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写结合

  • 格式:docx
  • 大小:20.7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发言人:史小华

什么是读写结合?

我认为,所谓“读写结合训练”,就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手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达到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方法、运用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谈到读写结合,很多老师定位于在课堂上动动笔,好像只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写了几句话,就是进行了读写结合。所以,经常发现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了几句感受,或者为一个先进模范人物写了几句颁奖词,然后就大说自己这节课突出了读写结合的特色,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这种所谓的写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的关系。真正的读写结合是和本节课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的。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请我们组其他成员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好做法。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请我们组其他成员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好做法。

(一)读中学仿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由此看来,范文是仿写的依据,范文可以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这是作文教学中的"直观"样本。范文引路,就是要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上好阅读课,让学生在"读"中悟"写",把从范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把阅读中吸收的营养反馈于写作之中。仿写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习作写“一处你喜欢的秋景”,很多同学想写《香山的秋色》。这时,我们就让学生全面模仿《颐和园》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学生通过事先到香山观察游览、课堂老师放香山景色的录相、习作后再到香山观察对照习作再修改等几个环节,再仿照《颐和园》一文的写法,该次作文学生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香山景色的美丽,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又如,学习《小站》后,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学校》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们让学生去观察香山,学习课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香山一年四季美丽、诱人的景色。

因此,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再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和习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

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二)读中积累

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清楚、明白、有条理,就必须从范文的学习中吸收并积累一定量的语言,并有意识、有目的识记与运用,才能提高习作水平。同时,积累还包括范文的创意,如构思新颖,选材新颖,写作角度新颖,语言修饰新颖的神采之笔,反复入境入情体验,进而内化成个体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习作提供充足的营养。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的感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必须要放弃教师繁琐的讲解和分析,琐碎的提问和练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让阅读课上书声朗朗,让阅读课上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合作发生共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在大脑中贮存一些好的句段,运用时就能得心应手,有话可写。如,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层次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所以,教学时,我们注意抓住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默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再现颐和园的秀丽景物,感受作者游览颐和园时油然而生的愉悦心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读写结合,重视语言的积累

读写结合,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走上个来回。往常的阅读教学以理解文章中心为最高目的。其实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难。我们还应该在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到文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新课标指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还是以《颐和园》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楚。课文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顺序介绍颐和园,文中的优美词句很多,这些都要让学生弄懂、学会。教学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积累语言与品评词句结合起来,通过对优美词句的反复诵读,通过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通过对自己所喜爱的句子的背诵,既培养了学生品评语句的能力,又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以后作文时语言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又进行了分层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全班学生95%能做到语句通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