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增氧技术原理及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689.84 KB
- 文档页数:2
增氧机的原理及应用1. 增氧机的原理增氧机是一种用于提供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设备。
它使用一种名为氧气传输技术的方法,将氧气从大气中传输到水体中,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增氧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氧气采集:增氧机通过专门的氧气采集装置从大气中采集氧气。
这个装置通过分子筛等方法将氧气从大气中分离,使其纯度达到增氧机工作所需的标准。
2.氧气压缩:采集到的氧气经过氧气压缩装置进行压缩,增加氧气的浓度和压力,以便更好地传输到水体中。
3.氧气传输:经过压缩的氧气被输送到水体中。
通常使用气泡传输的方法,通过送气管将氧气从底部或侧面输入到水体中,形成大量气泡。
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接触,使溶解氧含量得到提高。
4.氧气溶解:气泡在水体中上升时,与水体中的溶解氧发生接触和溶解的过程。
氧气溶解到水体中后可供水体中的生物呼吸和生长所需。
增氧机的氧气传输效率和溶解效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氧气浓度、水体温度、溶解氧供给方式等。
2. 增氧机的应用增氧机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湖泊水质改良等领域。
以下是增氧机的几个主要应用:2.1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通过增氧机向养殖池或水域中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可以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促进养殖生物的呼吸和生长。
增氧机可用于养殖鱼类、虾类、蟹类等水生生物,提高养殖效益。
2.2 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增氧机被用来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的降解活性,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处理速度。
增氧机通过将氧气传输到曝气池或活性污泥池中,为污水处理提供必要的氧气条件。
2.3 湖泊水质改良一些湖泊由于富营养化等原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低,易导致水体寡氧或缺氧。
增氧机可以用来改善湖泊水质,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通过在湖泊底部或侧面布置增氧机,将氧气传输到湖底或湖水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环境,促进湖水中的生态平衡和生物生态健康。
2.4 其他应用领域增氧机还可以应用于池塘养鱼、水族馆、海洋调养等领域。
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概述: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
该项技术在我省部分池塘中应用以来,显著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能耗和饲料成本、增加了效益,是一项节能、搞笑、生态型的实用技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果没有足够的氧气,水产物种容易患病,甚至死亡。
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的溶解氧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由于喂养私聊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水塘也会出现低溶氧。
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水塘中的溶解氧。
一般水车式增氧机的池塘,上层水体很少缺氧,却难以提供池底充足的氧气,所以缺氧都是在池塘底部。
底部增氧技术正是利用了池塘底部铺设的管道,把空气直接输送的底部,从池底向上向水体散气补充氧气,使底部水体一样保持高的溶解氧,防止底层缺氧引起的水体亚缺氧。
而且充气作用,使水体上下垂直运动,水体表层光合作用产生的丰富的溶解氧输送到池底,迅速提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底层溶解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池塘的氧化反应,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效降低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防病和立体利用养殖水体的效果。
由于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能源,从而降低机械增氧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增产增效情况:微孔增氧比传统增氧节电30%以上,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发病率降低15%,鱼产量每亩提高10%以上,刺参、虾、蟹类每亩提高15%以上,综合效益提高20%~60%,同时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放养密度。
技术要点1、设备及其安装(1)主机。
罗茨鼓风机,具有寿命长、送风压力高、送风稳定和运行可靠的特点。
(2)主管道。
采用PVC管。
(3)充气管道。
主要有2种。
分别是纳米曝气管和自沉式增氧管。
①纳米曝气管:新鲜空气通过江达牌曝气增氧专用风机进行加压,是宝气软管均匀扩张并达到设计值,大量微细处于烟雾飘散状态,上升速度极慢,溶氧效果显著,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养殖密度。
水产纳米增氧
摘要:
1.水产养殖业对溶解氧的需求
2.纳米增氧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3.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4.纳米增氧技术的前景和挑战
正文:
在水产养殖业中,溶解氧的充足程度对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溶解氧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导致水产生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纳米增氧技术应运而生,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纳米增氧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基于纳米材料的巨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
当纳米材料被投入水体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大量的氧气,从而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与此同时,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光催化作用,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进一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表明,采用纳米增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纳米增氧技术还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尽管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实际应用中
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投放技术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此外,纳米材料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这也需要引起关注。
总之,纳米增氧技术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纳米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养殖水体溶氧的作用和意义不可谓不大,可是,我们讲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层或中上层溶氧,而对底层增氧关注比较少,其实,底层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应当加以重视。
一、底层溶氧的作用1.养殖水底生态需要足够的溶氧水体底层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占养殖水体总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长条件下,鱼虾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占12%。
2.水底溶氧高促进物质快循环水体底层含有大量的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氧条件下,能加速它们的氧化分解,促进水体有机物质循环。
同时,高溶氧还是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催化剂。
在养殖中后期,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等,理论上讲,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体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为什么有时候效果不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制剂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还会造成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所以,养殖水体充足的溶氧是推动和加速物质循环的前提。
3.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质无害化底质的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条件,良好的底质条件是水质稳定的基础,所以稳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质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增加底层溶氧。
底层丰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质无害化——使氨氮下降、硫化氢消除、酸碱度稳定、化学耗氧量下降。
有资料显示,将1000g氨氧化成硝酸盐需要消耗4570g氧,在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硝化反应受阻,而低溶氧常常处于水体中下层,同时,溶氧下降导致CO2量上升,结果使pH下降。
4.高溶氧的水底能抵御不良气候的影响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突袭,需要无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灾害袭击,也不会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剧变化而形成强烈的鱼虾应激反应,那是因为水底经常性高溶氧的作用。
5.水底高溶氧能降低饲料系数许多鱼类习惯水底摄食,有资料显示:当溶氧为1.6mg/L时,罗非鱼摄食减少,饲料系数比溶氧为2.24mg/L时高一倍。
水产纳米增氧摘要:一、水产纳米增氧技术简介1.纳米增氧技术的定义2.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二、纳米增氧技术的优势1.提高水体溶氧量2.增加水体流动性3.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4.减少水体污染和病害发生三、纳米增氧技术的原理1.纳米气泡的特性2.纳米增氧设备的工作原理四、纳米增氧技术的实际应用1.池塘养殖2.工厂化养殖3.循环水养殖五、纳米增氧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1.我国在水产纳米增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2.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推广和应用3.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正文:水产纳米增氧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气泡提高水体溶氧量,从而促进水产养殖生物生长的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能有效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为养殖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其生长。
其次,纳米增氧技术可以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有助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减少病害发生。
此外,纳米增氧技术还能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纳米增氧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纳米气泡。
纳米气泡是指直径小于100纳米的气泡。
它们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容易破裂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纳米增氧设备通过产生纳米气泡,将其分散到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在实际应用中,纳米增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多种水产养殖模式。
通过使用纳米增氧设备,养殖户可以有效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体污染和病害发生。
尽管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较高、技术推广难度大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加大在水产纳米增氧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降低设备成本,提高技术可靠性和实用性。
同时,政府、企业和养殖户应共同努力,推动纳米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水产纳米增氧技术将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谈谈微孔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摘要]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正在给池塘养殖业传统的增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创新。
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方法,造成水流旋转和上下对流,将池塘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改善池塘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微孔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养殖品种的生长,还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低碳、安全易操作等特点,这些都为它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微孔增氧;池塘养殖;应用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优良的水体是健康养殖的根本保证。
氧气作为一项生态因子,是保证水生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
绝大多数水生生物属于广氧性生物,因此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已成为水体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池塘养殖中,由于放养比例不当;投饵、施肥不均;阴雨、闷热天气;池塘中浮游动植物的数量控制不当等多种原因往往造成池塘中溶解氧减少,一旦缺氧,池塘中含氮有机物分解或者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的氨就会不断积累,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mg/升后,就会使养殖对象中毒,摄食减少,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死亡。
池塘养殖中要保持水体中必要的氧气,增氧技术就显得异常重要。
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
所谓“微管增氧”技术就是管道微孔增氧技术,又称纳米管增氧技术。
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新的增氧方式。
其装置由罗茨鼓风机,主、辅管,微孔曝气管及辅助配件组合而成,使用方法简单易行。
一、设备及其安装1.主机。
罗茨鼓风机,具有寿命长、送风压力高、送风稳定和运行可靠的特点。
2.主管道。
采用pvc管。
3.充气管道。
主要有2种。
分别是纳米曝气管和自沉式增氧管。
①纳米曝气管:新鲜空气通过曝气增氧专用风机进行加压,使曝气软管均匀扩张并达到设计值,大量微细处于烟雾飘散状态,上升速度极慢,溶氧效果显著,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养殖密度。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氧气含量调控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在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氧气含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合理的调控水体氧气含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调控技术,包括增氧设备、养殖水质管理和水体循环等措施,旨在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增氧设备增氧设备是一种常用的调控水体氧气含量的技术手段。
增氧设备通过将空气或氧气送入水中,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加,满足水生动物对氧气的需求。
常见的增氧设备包括曝气设备、溶氧装置和微氧设备等。
1. 曝气设备曝气设备是指通过喷射或搅拌等方式将气泡引入水体中,增加水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溶解氧的传输过程。
例如,曝气发生器可以将大量气泡喷入养殖池中,形成气泡带动水体流动,提高溶解氧浓度。
2. 溶氧装置溶氧装置是一种通过强制通气的方式向水体中输入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的设备。
常见的溶氧装置包括电解溶氧装置和纯氧增氧装置等。
通过将氧气直接溶解于水中,提高水体的氧气含量,并使养殖水体更适宜水生动物生长繁殖。
3. 微氧设备微氧设备是一种通过微细气泡的方式提供氧气,增加水体氧气含量的设备。
微氧设备一般采用超声波或压缩空气将氧气溶解为微细气泡,并将其注入养殖池或者水族箱中。
这种微细气泡能够更长时间地停留在水体中,增加氧气的溶解速度和氧气的利用效率。
二、养殖水质管理除了增氧设备外,养殖水质的管理也是调控水体氧气含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水质管理措施:1. 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体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测,掌握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水温、pH值和氨氮等。
2. 改善水质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供应、提高养殖池的通氧能力、合理调节饲料投喂量和种植密度等,来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加强水质循环可有效去除废料和有害物质,提高氧气供应能力。
3. 控制有害气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害气体的积累会影响溶解氧的供应和扩散。
微孔增氧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初探
张永旺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15(000)022
【摘要】“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发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池水溶氧的充足,保证了水生动物的生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
“微孔增氧”还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张永旺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东台镇农技推广中心 22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59
【相关文献】
1.养殖池塘微孔管曝气增氧技术与传统增氧技术对比试验 [J], 赵贤花
2.微孔曝气增氧与叶轮增氧机增氧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应用比较 [J], 李燕;李建忠;叶军强;陈薇
3.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应用微孔增氧设施高效技术 [J], 袁合侠
4.青虾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J], 嵇文婷;范旭东
5.传统增氧与池底微孔增氧结合·高效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 [J], 张新峰;王淑生;曾现英;刘振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什么方法秋冬天气凉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
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缺氧,使鱼儿窒息死亡、成活率降低。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几种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的方法,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注水补氧法:鱼池内发生缺水和缺氧时,可直接引水入池。
如果水源中的含氧量比较低,可使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提高含氧量后再注入池内,以增强补氧效果。
注水补氧应注意的是,含铁质过多的水不能直接注入鱼池,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暴气、氧化和沉淀后,才能少量注入池内。
凡采取注水补氧的方法,一定要提早进行,以防止因缺水、缺氧而一次注水量过大或注水时间太长,导致池塘水温的急剧变化及鱼类的大量游动而损伤鱼体。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循环增氧法:在外来水源困难的情况下,用水泵抽取原池水进行就地循环,使池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溶氧,释放有害气体。
当含氧达到6毫克/升时,就可停止循环,防止水温骤降。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设备,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
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低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同时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虾类的生长,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生物造氧法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的氧,是越冬鱼池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池水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
如果越冬鱼池水质清瘦,每亩水面也可各施0.5—1公斤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
但要注意,不能施用有机肥料,以免污染水质;施肥的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的含氧量。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充气加氧法鱼池表面封冻后,可在连接气泵的胶管顶端连一砂滤器,或直接在胶管上刺许多小孔,设置在冰下水中,利用风车或动物带动气泵,将空气压入胶管中,让其通过砂滤器或小孔呈很小的气泡扩散到水中,提高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11期泡沫箱中加入适量清水,再将泥鳅放入箱中,加冰或增氧运输,效果很好。
3)活鱼运输车运输法。
如果需要运输大批量鲜活泥鳅,可采用活鱼运输车加冰或增氧运输,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胡敏】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和水车式的增氧机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发现,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可以有效节约电量,快速增氧,且增氧效果良好;另外,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还可以改善池塘养殖的水体环境,缩短养殖周期。
因此,池塘养殖应推广运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关键词池塘养殖;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池塘养殖中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陈国海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00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采用水车式或喷雾式的增氧机,从实际运用角度分析,这些增氧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而且对水产品如鱼类等带来一定的伤害,如由于漏电导致鱼体受伤。
因此,为了防止该损失的再次出现,采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进行比较,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1基本情况结合某地所形成的养殖示范基础具体分析,主要参与本次试验的池塘有2组,第1组设为试验组,第2组为对照组,为了充分保障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将池塘的面积划分为2个等分(2×668m 2),且池塘控制水深约为1.6m ,满足养殖所需的基本条件。
第1组采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主要的组成情况如下:2.1kW 罗茨鼓风机(型号ZFW-10/2.1)、微孔曝气管(制成材料是PVC ,其中外径约15mm 、内径约10mm )。
此外,气泡的直径范围0.5~2.0mm ,而微孔的孔径为0.03~0.05mm 。
在具体钢筋弯成盘框中所得到的直径为4~6mm ,将曝气管顺利曝气在对应的盘框位置,在设计过程中每个盘框的长度为1.8m 。
在实际参与试验过程中,还需要安装约10个曝气盘,并且将曝气盘均匀放置在对应的池塘中。
第2组所配备的是1台水车式的增氧机(型号YC ),南京岳琳增氧机公司生产。
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近年来,水产养殖在我国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到新兴的青虾、螃蟹,养殖种类也是越来越多。
但是养殖户却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为池塘内的水体增氧。
养殖水体内溶解氧的多少是关系养殖水生动物的摄食量,饲料摄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时,水中的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通过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
在缺氧的情况下,氨就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养殖对象中毒,摄食减少,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死亡。
当养殖密度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升高。
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因此,采用增氧措施,是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养殖河蟹时,因为养殖池内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草,由于这些水草的存在,传统的增氧方法,无论是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都是设置在水体上层,是靠水体循环为养殖池增氧,水体循环的速度受到河蟹养殖池内水草的影响,使得传统的增氧方法不能很好的为养殖的河蟹增氧,而且能耗相对较高。
那么有么有一种增氧方法,可以很好的为养殖池,特别是像养殖河蟹等底息水生动物,而且又需要大量种植水草的池塘增氧呢?为此,水产养殖专家在不断寻求新的更为有效的增氧方式,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就是近几年摸索涌现出来比较经济实用的增氧方法。
加采访(周小平)一、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优点河蟹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利用气泵将高压空气送入水中,通过微孔曝气管道使空气以小体积形态在水中扩散,已达到增氧的效果。
此项技术具有增氧效果好,氧气输送面积大,密度高,分布均匀,操作简单,安装方式多样,对不同养殖池塘适应性广,可调节性强等特点。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可以从养殖水体底层全水体增氧,解决了传统增氧机只能水面增氧的,不能全水体增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