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仪时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皮肤过敏、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皮肤受损、焦虑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皮肤过敏

1、原因

患者过敏体质,电极纸粘贴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电极纸粘贴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

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出现发红,起水疱甚至皮肤破损等。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

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取电极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撕破皮肤。

有条件者可使用脱敏的监护电极纸。

4、处理流程

出现皮肤过敏→更换粘贴部位→安抚患肢→局部0.5%碘伏;如有较大的水疱可用无菌小枕头刺破抽液,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指甲抓破皮肤;必要时用TDP治疗仪照射→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

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1、原因

测量血液的袖带或夹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2、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肿胀,发绀或湿冷,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循环情况,经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

发现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更换监测部位;抬高患肢→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局部皮肤破损

1、原因

测量血压的袖带及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压疮。循环不良的水肿、危重患者,测量部位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

2、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出现红、热、起水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损神志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性分泌物。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训话情况,定时放松,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

出现皮肤破损→更换监测部位→安抚患者→局部涂擦0.5%碘伏。必要时无菌纱块覆盖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焦虑

1.原因

(1)因监护仪发出的声音、身上粘贴的电极和连接线等影响患者休息。

(2)因需要监护而担心病情较重和疾病治愈。

(3)因使用监护仪而担心医疗费用支出问题。

(4)因监护室不能留亲人、朋友陪伴而出现焦虑。

2.临床表现

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急躁不配合,失眠等。

3.预防

(1)关心患者,加强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合理安排探视。

(2)将监护声音调小,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体位安全舒适。

4.处理流程

出现焦虑→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告诉患者学会自我深度松弛的方法,还可以进行想象放松疗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抗焦虑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