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式互感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高压电力互感器的作用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测量、计量,为电

力系统提供电压、电流信号。互感器的安全性和精度,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元件。当前,电力系统最高运行电压已达

750kV等级,1000kV也已试运行,高压直流已达到±800kV。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

术正努力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代表了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电力工程;应用

一、电子式高压电力互感器研究的意义

(一)传统互感器的缺点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是系统中电流、电压的准确测量。对电流、电压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计算分析、系统监测诊断以及电能

计量的准确性。电流互感器以及电压互感器构建成整体的电力互感器,能够维持

电力设备进行继电保护信号的获取以及电能计量。近些年,电力系统不断提升输

变电容量,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已经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在使用时也出现了较多的

弊端:(1)复杂绝缘结构,笨重的设备体积,较低的性价比,尤其在超高压系统,无法满足其热稳定以及动稳定的要求。传统互感器是通过油浸纸作为设备的

绝缘介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燃爆情况。(2)传统电磁式传

感器在进行稳态电流的测量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度,但是暂态电流含有直流分量,容易导致电流互感器饱和,出线非线性失真,较大地影响了测量的准确度。(3)传统电压互感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铁磁谐振,对设备造成损坏。(4)传

统互感器的二次侧输出具有严格的负荷限制,如果二次负载太大,误差率会提升。

(二)新型互感器的开发和应用

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究与研发,在新型互感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从根本上

推动了新型互感器的应用发展。(1)二次设备微机化,具有较低的功率消耗,

这相应的就降低了互感器的输出容量,但是其对低电平、抗电磁干扰具有较高的

要求。(2)智能化、集成化的开关设备对互感器的类型选择具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使用小体积,较轻质量以及数字化输出的互感器。(3)变电站以及发电厂

已经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互感器的数字化输出以及网络化接入需求逐年提升。(4)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互感器输出信号转化数字化后,利用光纤进行传输,光纤不导电,能从根本上消除高压设备绝缘安全问题。

(三)电子式互感器的优点

(1)简单的绝缘结构,较小的设备体积,较轻的质量。不用使用绝缘油当绝

缘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安装,运输比较方便。(2)不会出现电磁感应器

饱和情况,抗干扰能力强、准确性高。(3)信号处理设备以及传感器具有较小

的外形,能够直接装入成套设备中,为电力系统集成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电子式互动感器的技术应用原理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也称为EVT或ECT。其性能改革,也经历了无数次转变,过程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研究精力,现阶段,全球已有大批具有行业资质、专

业制造水准的厂家与销售商家,使它的市场销售率与应用率,不断壮大并走向国

际化。随着社会工业、技术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以往采用的电磁式电

流互感器,已明显不符合时代要求。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如

早年应用电磁式互感器,具有:磁饱和、铁磁谐振、难以测试、精确度较差、动

态测量范围窄的不足;而现代的电子式互感器,具有:设计轻便、方便携带、安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和选用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和选用 电流互感器的主要作用是从大电线(主线)上按照一定比例感应出小电流,供测量和继电保护。 简单的说,就是把需要测量的电线穿过电流互感器,然后电流互感器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感应出小电流。我们只需要测量出电流互感器感应出来的小电流,然后乘以对应的倍数,就可以知道大电流。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双绕组变压器原理相似,它也是由原线圈和副线圈组成。和电源相连的线圈叫“原线圈”或“一次绕组”,和负载相连的线圈叫“副线圈”或“二次绕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一般都只是一匝。(比如上图鲜红色粗线就是一次绕组,暗红色的就是二次绕组的输出线)

当一次绕组通入交流电流以后会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铁心的约束下穿过二次绕组。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二次绕组会感应出感应电流。这个电流并符合变压器规则 式中:U1表示一次绕组电压,U2表示二次绕组电压;N1表示一次绕组匝数,N2表示二次绕组匝数;I1表示一次绕组电流,I2表示二次绕组电流。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比和线圈匝数有关。而线圈匝数是固定的,所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也是固定的,一般都标在电流互感器的铭牌上。 根据国家规范,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额定电流一律规定为5A 或者1A,所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也被写成XX/5或XX/1(比如500/5或500/1等)。

比如变比为500/5的互感器,其中500表示一次最大电流,5表示二次最大电流,该电流互感器感应电流缩小500÷5=100倍。同样500/1的电流互感器,其中500表示一次最大电流,1表示二次最大电流,该电流互感器感应电流缩小500÷1=500倍。 电流互感器选用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一般为5A或者1A。一般情况下,我们优先选择二次额定电流为5A的电流互感器;如果测量仪表或者继电线路距离距离电流互感器较远,那么我们就选1A的电流互感器。一般仪表在60%量程处准确度最高,所以把计算电流乘以1.3倍就能得到满量程数值。比如母线电流(即一次电流)值为600A,那么一次电流应该选600x1.3≈800A。这样才能保证一次电流在600A时,仪表指针刚好处于60%,即三分之二位置。

电子式互感器简介

电子式互感器简介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及智能电器产品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设备二次系统测量、保护装置的数字化发展,电力系统对测量、保护、控制和数据传输智能化、自动化及电网安全、可靠和高质量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测量、保护、监控、传输等组合功能的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电力设备,对电网安全、可靠和高质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电力设备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的主流。 传统的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难以直接完成计算机技术对电流电压完整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要求,难以实现电网对电量参数变化的在线监测。阻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寻求一种能与数字化网络配套使用的新型电流电压互感器成为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迫切需要。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为小电压信号,无需二次转换,可方便地与数字式仪表、微机保护控制设备接口,实现计量、控制、测量、保护和数据传输的功能,且消除了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因二次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给电力系统设备和人身安全带来的故障隐患。 作为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理想的换代产品,电子式互感器可广泛用于中压领域电力监测、控制、计量、保护系统、工矿企业、高层建筑、配、变电等场所,能有效降低变电站(配电所)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因其几乎不消耗能量、无铁心(或仅含小铁心)、且减少了许多有害物质的使用而使其成为节能和环保产品。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使用。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原理: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罗哥夫斯基(Rogowski)线圈和轻载线圈的基本原理。 Rogowski线圈由于采用非磁性的骨架,不存在磁饱和现象。一次电流通过Rogowski线圈得到了与一次电流I1的时间微分成比例的二次电压E,将该二次电压E进行积分处理,获得与一次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将该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即可将一次电流信息变成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出。 轻载线圈它代表着经典感应电流互感器的发展方向。它由一次绕阻、小铁芯和损耗最小化的二次绕组组成。二次绕组上连接着分流电阻Ra,二次电流I2在分流电组Ra两端的电压降U2与一次电流I1成比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比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拥有更大的电流测量范围。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阻分压原理。 互感器由高压臂电阻、低压臂电阻、屏蔽电极、过电压保护装置组成。通过分压

电子式互感器分类、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

电子式互感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随着电力传输容量的增加,运行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暴露出如绝缘要求高,磁饱和、铁磁谐振、动态范围小、频带窄以及有油易燃、易爆炸等一系列缺点。基于光学和电子学原理的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分别简称为EVT和ECT)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超高压条件下电压、电流的测量设备。 早期的电子式互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通过光纤来传输信号,也称为光电式互感器。2002年,IEC根据新型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关于EVT的IEC60044-7标准和ECT的IEC60044 -8标准,明确了电子式互感器的定义及相成的技术规范。 根据IEC60044-7标准,EVT采用电阻分压器.电容分压器或光学装置作为一次转换部件,利用光纤怍为一次转换器和二次转换器之间的传输系统,并装有电子器件作测量信号的传输和放大,具有模拟量电压输出或数字量输出。 根据IEC600448标准,ECT采用传统电流互感器(CT)、霍尔传感器、Rogowski线圈或光学装置作为一次转换部件,利用光纤作为一次转换器和二次转换器之间的传输系统,并装有电子器件作测量信号的传输和放大,具有模拟量电压输出或数字量输出。 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 几十年来,电子式互感器产品的种类已经被开发出很多,根据原理的不同,电子式互感器可分为无源式和有源式2类。所谓无源式电子互感器是指高压侧传感头部分不需要供电电源的电于式互感器,而有源式电子互感器是指传感头部分需要供电电源的电子式互感器。 无源式电子互感器的优点是在传感头部分不需要复杂的供电装置,整个系统的线性度比较好,缺点是传感头部分有复杂而不稳定的光学系统,容易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了实用化的进程,虽然各国学者不断的提出新方法以提高测量准确度,备种方法都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通用性差,装置复杂等缺点,未能有效克服这个困难,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有源式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大都比较简单,已被广泛接受。无源式EVT主要利用传统的电阻分压器,电容分压器以及单个电容器测量电压值。在有源式ECT中,作为一次电流采样传感头的元件有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分流器和Rogowski线圈等。

如何正确选择及使用电流互感器,民熔

如何正确选择及使用电流互感器,民熔 1.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中城网及农网的改造,以及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电气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继电保护、系统监测和电力系统分析之中。 电流互感器作为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间联络元件,起着将一次系统的大电流变换成二次系统的小电流,用以分别向测量仪表、继电器的电流线圈供电,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参数和故障情况,使测量仪表和继电器等二次侧的设备与一次侧高压设备在电气方面隔离,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使二次侧设备实现标准化、小型化,结构轻巧,价格便宜,便于屏内安装,便于采用低压小截面控制电缆,实现远距离测量和控制。当一次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能够保护测量仪表和继电器等二次设备免受大电流的损害。下面就有关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和使用作一浅薄探讨,以策各位读者朋友。 2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互感器,一般W14W2,可见电流互流感器为一“变流”器,基本原理与变压器相同,工作状况接近于变压器短路状态,原边符号为L1、L2,副边符号为K1、K2。互感器的原边串接入主线路,被测电流为I1,原边匝数为W1,副边接内阻很小的电流表或功率表的电流线圈,副边电流为I2,副边匝数为W2。 原副边电磁量及规定正方向由电工学规定。 由原理可知,当副边开路时,原边电流I1中只有用来建立主磁通m的磁化电流I0,当副边电流不等于零时,则产生一个去磁磁化力I2W1,它力图改变m,但U1一定时,m是基本不变的,即保持IOW1 不变,因为I2的出现,必使原边电流I1增加,以抵消I2W2的去磁作用,从而保证IOW1不变,故有:IW=IW+(-IW)(1) 即IO=I1+WI/W(2)在理想情况下,即忽略线圈的电阻,铁心损耗及漏磁通可得:IW=-I2W2 有:T1/T2=-W2/W1 3电流互感器的选择3.1电流互感器选择与检验的原则1)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不小于装设点线路额定电压;2)根据一次负荷计算电流IC选择电流互感器变化;3)根据二次回路的要求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并校验准确度;4)校验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 3.2电流互感器变流比选择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电流I1n和二次额定电流I2n之比,称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变流比,Ki=Iln/I2n ~N2/N1。 式中,N1和N2为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标准比(如20、30、40、50、75、100、150(A)、2Xa/C)等多种规格,二次侧额定电流通常为1A或5A。其中2Xa/C表示同一台产品有两种电流比,通过改变产品顶部储油柜外的连接片接线方式实现,当串联时,电流比为a/c,并联时电流比为2Xa/C。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变流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I1n不小于线路中的负荷电流(即计算IC)。如线路中负荷计算电流为350A,则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应选择400/5。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准确度要求,可以将变比选得大一些。 表1电流互感器准确级和误差限值3.3电流互感器准确度选择及校验所谓准确度是指在规定的二次负荷范围内,一次电流为额定值时的最大误差。我国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和误差限值如表1所示,对于不同的测量仪表,应选用不同准确度的电流互感器。 准确度选择的原则:计费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其准度为0.2~0.5级;用于监视各进出线回路中负荷电流大小的电流表应选用1.0-3.0级电流互感器。为了保证准确度误差不超过规定值,一般还校验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伏安),互感器二次负荷S2不大于额定负荷S2n,所选准确度才能得到保证。准确度校验公式:52≤s2n。 二次回路的负荷1:。取决于二次回路的阻抗Z2的值,则:S2=In'|z.|~In-(Z|zil+R+Rc) 或SV~Si+Ian'(R,+Rx)式中,Si、Zi为二次回路中的仪表、继电器线圈的额定负荷和阻抗,RXC为二次回路中所有接头、触点的接触电阻,一般取0.12,L为二次回路导线电阻,计算公式化为:Rm=L/(r×s)。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相关问题汇总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定义 2000年,IEC根据基于光学和电子学原理的电流互感器(ECT)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关于ECT的IEC60044-8标准,明确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ECT)指采用传统电流互感器(CT),霍尔传感器、Rogowski线圈或光学装置作为一次转换部分,利用光纤作为一次转换器和一次转换器之间的传输系统,并且装有电子器件作测量信号的传输和放大,其输出可以是模拟量或数字量。由于其中某些类型要利用光学器件对电流传感且全部利用光纤传输信号,故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亦称为光学电流互感器(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 OCT) 电磁互感器的优点在于性能比较稳定,适合长期运行.并且具有长期的运行经验。 电磁互感器的缺点: 磁式电流4.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 CT)己暴露出下述内在的致命弱点:1绝缘问题: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的空气绝缘,油纸绝缘,气体绝缘乃至串级绝缘都不能满足随电压等级日益增长而更为苛刻的运行条件,在超高压等级使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会产生绝缘击穿的潜在危险;2误差问题: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闭合铁芯由于电流的非周期分量作用而饱和,导磁率急剧降低,使误差在过渡过程中上升到不能允许的程度3铁磁谐振效应:由于电流互感器电感饱和作用引起的持续性、高幅值谐振过电压;4电磁式互感器含有铁芯,因此动态测量的范围小,频带窄面对暂态过程测量性能差;此外还有,输出端开路时导致高压危险; 体积重量均大,成本过高; 易产生干扰;不易与数字设备连接;因有绝缘油而导致易燃易爆炸等。已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在线检测,高精度故障诊断,电力数字网发展需要 电子互感器的优点 1)数字化输出,简化了互感器与二次设备的接口,避免了信号在传输、储存 和处理中的附加误差,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2)信号光纤传输,抗电磁干扰性能好,在强电磁环境中保证信号的精确性 和可靠性。 3)无铁芯,不存在磁饱和、铁磁谐振现象,线性度好,绝缘简单,动态测量 范围大、频带宽、精度高。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减小了变电 站的面积,。 4)低压没有开路危险,没有因存在绝缘油而产生的易燃、易爆等危险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没有磁饱和、铁磁谐振等问题由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使用了铁心,不可避免地存在磁饱和、铁磁共振和磁滞效应等问题,而电于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是磁光玻璃、光纤或电子线路。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绝缘结构简单,绝缘性能好。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绝缘结构非常复杂,尤其是对于电压等级比较高的电流互感器来说,绝缘部分要消耗大量的电工材料,体积也非常庞大。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由于采用了光纤和比较轻便的绝缘子支往,其绝缘结构比较简单,绝缘性能也比较好、 (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动态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电网正常运行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并不大,但短路电流一般很大,而且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加,辣路故障时的电流越来越大。电磁式电流互感器f}I为存在磁饱和问题,难以实现大范围测量,不能同时满足高精度计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有很宽的动态范围,测量额定电流的范围从几十安培至几千安培,过电流范围可达几万安墙。个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可同时满足计量和继电保护的

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分析

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分析 摘要: 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变电站的重要设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一 次回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变为可直接输入测量仪表和继电保护设备的低电压和 小电流,实现二次设备与高压部分的隔离,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 一、常规互感 1.1常规互感器概述 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一直采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CT)和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为二次计量和保护等设备提供电流及电压信号,CT的 额定输出信号为1A或5A,PT的额定输出信号为100V或100/√3V。它们的原理 和结构与变压器相似,在铁芯上绕有一、二次绕组,靠一、二次绕组之间的电磁 耦合将信号从一次侧传到二次侧。电磁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额定一次电流与额定二次电流之比称为电磁型互感器的额定电流比,用Kn表示。在理想情况下,二次电流与一次电流成正比,相位差在连接正确时为零: 但实际上一次磁动势中有一小部分将作为励磁磁动势用于产生铁心中主磁通,不能全部转化为二次磁动势。故励磁电流是造成电磁型互感器误差的主要原因, 减小误差必须减小励磁电流。 1.2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相比的优势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保护、电气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电磁 式互感器的缺点多。电子式互感器弥补常规互感器的缺陷,解决电力系统难题。 (1)高低压完全隔离,安全性高,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 (2)不含铁心,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等问题。 (3)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4)动态范围大,测量精度高 (5)频率响应范围宽。 (6)没有因充油而潜在的易燃、易爆炸等危险。 (7)体积小、重量轻。 (8)性价比好。 综上所述,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相比具有诸多优势,故选用电子式互 感器。 二、电子式互感器 2.1电子式互感器综述 电子式互感器是互感器传感准确化、传输光纤化和输出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便于向数字化、微机化发展等诸多优点,是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中,发展较成熟、工程上有应用的是罗氏线圈型电流互感器(下文简写为RCT)用于保护绕组,低功率线圈型电流互感器(下文简写为LPCT)用于测量绕组,全光纤型电流互感器(下文简写为FOCT)和分压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下文简写为EVT)。 2.2有源电子式互感器 有源式电子互感器一次信号变化仍是电气量之间的变化,不涉及到光等其它 物理量,这一点与常规互感器一致。 2.3 无源电子式互感器

如何正确选择及使用电流互感器

浅谈如何正确选择及使用电流互感器 1.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中城网及农网的改造,以及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电气设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继电保护、系统监测和电力系统分析之中。电流互感器作为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间联络元件,起着将一次系统的大电流变换成二次系统的小电流,用以分别向测量仪表、继电器的电流线圈供电,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参数和故障情况,使测量仪表和继电器等二次侧的设备与一次侧高压设备在电气方面隔离,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使二次侧设备实现标准化、小型化,结构轻巧,价格便宜,便于屏内安装,便于采用低压小截面控制电缆,实现远距离测量和控制。当一次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能够保护测量仪表和继电器等二次设备免受大电流的损害。下面就有关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和使用作一浅薄探讨,以飨各位读者朋友。 2电流互感器的原理 互感器,一般W1≤W2,可见电流互流感器为一“变流”器,基本原理与变压器相同,工作状况接近于变压器短路状态,原边符号为L1、L2,副边符号为K1、K2。互感器的原边串接入主线路,被测电流为I1,原边匝数为W1,副边接内阻很小的电流表或功率表的电流线圈,副边电流为I2,副边匝数为W2。原副边电磁量及规定正方向由电工学规定。 由原理可知,当副边开路时,原边电流I1中只有用来建立主磁通Φm的磁化电流I0,当副边电流不等于零时,则产生一个去磁磁化力I2W1,它力图改变Φm,但U1一定时,Φm是基本不变的,即保持I0W1不变,因为I2的出现,必使原边电流Il增加,以抵消I2W2的去磁作用,从而保证I0W1不变,故有:I1W1=I0W1+(-I2W2) (1) 即I0=I1+W2I2/W1 (2) 在理想情况下,即忽略线圈的电阻,铁心损耗及漏磁通可得: I1W1=-I2W2 有:Il/I2=-W2/W1 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1 电流互感器选择与检验的原则 1)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不小于装设点线路额定电压; 2)根据一次负荷计算电流IC选择电流互感器变化; 3)根据二次回路的要求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并校验准确度; 4)校验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 3.2 电流互感器变流比选择 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电流I1n和二次额定电流I2n之比,称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变流比,Ki=I1n/I2n ≈N2/N1。 式中,N1和N2为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标准比(如20、30、40、50、75、100、150(A)、2Xa/C)等多种规格,二次侧额定电流通常为1A或5A。其中2Xa/C表示同一台产品有两种电流比,通过改变产品顶部储油柜外的连接片接线方式实现,当串联时,电流比为a/c,并联时电流比为2Xa/C。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变流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I1n不小于线路中的负荷电流(即计算IC)。如线路中负荷计算电流为350A,则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应选择400/5。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准确度要求,可以将变比选得大一些。 表1 电流互感器准确级和误差限值 3.3 电流互感器准确度选择及校验 所谓准确度是指在规定的二次负荷范围内,一次电流为额定值时的最大误差。我国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和误差限值如表1所示,对于不同的测量仪表,应选用不同准确度的电流互感器。

(完整版)电流互感器二次容量的计算及选择

电流互感器容量选择 电流互感器の容量,主要是根据电流互感器使用の二次负载大小来定,电流互感器の二次负载主要和其二次接线の长度和负载有关。一般来说二次线路长の,要求の容量要大一些;二次线路短の,容量可选の小一点。 电流互感器の容量一般有5VA-50VA,对于短线路可选5VA,一般稍长の选20VA或30VA,特殊情况可选の更大一些。 电流互感器容量の选择要复合实际の要求,不是越大越好,只有选择の二次容量大小接近实际の二次负荷时,电流互感器の精度才较高,容量偏大或偏小都会影响测量精度。 考虑是安装在配电柜上,就要看测量单元(电度表或综合保护装置)和互感器の距离了,如果测量单元是在距离较远の综控室,则一般选择20VA或30VA,如果测量装置也是装在配电柜上の,则选5VA 或10VA就可以满足要求。 建议按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1、根据负荷电流の大小选择变比,一般按照60-80の%额定电流选择比较理想; 2、计量用の互感器就选精确度高点(0.5级足矣),测量用の可以更低点; 3、根据配电柜の布局选择穿心式或普通式互感器,强烈建议使用普通式,穿心式の固定支撑问题一直做の不太可靠,如果布局实在狭小也只好用穿心式了; 另外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1、有多个二次绕组の电流互感器一定要把闲置の二次接线端用铜芯线牢固の短接起来; 2、切记严禁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安装保险、空气开关之类の保护元件; 3、必须在停电后才能在电流互感器上作业,千万不要带电拆、装电流互感器; 4、第一次带电时最好不要带负荷,即使接错线了造成の危害会小很多; 5、电流互感器出现开裂、变色、变形、发热等现象时立即切断电源,不要扛。 电流互感器二次容量の计算及选择

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与比较

电子知识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式互感器就是其中之一。电子式互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响应宽、无饱和现象、抗电磁干扰性能佳、无油化结构、绝缘可靠、便于向数字化、微机化发展等诸多优点,将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广泛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的诞生是互感器传感准确化、传输光纤化和输出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传感方法对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体系有很大影响。光学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结构体系简单,是无源的电子式互感器。电磁测量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是有源电子式互感器。 1电子互感器的优点 1.1高低压完全隔离,安全性高,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不含铁芯,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等问题 电磁式互感器的被测信号与二次线圈之间通过铁芯耦合,绝缘结构复杂,其造价随电压等级呈指数关系上升。非常规互感器将高压侧信号通过绝缘性能很好的光纤传输到二次设备,这使得其绝缘结构大大简化,电压等级越高其性价比优势越明显。非常规互感器利用光缆而不是电缆作为信号传输工具,实现了高低压的彻底隔离,不存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给设备和人身造成的危害,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电磁式互感器由于使用了铁芯,不可避免地存在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等问题。非常规互感器在原理上与传统互感器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不用铁芯做磁耦合,因此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现象,从而使互感器运行暂态响应好、稳定性好,保证了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

1.2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低压侧无开路高压危险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能开路,低压侧存在开路危险。非常规互感器的高压侧和低压侧之间只存在光纤联系,信号通过光纤传输,高压回路与二次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互感器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低压侧无开路引起的高电压危险。 1.3动态范围大,测量精度高,频率响应范围宽 电网正常运行时电流互感器流过的电流不大,但短路电流一般很大,而且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加,短路电流越来越大。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因存在磁饱和问题,难以实现大范围测量,同一互感器很难同时满足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非常规互感器有很宽的动态范围,可同时满足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 非常规互感器的频率范围主要取决于相关的电子线路部分,频率响应范围较宽。非常规互感器可以测出高压电力线上的谐波,还可以进行电网电流暂态、高频大电流与直流的测量,而电磁式互感器是难以进行这方面工作的。 1.4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强 电磁式互感器传送的是模拟信号,电站中的测量、控制和继电保护传统上都是通过同轴电缆将电气传感器测量的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室。当多个不同的装臵需要同一个互感器的信号时,就需要进行复杂的二次接线,这种传统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电磁场的干扰。而光电式互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通信,可以将光电式互感器以及需要取用互感器信号的装臵构成一个现场总线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节省大量的二次电缆;同时光纤传感器和光纤通信网固有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在恶劣的电站环境中更是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光纤系统取代传统的电气系统是未来电站建设与改造的必然趋

NAEG系列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介绍V

N A E G系列全光纤电流互 感器介绍V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NAE-GL系列 全光纤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应用与校验

目录

1 NAE-GL系列产品的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 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的传感设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合并单元,如图所示。而对于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而言也分别包括了传感部分和电气部分。 目前市场上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产品主要有低功耗线圈实现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LPCT)、用罗氏线圈来实现的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磁光玻璃实现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以及基于全光纤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等几类,都有一些实际运行或挂网的经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产品主要有电容分压式电子互感器,电感变压式电子互感器两类,工程化过程中也有一些实际运行的经验。 图过程层传感设备功能块框图

全光纤电子式互感器应用功能与连接 图示出了过程层传感设备应用功能与连接示意图。可以看出,电流光纤敏感环通过光纤与电流电气单元相连接,电压敏感源通过屏蔽电缆(对电容分压式电子互感器而言)或光缆(对光晶体作为敏感源而言)与电压电气单元相连。电气单元一方面接受来自合并单元的同步时钟信号对数据进行同步,另一方面将测定的数据传送到合并单元中。电气单元还留有通讯接口,用于同当地的手持验证终端进行信息交换,用来查验电流、电压的数值等数据。合并单元接受来自外部的时钟对时信号,也发出多路时钟同步信号用于电气单元内数据同步;合并单元接受来自多路电气单元的数据,处理后输出多路数据信号用于相关的保护和测量等使用。

电流互感器与电能表的配合选用

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的合理选用 低压计量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电流互感器(TA)和电能表选用不当、联用不妥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特别在农村用电中,存在问题更为普遍。例如,有一个用电户安装了一台20kV·A变压器,电工在计量装置中配3只50/5A的TA,再联用一只DT8—25(50)的电能表,一个月下来只计得用电量450kW·h左右。像TA变比选大、配小、准确级次不够,电能表容量偏大、偏小等更是常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计量装置的一些技术问题和有关规章,谈一些肤浅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 TA的合理选用 1.1 本地区用电户多属第Ⅳ类、第Ⅴ类电能表计量装置,老规程要求TA准确级次为0.5级就可以,而新的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应配置准确级次为0.5S级的TA。 1.2 现在安装的低压电流互感器多采用穿心式,灵活性大,可根据实际负荷电流大小选择变比,但确定穿绕匝数要注意铭牌标注方法,否则容易出错。通常穿绕匝数是以穿绕入互感器中心的匝数为准,而不是以绕在外围的匝数为准,当误为外围匝数时,计算计量电能将会出现很大差错。 1.3 TA如何选择,简单说来就是怎样确定额定一次电流的问题。它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如有一台100kV·A配变供制砖机生产用电,负荷率为70%左右,那么在正常生产时的实际负荷电流约100A,按上面所述标准选择,就应该配置150/5A规格的TA,这样就保证了轻负荷时工作电流不低于30%额定值,同时也满足了对TA的二次侧实际负荷的要求。1.4 TA变比选大,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当用电处在轻负荷时,实际负荷电流将低于TA的一次额定电流的30%,特别当负载电流低到标定电流值的10%及以下时,比差增加,并且是负误差。所以,为了避免TA长期运行在低值区间,对于农村负荷或变化较大的负荷,宜选用高于60%额定值,只要最大负荷电流不超过额定值的120%即可。 1.5 TA变比选小,这种状况仅发生在电工对实际负荷调查不清,或用电户增加了用电负荷的时候。曾有书上介绍TA最大工作电流可达其一次额定电流值的180%,这与DL/T448—2000规程规定不符。TA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也会增大误差,并且铁心和二次线圈会过热使绝缘老化。所以,工作人员应经常测试实际负荷,及时调整TA变比。 2 电能表的合理选用 2.1 新规程规定,对于Ⅳ类、Ⅴ类计量装置应选用准确级次2.0级的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用于Ⅳ类计量装置时配3.0级,而对于第Ⅴ类计量装置没有作规定。 2.2 许多资料(也包括老的电能计量规范)介绍或规定,电能表应工作在50%~100%标定电流范围内,误差才小。当它工作在30%轻载负荷以下,误差变化很大。特别是工作在标定电流10%以下时,因电能表的补偿装置调整限制,不能保证其准确度,超出允许范围的负误差更大。所以,新颁规程提出“为提高低负荷计量的准确性,应选用过载4倍及以上的电能表”。目前,D86系列表属此类型,其计量负荷范围宽,正在广泛推广使用。2.3 在低压供电线路中,老的规程规定负荷电流为80A及以下时,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新规程作了修正,降为负荷电流为50A及以下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而且标明选配方法:“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30%左右。”例如,正常运行负荷电流为30A,按30%选择它的标定电流就是9A,规范D86系列表就是选用10(40)A规格表。这样,既保证了在轻负荷运行时不小于30%标定电流,也满足了满负荷运行时不超过它的最大电流。 3 TA与电能表的最优联用 3.1 新规程规定“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

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李红岩 周德志 (1.辽宁新创达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179;2.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 辽宁 沈阳 110003) 摘 要: 电子式互感器相比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在智能电网中有着诸多的优点,对电子式互感器分类、工作原理进行简单介绍,阐述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及运维中暴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 中图分类号:TM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116-02 表1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性能比较表 1 电子式互感器的简介 电子式互感器是具有模拟量电压输入或数字量输出,共频 率为15Hz~100Hz的电气测量仪器和继电保护装置使用。其中 图1为数字量输出型电子式互感器的通用图框。 表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性能比较表 图1 单相电子式互感器的通用图框 根据IEC和国家标准,电子式互感器可分为有源型和无源 型两种。在图1中,若一次变换器是电子部件,需要一次电源供 电,则称此类电子式互感器为有源式电子式互感器;若一次传 感器是光学原理的,光纤传输系统可以直接将光测量信送出, 无需一次变换器,则称此类电子式互感器为无源式电子式互感 器。其中图2为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示意图。 图2 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示意图 2 电子式互感器的技术特点及性能比较 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相比,具有消除磁饱和现象、 对电力系统故障响应快、消除铁磁谐振、绝缘性能优良、能适 应电能计量与保护数字化发展、动态范围大、频率响应范围 宽、经济型好等优点。其中不同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也具有其 自身的技术特点。 在工程应用中,不用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有其自身的优势 和弊端。表1、表2中将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 器根据其分类进行在性能上进行比较。

(完整版)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与比较

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与比较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式互感器就是其中之一。电子式互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响应宽、无饱和现象、抗电磁干扰性能佳、无油化结构、绝缘可靠、便于向数字化、微机化发展等诸多优点,将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广泛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的诞生是互感器传感准确化、传输光纤化和输出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变电站的关键装备之一。传感方法对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体系有很大影响。光学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结构体系简单,是无源的电子式互感器。电磁测量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是有源电子式互感器。 1电子互感器的优点 1.1高低压完全隔离,安全性高,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不含铁芯,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等问题 电磁式互感器的被测信号与二次线圈之间通过铁芯耦合,绝缘结构复杂,其造价随电压等级呈指数关系上升。非常规互感器将高压侧信号通过绝缘性能很好的光纤传输到二次设备,这使得其绝缘结构大大简化,电压等级越高其性价比优势越明显。非常规互感器利用光缆而不是电缆作为信号传输工具,实现了高低压的彻底隔离,不存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给设备和人身造成的危害,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电磁式互感器由于使用了铁芯,不可避免地存在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等问题。非常规互感器在原理上与传统互感器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不用铁芯做磁耦合,因此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现象,从而使互感器运行暂态响应好、稳定性好,保证了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 1.2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低压侧无开路高压危险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能开路,低压侧存在开路危险。非常规互感器的高压侧和低压侧之间只存在光纤联系,信号通过光纤传输,高压回路与二次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互感器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低压侧无开路引起的高电压危险。 1.3动态范围大,测量精度高,频率响应范围宽 电网正常运行时电流互感器流过的电流不大,但短路电流一般很大,而且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加,短路电流越来越大。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因存在磁饱和问题,难以实现大范围测量,同一互感器很难同时满足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非常规互感器有很宽的动态范围,可同时满足测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

电表和互感器的选择与型号(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电表与互感器的选择与型号 一、电能表的定义 电度表是用来自动记录用户电量的仪表,用以计算电费。所谓一度电(即 1K w.h),表示功率为1000W的用电器用电1小时所耗用的电能。电度表有单相、三相之 分。三相三线制用于动力,三相四线制用于照明或含三相用电设备的动力线路的计费。选用时应根据电源及负荷情况选择。 1、单相直接接入电度表额定电流:1.5(6)A 1(2)A 2(4)A 2.5(5)A 2.5(10)A 5(10)A 5(20)A 5(30)A 10(40)A 10(60)A 15(60)A 20(80)A 极限 20(100)A(极少用到)等,最大可达100A,括号前的为基本电流值,也称叫标定电流,是作为计算负载基 数电流值的,括号内的电流叫额定最大电流,是能使电能表长期正常工作,而误差与温升完全满足规定要求的最大电流值。。通过电能表的电流可高达基本电流的2~8倍, 达不到2倍表上只标基本电流值。也就是说,如果某用户所装电能表只标有一个电流值,如5A,这只是基本电流值,并非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对于这种电能表一般可以 超载到120%也不会发生问题,而且能满足电能表的准确测量。另一方面,感应系电能 表由于其转动机构阻力较大,按标准规定起动电流不能低于基本电流的0.5%(准确度为级的电能表),可见电能表轻载到基本电流的0.5%以下时可能无法起动。如果负载经常在100A左右的话建议选装三相四线电能表相对安全. 20(100)A的电能表在单相电能表电流规格中已属极限. 如果最大负载电流超过80A 可以适当选择此规格。一般单 项电度表允许短时间通过的最大额定电流为额定电流的2倍,少数厂家的电度表为额定电流的3倍和4倍。 2、三相四线电度表额定电流:5(30)A 10(60)A 20(80)A 30(100)A等。长时间允许通过的最大额定电流一般可为额定电流的1.5倍,常用有1.5(6)A 此规格均使用互感器接入。常用表法如下: 电压标法: 3X220/380 三相四线标法 3X380 三相三线标法 规程规定“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 的30%,其额定最大电流应为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120%左右”电流互感器二次电 流已标准化为5A,那么它的30%就是1.5 A,其额定最大电流值就是6A。这就是1.5和 6A的由来。 3、正常情况下电能表安装规格是由国家电力部门格据当地经济状况和用电量情况统一 选装的.个人不能随意安装. 不过在此还是进行说明下. 例如: 家中有如下电器: 电冰箱: 500W 洗衣机: 500W 电磁炉: 2000W 空调: 2000W 微波炉: 2000W 电脑:300W 电视机: 150W 音响:500W 电热水器: 1500W 再加上各种照明及相关用电设备假设为300W 根据: P=UI得出国内民用照明电电 压为220V 其电流总和为: 44.3A 那么在选择电能表时即可选择10(60)A 这一规格. 为什么呢,因为在空调和冰箱在启动时其电流是大于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因此必需

电子式互感器原理与应用概述

电子式互感器原理与应用概述 摘要:电子式互感器是随着现代技术发展新型互感器,因其特殊的技术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产品。本文将着重从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原理应用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设备二次系统测量、保护装置的数字化发展,电力系统对测量、保护、控制和数据传输智能化、自动化及电网安全、可靠和高质量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测量、保护、监控、传输等组合功能的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电力设备,对电网安全、可靠和高质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电力设备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的主流。 传统的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难以直接完成计算机技术对电流电压完整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要求,难以实现电网对电量参数变化的在线监测,阻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寻求一种能与数字化网络配套使用的新型电流电压互感器成为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迫切需要。 2、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electronic instrument transformer)是由传感元件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的互感器,用以测量和监控电流、电压等参数。由于其传感机理先进,绝缘相对简单,动态范围大,频率响应宽,准确度高,适应电能计量、保护数字化和自动化发展方向,将成为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换代产品。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为小电压信号,无需二次转换,可方便地与数字式仪表、微机保护控制设备接口,实现计量、控制、测量、保护和数据传输的功能,且消除了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因二次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给电力系统设备和人身安全带来的故障隐患。 作为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理想的换代产品,电子式互感器可广泛用于中压领域电力监测、控制、计量、保护系统、工矿企业、高层建筑、配、变电等场所,能有效降低变电站(配电所)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因其几乎不消耗能量、无铁心(或仅含小铁心)、且减少了许多有害物质的使用而使其成为节能和环保产品。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使用。 3、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 3.1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原理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罗哥夫斯基(Rogowski)线圈和轻载线圈的基本原理。Rogowski线圈由于采用非磁性的骨架,不存在磁饱和现象。一次电流通过Rogowski线圈得到了与一次电流I1的时间微分成比例的二次电压E,将该二次电压E进行积分处理,获得与一次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将该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即可将一次电流信息变成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出。轻载线圈它代表着经典感应电流互感器的发展方向。它由一次绕阻、小铁芯和损耗最小化的二次绕组组成。二次绕组上连接着分流电阻Ra,二次电流I2在分流电组Ra两端的电压降U2与一次电流I1成比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比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拥有更大的电流测量范围。 3.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阻分压原理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原理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原理 来源:西安高研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时间:2010-06-21 阅读:50次标签: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原理: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罗哥夫斯基(Rogowski)线圈和轻载线圈的基本原理。信息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e6684459.html, Rogowski线圈? 由于采用非磁性的骨架,不存在磁饱和现象。原理图如图1所示。一次电流通过Rogowski线圈得到了与一次电流I1的时间微分成比例的二次电压E,将该二次电压E进行积分处理,获得与一次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将该信号进行处理、变换、分析,即可将一次电流信息变成小电压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出。 图1电子式电流互感器Rogowski线圈原理图 轻载线圈? 它代表着经典感应电流互感器的发展方向,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轻载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原理图信息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e6684459.html,

它由一次绕组、小铁芯和损耗最小化的二次绕组组成。二次绕组上连接着分流电阻Ra,二次电流I2在分流电阻Ra两端的电压降U2与一次电流I1成比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比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拥有更大的电流测量范围。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阻分压原理,其原理如图3所示。互感器由高压臂电阻、低压臂电阻、屏蔽电极、过电压保护装置组成。通过分压器将一次电压转换成与一次电压和相位成比例的小电压信号。采用屏蔽电极的方法改善电场分布状况和杂散电容的影响,在二次输出端并联一个过电压保护装置,防止在二次输出端开路时将二次侧电压提高。也可采用电容(阻容)分压的原理制作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信息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e6684459.html, 图3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原理图

电子式互感器的功能及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的功能 带宽 应该具备合理的带宽,其带宽应能覆盖所需测量的变频电量的基波和关注的谐波的频率。 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应该高于带宽的两倍以上,对于变采样频率的变频功率传感器,当采样频率低于传感器带宽2倍时,应当开启适当的防混叠滤波器,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 精度 作为变频电量测量的传感器/变送器,不仅仅在工频下可以获得准确度指标,而是应该在标称频率范围之内,误差应小于标称准确级对应的误差限值。 由于变频功率传感器用于功率测量,其电压、电流的角差不可忽视。 波峰因数 由于变频器输出PWM波的波峰因数不是固定值,而是电压越低时,波峰因数越大,因此,变频功率传感器应能准确测量较高峰值因数的电压、电流信号、若不具备验证条件时,可以用较低的电压或较小的电流输入传感器,检验其测量准确度,一般而言,若能在较宽的幅值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测量,即可在较高的波峰因数下实现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 首先,变频功率传感器适用于工频电量测量和计量。其次,变频功率传感器适用于带宽范围内的任意电参量的测量和计量。广泛应用于电力推进、电机、风机、水泵、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变频器、特种变压器、荧光灯、LED照明等领域的产品检试验、能效评测及电能质量分析。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doczj.com/doc/9e668445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