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原子)

xx深渡中心学校xx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百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实验——观察——分析——结论。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与判断等科学实贱能力,以及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会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事实和生活经验,共同探究了分子的特征,从而知道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且从实验中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分子很小它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是通过物理变化还是要经过化学变化?它分解出的粒子是什么微粒呢?请同学们思考。

二、活动与探究(一)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相互讨论思考。

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它在化学变化中能化分为更小的微粒。例如:课本笫51页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水分子中有二种不同的微粒(氢和氧微粒),氧分子中有二个同样的氧微粒,氢分子中也一有二个同样的微粒。从模型上来推敲想象,分子中的微粒形似球形我们就叫它为原子。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棒。他从分子模型的角度通过想象和猜想得出了分子里的微粒形似球形得出该微粒是——原子。今天,我们要共同探究的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板书】一、原子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并讨论课本笫51页“讨论”题第2题并回答。

【投影】课本第51页图3——11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生:从图上来分析可知,每个氢分子和氯分子各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它们各自又结合成氯化氢分子而每个氯化氢分子中各有一个氢和氯原子。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是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不并没有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从模型图上提供的信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征。下面再看屏幕上图3——12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图意。

【学生活动】每位同学都在思考、讨论。

生:反应物中有二个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四个氢原子和二个氧原子。它们每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改变。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整。那么什么叫原子呢?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保持的一种微粒子。

师:同学们讨论得有道理,具有推理、归纳能力。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课本第52页图3——13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师: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无论在水中、氧气中,还是在氧化汞分子中始终是氧原子。可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小结】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化分为原子。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活动与探究(二)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具有的一些特性,那么原子具有哪些特性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生:只然分子是原子的构成的,它也具有分子的一些特性。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请看图片。把一块铅紧压在一块金上面,几十年后发现铅块里有金,金块里有铅,这一现象说明铅、金原子是运动的,而且原子间有间隔。

【小结】〖板书〗二、原的特性: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之间有空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前面我们利用电解水的探究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知道了水是一种化合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想一想,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活动】各组同学进行讨论。

【小结】1、科学研究证明,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四、课堂练习

1、从宏观和微观(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氧化汞分解反应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化合物的分子由种原子构成,单质的分子由种原子构成。

3、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对吗?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馈

师:请学生回答课堂练习题,教师分析并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愉快得学习了原子的一些知识,下面一起来把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投影】分子和原子比较表

分子原子

相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似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相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异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能构成点分成原子。分子。

相互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可化分为原子,关系而原子又可以构成其它物质的分子。

七、作业布置

1、复习课题2。

2、习题xx1(2)、(3)

3、4。

3、预习课题3。

八、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原子)

一、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探究原子的特点:

①原子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②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③原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四、分子与原子之间关糸。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黄草中学廖书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合作意识和敢于探索的探究精神 【重难点】 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配乐画,让学生欣赏,设问引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增强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1: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结合物理所学,预习加自主阅读,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分工:第1-4小组汇报第1题答案,第5-8小组汇报第2题答案)【小结】小结自学成果。 活动2:探究“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师演示】实验3-1,品红扩散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 【图片展示】图3-2和图3-3

【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活动3:探究“分子性质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显示数据】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一滴水中大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些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也都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得完 【提问】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出分子有什么特征? 【小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4: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分子的另两个性质 【学生实验】按表格内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写在相应的表格内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相互交流】互相讲解自己的实验成果 【小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通常情况: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 【联系生活实际】1、结合我们生活实际,举出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哪些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四)学以致用 解答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呼应开头。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收获和困惑。 (六)练一练,我最棒 抢答,习题见课件。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水平、想像力和分析、推理水平。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分子有那些性质? 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比较 1、分子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1~52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个说法对吗? 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氢气+氧气;(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最小粒子。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 很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 2.分子、原子的概念 3.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 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原子 定义 特征 区别 联系 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53~54 第2、4、5题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认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分子有那些基本性质? 【抽生回答】(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导入】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和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提问并讲解】1.水蒸发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的化学性质是当然就没有改变。 2.品红溶于水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和品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各自保持不变。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提问并讲解】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水分子、氧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过

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氢分子、氯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氯化氢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也就不能保持。 【提问】由以上可知,如果物质的分子不变,化学性质就能保持不变。分子变了,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那么我们该如何给分子下定义呢?请同学们看教材50页第二段。 【抽生回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抽象概念直观化】酒精能燃烧,如果取其一半,能否燃烧?(生答:能。)取其一半的一半,能否燃烧?(生答:仍能燃烧。)可见构成酒精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就不变。 【提问】分子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请找一找。 【抽生回答】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最小”。 【过渡】为什么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保持其‘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呢?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许会豁然开朗。 【小故事】伽利略的父亲曾带伽俐略去朋友家作客,当时天上正飘着鹅毛大雪。小伽俐略一边走一边玩,非常高兴。忽然,他停住了脚步,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问:“爸爸,雨水没有颜色,雪花为什么是洁白的呢?”雨水和雪花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他们颜色不同,状态不同,可见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在常见的物质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氧气(O2)由氧分子构成,臭氧(O3)由臭氧分子构成,氢气(H2)由氢分子构成,氮气(N2)由氮分子构成,水(H2O)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氨气(NH3)由氨分子构成。 【讨论】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Tong 2012/8/22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3.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 4.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一、【复习回顾】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停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速率 (3)分子之间有;升高温度间隔,降低温度间隔。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几种分子模型 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小结:1、分子是由构成。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知识点2:原子的概念 如图是水分子电解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下,猜想在水电解的实验中, 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1.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时,水_____ 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解成____原子和_____原子; 大量____原子两两结合构成____气分子,然后聚聚在一起构成氢气; 大量____原子两两结合构成____气分子,然后聚聚在一起构成氧气; 所以该变化是______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小结】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2.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如: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6.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 ※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 (1)金属,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3)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分解重新组合 分子原子新的分子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知识点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分子原子不同点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在化学反应中 构成物质的情况有些物质是由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微粒之间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粒子性质不同。 注意点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联系分子可以原子,原子可以分子。 【知识拓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完整版)《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观粒子运动的行为表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宪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三、教学程序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 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 构思巧妙合理,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物质可分解为分子,分子课分解为原子。 2.认识多种原子的形象,对原子有一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大小,形状。 3.认识常见的原子,了解这些原子的大小,形状。 4.认识原子组成分子(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原子直接组成物质(金属晶 体中原子的堆积),组成其他化合物。 5.了解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微粒。认识到化学反应时机是原子组合的改变,但 原子本身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构建完善物质可分的科学哲学思维。 三.教学程序: 复习分子概念 分子可分,“观察”原子 认识多种原子:形状、直接、质量。 原子构成分子、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在原子概念的基础上对化学反应的在认识,说明化学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 反应中原子微粒不变,分子组成改变。 给原子下定义。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分子,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一起 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首先,什么是分子?它的定义是怎样的? [学生]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分子他有哪些性质呢? 分子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十万倍,1.672*1021 个水分子才是一滴水的质量,这些说明 了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 直径小,质量小 [教师] 分子还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能按老师这样通过例证归纳出分子的其他性质吗? [学生] 通过桂花香味的飘散和品红的扩散知道分子式不断运动的。通过酒精和水的实 验知道分子之间有空隙。(根据学生的回答查漏补缺,在此不做赘述) 新课导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大家再来看一下分子的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这里有个限制条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去掉这个前提限制条件, 不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否还可以找到比分子更小的微粒呢? [学生] 讨论此问题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五十页的内容,观察图3-5,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氧分 子是由两个相同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我们称为氧原子。同样的,一个氮分子也是由 两个相同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我们称作氮原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 个氧原子组成,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内容——原子。 [板书] 原子 [教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看大家能否归纳出原子的共同特征,演示ppt。大家注意一下原子的形状、大小、质量。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队原子是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二课时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二课时原子晶体 〖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原子晶体的概念,能够区分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2、了解金刚石等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点〗 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晶体?试举例说明。 2、分子晶体通常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引入新课: 分析下表数据,判断金刚石是否属于分子晶体 展示:金刚石晶体 阅读:P68 ,明确金刚石的晶型与结构 归纳: 1.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构成粒子:原子; 3.粒子间的作用:共价键; 展示:金刚石晶体结构 填表:

归纳: 4.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的溶剂;_____导电。思考:(1)原子晶体的化学式是否可以代表其分子式,为什么? (2)为什么金刚石的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3)阅读:P69 ,讨论“学与问 1 ” 归纳:晶体熔沸点的高低比较 ①对于分子晶体,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②对于原子晶体,一般来说,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合作探究: (1)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与多少个C成键?形成怎样的空间结构?最小碳环由多少个石中,含CC原子组成?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多少? (3)12克金刚—C键数为多少N A? 比较:CO 2与SiO 2 晶体的物理性质 阅读:P68 ,明确SiO 2 的重要用途 推断:SiO 2晶体与CO 2 晶体性质相差很大,SiO 2 晶体不属于分子晶体 展示:展示SiO 2 的晶体结构模型(看书、模型、多媒体课件),分析其结构特点。 引导探究:SiO 2和C0 2 的晶体结构不同。在SiO 2 晶体中,1个Si原子和4个O原 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Si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同时,每个O原子跟2个Si原子相结合。实际上,SiO 2 晶体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的晶体。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教案上课讲义

第三单元课题 1《分子和原子》 授课时间班级:执笔教师:罗初庆授课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的原子 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中考链接】 1、“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10ml酒精与10ml水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一事实说明()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是可以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德育渗透: 教学反思:

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么变红了?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1.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2.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学生思考、猜想 学生观看放映 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 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 学生活动 思考 用课本数据回答 看到答案学生惊讶! 通过多媒体摸拟展示 微观世界,引导学生 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 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 的真实存在,培养学 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 观想象设计意图 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 让学生理解“分子很 小”,学生由于惊奇 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 趣,活跃气氛。 训练学生发展散思 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参与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肯定学生发言正确性,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以鼓励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巡回指导 【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成果,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21世纪教育网 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 成了红色。 学生讨论后交流: 1、根据氨水易挥发,再利 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 2、把酚酞和浓氨水一起放 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 成。 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方案一、方案二、 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 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 动速度越快。 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实验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 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 方法。通过组际间交 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 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 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 的喜悦。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 地展示给学生,让学 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 运动,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 法,培养学生推理能 力。 设计意图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3.1.2 分子原子 【引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子和原子 【展示图片】大量氢气分子组成了氢气这种物质,大量水分子组成水这种物质,大量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大量的铜原子,组成了金属铜,大量的铁原子组成了金属铁,大量碳原子组成了金刚石 【分析】由以上的图片我们能了解到,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者原子组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由这些微粒组成的物质,看不到这些微粒,这是因为这些微粒特别特别的小,小到我们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看不到,科学家们是通过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的。那分子和原子到底有多小呢?我们如果把一滴水放大的地球那么大,一个水分子仅相当于一个乒乓球那么大,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1.48*10-10次方,如果把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就相当于一个苹果与一个地球相比,分子和原子很小,那是不是没有质量呢? 【学生】不是,有质量 【教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次方kg,1滴的水中有1.7*10的21次方个水分子,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1亿个人,来数一滴水里面的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3万年,从上面的数据我们知道分子和原子,都非常非常小,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那么它们应该有微利具有的特性,就都能不停的运动和微粒间有间隙 【板书】二、分子 1、有微粒的基本性质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 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教师】现在我们用微观的方法来复习下我们学过的水的电解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结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66页的分解图 【教师】大家根据这张图,能看出什么? 【展示】将水分子模型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将氧气分子拆开成氧气原子 【学生】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板书】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析】我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大家说说,水分子的性质和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的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氧气能助燃,氢气能燃烧,水能灭火 【分析】大量的水分子构成了我们肉眼看得到的水,大量的氧气分子构成了氧气, 在氧气和水中都有氧原子,而氧气能助燃,水能灭火,说明有助燃性质的是氧气还是氧原子呢? 【学生】氧气 【教师】氧气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不是氧气分子,所以助燃性质是氧气分子的性质,那么水灭火的性质是什么的性质,是水分子还是氧原子 【学生】水分子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一种微粒 【板书】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一种微粒 【分析】水电解是一个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化学变化,因为生产了新的物质 【教师】现在大家分析下,在上述的变化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保持不变的,什么东西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 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

节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倾听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探究导学】 一、几种分子模型 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 1、分子是由构成。(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二、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 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 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 (1)金属,如铜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稀有气体也是由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 三、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知识拓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分子的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只由_______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__构成; 例子.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 3.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的概念; 2.分子的构成。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及联系,归纳出化学变化的 实质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变化情况。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望,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 你对分子的认识。 [提问] 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呢? [引入] 请同学们回顾电解水实验并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一)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讨论] 水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 [播放动画] 水分子分解过程 [分析] 水的分解过程,学生互相交流。 [归纳] 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二)原子的性质 [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宏观),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 氧化汞是如何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呢? [学生活动] 利用氧化汞分子模型(自制)模拟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 [播放动画] 氧化汞分解(微观),学生对比各组的模拟过程,教师并评价。 [归纳]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讨论]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用体温表测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三)化学变化的实质 [讨论] 结合氧化汞分解动画讨论化学变化之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原因。 [讲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是原来的原子,只是这些原子按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或其他物质。 [归纳]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分子有那些性质? 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预习自测】课本P52第3、4题 【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情境导入】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3:分子可分为原子 1、分子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说法对吗? 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①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②水 ? ?→ ?通电氢气+氧气;③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性质的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 2.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 2、原子 ⑴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 粒子。 ⑵原子的性质:①(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②运动;③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1.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 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 3+HCl=NH 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2.下列各项推断合理的是( ) A .水滴到烧红的炭火上时,一瞬间火苗更旺,所以水分子中有氧气 B .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所以液态氧气中有氧气分子 C .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出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有氧气 D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所以二氧化碳中有氧气分子 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分子 原子 备注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微粒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特征 “小、 、间”; 相同的微粒,性质 。 如:任何地方的水都能解渴,但油不能。 区别 化学变化中可分为 化学变化中 再分 联系 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分子可分裂为原子; 可以构成分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分子、原子、离子

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

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三、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教材内容,要对本课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 准备分子原子的模型和多媒体课件。 辅助教具:多媒体。 (模型展示)让学生上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出水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等模型。 (学生动手)学生自己参与,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相互讨论后就能够组装好。通过分子的组合学生可以形成直观的粒子概念,同时领悟到化学式的微观含义,一举两得。 (引导讨论)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观察P51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投影演示):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 (学生思考)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彼此观点,代表解答。情境引入,分析交流。观看动画形成感官认知,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得出认识。 (归纳概念)同学们通过电解水和水的蒸发的分析比较,可以归纳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微观区别吗? 那么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们会不会以氧化汞的反应为例子,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生分析)观看动画,对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得出对分子、原子的定义和本质认识。学生自学后基本可以回答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但化学变化本质和分子原子的

3.1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3.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责任编辑:曾建容使用者:九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学习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分子有那些特点?(1), (2),(3); 【分析】(1)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水的化学性质; (2)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分子,生成和。 二、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0页第一、二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说法对吗?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结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2)分子是;例如,水的化学性质是由 保持的。 (3)同种分子相同,不同种分子不同。 【拓展思考】纯净物由构成,混合物由构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构成的,如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学生观察50页的图3-6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思考】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怎样变化? 分成,重新组合为新的。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和没有发生变化。3、原子是。 原子的特征:(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原子) xx深渡中心学校xx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百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实验——观察——分析——结论。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与判断等科学实贱能力,以及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会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事实和生活经验,共同探究了分子的特征,从而知道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且从实验中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分子很小它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是通过物理变化还是要经过化学变化?它分解出的粒子是什么微粒呢?请同学们思考。 二、活动与探究(一)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相互讨论思考。 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它在化学变化中能化分为更小的微粒。例如:课本笫51页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水分子中有二种不同的微粒(氢和氧微粒),氧分子中有二个同样的氧微粒,氢分子中也一有二个同样的微粒。从模型上来推敲想象,分子中的微粒形似球形我们就叫它为原子。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棒。他从分子模型的角度通过想象和猜想得出了分子里的微粒形似球形得出该微粒是——原子。今天,我们要共同探究的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板书】一、原子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并讨论课本笫51页“讨论”题第2题并回答。 【投影】课本第51页图3——11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