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9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第【1】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批注方法,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结合文中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的心情变化及原因。
3.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可以怎么开导“我”,学习关心弱者。
【教学重点】学习批注方法,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的心情变化及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老虎的2.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一只的大老虎3.作者笔下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什么是“窝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见一见。
4.板书课题: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5.回顾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四部分,依次是: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一直想上台表演。
第二部分(第3~19自然段),写“我”排练节目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我”演出时的紧张和狼狈。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演出失败后寻找失败原因。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提示作批示的角度:疑惑、体会、写法、启示)(2)交流探讨:从哪里看得出我渴望上台演出的心情?2.出示第2自然段: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3.有一个短语能表现作者非常想上台演出,你发现了吗?4. 如果咱们班有比赛要选同学参加,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5.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1.同桌合作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第3-15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交流探讨:找出描写“我”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表演节目,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理历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期执着的向往。
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
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渴望表演却又因为不会豁虎跳而演出失败,最终不明原因而又充满困惑的“我”的形象。
同时,课文也通过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对于如何演老虎的不同意见,以及“我”在演出中的紧张、狼狈与失败,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以及成长中的困惑与挑战。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的心情变化及原因。
但是,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批注、如何概括文章内容等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 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 学习批注方法,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4. 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5. 认识到窝囊背后的启示,真切地体会到成长面临的挑战是一笔财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 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认识到窝囊背后的启示,真切地体会到成长面临的挑战是一笔财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出示老虎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老虎吗?老虎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凶猛、威武、强壮等)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模板第【1】篇〗设计说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
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
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
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统编版教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学校的文艺表演《兄妹历险记》中扮演一只大老虎的故事。
课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表演前后“我”的经历和感受,充满童真童趣。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体会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惑、尴尬与成长。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囊、羡”等生字,会写“段、俩”等生字,掌握“窝囊、羡慕”等词语。
3.能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我”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
4.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重点难点1.重点(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例如在教学生字“囊”时,可通过展示它的字形演变,帮助学生记忆。
这个字笔画较多,比较复杂,先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然后进行书写练习。
对于词语“窝囊”,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划,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可是,我太窝囊了”,让学生理解“窝囊”在这里是指“我”没有机会上台表演,觉得自己很没用的一种状态。
(2)体会“我”在表演前后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
(2.1)文中“我”在表演前充满期待,“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
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这里通过描写“我”的动作,可以看出“我”的紧张和对表演的期待。
在表演过程中,因为出现了意外情况,“我”又变得很狼狈,表演后“我”感到很沮丧。
通过分析这些描写心情变化的语句,让学生深入体会童年的丰富情感。
2.难点(1)理解“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演砸了,而观众却哄堂大笑的原因。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这些课文都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童真童趣。
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演出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对自己表演的反思。
同时,课文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进步。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教学目标认识“囊、露”等13个生字,会写“段、俩”等15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15个词语。
默读课文,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的心情。
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批注阅读法:引导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设计《〈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回忆了“我”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扮老虎的经历,详细描述了扮老虎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课文语言平实质朴,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深入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彩与难忘,感受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囊、羡”等13个生字,会写“段、俩”等13个字。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在扮演老虎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4.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童年中的难忘经历。
三、重点难点1. 重点(1.1) 认识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囊、露”等多音字,通过查字典理解“羡慕”“殷切”等词语的意思。
像“羡慕”这个词,可以结合文中“我”羡慕台上表演的小朋友来理解,是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1.2) 理解“我”在扮演老虎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如“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羡慕。
”可以看出“我”最初的期待;“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体现了“我”对上台表演的渴望。
2. 难点(2.1) 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成长中的复杂情感。
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我”在这次经历中的沮丧、无奈等情绪背后,是童年成长的一部分。
例如,“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
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这里的“笑声”对“我”来说是一种复杂的感受,既有可能是因为表演失败而被嘲笑的难过,也有童年回忆中的独特滋味。
(2.2) 引导学生从文中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童年生活,讲述自己的难忘经历并准确表达其中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语文要素方面,阅读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习作要素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前一课《牛和鹅》课后习题一是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在这一课学生将全面的认识作批注。
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学生重点学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本单元第三篇课文《陀螺》学生主要学习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作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进行了小结。
本单元要学的内容是有前面学习做铺垫的。
第1课《观潮》、第2课《走月亮》中出现的用来提示阅读的提示泡泡,虽然不是用批注的形式,但是它类似于批注了阅读时的感受。
第6课《蝙蝠和雷达》、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直接旁批和尾批了阅读时的疑问。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其父叶圣陶)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参与表演,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路历程。
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很多心理活动虽没有明显的“我想”,但是通过对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充满了童真童趣。
除了课后习题二提示的两处“我的心情”,文中很多语句细腻地展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值得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细细品味,值得引导学生斟字酌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通过寻找关键人物,理清人物关系,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故事发生经过。
2.学习阅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这种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1.通过品味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寻找作者心情的蛛丝马迹并作简要的批注,理清作者心情变化。
2.通过评价“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学习发表自己观点,试着学习如何安慰别人。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童年时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的经历,从满怀期待到最后演出失败后的沮丧,详细地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文语言平实、贴近儿童生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童年经历中的挫折与成长,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
2. 认识“囊、羡”等13个生字,会写“段、俩”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艺、表演”等15个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在表演前后的心理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和难忘。
4.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我”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体会“我”在表演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文中对“我”心理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划,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上台表演的渴望。
- 学习作者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从期待表演、排练过程到正式演出等环节来叙述故事。
2. 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觉得自己表演得“窝囊”,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我”在表演时的表现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
比如“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这里的“紧张”为后面表演时的不顺利埋下伏笔。
- 如何让学生从“我”的童年经历中汲取关于面对挫折和成长的启示,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渴望表演的“我”,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台上表演时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看着其他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你心里会怎么想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心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模板第【1】篇〗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介绍作者:你们猜猜作者是谁的儿子?部分生答是“叶圣陶”。
叶至善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叶圣陶就教他写作文,他说“你每天都要写一点日记,不管长还是短,还有写完后要自己去读一读,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
”正因为有了叶圣陶的教导,叶至善也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和编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生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根据生字词检测情况,发现学生在这些词的读音不准确。
窝囊、角色、殷切、撇嘴、笨拙、哄堂大笑,让学生同桌读、互相考、教师领读、抢读。
3、自读课文,理清层次: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思考每一层次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次(1-2自然段):“我”期望上台表演第二层次(3-15自然地段):“我”排练时的情景第三层次(16-19自然地段):“我”表演的情景第二层次(20-22自然地段):“我”排练后心里的疑惑二、默读课文,作批注1、回忆前一课多角度批注:(1)对课文内容的体会(2)对课文内容的疑问(3)对写法的点评(4)读课文后获得的启示2、联系课后习题,明白本课批注重点(1)解读课后习题:“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针对课文内容的疑问”作批注。
(2)生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3)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
A“殷切”是什么意思?——理解一个词的方法:找近义词;练习上下文理解B“豁虎跳”是什么意思?——师出,生演“豁虎跳”。
C为什么说“我不会豁虎跳就不能算是老虎?”——豁虎跳的老虎很威风;不会豁虎跳的老虎很窝囊。
D第二段“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这里的“味道”是什么意思?——“味道”就是滋味的意思,滋味是感受、感觉。
三、品读课文,体会心情1、出示自学要求:结合自己的批注再读课文第5-19段,思考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请在重要处做批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选读音。
(1)主角(juéjiǎo)看到了藏在角(juéjiǎo)落里的大老虎。
(2)杜真一哄(hōng hǒng)马小跳,马小跳就上当,引起大家哄(hōng hǒng)堂大笑。
(3)小杨刚一露(lòu lù)面,就暴露(lòu lù)了目标。
2.看拼音,写词语。
kùzi()táo zǒu()pái liàn()xìng kuī()chèhuàn()3.词语练习。
(1)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通情()()事到()()()头()气唉()叹()①他口口声声说他一定帮忙,然而()他却什么也不帮。
②小丽是一个()的人,我们都喜欢和她一起玩。
(2)下面这些词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请读一读,再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砸锅4.课外实践读课外书时,我也批注了几个不理解的地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试着修改上次课外阅读的批注。
2.自己做过什么窝囊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做)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第3课时精读引领课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图书《寻石记》《捅马蜂窝》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囊、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哄、”,会写“段、裤”等13个字。
2.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3.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教学过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1. 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指生补充说:
的老虎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①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课文讲了“我”扮演一只大老虎,结果演砸了的事。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
预设(1):第6自然段可以这样批注:“豁虎跳”是什么意思?
预设(2):6~9自然段可以这样批注: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不是矛盾吗?
预设(3):第19自然段可以这样批注:“我”演砸了,老师却没说什么,为什么?
①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2.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边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指生读画出的句子。
(3)出示提示语: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指生根据提示语说一说,全班同学一起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4)完成表格。
3.
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4.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
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
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的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
的词语吗?
指生说。
(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的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 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
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
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学生练写。
全班交流。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阅读图书中的《寻石记》《捅马蜂窝》
1.这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写写批注。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写下批注。
4.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批注?做一做。
【作业布置】
1.阅读图书中的《钓鱼》《一窠八哥的谜》,写下批注。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平时我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板书设计】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