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1)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60
我有一个梦想赏析点1、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我们可以通过大声的诵读感悟。
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
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
第3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追求幸福”以及“权利”等。
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
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10~14自然段,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足;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足;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足。
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
但同时又不失理智。
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
第18段到第25段,作者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未说。
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
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
练案23我有一个梦想(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0994274(B)①他那支魔杖般的笔,又犀利,又机智,又俏皮,汨汨地流泻出无穷无尽的笑料,皮里..阳秋..,包藏着可悲可恨可鄙的内核。
②退欧阵营的支持者对财政研究所的报道不以为意....,质疑一向标榜无党派色彩的财政研究所此时公开为留欧呐喊,不过是因为接受了欧盟方面的援助。
③一个指挥员应该随时关注战场形势,从大局出发,全盘调度,岂能目无全牛....,斤斤计较于这些琐碎小事,以致误了大事?④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国家要振兴传统文化,作为艺校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京剧艺术薪火相传....,这是我们的责任。
⑤由于他经常无视单位的规章制度,甚至久假不归....,有急事也找不到他,单位领导很不满意,经研究决定,勒令他辞职。
⑥网上的一篇《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案件警示录》,让一些口头冠冕堂...皇.、内心龌龊的“两面人”贪官成为社会热点。
A.①②④B.①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解析】①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此处符合语境。
②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应为“不以为然”。
③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
不能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
④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此处符合语境。
⑤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不归还。
“假”不能解释为请假。
用于此句不符合语境。
⑥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为贬义色彩成语,多指做人做事表里不一,此处符合语境。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30994168(A)A.我们要有长远眼光,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兼具国际视野。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解析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它虚幻得可想而不可及,于是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连破土的机会都不给它,这样,梦想怎么会开出绚丽芬芳的花儿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用,更多好文尽在店铺。
一、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三、课前准备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简介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2.教师课堂播放课件《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断。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划分本文的演讲思路?讨论后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2.《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什么?讨论后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
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
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
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
《我有一个梦想》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要分享的是一篇关于种族的文章,而主角就是马丁路德金。
下面一起来分享《我有一个梦想》赏析。
一、整体把握黑人是美洲大陆的特殊居民。
他们祖籍非洲,十六七世纪起,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被迫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南北战争胜利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黑人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黑奴宣言》签署100多年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仍然十分严重,黑人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二等公民。
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
尤其在南方诸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
在这种情形下,美国黑人以争取平等自由为目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篇举世闻名的演说。
演讲一开始,马丁·路德·金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此次集会的起因和目的。
他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黑人生活的现状。
这里连用排比和大量形象的比喻,把黑人不公正的现实处境揭示在世人面前,现状与当初共和国的缔造者“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作者明确地指出,现在是政府兑现诺言的时候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过来提醒自己的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
《我有一个梦想》赏析短文例文(1)0605班琴琴本文大量运用含有层递性的排比句、段,合理运用比喻,这两点无疑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点,使全文气势磅礴,因此而增色不少。
首先,大量运用层递性的排比句、段,使得演讲的感情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开篇以“一百年后的今天”为首句的排比,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黑人的生活现实,是对黑人奴隶制的抨击。
第5段连用四个“现在是……的时候”的排比句,突出了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在阐述作者的梦想时,一连用了8个由“我有一个梦想”开头的段落,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斗争胜利后的美好前景的憧憬。
其次,比喻手法的妙用也是全文的一大亮点。
“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个比喻把黑人悲惨的生活现状生动鲜明地揭示了出来。
“空头支票”“正义的银行”等比喻更是对美国政府的讽刺。
以上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梦想跃然纸上,使演讲的激情飞扬到人群中。
文采斐然,气势恢弘。
(2)0605班赵鑫《我有一个梦想》一文通过运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黑人渴望平等、自由权利的迫切需求,其手法值得称道。
文章开头便写到:“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
”以形象的比喻,肯定了宣言的重大意义。
“灯塔的光芒”“黎明”正代表了希望之所在,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不但形象生动,更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现状。
“正义的银行”与“空投支票”正好表达了政府不守诺言,也告诉听众正义永存。
“爽朗的秋天”比喻自由,与“酷暑”形成对比,使听众明白努力奋斗的结果一定会硕果累累,能极大地鼓舞士气总之,本文比喻手法精妙恰当地运用,不仅使文章文采斐然,而且使说理生动而深刻,增加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0606班乔杨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开头作者在揭示黑人受歧视的现状时说“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国政府的富裕与黑人凄惨的生活现状呈于人眼前,言间意丰,耐人寻味。
我有一个梦想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著名的演讲,通常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主题进行段落划分。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第一部分:引言和背景介绍段落1:介绍演讲的场合和背景,如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举行的要求自由和正义的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
段落2:阐述美国黑人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他们面临的不公和压迫。
第二部分:梦想和愿景的阐述段落3:明确提出“我有一个梦想”的主题,并描述这个梦想的具体内容,即黑人应该享有和白人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段落4:进一步阐述梦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平等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政治参与等。
段落5:强调这个梦想不仅仅是为了黑人,而是为了所有美国人,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和谐与进步。
第三部分:对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论证段落6:引用《圣经》中的话,强调人人平等是上帝的意志,是不可违背的真理。
段落7:指出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多元文化和多种族是其重要的特点,应该珍惜和发扬这种多样性。
段落8:通过对比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和他们的现状,强调实现平等权利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对反对者和困难的回应段落9:预见到会有人反对这个梦想,但坚信这些反对声音是暂时的,是历史前进道路上的小小阻碍。
段落10:呼吁黑人不要因为遭受压迫而采取暴力反抗,而应该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
第五部分:结论和呼吁段落11:重申自己的梦想,并呼吁所有美国人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
段落12:以一句充满激情和感召力的话作为结尾,如“让自由之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的崇山峻岭!”这样的段落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演讲的结构和内容,同时也能够突出演讲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二、文章赏析《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充满激情、感人至深的演讲,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这篇演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演讲的开头部分,作者通过揭示黑人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①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②,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①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
林肯,1809-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
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
1860年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
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林肯于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②解放黑奴宣言:林肯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
直到1865年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
从此,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自由,但实际上依然受到歧视。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演讲从一百年前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起笔,一开始就为黑人民权运动、为这次集会申明最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向世人证明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性。
演讲连用四个比喻,热烈讴歌了《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语言典雅华丽而又极具形象感,褒扬之情溢于言表。
宣言犹如光芒的灯塔,它的到来犹如黎明,是明喻,生动地描写了宣言给黑人带来的希望,带来的欢乐。
“不义之火”,是一个暗喻。
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结构的暗喻。
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摧残了黑奴的生命,摧残了黑奴的尊严,使黑奴在火炉中备受煎熬,作者借用这个比喻形象地揭露了黑奴制度的残酷,揭露了种族歧视的不正义性,从而也就有力地说明了民权运动的正义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