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0
韶州—搜狗百科综合发展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63亿元(数据均为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6.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4万元、增长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2.6:40.6:46.8调整为12.9:37.5:4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亿元,下降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亿元,增长1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2亿元,增长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和存款余额分别达732亿元、1533亿元,分别增长9.1%、9.9%;外贸进出口23.9亿美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4807万美元,下降74.8%;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增长9.2%;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014年,韶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2亿元、增长9.5%,增速高广东(7.8%)1.7个百分点、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居第10位,高全国(7.4%)2.1个百分点,在新常态下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第二产业增长10.7%,第三产业增长9.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14.4%。
其中税收收入54.1亿元,增长15.7%。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7亿元、增长18.3%。
第一产业韶关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
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4亿元,农业增加值131.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584元。
优质水稻、蔬菜、畜禽产品、烟叶、水产品、水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如南雄板鸭、张溪芋头、火山粉葛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韶关历史韶关历史一、地理位置和概况韶关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4°44',东经113°36',总面积为18,661平方公里。
韶关地处南岭腹地,北连河源市,东邻惠州市,西界湖南省娄底、邵阳市,南接清远市、广州市。
韶关是广东省的重要地理节点,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南国岭南屏障,交游八县平”之称。
二、历史沿革⒈古代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韶关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周代时期,韶关属韶州,是楚国的分界点之一。
隋唐时期,韶州成为重要的军事边疆要塞。
宋代时期,韶州更名为韶关。
⒉近代历史:韶关在清代属广东省直辖,成为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20世纪初,韶关成为广东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孙中山先生在韶关发动“韶关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⒊现代历史:韶关是广东省的一座重要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韶关也积极参与其中,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三、韶关的特色文化⒈岭南文化:韶关是典型的岭南山水名城,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氛围。
岭南文化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饮食文化闻名于世。
韶关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寺庙和园林景区,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南华寺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⒉韶关武术:韶关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尤以南派武术闻名。
南拳和南刀是韶关武术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韶关武术始终受到人们的热爱和推崇,成为韶关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⒊韶关民俗:韶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并得到传承。
韶关的众多民俗节庆和习俗活动,如粤北歌仔戏、女儿红舞等,富有各具特色的文化表演,彰显着韶关独特的风情。
附件:⒈韶关旅游地图⒉韶关历史人物简介⒊韶关文化活动日程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于1644年至1912年。
⒉韶州:旧称,现为韶关市的前身。
韶关周边旅游出行攻略云门寺云门寺全称云门山大觉禅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的云门宗的发祥地,其间所创的云门佛学院也是韶关仅次于南华寺的佛学研究胜地。
寺庙大约建于公元923年前后,由云门宗的文偃禅师所建。
因其悠久的历史和象征意义,已成为我国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云门寺整座建筑物庄严而淡雅,独具岭南清秀风格,寺庙虽然地处偏僻,但前有观音山,后有桂花潭,灿烂风光无限,占尽灵秀之气,千余年来依然香火鼎盛,信徒人流如织。
寺内至今保留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最有名的当属殿中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
古佛岩古佛岩位于韶关与乐昌两市交界处,属大型石灰岩溶洞,洞内石笋丛生,钟乳石林立,上下重叠三层,最高处达30米,总面积逾12000多平方米。
因其奇石形状独特,酷似仙佛而呼之欲出,所以得名“古佛岩”。
岩洞中石花、石柱、石幔不一而足,形态迥异而又色彩斑斓,宛如缤纷画卷。
古佛岩中最稀罕的当属可追溯至三亿年前的海底珊瑚化石,其形态至今生动可辨,纹路细致,堪称天工神迹。
游人如果一路穿过石巷,更可以到达最高处的逍遥宫,此处景致层次分明,且愈发富于变化,远处山岳交相掩映,茂林翠竹依山罗列,奇花异草更比比皆是,这来自于大自然的种种视觉震撼,直教人叹为观止。
坪田地处广东省南雄市东部58公里的坪田镇是南粤有名的“银杏之乡”,境内目前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5000多株,年产白果数百吨。
每年金秋,坪田镇境内坳背、迳洞、浆塘、汪汤、军营寨等地的古银杏树上树叶落黄,地上一片金黄,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摄影“发烧友”、美术家和作家前来创作采风。
“银杏染秋”成为南雄秋冬时节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
银杏树为落叶乔木,“银杏染秋”成为南雄秋冬时节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
第四纪冰川期后仅存中国大陆的孑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树冠挺拔高耸,树身端直、围径粗壮,纹理细密;南雄坪田白果银杏果实名闻遐迩。
南雄酿豆腐南雄的酿豆腐多用油豆腐包来酿,馅料丰富多样。
韶关地名由来韶关,简称“韶”,古称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之后历朝沿袭。
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
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在今韶关市区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收税,俗称韶关。
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
韶关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韶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地名来源说起韶关这个地名的来龙去脉,恐怕还得从秦代说起。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曾将岭南分置为三郡,当时的韶关为南海郡属地。
其后,南海郡尉任嚣在莲花山(今韶关市东南郊)筑城,后人称之为“任嚣城”,这是韶关城区最早的雏形。
到了西汉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以原南越国的北部(包括今曲江、始兴、仁化、乐昌和乳源五县之全部或部分)设置曲江县(县治在今韶关市区),取名“曲江”是因为溱水(武江)“江流回曲”之意。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74年)在西河遇仙桥开设税关,俗称“西关”。
到了清代的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来设在南雄的太平桥关南移到韶州府城东门浈水边,仍称“太平桥关”或“太平关”,也有人称之为“东关”。
不久,还在韶州府城北门增设一处税关,人们称之为“陆关”、“旱关”或“北关”。
这里的三处税关再加上在英德县(属韶州府管辖)洸口(今英德市浛洸镇)所设的浛洸(税)厂,韶州府已管辖有4个纳税关口,成为清代广东仅次于广州的两大税关之一。
由于明清时代北上南下的商贾众多,他们都将经过韶州称之为“过关”。
经过众口相传,久而久之,平民百姓们居然以税关的称谓“韶关”取代了“韶州”的大名。
1943年,民国时代的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韶关市,韶关这个地名从此得到官方的确认,一直沿用至今。
旅游景点南华寺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480多年历史。
千年来,南华寺与六祖名字连在一起而著称于世。
六祖慧能在此传授禅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泻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
韶州—搜狗百科•••••5张韶州图册(见《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地名。
隋开皇九年(589)改洞衡州置州,以州北有韶石得名,唐因之,元为卢,明改府,清因之。
治所曲江,辖境相当广东韶关市。
惠能初居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要到位于湖北东端的黄梅寻师,必当经过“控扼五岭。
韶为交冲。
唇齿江湘,咽喉交广”(《大清一统志·韶州府》)的韶州。
惠能受五祖衣钵后越岭南归,过九年方剃削出家,久居韶州宝林寺,开法讲经,四座惊动,为禅家南宗之祖,寿七十六圆寂于此。
Shao Zhou韶州中国古州,岭南军事戍守要地。
位于今广东省北部,与湖南、江西两省接壤。
辖境相当今韶关市及曲江、乐昌、仁化、南雄、翁源、英德等县地,因州北有韶石得名。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置始兴郡。
后梁置东衡州。
隋开皇九年(589)改置韶州。
唐因之,设治所于曲江(今韶关市西南),辖八县。
元改韶州路,辖四县。
明、清称韶州府,辖六县。
1911年废府。
韶州北依南岭山脉,南邻广、惠二州,翁山盘踞于东,桂岭绵亘于西,浈、武、连、翁四水流经其境,汇入北江。
北部骑田岭的折岭隘和东北大庾岭的梅岭关,隘口低平,是进入湘、赣的主要通道。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重关横锁,万壑环趋,形势险要。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遣军自南野(今江西南康西南章水南岸)越大庾岭,始取岭南地,置桂林、南海、象郡,开拓南疆。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武帝发五路大军南征,其中一路则豫章(今南昌)下横浦(即浈水),陷寻陕(今始兴附近),各路会师番禺(今广州),灭南粤国,置九郡。
东晋义熙六年(410),广州刺史卢循与始兴太守徐道覆起兵反晋,两路北征。
一路越骑田岭,占长沙;一路越大庾岭,陷豫章,朝廷震恐。
宋开宝三年(970),宋太祖遣兵征南汉(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南汉军数万驱象列阵于曲江莲花山下,宋军居高临下,力战破阵,攻占韶州,沿江直取广州,次年南汉遂亡。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起义军自江西越大庾岭,攻夺韶州,截断广、惠元军北撤退路,元军瓦解。
韶关,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韶关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
马坝人的故
韶关,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韶关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南雄珠玑古巷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和广府故里。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
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韶关据五岭之口,商品流通承南启北,唐宋时期为岭南商业重镇。
内陆货物多经庾岭进入韶州运往广州和南海各地,岭南特产、沿海食盐和国外香料、工艺品等货物也经韶州复道庾岭运往虔州或转运至京师、中原各地。
韶州成为联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南北货物转运集散之地。
韶关市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7.9万公顷。
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5种,其中优势矿种有铀、铅、锌、铜、钨、钼、硫、水泥用石灰岩、稀土、新丰的陶瓷土、萤石、地下热水等12种。
韶关历史的变迁组长:甘力(高一4班)组员:冯锦荣(高一4班)指导老师:董福雄一、问题的提出1、韶关古代的经济有哪些贡献?2、韶关古代文化有哪些?3、韶关的城址变迁二、研究目的韶关,有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勤劳通用性的粤北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令人羡慰的古代经济、文化……将韶州称为韶关。
我们将进一步了解韶关当时的经济、文化……三、研究方法上网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图片四、研究结果①韶关古代的经济:韶关,有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勤劳通用性的粤北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令人羡慰的古代经济,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十多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一带就穴而居,石峡文化遗址及其他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展示了远在七、八千年前,粤北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狩猎、捕捞、采集。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碳化稻谷颗粒和石器、玉器的出土,证实了早在四、五千年前,粤北的先民就已经懂得人工栽培稻谷,制作各种石制工具和装饰品。
尔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这时出现了私有财产,剩余的劳动产品已经作为商品互相交换了。
在此后数千年的历史中,粤北与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在经济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左传》《荀子》等古籍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羽、毛、革等热带特产,曾经粤北传入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而北方先进的铁制农具和牛羊畜种也经粤北流入岭南。
粤北成了岭南岭北商品交换的通道,在客观上促进了粤北地区的较早开发。
(韶关市曲江县)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略定岭南,设置南海、桂林和象郡,汉人有组织地从黄河、长江流域迁移三郡,和越人杂居。
此后,这种迁移过程一直没有间断。
特别是在晋永嘉年间,唐安史之乱及南宋靖康年间,中原一带的汉人为避战乱而大规模南迁,带来了中原原灿烂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粤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公元三世纪时已有阿拉伯商人从海道来中国,广州成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而粤北则成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要冲,历史上几条著名的南岭通道中,有三条通过粤北。
韶关名胜古迹介绍
韶关,简称韶,别称韶州、韶阳,是广东省辖地级市。
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北部,北连清远、清远、湖南郴州;东接潮州、汕头;西邻江西赣州。
韶关是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的交汇地,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韶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
秦于前206年置始兴郡,南越国和汉高祖刘邦皆建都于此。
公元376年前秦灭南越国。
南越国宫署遗址曾出土汉简帛书,对研究汉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韶关是中国南方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古属交趾;北自山西太原到今北京一带;西起四川宝兴界,经陕西汉中到甘肃天水、定西、兰州,直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至江苏的连云港(徐圩)。
韶关的名胜古迹丹霞山:
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郊丹霞山,为丹霞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有“中国丹霞”之称。
丹霞山风景区由莲花峰、马坝人遗址、阳元石、八卦石、金鞭溪等景点组成,区内峰多谷深、石奇洞幽、飞瀑流泉。
—— 1 —1 —。
广东的“北大门”——韶关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东北与江西接壤,东邻河源,西傍清远,南连广州、惠州,北界湖南,被称为广东省的北大门。
韶关下辖曲江、浈江、武江三市,始兴、仁化、翁源、新丰、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及乐昌、南雄两个县级市.韶关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的重镇、广东的重工业基地,是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点,广东省规划重点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广东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国的“有色金属之乡”。
韶关,这座广东的北大门,在历史上地理位置一直极为重要,是名副其实的险要关塞。
古之韶州,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
早在春秋战国,南海的羽、毛、革等热带特产就经韶关传入中原,而北方的先进铁质农具和牛羊畜种也经韶关流入岭南。
特别是到了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命开凿了大庾岭道,联系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中原地区的蚕丝、茶叶多经韶关运往广州出口,而国外的香料、工艺品等则经韶关北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使韶关商业之发达仅此于广州。
而东晋末年以来,北方曾多次处于战乱之中,动荡的生活迫使大批居民南迁入粤,而入粤的流民又大都先在粤北驻足,然后才决定去留,韶关珠玑巷因此被视为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千年情节所在。
现如今,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交通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湘深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贯穿全市,此外,韶赣高速公路、韶赣铁路、广乐高速公路、323国道、107国道、105国道均经过韶关市。
韶关已成为中国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
特别是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广州到韶关的时间仅仅需要35分钟,大大的缩短了与珠江三角洲的时间距离。
到2012年,韶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39公里,将实现市区到各个县市一级路和高速公路的连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
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
京广铁路大动脉、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向贯穿全市、323国道东西向贯穿全市,均经过韶关市区。
我国南北公路运输干线107国道、105国道分别经过本市北部和东南部。
说到韶关,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历史名城、山青水秀、民族风情”,它的历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
这里原先被称为韶州,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后来商贾们就将这里称为韶关。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
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
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
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
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1949年9-10月,粤北各县陆续解放,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韶关市、曲江县等17县市。
1950年1月更名北江专区。
1952年撤销北江专区,设立粤北行政区。
1956年撤销粤北行政区,设立韶关专区。
1970年专区更名地区。
1975年11月韶关市升为地级市,辖曲江县。
古今中外税-戀来源于税嶋名地名素有“历百科灸书”之称,我国有成千上万个地 名,这些地名蕴藏了非#羊富的历史文化信#、。
这其中有的 与税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几个地名就来源于税收:上海市,地处我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简称 “沪”,别称申,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直辖市,其名称 的由来与税收息息相关。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时期,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 上海浦的支流,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监利具',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长江北 岸,素有鱼米之李和芙蓉之国称据史载,东汉献帝建 安十八年(208年),曹操兵败于赤壁,华容归属东吴,由于其 地“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且西北境内曾产盐,又有 长江水道及洪湖河道运输之便,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监 收鱼盐之利”,实为东吴负责税收的征收。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称帝,东吴析华容置监利,至西 晋太康五年(284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始将“监利”官卡,改置 为监利县,因为东吴“令官督办”、“监收鱼盐之利”收税而得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人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 一条支流上海浦上。
由于宋代经济发达,这里逐渐催生了酒业的发展,北宋便 在上海浦附近设置了专门征收酒税的机关——酒务,其地近 上海浦,称为上海务。
因而被称为上海务酒务。
滨江临海,人 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上海一名也因税收而传播,也由 此得名。
名。
除以上行政区域地名来源税收之外,有的关隘名称也与 税收相关,如位于安徽省寿州市的正阳关,是中华八大关之 一,现为正阳关镇。
明代时期,朝廷见河南正阳县是收取商 人、船民税收的好地方,于明成化元年六月(1465年),在这里 设立收钞大关,直属户部管理,称之为“银正阳”或“东正阳”,也因税收而得名:“正阳关”。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是我国南方的交通要冲,广东 的北大门,被誉为“岭南名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