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7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1.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鲁豫系玉米、中秆系玉米、单交系玉米等。
2.合理密植玉米的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密度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高容易发生逆境。
一般适宜密植6~8万株/亩,株距为60~70cm,穴距为40~50cm。
当然密度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3.良种选用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挑选,筛去熟籽和坏种,保留健壮、充实、色泽好的种子。
干燥程度要适当,以免影响发芽率。
种子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株间距、株高、抗病性等需要综合考虑搭配。
4.深松玉米的根系一般较为发达,因此深松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深松可提高土壤通气性,增强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一般在春季耕作时深松,并需注意保水。
5.合理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比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十分重要。
玉米生长初期需氮肥和磷钾肥,一般可用尿素与磷钾复混肥全量施入根区中。
在玉米成长阶段也需适量追施氮肥与磷钾肥。
当然,具体的配比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6.适时浇水玉米生长期需水比较多,在干旱地区要注意适时浇水。
播种后约20天可1次灌浆,至丝长期每5~6天施一次浅灌,留心保持土壤湿度。
7.控制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生长过程中,每7~10天左右喷一次病虫害防治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8.及时自然成熟玉米的自然成熟十分重要,需要认真观察及时进行收获。
自然成熟后的玉米籽粒饱满,营养成分丰富,而自然成熟前损失的养分和玉米籽粒质量都会有所降低。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简单介绍。
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土壤,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安排管理,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食品作物。
高产是玉米栽培的首要目标,栽培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期、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是高产的基础。
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耐病抗虫、适应性强的品种是关键。
近年来,各地较为成功的玉米新品种:晚熟两系杂交品种、早熟混交品种、亲本型双低杂交品种、三系杂交品种等。
二、播种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对高产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南方产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中西部产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
早播早熟、早产早摘,但早龄嫩苗抗逆能力弱,须加强管理。
最佳播期是以当地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为依据的。
三、密度密度是影响株高、叶面积、叶干物质积累及丰产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生育期长、丰产品种、肥力好的土地,密度较大;生育期短、旱地或贫瘠土壤,密度较小。
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中低海拔,以每亩21000-24000株为宜,而高海拔地区则可以适当增加密度。
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密度也有不同的要求。
四、施肥玉米需肥特别多,栽培中要实施科学施肥。
玉米耗肥量大,冠层的营养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及其有机质。
冠层吸收的养分主要是:氮、磷和钾。
在不同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比例有所不同。
在极少肥料时,要先施基肥和下种肥,一般以高磷低氮配比为宜。
底肥以有机肥最佳,一般可施腐熟后的畜禽粪、沼液、稻草灰等。
五、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较多,常见病害有玉米叶斑病、玉米穗腐病、灰斑病等,常见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玉米蝗等。
防治病虫害,应综合采取防、治、化等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好方法。
防治病虫害也可采取药剂防治、有机辅助防治等方式。
六、培育管理培育管理也是玉米高产必不可少的因素。
整地前要进行石头、杂草的清除;播种后要定期松土、草耘、中耕、灌水等;叶片中应该保持湿润,过早凋萎处理。
”压顶”删除较为浅陋的顶部,可增加光照面积、增强耐候性。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土壤准备1、选择土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玉米。
2、土壤改良: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
二、品种选择1、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情况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选择适应性好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
三、种子处理1、种子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适宜的温水中,进行溶解糖浸种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2、种子处理剂使用:可以使用适量的种子处理剂来保护种子免受病菌的侵害。
四、适时播种1、选好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时机进行播种。
2、良好的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
五、合理施肥1、底肥施用: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追肥施用: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追肥施用,维持玉米的养分供给。
六、水分管理1、合理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状况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2、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浪费。
七、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使用生物防治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八、采收与储存1、采收时机:根据玉米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采收时机,避免玉米出苗。
2、储存条件:将采收好的玉米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霉变和虫害。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资源管理法: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进行法律规定的文件。
2、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规。
3、生物防治法: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法律规定的文件。
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大垄双行密植的优势1. 提高利用土壤面积:通过大垄栽培,可以有效提高利用土壤面积,增加玉米的生长空间。
2. 增加光照:大垄栽培可以使玉米植株在相对较高的位置生长,充分吸收太阳光,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
3. 促进通风透光:大垄栽培可以使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更好,减少潮湿和病菌滋生的机会,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防治病虫害。
4. 减少病虫害的侵袭:通过大垄栽培,可以使玉米植株的叶面积减少,减少病虫害的侵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大垄的规划与构造:大垄的宽度应为50-70厘米,高度为30-40厘米。
大垄之间的距离应为50-70厘米。
大垄的构造可以利用高耸的土壤和秸秆垫底,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2. 玉米的双行密植:在每个大垄上,由于每行玉米植株的间距较窄,因此可以将两行玉米植株交错种植,增加玉米植株的密度。
每个大垄上的玉米植株数可达到6-10株。
3. 应用有机肥料: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应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肥、腐熟的农作物秸秆等。
有机肥料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4. 定期疏苗和除草: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由于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较小,容易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
应定期疏苗,保持每株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
还应及时进行除草,减少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5. 合理灌水管理: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要合理进行灌水管理。
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土壤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植株的需水量,合理进行灌水。
6.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在种植前,可以采用灭茬消毒的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生产能力。
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玉米,农民需要掌握有效的栽培技术和抗旱措施。
以下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的介绍。
一、高产栽培技术1.选用合适的品种和优质的种子:品种和种子是农民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上等玉米种子应该是结实,颜色均匀,无碎粒,整齐排列,无病害、虫害和其他缺陷。
种子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且不要曝晒在阳光下以防变质。
2.合理施肥:玉米生长旺盛,对土壤的肥力要求高。
农民应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包括氧化钾、碳酸铵、氨氮、氯化钾等。
为了使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得到全面和持续的营养,应该进行分期施肥,不要一次性施肥。
3.合理密植:密植可以增加单亩产量,但也会降低玉米的品质。
适宜密度的玉米植株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发展,以便达到最大产量和品质,平均每株距离为30-40cm,每亩应种植7500-9000株左右。
4.及时除草:玉米的生长速度很快,一旦出现杂草将会竞争玉米的营养,影响其吸收能力,导致生长减缓,甚至出现干旱及疫病。
因此,及时将杂草清除。
5.合理灌溉:玉米的生长环境非常重要。
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玉米叶片和根系的水分供应,以及温度和湿度的合理控制。
通常情况下,农民应该采用旱田灌溉,采用滴灌技术并注意减少农田面积和水的使用量。
6.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
预防病虫害的控制非常重要,农民应该采取适当的药物和控制措施以防止它的发生。
二、抗旱措施1.适时种植:适时种植是减轻旱害的关键。
农民应考虑当地气候、玉米品种和土壤水分等因素,选择适宜种植时间。
2.改良土壤:通过土地整治和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和肥力,增加玉米抗旱能力。
农民应采用秸秆、有机肥料等措施进行土地改良。
3.合理灌溉: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合理的灌溉技术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旱季节玉米长势较弱时,农民应该增加灌溉次数和用水量,确保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农民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术要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1. 土壤选择和准备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高产至关重要。
通常来说,选择土壤肥沃、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菜地进行种植。
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包括深翻、耕犁、除草等。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可以进行施肥和调整土壤的酸碱度。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的玉米品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耕作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耐旱抗倒性好的玉米品种。
根据玉米的不同用途,如食用玉米、饲料玉米或工业玉米,选择相应的品种。
3. 播种和密度控制播种是玉米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来说,选用高质量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浸种和发芽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
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地面平整和畦沟开净。
对于旱地玉米,可以选择行距较宽、单株开沟的方式;对于水田玉米,可以选择行距较窄、秧田机直播的方式。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播种密度,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光。
4.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玉米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在生长季节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
通常来说,苗期需要适量的氮磷钾肥,促进根系的发育;拔节期需要多施氮肥和磷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茎秆的增粗;抽雄抽丝期需要适量的氮肥,促进花粒的结实;灌浆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促进籽粒的充实。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进行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措施。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实现玉米高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生长季节中,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如杂草清除、秧苗病虫害的防治等。
在病虫害防治中,可以结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灌浆期的玉米往往容易受到玉米螟、稻瘟病和玉米大斑病等病虫害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新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而玉米则是其中的重要作物之一。
春玉米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生长快速,是新疆地区重要的春季种植作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新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地选择与准备1.土地选择春玉米喜欢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因此选择土地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因素。
同时,要避免选择有害生物和病原菌较多的土地,以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2.土地准备在春季播种玉米前,应提前进行土壤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等处理,使土壤松散、通气。
其次,应在土地上施入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等营养物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最后,在土地准备完毕后,应进行平整和压实,以便于后续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品种优良、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种子。
同时,要注意检查种子的质量和纯度,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率。
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浸泡、热水处理、药剂处理等方法。
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种植环境进行选择。
三、播种与密度春季播种玉米的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之间。
在播种时,可以采用直播、穴播等方式。
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种植环境进行选择。
在密度方面,一般每亩播种量为20-25kg左右,株距为60cm左右,行距为70-75cm左右。
四、施肥与管理1.施肥春玉米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因此在施肥方面要及时、充分。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
一般而言,春玉米的施肥量要比秋季玉米稍微多一些。
2.管理春玉米的管理工作包括除草、松土、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等问题,以避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同时,要注意及时进行除草和松土等工作,以保证玉米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
五、收获与储存春玉米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成熟。
在收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并注意保护玉米的质量。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广大农民和相关人士在生产实践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产量。
在施肥上要根据土壤肥力,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氮、磷、钾配比,保证玉米生长需要的养分。
在播种前,可以适量施入底肥,播种后适时追施追肥。
还应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分季施肥的策略,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
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
过去的玉米种植方式一般为宽行距、低密度,导致太阳光的利用率低,土壤养分利用不充分。
现在普遍采用狭行距、高密度的种植方式,以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和养分利用率。
在实践中,一般可以选择60厘米的行距,每行株距25-30厘米左右。
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玉米植株的数量,提高玉米单株产量,进而提高总产量。
三、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防治病虫害对玉米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要选择具有抗病虫害的抗性品种。
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保持作物间的间距,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可以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等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选择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
四、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玉米生长期间,要加强除草、松土等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充足。
还要适时翻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持土壤墒情。
在播种前,可以适时进行翻耕、施肥、整地等措施,保证玉米的生长环境。
还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证玉米的需水需肥。
五、科学种植科学种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基础。
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期、播种密度和优质种子。
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被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产量高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
由于种植技术不够先进、管理不够科学,很多地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采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当前玉米种植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选地肥地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首先应该选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进行栽培。
优质的土地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
在选地时,应该尽量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避免黏重土或者贫瘠土壤。
在选地时还要考虑气候因素,尽量选择日照充足、气温适宜的地块进行栽培,这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二、选择优质种苗优质的种子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选择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种子,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率。
还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避免种子患病,还需要对播种前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种子的影响,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三、合理施肥玉米是一种对养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因此合理施肥对于玉米的高产至关重要。
首先要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在播种后,还要注意及时进行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和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
建议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结合的施肥方式,这样可以使玉米长势旺盛,增加产量和品质。
四、土壤保水玉米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因此要做好土壤保水工作。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地面平整,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避免玉米受旱。
还要注意排水,避免因为积水导致根系窒息,影响玉米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玉米如何高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玉米的商品化率。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共七点,供参考。
一、保护隔离,品质第一玉米是一种隐性突变体的植物,种植的时候要与其他的玉米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避免串粉影响品质。
保护隔离的方法可以是时间、空间、自然的隔离。
时间隔离大概是20天左右,空间隔离要有250米的隔离区域,自然隔离是在区域内只种植一个种类的玉米。
二、提高种子的多期播种率玉米在早春播种,一般的情况下会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左右播种。
要提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晒种、药剂的处理,从而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减少种子的虫害率,为以后的苗打下坚实的基础。
晒种一般是三天左右,用粉锈宁作为药剂处理,能够有效的防治黑粉病。
首次播种以后,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分批播种,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三、科学浇水、合理施肥想要提高玉米的生产量,不仅仅施有机肥,还要追加氮肥、复合肥或磷肥。
提高玉米的需肥量,能够明显的提高玉米的生产量。
通过播种前的培土可以增强玉米的抗击摔倒的能力。
另外,在拔节期间和大喇叭口期间,通过运用中耕的技术和培土的技术,可以给玉米施加尿素和氯化钾。
对于玉米种植时期的农田水分的管理,在植物开花的期间要注意让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也要注意卡脖要早。
四、玉米幼苗时期的管理间苗一般都在三叶期间进行,进行的同时应当将幼苗中坏的幼苗,过于弱小的幼苗,具有病菌的幼苗还有有虫子的幼苗都应当锄去,注意细心地将幼苗移走,缺少的部分应当及时补栽。
要想玉米长的健壮,结出大果实,就要想方设法保存住玉米中的养分,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除去玉米的分蘖。
玉米的分蘖较多,如果除去就可以达到保存养分的效果。
而且分蘖不仅仅只要分一次,在拔节期间多分几次,及时地拔出。
五、加强对于害虫疾病的预防要尽可能的避免害虫疾病就应当及早预防。
玉米作为新鲜食用的农作物,只能采用农药或者生物防治进行无公害的预防。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作为特别的青贮料和原料作物,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食品加工工业。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高产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增加玉米产量和收益。
1. 种植和育苗选择适应地区的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耐病性和产量来选择。
因此,在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时,应注意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历史。
同时,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强耐病性的品种来提高种植成功的可能性。
合理施肥。
种植玉米最重要的因素是正确的施肥。
要为土壤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生长阶段需要调整氮、磷、钾比例。
育苗是一项关键的环节。
一定要选择种子生长健康、色泽完整和无病变的种子。
育苗时,应选择病害较少的苗子并注意保持种子的湿度,要做好地温、空气湿度、光照等方面的协调。
在幼苗期,要加强通风,注意实时除草,及时浇水,保持根系呼吸良好,加强光照等。
2. 合理的密植和剪顶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
但是,密植的数量要根据种类、土质、肥力等条件来确定。
同时,密植会影响株间空气流通,容易导致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
因此,在密植时,应注意调整适当的间距。
剪顶是农民提高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通过及时剪顶,可以促进玉米的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在玉米生长初期选择较高的育苗,高3-4叶时剪掉顶部, 能够增加株高增长量,刺激耳部分生长,提高吸收利用率,提高玉米产量。
3. 定期浇水合理浇水可以使玉米生长健康,增加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浇水,但不要过多的水分被积聚在土壤中,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对于缺水的情况,可考虑采用滴灌或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有计划地定期浇水。
4. 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一定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强耐病性的品种,并注意农药的使用。
在选择农药时,必须仔细阅读指南,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测量和使用。
甜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
甜玉米果蔬兼用,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食用纤维,香甜可口、易于消化、老少皆宜,对心血管和胃癌有辅助疗效,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天然营养食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现将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整地作畦
将土深翻晒后,作成底宽1.3米、面宽1米的畦,在田块四周挖排水沟。
二、品种选择
为避免假种劣种造成生产损失,应采用正规单位选育并经过审定的甜玉米品种。
三、基肥和播种
1.播前在畦面开两条沟,沟深5厘米。
将腐熟的有机肥条施于沟中,然后再施复合肥并拌匀。
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和磷肥
2.5公斤。
2.播种按株距30厘米开穴播种,每穴3粒,然后浇足水。
四、田间管理
1.三叶期间苗,每穴留两株。
在甜玉米5五叶期定苗,每穴留一株。
浅中耕松土,然后追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小培土。
2.大喇叭口期(孕穗期),应及时中耕松土,然后追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培土。
此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比苗期多,应及时浇足水。
3.抽雄前,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氯化钾7.5公斤,后大培土,可防倒伏、压大草。
甜玉米在抽雄开花期对水分敏感,要求土壤保持充足水分。
授粉结束,摘除雄穗,可减少蚜虫危害。
玉米高产栽培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被广泛用于饲料和工业制品,因此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的一些技术,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土壤肥力管理土壤肥力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因素,除了基本的肥料施用之外,还需要注意土壤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避免竞争玉米造成肥料和水分的浪费。
其次要注意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措施可以包括耕作、覆盖、种植轮作等。
二、优良品种的选择玉米高产栽培需要选择适用的玉米品种,通常情况下,优良的种子品质和高产的玉米品种是密不可分的。
在选择种子时,要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避免盲目追求高产而忽略了适应性和抗病性的问题。
三、适当的间距种植恰当的间距种植可以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还有利于玉米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选择种植间距时,需要考虑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四、密度控制合理的玉米密度可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过于密集的栽培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优质品种的密度一般控制在55000-65000株/亩,而普通品种则在75000-90000株/亩之间。
五、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玉米生长中的难点之一,需要协调好土壤水分和气候水分的配合。
应该对土壤进行湿度和温度的监控,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并且结合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六、合理的施肥方案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单株和总产量,同时还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在施肥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检测,以确保施肥方案的正确性。
七、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锈病等,这些害虫和病菌都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造成死亡。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
在玉米的高产栽培中,除上述技术之外,还需要注意管理和收获的细节,比如及时除草、及时除虫、及时收割等。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适宜的品种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要求选用不同的品种。
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同时,要选用符合当地栽培习惯的玉米品种,以便加强管理,提高产量。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适时施入不同配比的肥料。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和籽粒填实期。
这四个阶段对应的肥料需求也不同。
在幼苗期,应以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助于促进根系的发育。
生长期需要施入适量的氮肥和磷钾肥,以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成熟期要减少氮肥施用,适当施入磷钾肥,有助于促进玉米的成熟和籽粒饱满。
籽粒填实期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籽粒的填实。
三、适时浇灌适时浇灌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会受到影响,导致产量减少。
适时浇灌能够满足玉米所需的水分,并且有助于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期主要需要进行常规灌溉,成熟期需要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量,以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玉米耐受性降低。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合理密植能够使玉米更加紧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
但是,如果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活力不足、营养不足,甚至影响穗的形成和籽粒饱满度。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一般为6万-8万株/公顷。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期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玉米高产的必要措施。
在病虫害防治中,应注重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法,选择低毒、高效的病虫害防治药剂。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前言: 玉米属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於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後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後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质地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及甜玉米。马齿玉米的特点是籽粒顶端凹陷,因籽粒硬淀粉和软淀粉的干燥度不相等而致的。硬粒玉米含软淀粉少,干燥後顶不凹陷。粉质玉米主要含软淀粉,粉质,易碾碎。甜玉米发皱,透明,糖分不转化为淀粉。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极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软淀粉,加热时细胞内水分膨胀,籽粒爆裂。用优良自交系杂交可改良玉米类型。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於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於制做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做不发酵的玉米饼。美国各地均食用玉米,做成煮或烤玉米棒子、奶油玉米片、玉米糁(在南方制成玉米粗粉)、玉米布丁、玉米糊、玉米粥、烤饼、玉米肉饼、爆玉米花、糕饼等各式食品。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籽粒加工方式有多种︰湿磨法是将籽粒在稀的亚硫酸溶液中浸泡40~60小时;乾磨法是用喷雾或蒸汽使籽粒短期濡湿;发酵法是将淀粉转化为糖,又加酵母使糖转变为酒精。植株的不可食用部分可供工业应用,玉米秆用於造纸和制墙板;包皮作填充材料;玉米芯作燃料,可烧炭,也用来制工业溶剂。 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其中约2/5供外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以下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 玉米生产概述 玉米生产发展简史 玉米又名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 玉米的栽培历史约有4500-5000年,是一个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并认为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从1496年以后才逐渐传入世界各地。 我国栽培玉米有460多年的历史,从国外传入我国应在16世纪前期或中期,又确认玉米于1511年以前已传入我国。传入和扩散的途径是先沿海后到地各省。省是我国重要的生产玉米省市之一,种植玉米的历史也较长,《稷山县志》早在1602年已有记载,距今至少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1、 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我国的粮食作物各类很多,但也主要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这三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因此提高玉米的生产是保证全国和全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养殖业和有关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5%以上都是依靠叶片在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由于玉米是一种碳四作物,其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而光合效率却比较高,一般比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净光合效率高出2-3倍,因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世界三大作物单产的最高记录是:水稻亩产1029.45公斤,小麦亩产达1013公斤,而玉米亩产则可达1554公斤,居三大谷类作物之首。近年来高平也出现了不少高产记录,建宁乡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 (2) 玉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糖分1.58,另外还含有1.92%的纤维素和1.56%的矿物质。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较高,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而且在玉米籽粒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硫胺素和核黄素较多,单位重量的发热量也较高,超过了大米和面粉。 (3) 玉米是高产质优的饲料 玉米被誉为“饲料之王”,每100公斤玉米籽粒的饲用价值相当于燕麦118公斤、高粱110公斤、大麦115公斤。因此,玉米是近代世界上用于生产肉、奶、蛋、鱼等畜产品和水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 (4)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淀粉工业;玉米榨油工业;玉米酿造工业;玉米医药工业;食品加工工业。 (5) 玉米的其它用途 玉米茎秆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纤维素,人造丝、纸、电气绝缘材料和化学胶板等;玉米果糖的穗轴和茎秆还可以制造软木塞,黑色火药、电木、漆布、人造胶水等,也可以从中提取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糠醛。玉米的花丝和苞叶可用作包装和填充的良好材料,苞叶还可编制各种各样的出口工艺品。由于玉米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用途广,在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水平、对增产粮食、促进畜牧业发展,以及轻工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玉米种植区划 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流域中游左侧,跨越34.34---40.43N,111.15---114.33E,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地势起伏较大,玉米气候资源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纬向)和垂直地带性。从北到南依次为温凉,温和及温暖作物带,为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采取措施发挥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因素的优势,挖掘玉米的生产潜力,将全省分为三个种植生态大区,即:北部春播早熟玉米区;中部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南部夏播中、早熟玉米区。我市属中部春播中晚熟玉米区,生态条件:海拔高度一般在600---1100米左右。年平均温10.2度。无霜冻期170---180天,大于10度的积温3200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度的初日在17/4----22/4。安全生育期165天,能满足中晚熟玉米对热量的要求。光照较为充足,日均温大于10度期间日照时数为1400小时左右,能满足玉米对光照的要求。全生育期降水561.7毫米。土壤类型为石灰型褐土。土壤除缺磷外,其余基本满足玉米中高产的要求。 二、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 1、 玉米的一生 (1) 玉米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期是指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不同品种生育期相差很大。一般在100-140天左右。特早熟只有60-70天,最晚熟可达160-200天。玉米的生育时期指的是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抽丝期、成熟期。 (2) 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苗到拔节称苗期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过程。 第二阶段:从拔节到抽雄开花称穗期阶段,是决定果穗大小,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从抽雄开花到籽粒成熟称为花粒期阶段,籽粒大小、籽位重量、产量高低是由这一阶段决定的。 2、 玉米生长的环境条件 (1)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温特性,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以及不同器官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生产上,一般小以5-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12摄氏度为播种适期。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下限温度是:播种—出苗6.5---9.5度,拔节----抽雄14.6度,抽雄---吐丝18.2度,各生育阶段要求最适温度是 播种期10-----12度(地温),苗期15----18度,拔节期18度,抽雄开花期26-----27度(低于17度不能开花授粉),灌浆成熟20----24度(低于12度或高于24度都不利于灌浆),低于11度成熟推迟。 (2) 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玉米大多数品种的临界日照长度为14.5-----15小时,玉米不同品种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程度不同,目前省推广的多数单交种为半马齿型品种,对光周期反应不太敏感。一般认为,玉米的光补偿点为300---1800勒克斯,光饱和点在10万勒克斯以上,在田间自然光照下无光饱和点,在正常光量围,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玉米光合强度也成比例增加。另外,玉米叶正面与叶背面照光后,光合强度无明显差异,因此,紧凑型直立叶型品种叶片两面均能受光,因此,其产量高于平展型品种,为高光效的主要特征之一。 (3) 玉米对CO2的要求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物的主要原料。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玉米光合强度主要受制于大气中的CO2浓度,玉米的CO2补偿点为1010-6,CO2饱和点为800—180010-6,自然界大气CO2浓度在300---35010-6之间,所以采取一定措施增加CO2供应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如根系呼吸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可供玉米植株下部利用。玉米冠层CO2浓度在一天中不断发生熟化。据测定,夜间和早晨浓度最高,可达40010-6以上,中午最低为25010-6以下,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如何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透光又通风,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4)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 ① 土层深厚 玉米具有根层密、根量多,形成了一个深约1.5----2.0米,直径约为1.0---1.2米的庞大的须根系。只有活土层深,心土层厚,才能使根系生长良好,进而促进地上部生育健壮。 ② 疏松通气 土壤通气性是影响根系下扎的主要因素。据研究,土壤容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一般要求中等肥力壤质土土壤容重在1.0---1.2克/厘米。 ③ 耕层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高 在玉米生育期间,如何提高土壤对玉米发育所需的养分的供应能力,对获得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吸收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和肥料。据试验,以施用N,P.K肥料的玉米产量为100%,则不施肥的玉米产量仅为60—80%,说明玉米所需养分3/5----4/5来自土壤基础肥力,1/5-----2/5来自施肥。据测定,北方地区玉米高产稳产地块所要求的土壤养分要求为,耕层有机质含量1.5----2.0%,速效N和速效磷大于30PPM,速效钾在150PP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能制成较高的水稳性团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④ 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 各地玉米高产稳产田,由于土壤熟化,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水稳性团粒结构较多,耕层以入又较坚实。因此,熟化土层渗水快,心土层保水性能好,所以表土层以下常呈湿润状态,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各地高产经验是;很抓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深耕以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渗吸能力;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持续能力,为玉米高产稳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水环境。 三、 玉米需水需肥规律 玉米生产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光、温、水、气、养五大生活要素当中,光照、温度及二氧化碳主要依赖自然界提供,在玉米分布地区一般尚能满足,目前人类对它们的干预能力很小或无须干预;而玉米以水及养分的需要除自然界提供以外,还需一定的补充,才能满足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的需要,这就是施肥和灌溉。了解玉米需水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灌溉和科学施肥,对于获得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需肥规律 (1) 玉米对三要素吸收动态及数量 在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玉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动态及数量变化规律。玉米对氮的动态吸收总体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转慢的规律。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类同于氮素,也呈现前期慢、中期快、后期转慢的规律,所不同的是吸收最快时期比氮略有后滞。玉米对钾的吸收规律不同于氮和磷,在未进入籽粒灌浆之前吸收总量随着干物质的累积而增加,在之后却有部分钾离子返还土壤。总的吸收规律呈一抛物线型变化。在拔节之前吸收较慢,由拔节到灌浆处于快速吸收期并达到顶点,吸收峰值在灌浆之前,在灌浆之后由于钾离子流失而呈负增长,占物质百分数以在拔节和灌浆时为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