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选择性降解木质素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秸秆的降解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5
1株降解玉米秸秆放线菌的筛选宋德强;张雯婕;张玲;许婷;葛文雪;朱静;王兆慧【摘要】[目的]筛选出能够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方法]以植物园土层下5cm取得的腐殖质土壤为样品进行富集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步筛选,滤纸崩解法进行二次筛选;以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经25℃、180r/min摇床培养72h,测定纤维素酶活性;通过形态观察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活性最大的菌株WZ16,滤纸酶活性为620U,CMC酶活性为72U,通过形态观察初步鉴定WZ16为链霉菌属放线菌.[结论]最终筛选得到1株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链霉菌属放线菌,为综合利用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秸秆;纤维素水解;筛选;鉴定【作者】宋德强;张雯婕;张玲;许婷;葛文雪;朱静;王兆慧【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我国秸秆年产量达5.7×108 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国外已有详细研究[3]。
但这种宝贵的资源在国内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废弃秸秆被就地焚烧,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引起火灾,威胁飞机起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加大研究各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个方面:秸秆肥料化利用;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式将作物秸秆转化为优质畜牧饲料;秸秆沼气、固化成型等将秸秆开发为能源物质;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利用;秸秆基料的应用[4-8]。
木质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园林废弃物降解研究张鹏飞;李素艳;余克非;姜新福【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45)4【摘要】为获得能够高效降解园林废弃物的细菌,采用苯胺蓝和愈创木酚平板法从高温期堆肥中初筛得到木质素降解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再利用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液态产酶和固态发酵试验,对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的活力变化及菌株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率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从高温期堆肥中初筛得到3株木质素降解酶活力较高的细菌L-9、L-12和L^(-1)7;液态产酶试验测得L-9、L-12和L^(-1)7的Lac活力分别为8.61、12.26和2.20 U·mL^(-1);Mn P活力分别为11.16、14.75和16.24 U·mL^(-1);LiP活力分别为40.48、42.41和37.52 U·mL^(-1);固态发酵试验测得接种L-9、L-12和L^(-1)7菌株28 d后,园林废弃物的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14.88%、20.10%和11.25%;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25.64%、28.47%和30.03%。
综合评价菌株L-12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通过形态观察和16Sr DNA序列分析,将L-12鉴定为嗜热嗜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可用于探究细菌降解木质素原理和工业化生产木质素降解菌剂。
【总页数】6页(P676-681)【作者】张鹏飞;李素艳;余克非;姜新福【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市通州区林业种子苗木管理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园林废弃物堆肥中木质素降解菌的鉴定及其降解能力研究2.园林废弃物木质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别及其能力研究3.园林废弃物木质纤维素降解大型真菌的筛选及能力研究4.园林废弃物木质纤维素降解大型真菌的筛选及能力研究5.食木白蚁肠道降解木质素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残渣中的主要成分,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因此,研究木质素的高效降解机制和菌株,是解决木质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探究其降解机制,为解决木质素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一、实验原理1.菌种:本实验选用的木质素降解菌株为白腐菌Trametes sp.,在常规培养基下培养并筛选。
2.诱变:通过紫外线照射,诱发白腐菌Trametes sp.的基因突变和突变体的产生。
3.筛选:将紫外线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转移到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筛选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4.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
二、实验步骤1.白腐菌Trametes sp.的预处理:将白腐菌Trametes sp.预处理于常规培养基上,培养2-3天,并用生理生化方法鉴定其特性。
2.紫外诱变:将预处理的白腐菌Trametes sp.接种在固体VEG培养基中,分别用白炽灯、荧光灯和紫外线照射4h,10h和24h。
用各种灯光下的非照射组作为对照组。
3.筛选:将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转移到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在37℃下静置,观察其生长情况和木质素的降解情况。
4.分离:在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挑选降解效果较好的白腐菌Trametes sp.菌株进行单菌落分离。
5.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单菌落的特性,并筛选出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生物学特性优良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实验结果1.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生长情况在不同光照下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荧光灯照射24h的白腐菌生长情况较好,而荧光灯照射4h的白腐菌生长情况较差,且繁殖速度缓慢。
一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LG-1的筛选、鉴定及酶活测定王全;王会;李红亚;李术娜【期刊名称】《饲料工业》【年(卷),期】2016(0)12【摘要】试验筛选得到了一株对木质素具有较高降解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LG-1。
利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从牛粪中初步筛选得到了14株降解菌株,利用管碟法复筛得到了1株对木质素降解活性较高的菌株LG-1,并对这株菌进行了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的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并对其产酶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菌株LG-1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LG-1在发酵60 h时,木质素过氧化酶达到1 773.3 U/l,锰过氧化酶达到610.8 U/l。
对玉米秸秆发酵16 d后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3.6%。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LG-1是一株优良的木质素降解菌株。
【总页数】6页(P47-52)【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降解菌株;鉴定;木质素;酶活力【作者】王全;王会;李红亚;李术娜【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相关文献】1.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活测定 [J], 刘露;公春艳;李丽;赵宏涛2.一株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J], 冯波;林元山;胡超;刘婷3.炼油废水中筛选的一株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的鉴定及降解特性 [J], 高鹏飞;刘虹;刘翠珠;温钢4.一株木质素降解白腐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漆酶培养基的优化 [J], 邓诗贵; 杨晨军; 冯加洲; 吴晓玉5.一株高效降解稻草木质素食用菌菌株的筛选 [J], 陈莎;李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一、概述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堆肥中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旨在提高堆肥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加快堆肥的成熟度。
二、原材料1. 堆肥原料:任何含有木质纤维素的堆肥原料,如柿子皮、玉米秸秆、豆腐渣、鸡粪等。
2. 周转土壤:适当数量的质量稳定的土壤,用于混合筛选后的菌株以促进其生长繁殖。
三、筛选工艺1. 采集样品:从堆肥中采集样品,将其放入无菌的容器中保存备用。
2. 建立简单培养基:选择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如CMC-Na、微晶纤维素等,加入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氮源、无机盐等。
对于难以发酵的样品,可以采用先采用酸或碱法降解后,再加入培养基。
3. 接种菌株:将采集到的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中,进行菌株接种。
4. 筛选菌株:在温度为25-35摄氏度,pH在6.5-7.5的条件下,进行连续传代或称呼吸发酵,筛选出挥发脂肪酸和酶活性高且能很好地降解纤维素的菌株。
5. 培养单一菌株:将所得到的优良菌株进行单一化处理,并进行在基于液体培养基中大量生产。
四、生产应用1. 生产培养液:利用大质量生产的单一菌株,生产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培养液。
2. 将所获得的菌株加入堆肥中:根据堆肥原料的特点,适当调整降解菌添加量,加入筛选得到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到堆肥中,加速堆肥的成熟过程,提高堆肥品质。
3. 将获得的菌株应用于生物质降解和生物质转化工程:将所获得的菌株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开发,例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从而实现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利用。
五、质量控制要求1. 筛选得到的优良菌株应符合菌种鉴定标准,如生物特性、代谢途径、遗传特性等。
2. 优良菌株的筛选应该有重复性和可重复性,同时筛选得到的菌株应该色泽正常,存活率高。
3. 如果需要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开发,应对所得到的菌株进行基因治疗,减少或消除对人体或环境的潜在危害,以保证其应用安全性和环保性。
六、安全措施1.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微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卫生管理,进行废弃物和培养基的规范处理。
降解秸秆的白腐真菌的筛选、优化及混菌发酵研究降解秸秆的白腐真菌的筛选、优化及混菌发酵研究秸秆是农作物的残杂部分,具有丰富的碳和能量资源。
但由于其难以降解和利用,导致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堆填,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降解秸秆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够快速降解植物纤维素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
本研究旨在筛选一株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其降解效率,最终实现秸秆的高效利用。
首先,我们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多株白腐真菌,并使用秸秆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
经过连续的分离培养,从中筛选出一株降解能力较强的白腐真菌。
接下来,我们对筛选出的白腐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确定其为曲霉属(Aspergillus)。
为了提高降解效率,我们优化了其培养条件。
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浓度、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的调节,确定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当琼脂含有3%的秸秆颗粒、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时,白腐真菌的降解效率最高。
随后,我们进行了混菌发酵研究,希望通过混合不同种类的白腐真菌,进一步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
选取了经过筛选并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两株白腐真菌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两株白腐真菌的混合能够显著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
通过调节不同菌株比例,确定了最佳的混菌比例为1:1。
为了进一步了解白腐真菌降解秸秆的机制,我们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
利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酶活性测定方法,确定了白腐真菌降解秸秆的主要酶类。
同时,通过液相色谱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结果发现,白腐真菌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复杂物质降解为较简单的可利用物质。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株高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混菌发酵,提高了其降解效率。
这为秸秆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进一步研究白腐真菌降解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降解秸秆的分子基础,并为进一步开发降解秸秆的微生物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株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尹静;刘悦秋;于峰;蔡建超;刘天月【摘要】为提高农林废弃物堆肥中木质素的降解效率,促进堆肥腐熟,提高堆肥品质,研究筛选了一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并应用于猪粪与枯枝落叶混合堆肥.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YZC3对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79.2%,可同时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其中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为16.4 U/mL.经形态学和ITS分子鉴定,确定YZC3其为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 strain).将其应用于堆肥中,可延长高温持续天数6d和二次发酵天数3d,堆肥结束时T值降为0.59,而对照堆肥为0.86,显著促进了堆肥腐熟.YZC3还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中腐植酸含量,减少堆肥中全氮的损失,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堆肥菌剂.【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7页(P179-185)【关键词】木质素降解菌;筛选;鉴定;堆肥【作者】尹静;刘悦秋;于峰;蔡建超;刘天月【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正文语种】中文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高能聚合物,每年再生的木质纤维素折合成能量相当于人类年消耗能量的20倍[1]。
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木材和秸秆中,是农林产业的主要副产物,每年全世界产量约1 500亿t,是储量巨大的潜在绿色资源[2]。
然而,目前全世界对农林废弃物的利用率却很低,每年因农林废物焚烧、填埋等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3]。
木质素是一类由5-羟基松柏醇、对香豆醇、芥子醇和松柏醇形成的酚类聚合物[4],主要包围于管胞、导管和木纤维等纤维束细胞及厚壁细胞外[5],由于它没有明确的结构,很难直接对其进行转化和利用,但可以通过降解将其转化为酚类化合物等低分子量的化合物,为资源转化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6]。
一株木质素降解菌的鉴定及其降解特性胡笑峰; 张朵朵; 周云横; 卫亚红; 陈少林【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9(035)009【总页数】6页(P172-177)【关键词】碱木质素; 木质素降解菌; 欧文氏菌属【作者】胡笑峰; 张朵朵; 周云横; 卫亚红; 陈少林【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旱区生物质能研究中心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木质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芳香族聚合物[1],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共同组成木质纤维素。
木质纤维素是目前生物质能源可研究和利用的主要材料。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开发利用是解决目前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天然纤维质原料的木质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可利用性[2]。
在地球碳循环中,木质素降解处于中心地位,因为大多数碳或者存在于木质素中,或者存在于受木质素保护免受酶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3],所以木质素能否顺利降解也极大地影响着纤维素的有效利用。
此外,木质素作为一种造纸工业的副产物,由于很难被降解,排放到环境中后会导致严重的水生态污染[4]。
相较于传统的物理转化和化学转化,开发低能耗、清洁度高和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法降解木质素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白腐真菌是木质素降解中最主要的微生物,对其木质素降解,产酶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生物技术应用的热点[5-6]。
然而,细菌具有来源广、生长快、便于工程改造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因此,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研究利用选择培养基初步筛选具有木质素降解功能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进一步明确了菌株QL-Z3具有以碱木质素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的木质素潜在降解性能。
并对其相关酶学展开研究,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技术的开发提供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土壤样品供试土壤采样地位于秦岭西部的辛家山林区(海拔:1 500-2 000 m;经纬度:106°E,34°N),土样采集点的植物群落为华山松,采样深度为0-10 cm。
王进军,韦慧仙,鲍 飞,等.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6):210-22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6.029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王进军,韦慧仙,鲍 飞,于 昊(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筛选能高效降解农业废弃物中的主要成分———木质素的菌剂,探究其产酶特性并优化产酶条件。
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得到68株菌种,采用PDA-愈创木酚培养基显色试验、PDA-苯胺蓝脱色试验、PDA-氯化锰显色试验进行初筛,测定Lac、Lip、Mnp活性复筛。
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鉴定目标菌株。
基于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菌株产酶能力(培养时间、温度、溶解氧及培养基条件等)进行研究和优化。
结果表明,分离的68株菌种经筛选MJ1菌株为目标菌株,分子生态学鉴定其为蓝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siamensis。
单因素试验得出菌株的最佳产Lac、Mnp时间为6d,产Lip时间为10d,最佳产酶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20r/min,接菌量为2%,pH值为5。
响应面优化后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11℃,接菌量1.66%,pH值5.22,此最优条件下Lac、Lip、Mnp3种酶的活性分别为110.41、118.33、218.4U。
提示菌株MJ1在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下制得的菌剂能够促进农业废弃物的高效降解,为生物法大规模降解木质素提供参考,也为后续其他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木质素;产酶条件;酶活;响应面优化;单因素试验 中图分类号:S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6-0210-12收稿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873877);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编号:20151098);扬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扬州大学“青蓝工程”项目。
一株高效降解麦秸木质素菌株的筛选及效能评价赵文萱;鞠志刚;郑亚强;施洪喜;梅松【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53)3【摘要】为通过筛选为秸秆木质素的预处理及秸秆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相对温和且高效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并系统评价目的菌株对小麦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进而推动秸秆类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利用。
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愈创木酚及苯胺蓝显色法进行初筛,选取在培养基上同时具有氧化圈及褪色圈的菌株,对筛选的菌株进行产酶历程分析,对预处理前后小麦秸秆的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表征,通过酶解糖化分析进一步验证菌株的木质素降解效能。
经筛选获得一株能够有效降解小麦秸秆木质素的枝顶孢属真菌(Xenoacremonium sp.),其发酵液漆酶活力为2.1 U/mL,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为1.6 U/mL,锰过氧化物酶活力为1.9 U/mL;在固液比1:3,120 r/min,28℃条件下,10 d后对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效率可达44.53%,同时纤维素及半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8.34%和23.9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经枝顶孢属真菌预处理后,小麦秸秆致密有序的表面明显被破坏,产生褶皱,结构出现了断裂、粗糙、空穴的现象;枝顶孢属真菌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经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水解后葡萄糖含量可达64 mmol/L,木糖含量可达28 mmol/L。
本研究中筛选到的枝顶孢属真菌产酶效力高,在有效降解秸秆中木质素组分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组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7页(P386-392)【作者】赵文萱;鞠志刚;郑亚强;施洪喜;梅松【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9【相关文献】1.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2.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3.一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降解特性研究4.炼油废水中筛选的一株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的鉴定及降解特性5.一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LG-1的筛选、鉴定及酶活测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作者:常燕 卢晓凤 王兆慧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18期
摘要:为提高农作物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速度,从腐烂的树枝和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结果表明,该菌株18S rDNA序列与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有高度的同源性,结合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二年残孔菌,命名为H。
关键词:木质素;同源性;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431-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10 Abs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 crop stalk degradation, one strain of ligninase-producing epiphyte was selected from rotten plants and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8S rDNA sequence showed high homology with Abortiporus bienni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morphologic character,the strian was determined as A. biennis,named as H.
Key words: lignin; homology; Abortiporus biennis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性能源[1],传统的方法将其进行焚烧或废弃,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如果将农作物秸秆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腐熟再还田,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物理性状更加趋于合理化[2-4],还可以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结构[5-7],使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更重大,也是目前利用秸秆资源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
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的
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与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强。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废弃物,在经济和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秸秆可以作为能源进行利用,但是由于秸秆的含水量很高,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降解处理。
而微生物降解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秸秆降解方法,因此需要研究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筛选一种中低温秸秆降解菌并研究其秸秆降解效果,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 研究方法
(1)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平板分离法筛选出潜在的秸秆降解菌。
(2)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筛选出中低温秸秆降解菌。
(3)构建秸秆降解菌的降解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筛选出的菌株的秸秆降解效果,并与常规温度下的降解效果进行比较。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利于发掘中低温下秸秆降解菌的资源,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并为农业废弃物的治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5. 计划进度
第1-4周: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平板分离筛选菌株并进行鉴定。
第5-8周:筛选出中低温秸秆降解菌。
第9-12周:构建秸秆降解菌的降解能力评价体系。
第13-16周:研究筛选出的菌株的秸秆降解效果,并与常规温度下的降解效果进行比较。
第17-20周:结果分析和讨论,撰写论文和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