的研究方向,因此悬架系统成为了人们首要的研究目标。
本设计以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悬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选取最适合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的悬架类型,采用非独立悬架以达到制造简便、方便维修且结构简单的目的。
对后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震器进行计算,确定其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等零部件的具体数值并进行校核,确保计算所得的数据符合设计要求,并运用CATIA 建模。
关键词:汽车悬架 微型电动汽车 建模 工程图1 引言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悬架是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主要作用是传递力、导向和减震,因此悬架系统成为了人们首要的研究目标。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和减振器组成。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悬架可以通过减缓由于颠簸而引起的冲击力,悬架还可以迅速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传递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及其转矩,并起导向作用。
2 悬架系统的选择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设计首先要满足其车身整体布局设计,其次还要具有制造简便、方便维修的特点[1]。
根据两座电动汽车的设计要求,两座电动汽车需要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其结构要简单,使其制造成本降低,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也要方便维修,最终选择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3 电动汽车后悬架计算电动汽车后悬架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3.1 悬架动静挠度的确定由于设计的汽车悬架为电动汽车悬架,汽车选用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
为了使汽车平顺性变好,汽车的偏频就要变小,而一般的轿车满载偏频要求在0.98~1.30Hz 之间,人体正常步行的时候偏频是0.98-1.30Hz 之间[2]。
因此选取后悬架偏频n =1.0Hz,经计算得到后悬架刚度C 为42657N/mm。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团险计划设计与实施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团险计划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关键的工作职责。
团险计划旨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保险覆盖,包括员工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相关险种。
本文将探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设计和实施团险计划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团险计划设计1. 了解客户需求在设计团险计划之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
这包括企业的规模、员工的工种和职责、企业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要求等。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调研,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其风险状况和预算的团险计划。
2. 选择适当的险种根据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将选择适当的险种来包括在团险计划中。
常见的团险险种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重疾险等。
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及员工的特点,工作人员可以推荐不同的险种组合,以确保计划的全面覆盖和保险责任的合理分担。
3. 设计保障措施团险计划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一系列保障措施,以确保保险的有效性和企业员工的权益。
这包括在计划中设置合理的保险金额、保险期限和免赔额等。
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确定理赔流程和赔付标准,以便企业员工在需要时能够顺利申请理赔。
二、团险计划实施1. 与企业合作在团险计划的实施阶段,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
他们将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团险计划的顺利实施。
这包括员工数据的收集和核对、保单的签发和分发等工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全面的保险服务。
2. 提供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团险计划的有效实施,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提供培训和宣传活动。
他们将向企业员工解释保险计划的内容和权益,并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
此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团险计划的认知和参与度。
这将有助于提高保险计划的承保率和员工的保险认知,从而增加保险公司的业务。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团险计划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微型电动汽车悬架系统设计与平顺性分析陈鑫;兰凤崇;陈吉清;翁楚滨;曾文波【摘要】为了开发一款微型纯电动汽车,针对其乘坐舒适、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分析了悬架系统设计参数并完成了初步设计.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基于Adams/Insight对设计的麦弗逊悬架进行了前轮定位参数优化.在3种极限工况下,对设计的扭转梁悬架模型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以验证其可靠性.为评估整车的平顺性,在随机沥青路面上进行仿真,并经过功率谱密度变换和频率加权得到了3个轴向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轮定位参数随车轮跳动有着良好的变化特性;设计的扭转梁悬架满足强度要求;设计的悬架系统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8【总页数】8页(P24-31)【关键词】微型纯电动汽车;麦弗逊悬架;扭转梁悬架;平顺性【作者】陈鑫;兰凤崇;陈吉清;翁楚滨;曾文波【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3近年来,微型电动汽车逐渐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但其也存在着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乘员的乘坐体验,甚至会危及乘员的生命安全。
汽车悬架系统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外关于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上性能展开,并且多以基准车为基础,针对已有悬架系统以改善性能为目标进行分析和优化。
一方面,在已有悬架系统结构基础上进行结构参数化,根据悬架的综合性能要求进行参数协同设计优化。
雅迪电动车后减震设计理念
雅迪电动车作为行业领先的电动车品牌,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电动车产品。
其中,后减震设计理念更是雅迪电动车在产品研发中的重要一环。
后减震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后部悬挂系统所起到的减震作用。
在电动车的
设计中,后减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雅迪电动车在后减震设计上一直秉承着“舒适、稳定、安全”的理念。
首先,雅迪电动车注重后减震系统的舒适性。
通过采用高品质的减震器和弹簧,以及精准的调校,雅迪电动车的后减震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提供乘坐舒适的体验。
其次,雅迪电动车追求后减震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精密的设计和工艺,雅迪电
动车的后减震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倾和摇晃,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让驾驶者能够更加安心地驾驶车辆。
最后,雅迪电动车注重后减震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雅迪电
动车的后减震系统能够在各种路况下保持良好的减震效果,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接触地面,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总的来说,雅迪电动车的后减震设计理念体现了品牌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
的高度重视。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优化,雅迪电动车不仅在电动车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舒适、稳定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相信在未来,雅迪电动车会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满意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的底盘悬挂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车辆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原则、常用类型及优化方法。
一、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原则1. 轻量化设计原则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应遵循轻量化原则,以减少整车重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采用轻质材料和结构优化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高刚度和高强度底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强度对于保障车辆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应通过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来提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强度,确保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3. 减振和隔振效果底盘悬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性能,以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采用合适的悬挂结构、减振材料和减振器等技术手段,可有效降低车身对不平路面的共振响应,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
二、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常用类型1. 独立悬挂系统独立悬挂系统是最常见的底盘悬挂系统类型之一,它将每个车轮的运动独立处理,可根据路况调整各车轮的负荷和运动状态,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2. 半独立悬挂系统半独立悬挂系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悬挂系统,适用于一些低功耗、低速度和低质量的新能源汽车。
它通过车身和车轮的连接实现部分悬挂系统的独立运动,降低了成本和车辆重量。
3. 多连杆悬挂系统多连杆悬挂系统采用多个横向和纵向的连杆组成,能够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操控性。
它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中,具有出色的动力响应和操控稳定性。
三、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优化方法1. 结构优化底盘悬挂系统的结构优化是提高系统刚度和强度的有效手段。
通过有限元分析和仿真等方法,可以对悬挂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整体刚度和强度,以满足对悬挂系统质量和性能的需求。
2. 减振器的优化减振器是底盘悬挂系统中起到减震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行驶平顺性反映了人们的乘坐舒适性,而舒适性则与悬架密切相关。
因此,悬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比亚迪F3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硬件选择设计,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及选择出弹簧的各部分尺寸,并且通过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确定了减振器的主要尺寸,最后进行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以及汽车平顺性能的分析。
本设计在轿车前后悬架的选型中均采用独立悬架。
其中前悬架采用当前家庭轿车前悬流行的麦弗逊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后悬则采用半拖曳臂式独立悬架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采用CAXA软件分别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部分主要零件图。
关键词:悬架;平顺性;弹性元件;阻尼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motor vehicles on ride comfort, handling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Vehicle Rid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main design of the study is BYD F3 car front and rea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choice of hardware design, calculate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By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largest absorber identified the main dimensions.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stabilizer.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of them adopted before the current family sedan before hanging popular McPherson suspension, was suspended after a drag arm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have adopted a two-way role-Shock Absorber. The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effectively raising theof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By CAXA software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Key words: suspension; ride comfort; elastic element;buff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悬架系统概述 (1)1.2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3)1.2.1构成 (3)1.2.2类型 (3)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5)2.1悬架的结构形式 (5)2.2非独立悬架 (5)2.3独立悬架 (6)2.4 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7)2.5主要元件 (8)2.5.1弹性元件 (8)2.5.2减振器 (9)2.6辅助元件 (9)2.6.1横向稳定器 (9)2.6.2缓冲块 (10)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1)3.1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 (11)3.2悬架的自振频率 (11)3.3侧倾角刚度 (12)3.4悬架的动、静挠度选择 (12)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4)4.1前悬架弹簧 (14)4.2后悬架弹簧 (15)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7)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7)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7)5.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18)5.4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20)5.5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20)5.5.1 侧倾中心 (20)第6章减振器设计 (22)6.1减振器的概述 (22)6.2减振器的分类 (22)6.3减振器参数选取 (23)6.4减振器阻尼系数 (23)6.5最大卸荷力 (24)6.6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24)6.6.1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24)6.6.2油筒直径 (25)第7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26)第8章平顺性分析 (27)8.1平顺性概念 (27)8.2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7)8.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8)8.4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 (29)8.5悬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 (31)8.5影响平顺性的因数 (32)8.5.1结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32)8.5.2使用因素对平顺性的影响 (33)第9章总结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附录Ⅰ (37)Suspension Principle Of Work (37)附录Ⅱ (48)第1章绪论1.1悬架系统概述自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
10.16638/ki.1671-7988.2021.08.010电动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与仿真*万大千,李天宇,刘树民*,陈松利(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依托电动方程式赛车比赛要求,选取适合电动方程式赛车的悬架类型,对悬架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进行车轮定位参数的设定和刚度计算等,然后使用CATIA软件对悬架重要零部件进行建模,导入ANSYS软件对悬架的重要部件进行受应力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此悬架系统重要部件刚度强度符合要求,赛车安装后可以安全行驶。
关键词:电动方程式赛车;不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转向节;控制臂;摇臂;仿真分析中图分类号:U4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1)08-27-05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Suspension System of Formula E Racing Car*Wan Daqian, Li Tianyu, Liu Shumin*, Chen Songli( College of Energy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18 )Abstract:Relying on electric formula racing requirements, selecting suitable for electric formula of suspension type, reasonable design of suspension and wheel alignment parameters setting and stiffness calculation, etc., and then use the CATIA software modeling for the suspension important parts, import of ANSYS software by the stres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uspens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car can drive safely after installation.Keywords: Formula E racing; Unequal length double wishbone typ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teering knuckle; Control arm; Rocker arm; The simulation analysisCLC NO.: U463.3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1)08-27-05前言悬架系统是赛车上尤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悬架系统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赛车的整体性能的优劣。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多功能转向系统(悬架设计)学生:叶成忠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51314班学号: ******指导老师:**目录摘要 .............................................................................................................................................................. - 3 - Abstract........................................................................................................................................................ - 3 - 前言 .............................................................................................................................................................. - 4 - 设计背景:........................................................................................................................................... - 4 - 课题来源及要求:............................................................................................................................... - 4 - 主要内容:........................................................................................................................................... - 5 - 产品展示:........................................................................................................................................... - 5 - 第一章悬架分析选型............................................................................................................................... - 7 -1.1悬架结构方案选择........................................................................................................................ - 7 -1.1.1 设计对象车型参数................................................................................................................... - 7 -1.1.2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结构形式的选择....................................................................... - 8 -1.1.3 悬架具体结构形式的选择............................................................................................... - 8 -1.1.4 弹性原件选择................................................................................................................... - 8 -1.1.5 减振元件选择................................................................................................................... - 8 -1.2传力构件及导向机构.................................................................................................................... - 9 -1.3横向稳定器.................................................................................................................................... - 9 -1.4 下摆臂类型选择......................................................................................................................... - 10 - 第二章悬架主要参数确定....................................................................................................................... - 10 -2.1悬架挠度计算.............................................................................................................................. - 10 -f的计算 .................................................................................................... - 10 -2.1.1悬架静挠度cf计算 ....................................................................................................... - 11 -2.1.2 悬架动挠度d2.1.3 悬架刚度计算................................................................................................................. - 12 - 第三章弹性元件设计............................................................................................................................... - 13 -3.1 螺旋弹簧的刚度......................................................................................................................... - 13 -3.2 计算螺旋弹簧的直径................................................................................................................. - 13 -3.3 螺旋弹簧校核............................................................................................................................. - 14 -3.3.1 螺旋弹簧刚度校核......................................................................................................... - 14 -3.3.2 弹簧表面剪切应力校核................................................................................................. - 14 - 第四章减振器设计................................................................................................................................... - 15 -4.1 减振器结构类型的选择............................................................................................................. - 15 -4.2 减振器参数的设计..................................................................................................................... - 16 -4.2.1 相对阻尼系数ψ............................................................................................................. - 16 -4.2.2 减振器阻尼系数 的确定............................................................................................. - 16 -F的确定 ....................................................................................... - 17 -4.2.3 减振器最大卸荷力4.2.4 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 18 -4.3 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 19 -4.3.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 19 -4.3.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 19 - 第五章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 20 -5.1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 20 -5.1.1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 - 20 -5.2 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 21 -5.3 下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 22 -5.4 下横摆臂主要参数..................................................................................................................... - 23 - 第六章论文总结................................................................................................................................... - 24 - 致谢 ............................................................................................................................................................ - 25 - 参考文献..................................................................................................................................................... - 25 -摘要根据对汽车悬架的研究以及资料的查阅,着重阐述了应用于多功能转向电动汽车麦佛逊式独立悬架的设计与计算,在保证电动车能原地旋转以及侧向行驶对悬架的布置进行全新设计,包括汽车悬架类型选择,不同类型悬架的优缺点,和各种类型悬架应用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