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利亚的木匣》有感_三年级作文_3
- 格式:docx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1
科利亚木匣读后感-4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请关注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栏目。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一】我有一个好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一个人。
尽管她白天工作很忙,但是她晚上还要辅导我学习,好像不知疲倦似的。
有一次,爸爸回来很晚,只见她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头无力地靠在沙发上,半眯着眼,当她一看到我时,就问:“这次的数学测试卷发了没有?”“发了,我只得了89分。
”我有点口吃地说。
听了我的话,爸爸立即起身,把我叫到房里,拿着卷子,一点一滴地给我讲解,她讲得那么认真,连一个符号也不放过。
好像刚才的疲劳已经跑到了九霄云外。
还有一次,我在客厅里看电视,爸爸一个人在房间里学电脑,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听见爸爸在房间里说:“小玉,过来教我一下,怎样才能把我打的这篇档案存到我的文件夹里?”我教爸爸时,爸爸看得很认真,只见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嘴里喃喃地念叨着,当她弄懂以后,她的脸上现出得意的神情,高兴得就像个孩子。
我说:“爸爸,您这么大了还要向我这个小学生请教,您不觉得脸红吗?”爸爸说:“不懂就问,才能学到新知识,能者为师嘛!”听了爸爸的话,一种敬佩之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瞧,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二】通过读《科利亚的木匣》,我从科利亚找到木匣的经过受到了启发:四年前科利亚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点,四年后科利亚走五步就可以了,这说明他长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个道理。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的个子长高了,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刻舟求剑”的故事。
我们千万不要像“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剑了。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享受阅读的时光,因为每本书籍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收获和启示。
而《科利亚的木匣》这本书则深刻地触动了我的内心,引起了我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本由安德烈·帕特雷夫所著,加尔文·亚历山大所绘制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狐狸–科利亚,他拥有一只神奇的木匣,这只木匣中装满了平时看似不重要甚至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找到了正确的位置,最终证明了它们的重要性。
阅读这本寓言故事的时候,我能清晰的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故事的阅读过程让我的内心十分深刻地理解了人生中那些看似不过是普通的小事,它们的重要性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
我想到自己生活中的诸多琐碎之事,它们都很容易被我忽略,因为我认为它们在整个人生中的地位太过普通平凡。
但是如果我反思一下内心深处的体验,就会发现正是这些起初被我轻视的小事才是构建我人生的“砖石”,让我在付出与坚持的路上体会无尽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关于人生的重要性问题。
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总是会把自己想象成为无所不能的主角。
但是故事确实告诉我们,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一位独奏者,而是团队中的一份子。
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借助他人之力,才能把生命发挥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那些平时被我们忽视的人,往往是协助我们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和珍惜这些平凡的陪伴者,适时地给予他们真诚的善意和反馈。
当然,这本寓言故事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对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甚至微不足道的行为和物品,亦要心存感激和尊重。
正是这些平凡的事物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和技术的发展。
只有当我们勇于探索这些经验和知识,融入我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才能赢得生命的成功与幸福。
总而言之,这本寓言故事给了我巨大的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的木匣是一件神秘的宝物,传说中拥有神奇力量的木匣。
据说,任何人一旦打开了科利亚的木匣,就会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这个传说是否是真实的?科利亚的木匣是否真的存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传说起源关于科利亚的木匣的传说起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据传说,科利亚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部落,他们拥有强大的智慧和灵性。
这个部落相信,木匣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并且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传说中,科利亚的木匣被精心保护在一个隐藏的地方,只有当一个真正有智慧和善意的人找到它并成功打开它时,才能够获得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木匣的具体位置一直被保密,只有少数传承者知道。
探寻科利亚的木匣多年来,很多人试图寻找科利亚的木匣,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些冒险者和考古学家曾经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探索神秘的遗迹来寻找线索,并试图解密科利亚的地图和密码。
然而,至今为止,木匣的具体位置仍然未知。
有人认为,科利亚的木匣只存在于传说中,它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智慧和力量的追求。
然而,也有人坚信,木匣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它的线索和所在地。
科利亚的智慧和力量无论科利亚的木匣是否真实存在,关于它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的描述仍然非常吸引人。
传说中,木匣被描述为一种可以赋予人们无限智慧和力量的神奇工具。
一旦一个人成功打开了木匣,他将拥有解决世界难题和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
智慧和力量的定义因个人而异。
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智慧可能是指对自然世界的深入了解和理解;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智慧可能是指创造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木匣所蕴含的力量则可能是指改变生活的能力,或者是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力量。
智慧和力量的追求无论科利亚的木匣是否真实存在,智慧和力量的追求一直是人类的一个重要主题。
人类对于知识和力量的渴望推动着科学、艺术和文明的进步。
我们追求智慧和力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及推动社会的发展。
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一)学习了这片课文,我觉得科里亚很聪明,因为他想到了把木匣埋在了地底下,四年以后,科里亚和妈妈、奶奶回到了故乡,家里的东西全被法西斯抢走了,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埋在底下的东西。
科里亚居然发现了他小时候步子小,长大了步子也在渐渐变大,通过了他的观察和思考,量出自己的五步,向下挖,他果然找到了自己的小匣子。
他告诉伙伴们,他不光找到了匣子,而且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科里亚说的非常好,时间在一点点流失,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它,我们要刻苦学习,不要等着老了,才明白时间流失的可惜。
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二)读了《科里亚的木匣》,让我想到: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身体渐渐地长高了,衣服都变小了,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我现在还能用英语对话呢!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奶奶脸上长满了皱纹,一笑起来,就像秋日里的菊花一样灿烂。
爸爸也有了白头发,那是他为了我们的家而操劳的啊!哎,时间过得真快呀!没想到爸爸都快老了。
我长大以后,会常常回家看看老人,孝敬他们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从骑自行车到换成摩托车,现在又买上了小汽车。
以后我们的家,会变得越来会越好。
我们的家乡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饶。
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三)学习了这片课文,我觉得科里亚很聪明,因为他想到了把木匣埋在了地底下,四年以后,科里亚和妈妈、奶奶回到了故乡,家里的东西全被法西斯抢走了,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埋在底下的东西。
科里亚居然发现了他小时候步子小,长大了步子也在渐渐变大,通过了他的观察和思考,量出自己的五步,向下挖,他果然找到了自己的小匣子。
他告诉伙伴们,他不光找到了匣子,而且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科里亚说的非常好,时间在一点点流失,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它,我们要刻苦学习,不要等着老了,才明白时间流失的可惜。
【精品文档】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600字-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600字科利亚的匣子读后感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才学会数数,他只会数到十。
一天,他从家门口走了十步,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科利亚就把自己的一个木匣子放了进去。
木匣里有各种各样的好玩的东西:冰鞋、小斧子、小手锯,还有其他的小玩意。
放好木匣,他又在它上面盖好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原来,德国法西斯快要达到他们村子了,妈妈和奶奶想到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所以妈妈就决定要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埋到土里。
因此,科利亚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挖好坑,把它们埋了进去。
但是科利亚走了步,妈妈却走了三十步。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了喀山去了,他们在那里住了差不多四年。
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差不多都能数到一百了。
后来,法西斯终于被赶走,妈妈和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他们的房子还在,房子里的东西却都被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些东西,都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埋在地下的东西。
科利亚也拿起铲子,从家门口走十步挖起坑来,可是他挖呀挖,坑已经挖了很深了,他的木匣还是没有找到。
科利亚想了想,说,“应该是五步吧。
”说完,他又在离门口走五步的地方重新挖了起来,这次果然找到了木匣。
最终科利亚明白了,原来是自己长大了,步子也在慢慢变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
因为人一天天的在长大,周围的事物也都是在一起变化。
比如,小时候睡的床,现在不能睡了;小时候的衣服现在不能穿了;以前不认识的人,现在是朋友了,等等。
因此,人应该用不断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要随时接受这个新。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小说。
这部小说讲述了科利亚的故事,她是一个年轻而勇敢的女孩,她为了拯救她的村庄而冒险去寻找一个神秘的木匣。
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人物形象。
科利亚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她勇敢无畏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她不仅聪明机智,还拥有一个强大的意志力。
她对勇敢的定义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面对恐惧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个形象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想要像她一样勇敢。
另一个我喜欢的方面是它的情节。
小说通过科利亚的冒险来揭示了一个精彩的神秘故事。
每一步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让我一直想知道下一个发展是什么。
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各种情节转折和意想不到的发展,让整个故事始终保持着吸引力。
这使得我一直都对故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深刻的主题。
虽然故事本身是一个冒险故事,但它也涉及到一些关于友谊、责任和勇气的重要概念。
科利亚的木匣不仅是一个物理的木匣,它还象征着希望和勇气。
小说通过科利亚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总而言之,《科利亚的木匣》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
它引人入胜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探讨的主题使其成为一部值得
推荐的读物。
我相信读完这本小说后,读者们会被故事和其中传达的信息所打动。
打木匣的读后感科利亚木匣读后感-400字更多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请关注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栏目。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一】我有一个好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一个人。
尽管她白天工作很忙,但是她晚上还要辅导我学习,好像不知疲倦似的。
有一次,爸爸回来很晚,只见她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头无力地靠在沙发上,半眯着眼,当她一看到我时,就问:这次的数学测试卷发了没有?”;发了,我只得了89分。
”;我有点口吃地说。
听了我的话,爸爸立即起身,把我叫到房里,拿着卷子,一点一滴地给我讲解,她讲得那么认真,连一个符号也不放过。
好像刚才的疲劳已经跑到了九霄云外。
还有一次,我在客厅里看电视,爸爸一个人在房间里学电脑,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听见爸爸在房间里说:小玉,过来教我一下,怎样才能把我打的这篇档案存到我的文夹里?”;我教爸爸时,爸爸看得很认真,只见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嘴里喃喃地念叨着,当她弄懂以后,她的脸上现出得意的神情,高兴得就像个孩子。
我说:爸爸,您这么大了还要向我这个小学生请教,您不觉得脸红吗?”;爸爸说:不懂就问,才能学到新知识,能者为师嘛!”;听了爸爸的话,一种敬佩之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瞧,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00字【二】通过读《科利亚的木匣》,我从科利亚找到木匣的经过受到了启发:四年前科利亚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点,四年后科利亚走五步就可以了,这说明他长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个道理。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的个子长高了,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刻舟求剑”;的故事。
我们千万不要像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剑了。
正如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科利亚的木匣反思范文科利亚的木匣反思范文篇1《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课文。
课文清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受到启示的过程叙述的。
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以读为本,把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量降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只有四个,整课书的教学就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
这四个问题是: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2)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3)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后来又是怎样挖的?他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后来又挖着的?4)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这就为学习效果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科利亚的木匣反思范文篇2本课上的不好,我因重感冒勉强坚持到教室,全让学生自学。
由于年级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和我一样等待时间的过去。
这篇课文学生要理解课文内容不难,就是通过文中故事感悟时间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变化莫测,万物都会变化,我眼看着学生像龙头无首,东张西望的。
于是勉强在黑板上板书了高尔基名言:时间最长而又最短。
学生读名言似乎明白了一些,班上又多了一部分孩子加入到学习中,借此我出示了阅读题:如果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应按怎样的顺序讲: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中人知道了什么?你又知道什么?并提示重读11—13自然段。
我的阅读提示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读课文,各抒己见,有的孩子说:“科利亚首先从妈妈的木匣没有丢,还在原来的地方得出结论,自己的木匣不会丢,而且也在原地。
”又有学生说,科利亚的妈妈是大人,无论多少年步子不会变大,而科利亚就不同了,他的步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步子变大,这样根据原来的步子是找不着的。
我又问:科利亚是你们这样想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是”。
我让学生读文中11—12自然段就是答案。
我出示“果然”一词,让学生找出文中带该词的句子,并读一读,用“果然”一词练习说话。
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最近读了三年级语文课本里《科利亚的木匣》这篇文章,感触还挺深的。
文章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
四年后,当他按照原来的步数去找木匣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经过一番思考,他明白了,自己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于是他从家门口向前数了五步,果然找到了木匣。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让我想到了好多。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小卡片,什么卡通人物的、风景的,只要觉得好看,我就想办法弄到手。
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铁盒子里,然后在我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下,挖了个坑,把铁盒子埋了进去。
我还特意在旁边做了个只有我自己能看懂的记号。
过了一阵子,我突然特别想把那些卡片拿出来看看。
我就跑到老枣树下,按照自己当时做的记号,开始挖。
可挖了半天,啥也没挖到。
我当时就急了,心里想:“咋回事儿啊?我明明就埋在这儿的!”我不死心,继续扩大范围挖,把周围的土都翻了个遍,还是没有。
我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心里又气又失落。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地方了,或者是被谁给挖走了。
我越想越觉得委屈,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
这时候,我妈从屋里出来,看见我灰头土脸的样子,问我咋了。
我把事情跟她说了一遍,她笑着说:“你个小糊涂蛋,说不定你记错地方啦。
”我倔强地说:“不可能,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我妈没办法,陪着我一起找。
她一边找一边说:“你啊,做事就是毛毛躁躁的,也不仔细想想。
”我没心思听她唠叨,心里就想着我的卡片。
找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找到。
我都快绝望了,心想:“完了,我的宝贝卡片没了。
”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妈突然喊了一声:“找到了!”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冲过去一看,果然是我的铁盒子。
我兴奋地打开盒子,看到卡片都好好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我挖的地方稍微偏了一点。
我只顾着按照自己的记忆去挖,却没有考虑到可能会有偏差。
就像科利亚一样,他只按照小时候的步数去找木匣,却没有想到自己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
读《科利亚的木匣》有感
最近我在课堂上学习了课文《科利亚的木匣》,反复的阅读理解,感觉很有生活的教育意义,读后深受启发。
课文写到:因为德国的法西斯要到村子来了,科利亚在自家的院子走了十步挖了个坑,把盛着他心爱玩具的木匣埋了下去。
然后科利亚和家人们一起离开村子去喀山躲避。
过了四年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科利亚回到他的家乡,大人们挖出了掩埋的东西,科里亚也想找出自己的木匣。
科利亚从门口走了十步,用铲子挖了起来,可是没挖着。
科利亚在台阶上,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办法,在五步远的地方挖出了木匣。
因为四年前他迈的十步远的距离,四年之后他只要迈五步就到了。
这个故事说明: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所有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的思想也必须变化,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就拿我的家说吧:原先我家住在河西租来的一间小平房,阴冷潮湿,冬天一个炉子升着全屋还冷得像冰窖。
而现在我们住的是自家买的120多平的楼房,如今虽然已是隆冬,可屋里却温暖如春。
我家住的这个花园小区原先叫老汽车站,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大院子,可现在却是六栋高楼林立,也很壮观呢!
世界真是每天都在变化着。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