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9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2007年11月修订,从06级学生开始执行)一、专业名称: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二、专业定位:本专业为四年制师范类本科,主要培养具有宽泛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和课外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保持在150人左右。
三、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特别是云南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适应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一)知识1、专业知识: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基本的体育科研方法。
2、教育科学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对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基本原理的把握,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具备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受教育水平相适应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文化修养。
(二)能力1、体育教育教学能力2、运动训练能力3、体育科学研究能力4、体育工作组织能力5、社会体育服务能力6、掌握运用工具的能力能力结构及其内涵见第九部分《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三)素质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竞争协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等现代意识;具有崇善尚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五、学制和学位修业年限为四年(弹性学制4-6年),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课内总学时约2544学时,146学分;主要实践性环节24学分;总计170学分。
按照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四年内合计修满170学分,发给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玉溪师院学位管理条例》规定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掌握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能从事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能力。
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指导能力。
掌握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
四、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五、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培养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体育教育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运动技能、体育指导能力等。
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能力。
拓宽知识面和技能: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技能。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50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学生职业领域主要是在体育健身场馆、健身俱乐部、休闲会所、社区、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场所、养老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与健身、保健应用相关的健身指导、健身服务、健康测定与评估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德,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适合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体育,富有体育精神。
掌握体育专项技能,同时具备体育保健与康复科学实践能力,能在体育健身场馆、体育俱乐部、休闲会所及保健与康复机构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热爱体育事业,具有较好的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尊重生命与健康,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心理健康,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并能治疗各种常见运动损伤。
(4)具有损伤功能检查的能力,具备选择合理技术和方法手段对常见运动损伤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
(5)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德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书法、政治、音乐、历史、演讲与口才、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人体生理学、营养学。
①德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了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休闲体育观念和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现代休闲体育发展所需求的运动技能,能从事休闲体育指导与服务、经营与管理、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指导、经营、管理和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紧密结合学院应用型高校定位,体育系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为: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应用性强。
培养能胜任休闲体育相关企业(如休闲度假村、高尔夫会所、健身俱乐部、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旅游公司等),以及学校、机关、协会、企业、社区等部门从事教育、组织并指导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体育市场营销和开发的专门人才。
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本专业学生户外拓展方向和健身指导两个方向的技术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 具有专业必须的体育学、休闲学、管理学、营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3. 具有户外拓展方向或健身指导方向较强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了解该专业方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前景;4.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休闲体育技能方面,要求获得 2 个以上相关社会工作资质证书。
主干学科:休闲学、体育学、管理学主要课程:体育概论、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营销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与体育消费心理学、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推拿按摩、户外拓展训练、户外救援技术与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运动、攀岩、高尔夫运动基——201——础、网球、私人健身教练、健身操、形体与瑜伽、体育舞蹈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尔夫运动实习、田径裁判实习、专项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相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毕业学分:188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202——。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总体培养目标: 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 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 培养思想素质好、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胜任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体育教学与训练、俱乐部管理和体育航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接受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康复、体育休闲、航模制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竞赛裁判或体育航模制作、研发等方面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和初、中级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能力;3.掌握体育锻炼、健身、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8、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或体育航空模型科技活动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9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休闲体育发展所需之学术研究、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与策划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在各类学校、机关、协会、企业、社区、俱乐部、旅游等部门从事教育、组织并指导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体育市场营销和开发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一)思想政治规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及创新意识的为大众科学健康的休闲生活服务的精神。
(二)业务培养规格1.掌握休闲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运用运动人体科学、休闲学、休闲体育学、公共行政管理、社会学、市场学、旅游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休闲、运动、游戏等方面的教学、计划、组织安排的能力,在体育娱乐业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
2.熟悉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假日经济、休闲体育市场的营销和开发,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发展能力。
3.了解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的理论前沿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要求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标准或相当于此标准;计算机知识水平达到二级标准。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
(二)主要课程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生化、休闲体育社会、休闲体育管理、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心理、休闲体育教育、体育技能实践课系列(轮滑、健美操、瑜珈、网球、太极拳、游泳)。
四、主要实践环节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学位(一)修业年限:常规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
提前完成学业(修满规定的学分)可申请最多提前1年毕业,对于在规定的年限内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可允许其延长学习时间,最长可延长4年。
休闲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休闲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健身运动、户外运动、娱乐体育等。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培养一批优秀的休闲体育服务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目标1.了解休闲体育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基本知识;2.具备组织和管理休闲体育活动的能力;3.熟悉各种休闲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4.掌握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5.了解休闲体育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6.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有效地与休闲体育服务对象进行交流。
三、培养内容1.理论学习:学生需学习休闲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并深入了解各种休闲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
同时还需学习与休闲体育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
2.实践训练:学生需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亲身体验各种休闲体育项目,掌握相关的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3.教学实习:学生需进行休闲体育教学实习,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实习的过程,学生能够熟悉休闲体育服务对象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传授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2.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和实践训练,提供学生实践操作和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习实训:学生需参与实习实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休闲体育服务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休闲体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的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能力。
休闲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导论课程1. 体育休闲概论:介绍休闲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核心理论课程1. 休闲体育心理学:探讨休闲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休闲体育心理问题的能力。
2. 休闲体育社会学:研究休闲体育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3. 休闲体育经济学:介绍休闲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基础技能课程1. 体育健身:学习和掌握各类体育健身项目的基本技能和规则,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能力。
2. 游泳与救生:教授游泳和救生技能,培养学生水上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羽毛球:学习和掌握羽毛球比赛的规则和技巧,培养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基本能力。
4. 篮球:学习和掌握篮球比赛的基本技能和战术,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基本能力。
5. 乒乓球:学习和掌握乒乓球比赛的技术和策略,培养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基本能力。
6. 足球:学习和掌握足球比赛的基本技能和战术,培养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基本能力。
四、专业课程1. 休闲体育管理学:介绍休闲体育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休闲体育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2. 休闲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学习休闲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组织和策划休闲体育活动的能力。
3. 休闲体育旅游学:研究休闲体育与旅游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休闲体育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4. 休闲体育法律与政策:介绍休闲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法律和政策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选修课程1. 健身器械与技术:学习和掌握各类健身器械的使用和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在健身器械训练中的技能。
2. 民族传统体育: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传承能力。
3. 健康管理与促进:介绍健康管理和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健康管理和促进领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