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 格式:wps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30
电动汽车底盘技术的创新1. 前言电动车技术正处在创新与成长阶段,承载汽车运动性能的底盘技术是电动汽车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核心之一。
轮毂电机和线控转向(IWMSW)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底盘技术颠覆式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电动汽车底盘动态特性和操控性能,同时结合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更进一步实现节能。
这种颠覆式的技术对底盘构架、对底盘控制,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本文通过整理国际上创新技术文献资料,论述了电动车底盘现状和其技术可行性。
2. 电动车底盘的技术动向在汽车革命性的电动化道路上,由于电机驱动具有低噪音、优秀的动态响应和良好的控制性等优势,电驱动应用在底盘技术创新、提升整车驾驶性方面将大有作为。
在电驱动的早期结构中(图1),电动机只是取代了传统的内燃机,成为了动力输出单元,没有对底盘结构进行改变。
轮毂电机和线控技术的出现,将推动汽车电动化进入新时代,将彻底颠覆传统车辆底盘构架(表1),这种颠覆性创新不仅仅体现车辆运动性能,同时也大幅度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更加适合与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的新挑战与新需求。
3. 轮毂电机轮毂电机是分布式驱动系统的一种实现形式,由于轮毂电机总成或者轮毂电机总成大部分结构布置在轮辋内部而得名。
轮毂电机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1)轮毂电机通过取消传统的传动部件,如半轴等,减少了驱动传递损失,也可以优化再生制动效率,从而实现整车整个系统的轻量化、高效率;(2)轮毂电机的动力源直接安装在车轮,节省了传统动力总成的布置空间,解放了机舱空间;(3)轮毂电机的四轮动力输出可以完全独立,实现真正的整车分布控制;(4)轮毂电机对整车的轴距、轮距等敏感性远远小于传统动力总成,有利于底盘的模块化设计;(5)轮毂电机释放机舱、集成于底盘的特性可以实现四轮四角的整车构型,有利于扩大乘员舱空间,拓展整车的造型风格;(6)轮毂电机可以实现相对于传统汽车更大的转向角,增加整车不同转向功能,增强驾驶乐趣;3.1 轮毂电机的布置形式一般地,轮毂电机根据有无减速机构可以分为减速电机和直驱电机。
电动汽车底盘结构设计与分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在电动汽车的设计中,底盘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整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在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设计与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车身结构: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要符合强度和刚度的要求,能够承受悬挂系统的载荷和行驶过程中对车身的扭转力。
同时,车身结构还应具备较好的防撞能力,保障乘员的安全。
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核心部分,负责支撑和缓解车身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和振动。
为了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悬挂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和行驶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常用的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麦弗逊悬挂和多连杆悬挂等。
3. 动力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
在底盘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部件的布局和安装位置,确保其在车内空间和底盘空间之间的协调。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冷却和排热问题,避免因过热而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
4. 制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也是底盘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系统需要根据电动汽车的重量和速度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试,以提供足够的制动力并保持稳定的制动性能。
此外,电动汽车还可以采用能量回收制动系统,通过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轮胎和操控系统:轮胎选择和操控系统的设计也是电动汽车底盘结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轮胎可以提供良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减小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滚动阻力。
而操控系统的设计则需要关注转向精度和操控力矩等参数,以提供舒适且灵敏的操控体验。
通过对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可以优化整车的性能和操控稳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冯冲;丁能根;何勇灵;徐国艳;高峰【摘要】本文中为四轮线控转向、液压制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底盘综合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4个车轮的驱动控制器、转向系统控制器和制动系统控制器.电动汽车的各控制器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基于CAN2.0B协议制订了CAN网络的应用层协议.考虑电动汽车电磁干扰、温度变化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设计了各控制器的硬件.建立了用于该电动汽车的伪逆控制分配算法.该算法除实现常规的控制量分配外,还可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控制量饱和时实现控制再分配,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量进行常规分配和再分配,使电动汽车能很好地实现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并维持车辆稳定.【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7页(P207-213)【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CAN总线;伪逆控制分配【作者】冯冲;丁能根;何勇灵;徐国艳;高峰【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控制器局域网(CAN)由BOSCH公司开发,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数据通信实时性强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并且形成了国际标准ISO 11898和ISO 11519等[1]。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电动汽车的综合性能是决定电动汽车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可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电动汽车的综合性能,例如采用四轮独立驱动[2-3]、四轮转向[4]和线控制动[5]等。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 - 1 -(一)课程基本信息 ................................................................................................. - 1 -(二)课程性质 ......................................................................................................... - 1 -(三)课程任务 ......................................................................................................... - 2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 - 2 -(一)课程目标 ......................................................................................................... - 2 -(二)课程要求 ......................................................................................................... - 3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 - 4 -(一)课程结构 ......................................................................................................... - 4 -(二)课程内容 ......................................................................................................... - 5 -四、课程考核 (8)五、实施要求 (8)(一)授课教师基本要求 (8)(二)教学条件要求 (9)(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9)(四)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9)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课程信息表理论课实践课 一体化课(二)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课程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作者:石正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5期摘要:底盘作为微型电动汽车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承受着大部分载荷,固定与连接着绝大多数零部件。
在汽车底盘结构设计时,应保证底盘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保证底盘结构静动态特性合理。
为达到优化底盘结构目的,本文对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进行了相应分析,并根据几种不同工况静态力学分析给出了底盘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微型电动汽车;底盘;有限元模型;结构优化前言:底盘结构在整个微型电动汽车构造与行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电动汽车行驶安全性、舒适性与可靠性。
由于汽车运行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工况,而不同工况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底盘结构带来应力作用,造成底盘结构弯曲,降低汽车安全性能,因而必须要通过底盘结构分析对其进行优化处理。
1.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分析1.1底盘结构分析微型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主底盘和副底盘,为边梁式结构,长245cm,宽128cm。
主底盘两侧由长、短纵梁和横梁组成,长纵梁和短纵梁分别为2根,横梁有若干,而副底盘则由4根横梁与2根纵梁组成。
主、副底盘均采用标准的矩形管型钢材制成[1]。
这种底盘结构能够实现底盘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便捷、刚度大、强度高等多种优点,既便于各种零部件安装,又能够使各种部件在底盘空间上得到更好的布局,并为今后底盘结构改装优化提供便利。
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参数主要有载重量、最大行驶速度、最大爬坡度、输出功率等。
1.2有限元模型建立对微型电动汽车底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了电动汽车底盘构造之后还需要构建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使用ANSYS软件对底盘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
实际上ANSYS软件可以识别几何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两种模型,几何模型建模有实体建模和直接对结构进行建模两种方法,但几何建模对于工作量大、结构过于复杂的底盘结构不适用,可能会造成计算不准确、精度不高问题[2]。
浅谈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的特点作者:葛家琪王莹来源:《时代汽车》2020年第02期摘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出行离不开汽车,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
新能源汽车的显著特点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结合先进的工业技术,解决传统汽车使用燃油造成的环保问题。
众所周知,汽车的底盘是一台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关键部分也体现在汽车底盘的独特性能上。
本文试图对新能源汽车底盘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底盘;特点1 前言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了。
传统汽车行业使用燃油作为主要资源,这在便利民生生活的同时也对自然环保问题提出了考验。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新能源汽车利用电能资源,结合先进的工业技术,形成了新型的汽车行业发展模式,以此来取代传统燃油发动机为核心的汽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环境问题进行改进。
2 新能源汽车的概述传统汽车对环境生态的破坏近年来已经凸显。
各地的雾霾天气依然持续不减,特别到冬季,经常出现空气质量橙色预警的提示,空气中固体悬浮颗粒增多,这些情况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基于此种情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主要为安全、环保与节能,国际社会在积极倡导新能源汽车时已达成共识。
新能源汽车的理念与环境保护的宗旨是一致的。
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包含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另外出台了相关的特别政策和税收补贴。
新能源汽車目前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有燃料电池汽车还有纯电动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大众购买车辆的重要选择项。
3 汽车底盘的重要性汽车的三大构成要件包括:底盘系统、发动机系统、变速箱。
因此,底盘系统对于辨别一台汽车的优劣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台汽车中轮胎是离地面最近的零部件,除了轮胎以外最接近地面的零件就是汽车底盘了。
交通驾驶中路面情况非常复杂,如果遇到阴雨暴雪天气,底盘可能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损坏。
如果地面坑洼不平,底盘也会有摩擦损坏。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及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是其关键一环,对于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及其分析进行讨论。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要考虑到整车的重量和结构强度。
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了电动驱动系统,相比传统汽车引擎系统重量更轻,因此整车的重量会减轻。
这就意味着底盘的结构设计可以更轻盈,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
由于电池组的安装位置通常位于底盘下方,底盘的结构也需要足够的强度来保护电池组不受碰撞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还要兼顾车辆的悬挂系统和操控性能。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一般都比较重,对悬挂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悬挂系统要能够承受电池组的重量并保持良好的悬挂稳定性,以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和良好的操控性能。
新能源汽车底盘还要考虑到车辆的低重心设计,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要考虑到制动系统和能量回收。
新能源汽车通常采用电动制动系统,即通过电机的反向转动来实现制动功能。
底盘要保证电机和制动系统的协调工作,以确保制动的灵敏性和效果。
新能源汽车还能够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电池组中供后续使用。
底盘设计要考虑到能量回收系统的布置和安装,以实现最大的能量回收效率。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维修和保养的便利性。
新能源汽车的底盘设计应该考虑到易拆卸和易维修的特点,以提高整车的可维护性。
底盘的布局和结构应该使得维修人员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维护和更换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及其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底盘设计要考虑到整车的重量和结构强度、悬挂系统和操控性能、制动系统和能量回收以及维修和保养的便利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底盘设计,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及分析一、底盘结构设计底盘结构是整个汽车的骨架,支撑着车身和各种车载设备。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底盘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如电池的布置位置、电动驱动系统的安装等。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结构设计需要兼顾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减少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阻力。
在底盘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气化的因素,因此底盘结构设计需要兼顾汽车的电气化特性。
在车身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电池组的密集性,降低电池的重量和体积。
在悬架系统方面,需要考虑到电动汽车相对传统燃油车辆而言更为重要的弹簧刚度、减震器等。
底盘结构设计还要考虑到车辆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确保汽车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二、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悬挂性能和舒适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悬挂系统设计需要兼顾到电池的重量和空间占用,确保车辆的悬挂性能和舒适性。
在新能源汽车悬挂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池组的重量分布对悬挂性能产生的影响。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需要考虑到高转矩电动机所产生的振动对悬挂系统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悬挂系统设计需要采用合适的减震器和弹簧,以满足电动汽车的特殊要求。
在悬挂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更为严格的能耗和排放要求。
新能源汽车悬挂系统设计需要采用可调节悬挂系统、轻量化悬挂结构等技术手段,以提升汽车的悬挂性能和舒适性,减少能耗和排放。
三、电池布置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布置是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池布置不仅影响到车辆的重心位置和行驶稳定性,还会影响到车辆的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
在电池布置方面,需要考虑到电池的重心位置对车辆的动态特性的影响。
电池的重心位置越低,车辆的稳定性就越好,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布置中需要尽量将电池组安置在车辆的下部位置。
电池布置还需要兼顾车辆的安全性和通风性。
在电池组的安置位置需要保证电池组在行驶过程中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在电池组的布置中保证电池组的通风和冷却,防止电池组过热引发安全事故。
61工业技术0 引言 随着电动汽车生产与使用规模的不断增多,电动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关于电动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本文以期通过研究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丰富理论研究体系,并为我国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改造与创新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1 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底盘系统的研发与制造宗旨在于实现汽车动力体系的有效控制,以促进汽车行驶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随着近些年汽车需求量与持有量的不断提升,汽车所引发的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愈发明显。
对此,发展电动汽车,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自动化管控成为汽车行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关注的重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底盘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趋势。
1.1 发展趋势之“电动化”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依据其动力驱动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与轮边驱动式电动汽车两种类型。
其中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则是将传统汽车动力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内燃机转化为电机,并配置一定的传动系统以确保电动汽车行驶的稳定与安全。
而论辩驱动式电动汽车则是对传统汽车动力系统进行了简化与优化改造,即去除汽车机械传动系统,并利用线控技术进行汽车各轮制动力、驱动力管控,实现电动汽车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抱死制动系统)、4WS(四轮转向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循迹控制系统)、EBD(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等底盘控制技术的一体化控制,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系统空间的节约以及电动汽动力学系统控制的简化[1]。
与此同时,在对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与轮边驱动式电动汽车比较分析中,发现轮边驱动式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效果更好。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综述摘要: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响应速度快、底盘线控集成度高、车辆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车辆动力学控制技术的最佳平台。
线控转向系统、线控驱动/制动系统、线控悬架系统等线控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车道保持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变道辅助系统等不同等级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广泛使用,造成车辆底盘控制中出现冗余及冲突。
分布式驱动结构形式为多线控系统及线控系统与辅助驾驶系统间的高效、协同控制带来了更大的可能。
基于此,从集成控制策略架构、纵-横向动力学集成控制、横-垂向动力学集成控制、纵-垂向动力学集成控制、纵-横-垂向动力学集成控制、容错控制、分布式驱动智能电动汽车底盘动力学集成控制等方面重点阐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通过对文献分析总结可以看出:基于分层式控制架构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是当前研究重点;一体化集成控制目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底盘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及个性化集成控制等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成果能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高性能集成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引言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生产制造技术的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机械噪声小、排放污染少,可以采用核能和替代能源作为能量来源,能够减轻中国交通对石油的依赖。
上述电动汽车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实现中国“交通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电动汽车按照驱动电机的数量和布置形式可以分为单电机集中式驱动电动汽车和多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单电机集中式驱动是目前量产电动汽车主要采用的驱动形式。
多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具有全新驱动形式按照电机数量可以进一步分为双电机驱动、三电机驱动和四电机驱动;按照电机安装方式可以分为轮边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
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 电动汽车底盘分析与调校研究于潇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2摘 要: 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电动汽车底盘直接影响整车表现,底盘系统的研发对汽车综合性能提升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这使得近年来相关研究大量涌现。
基于此,本文以某电动汽车为例,针对性开展了整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依托工装车性能试验,深入探讨了底盘性能优化改进路径,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电动汽车 底盘 调校1 引言作为复杂的多体耦合系统,汽车使用过程会同时受到风阻、路面激励、输入、驾驶员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复杂多变的工况使得汽车整车动力学研究难度较高。
因此,本文围绕电动汽车底盘分析与调校开展的研究采用了ADAMS/Car,并针对性开展了整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和悬架K&C特性试验,由此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充足依据。
2 整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2.1 建模过程为开展纯电动SUV的模型建设,采用ADAMS/Car搭建整车虚拟样机模型,随之开展柔化处理,即可针对性开展仿真处理。
具体建模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包括路面典型工况和激励、质量与转动惯量、阻尼和刚度等力学特性参数、硬点坐标等尺寸参数。
考虑到仿真结果和建模精度直接受到参数的准确性影响,基于采用麦弗逊独立悬架的研发车前后悬架,基于整车三维模型对建模参数开展细致测量,坐标原点为前轴中心点,并选择笛卡尔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同时应用了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
其中,前/后轮距、轴距分别为1418mm、2410mm,整车的长、高、宽分别为3695mm、1570mm、1685mm,整备质量、半载质量、满载质量分别为1250kg、1475kg、1550kg,空载、半载、满载的质心高度分别为572mm、579.62mm、582.23mm。
前/后轮的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分别为11.56°、3.67°,转向轮内轮、外轮的最大偏转角分别为35.859°、32.546°。
电动载货车多材料底盘结构轻量化关键技术开发1. 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燃油消耗的担忧,电动载货车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为了提高电动载货车的续航里程和运载能力,轻量化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动载货车多材料底盘结构轻量化的关键技术开发。
2. 多材料底盘结构设计多材料底盘结构设计是实现电动载货车轻量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钢铁底盘结构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强度,但重量较大。
因此,采用多种材料组合设计可以在保证强度和刚性的同时减少整体重量。
2.1 材料选择在多材料底盘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对强度、刚性和耐磨性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轻质材料包括铝合金、复合材料和高强度钢等。
铝合金具有优异的轻量化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用于底盘结构的关键部位。
复合材料由纤维增强基体和树脂基体组成,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可用于减少底盘结构的自重。
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刚性,可以用于提高底盘结构的整体强度。
2.2 结构设计多材料底盘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常见的设计方法包括焊接、铆接和粘接等。
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可以在不同材料之间实现牢固的连接。
然而,焊接会导致热变形和应力集中等问题,需要合理选择焊接位置和参数。
铆接是一种适用于多材料连接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拆卸性。
粘接技术可以在不同材料之间实现均匀分布应力,并且无需进行热处理。
3. 轻量化关键技术除了多材料底盘结构设计外,还有一些关键技术可以进一步实现电动载货车的轻量化。
3.1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可以在不改变底盘总体形状和功能的情况下减少材料使用量。
结构优化方法包括拓扑优化、参数优化和材料优化等。
拓扑优化是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整结构的连通性和形状来达到减重的目的。
参数优化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设计参数来实现最佳轻量化效果。
材料优化是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并减少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