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印象城运营模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28
苏州文旅产业发展趋势苏州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逐渐崛起为中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和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苏州的文旅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苏州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苏州文旅产业发展概况苏州的文旅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对旅游业的重视,苏州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目前,苏州的文旅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以古城区和各类园林为核心的旅游格局,包括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著名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苏州的文旅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旅游资源集中在苏州古城区,导致旅游压力过大,游客流量过大,给城市的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苏州的文旅产业中,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和餐饮购物上,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体验项目的开发还比较薄弱。
再次,苏州的文旅产业发展比较依赖政府补贴和项目投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
二、苏州文旅产业发展趋势1. 旅游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消费正逐渐从单纯的观光旅游转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主题旅游等多元化发展。
这为苏州的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为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古建筑,具备了打造文化体验型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苏州可以开发更多的文化体验项目,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展示、传统节日庆典等,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和参与,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2. 旅游与科技融合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旅游产业也开始与科技融合,开发了更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虚拟化产品和服务。
苏州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智慧旅游导览系统、虚拟现实游览模拟器、无人机航拍景区等新兴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苏州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兴趣进行分析,个性化推荐旅游线路和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商业开发经验借鉴[摘要]近几年,各地兴起新城建设风潮,国内新城商业开发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风险。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商业发展为例,深入分析其商业发展成就、等级划分、开发模式等,总结其成功的新城商业开发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为国内新城的商业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城商业商业等级开发模式借鉴意义一、前言商业是一个城市繁荣的重要标志,它对城市功能提升意义重大,特别是对城市新城建设来说。
商业开发可以弥补新城开发之初配套的不足,满足新城居民的消费需求。
好的商业项目可以提升新城品质,吸引新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对新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能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业开发还可以促进新城的土地增值,增加政府收入,为新城开发回笼资金。
最近十来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浪潮的蔓延,几乎每个城市都在进行移城或扩城建设。
如广州珠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南京河西新城等,新城建设风起云涌,给商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新城商业由于开发过快,缺乏有效控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诸如缺乏有效消费,人气难以集聚;商业等级体系紊乱,空间布局凌乱;采用落后的经营方式,难于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商业盲目开发,难成规模聚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新城的开发品质,给开发商和政府带来重大损失。
在新形势下,新城商业发展有哪些新模式,如何使商业开发投资价值最大化,如何规避新城商业开发风险,不仅是政府关心的命题,也是各房地产开发商、商贸企业、财团基金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侧,它是中新两国共同合作开发的国家级示范园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园区发展成就卓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30%以上,现已成为一个集居住、商务、商业、旅游、工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的现代化新城。
作为全国新城开发建设的典范,园区商业从无到有,历经十五年,逐渐繁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已成为苏城新兴的市级商圈。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园区商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关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的思考摘要:“邻里中心”——作为一个从新加坡舶来的概念,首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被实践并且广泛应用开来。
然而,这种较为新颖的社区商业模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与弊端。
本文以苏州园区的贵都邻里中心为例,通过一定的调查与感受,把邻里中心模式与较为传统的沿街底商模式进行一定的对比,在烘托邻里中心优势的同时挖掘苏州邻里中心存在的一些亲和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未来苏州邻里中心发展方向的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社区商业、邻里中心、沿街底商、亲和力、传统文脉1.邻里中心概述: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的社区、大的组团”进行统一的功能定位后开发建设的。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正朝着,在集约化、社区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邻里中心必然是未来社区商业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2.苏州园区邻里中心调查: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的时候打算在26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规划了17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承担0.5公里的服务半径,约有0.6——0.8万多户(2——3万居民)。
本文以贵都邻里中心作为对象进行一定的调查。
贵都邻里中心位于园区的中新路,毗邻印象城和中央公园,周围小河萦绕、环境优美。
而且交通极为便捷。
大厦高四层,建筑面积大约一万平方米。
在功能设置上,贵都邻里中心在保证邻里中心基础商业——超市、药店、银行、书店、餐饮、文体等方面的同时,还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商务办公个性项目。
众多贸易、物流、财务服务等公司都争相入驻。
这使得贵都邻里中心的功能被进一步完善。
(a).优势调查:我在贵都邻里中心随机问了二十来个消费者几个关于邻里中心的问题,普遍反映出了它功能齐全的特点,有一位大妈说的好,从前出门办几件事要事先筹划好“路线”,以免在几个街区中来回穿梭,多走冤枉路。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空间不断扩大,新兴居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意味着其离市级商业中心越来越远。
这种情形,促使了一些零散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出现,这些商业多由底层住宅改造而成,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随着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这类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开始迅猛发展。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社区商业也迅速实现了发展和转型。
一社区商业的几种发展模式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70%的比例,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邻里型商业是国际社区商业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其在模式上更趋向于邻里型购物中心概念,规模通常在3000-10000平方米,服务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日常消费。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这种邻里购物中心,在服务半径上小于社区商业。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也是国际公认较为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之一。
该模式出现于1970年,新加坡按出于城市扩张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按照区域进行开发,并为每6000-8000户规划配套一个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包含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疗所、餐馆和其他店铺。
该中心因能够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中的一些问题而引发国际关注。
与国外成熟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较,我国社区商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商业主要是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
尽管也出现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不过,随着概念的明晰,一些新的社区商业模式和理念开始被不断提出和引入中国。
1997年,苏州成立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参照新加坡发展经验,开始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邻里中心。
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研究报告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研究报告一、引言商业地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柱。
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研究对于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特点1.多元化经营: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主要围绕多元化经营展开,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商业项目来吸引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提供多样化的购物、娱乐和社交体验。
2.租赁模式:商业地产通常通过租赁模式运营,将商铺、办公楼等空间租给商家或企业,由其经营并支付租金。
租赁模式既能保障房地产的稳定收益,又能减轻商家和企业的经营风险。
3.综合服务:商业地产除了提供空间租赁外,还提供各种综合服务,如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停车服务等,以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和品质,增强客户黏性。
4.增值服务:商业地产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增加收入,如广告、品牌合作、活动策划等。
这些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也可以为商业地产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三、商业地产运营模式发展趋势1.创新业态: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创新业态在商业地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例如,智慧商业地产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社交化体验:在新消费时代,用户更加注重社交化体验。
商业地产需要通过打造社交化的场景和活动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举办主题活动、搭建社交平台等。
3.品牌化运营:品牌化运营是商业地产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优质品牌商家,提升商业地产的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商业地产自身也需要具备品牌意识,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
4.物业数字化:物业数字化是商业地产运营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物业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挑战与应对1.市场竞争激烈:商业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缺乏差异化和创新的商业地产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主题乐园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创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中,主题乐园要想脱颖而出并持续吸引游客,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以下将探讨一些主题乐园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举措。
一、与科技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主题乐园纷纷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游乐设施和游客体验中。
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让游客能够沉浸在更加逼真和奇幻的场景中。
通过佩戴 VR 设备,游客可以瞬间穿越到远古时代与恐龙并肩作战,或者置身于未来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而AR 技术则可以让游客在现实场景中与虚拟角色互动,增添游玩的趣味性和新奇感。
此外,智能化的排队系统也是一大创新。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 APP 实时了解各个项目的排队时间,并提前预约,合理安排游玩路线,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乐园内的导航系统也借助了智能技术,能够为游客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让游客不再迷路,轻松找到想去的景点和设施。
二、个性化定制服务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主题乐园开始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比如,为游客量身打造专属的游玩路线,根据游客的年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因素,推荐最适合的游乐项目和表演。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游客,如残疾人、老年人或儿童,提供专门的服务和设施,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愉快的游玩体验。
在餐饮方面,推出个性化的餐饮套餐,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饮食偏好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
甚至在纪念品购买上,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游客可以将自己的名字、照片或喜欢的图案印在纪念品上,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三、多元化的盈利渠道传统的主题乐园主要依靠门票收入,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主题乐园开始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渠道。
首先是园内的餐饮和零售业务,不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快餐和大众化的商品,而是引入了各种特色美食和高端品牌的商品,通过打造独特的餐饮和购物体验,吸引游客消费。
其次,主题乐园与各大品牌开展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和限量版商品。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乐园带来额外的收入,还能借助品牌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形象。
苏州印象城模式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概况 (3)(一)地理位置及周边状况 (3)(二)地块经济指标 (3)二、投资模式 (4)三、项目定位 (5)(一)市场调研结论 (5)(二)定位结论 (5)四、建筑设计 (6)(一)印象城总平图以及外立面 (6)(二)停车位规划 (7)五、购物空间设计 (8)(一)购物环境舒适 (9)(二)自然采光 (9)(三)大面积中庭设计 (10)(四)交通组织流畅 (11)(五)休憩场所众多 (11)六、商铺布局和业态组合 (12)(一)负一楼商业 (12)(二)一楼商业 (13)(三)二楼商业 (17)(四)三楼商业 (19)(四)四楼商业 (22)(五)印象城商家总结 (24)七、招商策略及租金收益 (24)(一)招商策略 (24)(二)租金收益情况 (24)八、不足之处 (26)(一)停车难 (26)(二)业态比例失衡 (26)(三)缺乏统一的营销活动 (26)九、附件部分消费者对印象城的看法 (26)苏州印象城模式研究报告苏州印象城于2009年9月28日开业,是苏州第三个开业商业综合体项目(前两个是绿宝广场和万达广场),也是目前是苏州地区经营最好、业绩最佳、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购物中心之一,该项目对于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因此,我们将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使大家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周边状况印象城,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与古城区交汇之处,现代大道南、苏嘉杭高速以东地块,距离东环高架干将路出口仅数百米,项目3公里内共有贵都花园、天域、东港、都市花园、新城花园、新加花园、华庭苑、新馨花园、湖左岸、四季新家园等47个小区,约15万常住人口,且消费层次较高;另外,项目更辐射湖东玲珑湾、湖滨一号、雅戈尔未来城、枫情水岸、东湖大郡等十几万消费者,无论私家车、电瓶车还是公交车都能方便抵达。
图中红色表示部分为项目地块(二)地块经济指标项目占地4677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6008平方米。
印象城的详细指标二、投资模式苏州印象城购物中心由美国西蒙地产集团、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和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美国西蒙地产集团是美国最大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和管理者,在美国拥有400多家购物中心,欧洲有60多家,拥有丰富的国际运营经验。
不同于国内开发商主要依靠自由资金以及商业贷款进行商业项目开发的模式,这种商业地产商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合作进行商业地产投资的模式更为成熟,有效避免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使开发商能更为从容的进行项目开发和运营,而不至于资金链断裂或者仓促销售。
印象城股权结构图 此外,依托西蒙以及深国投在商业地产行业多年的沉淀,使得印象城左右逢源,既有国Morgan Stanley SimonSCP 常熟 郑州 杭州 苏州合肥 32.5% 35% 32.5%际化的品牌资源,又有高素质、国际化的员工队伍,还有多少年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规避风险,减少了项目先天失误。
三、项目定位(一)市场调研结论在进行项目定位前,深国投邀请上海恒辉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印象城项目进行了详尽的市场调研,恒辉公司给出了如下的调研结论:由于苏州有较为发达的商业基础,而且有较强的时尚观念,建议苏州项目在当地建立一个时尚的集购物、餐饮、娱乐综合购物休闲场所:✓建议提高男女装、鞋类、休闲装、食品这四类商品的比例;✓服装、鞋、箱包、运动服装方面需要引进更多的时尚的中国或欧美品牌;✓床上用品则需要有时尚的中国品牌;✓小家电需要有时尚的日韩品牌;✓建议引进时尚的快餐店,如好伦哥比萨店;✓建议引进美食广场而不是引进餐饮主力店,并且主打时尚的川菜、✓休闲娱乐方面需要引进健身场所、保龄球馆;✓在购物场所的配套方面需要修建面积较大的停车场,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建议苏州项目的主要沟通对象为25-35岁的年轻人,这部分人不但消费能力较强,而且有较强的时尚意识;✓建议苏州项目营造旅游购物的相关业态。
(二)定位结论根据目前的招商以及运营成果来看,这些建议大部分得到了开发商的采纳,“缤纷印象城,时尚生活汇”的大众化定位,很好结合了所在商圈特征,苏州工业园区,年轻人多,受教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收入高,因此,以“年轻、时尚、国际化”为关键词的定位很好地满足了所在商圈人群的特征。
印象城开业之前苏州的商业龙头是美罗、泰华和人民商场,前两者属于高端顶级百货,拥有大量的奢侈品,后者是大众化的百货,在苏州根深蒂固,但品牌不够国际化,适合传统的中国消费者的审美。
印象城如果定位为高端百货,难免和美罗泰华死磕,奢侈品的市场容量有限,不是上策,消费者数量众多的中档定位是必然选择,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走传统的路线,显然难以超越已经经营了70多年的人民商场以及其他数量众多的百货。
虽然美罗、人民商场所在的石路商圈以及石路国际商城所在的石路商圈已较为成熟,且各种业态也都已齐全,但却存在着业态组合割裂,消费人群混杂的局面,商圈的整体形象并不鲜明;苏州市场欠缺纯粹的、小资情调的独立商圈,因此,印象城并未将自己简单定位为一个中档的商场,而是将各种业态融合在一起,再通过同类商家的引进有效保证了客源的纯粹性,从而形成了与观前街以及石路的差异化竞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费特色,让苏州的小资们找到了自己的消费领地。
四、建筑设计(一)印象城总平图以及外立面印象城建筑面积14万㎡,由地下一层以及地上四层组成,其中地下面积为26860平米,地上面积为109148平米,其中可租赁面积为71254平米,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52%。
从总平图中可以看出,印象城共有北、东以及西三条机动车道路,另外,由于项目北向和西向为河道,为了疏通人流,又在桥上修建了三座步行桥,解决了项目与周边主干道路的交通问题。
印象城有四个主入口,其中三个是人行入口,最后一个为把车停在车库后的最近出入口,四个入口较为平均的分布在项目的四个角,有效平衡了各个角落的人流,避免了人流过于集中。
(二)停车位规划由于苏州经济发达,私家车数量众多,停车是否方便成为项目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印象城在车位配比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印象城有车位约1000个,每100㎡租赁面积配1.5个车位,在苏州目前的购物场所,车位数量名列前茅。
数量众多的汽车位吸引了大量的私家车消费者。
同时自行车(电瓶车)位也有数千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室外自行车位部分还有遮阳蓬。
印象城采用了独特的分层式停车位设计方式,停车位从一楼一直到顶层,分层布置,有效地降低了建造成本,节约了土地面积。
印象城顶层停车位印象城分层式车库五、购物空间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对苏州消费者调研发现,消费者在选择购物商场时,购物环境已经排在前三位。
因此,印象城在规划设计以及装修上对购物空间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从而形成了其舒适的购物环境。
(一)购物环境舒适印象城租赁面积7万多㎡,楼层高5m,采用了大面积中庭设计,内街走廊宽度约7米,店铺装修后的高度也差不多在4米左右,此外,印象城装修用材奢华,风格亮丽,为顾客营造了较为舒适的购物环境。
舒适的购物环境宽阔的走廊和舒适的层高(二)自然采光更值得称道的是设计上大量采用自然光,商场主体拥有6个大小不一的玻璃天花,阳光可以直射,分层式车库每一层都有自然光,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和传统百货相比,完全没有“不见天日”的压抑感。
(三)大面积中庭设计与传统商场不同的是,印象城在建筑设计上采用大面积中庭设计,所有店铺均沿中庭分布,避免了视觉和人流死角;站在走廊任何位置,均能看到大量店铺。
(四)交通组织流畅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印象城每层楼面都设置了直梯两部(在购物中心的两边),自动扶梯四部(均匀分布在购物中心轴线上)以及跨过中庭的天桥,有效解决了上下以及左右的人流动线问题,使客户非常方便的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五)休憩场所众多为了让客户在购物中心里呆上更多的时间,购物中心在每层都设置了大量座椅,以供顾客休息,从而使顾客有充足的时间游玩整个项目。
柱子旁设置的休息座椅六、商铺布局和业态组合印象城在商铺组合上费尽心思,因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平衡了各层的人流,避免了商业项目中普遍存在的“楼层越高,人流越少”问题。
(一)负一楼商业负一楼引入了沃尔玛主力店,租赁面积为19426平米,其他商铺29家,租赁面积为2,372平米,主要以中式快餐为主,价格定为中低端,比较亲民,主要有老妈米线、龙记港式茶餐厅、如意菜饭、都可茶饮、莫提工房甜品、海王星辰药店、自然派、争鲜寿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若干银行取款机等。
由于沃尔玛面临欧尚、百润发的激烈竞争,生意较为惨淡之外(我们认为,高度低,空间透视过高,柱体太多导致的布局零碎,光线暗,价格高,货物少,停车难、竞争对手实力强大等原因是造成沃尔玛人气差的主要原因),其他店铺生意均较好。
WM: 19,426 ㎡(二)一楼商业一楼商家分布图一楼商家一楼平面图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出,一楼以男女服饰,休闲运动品牌,美容保健,珠宝鞋包配饰以及西式餐饮为主。
其中服装以及西餐是绝对主力。
相对于负一楼的经济实惠,印象城一楼则重在其整体项目气质的营造。
代表小资情调的西式快餐、星巴克以及国际流行品牌ZARA 、H&M 、UNIQLO 都聚集在这一层。
由于交通原因,大部分的人流都是从北面的两个门进入,所以印象城特地将ZARA 、H&M 这些苏州独有的品牌放在了项目最深处的位置,这样,可以吸引人流过去,带动了其他店铺的人流。
在业态分布上,印象城在注意同类商家的聚集的同时,更注意在入口处按左右两边分别布置不同类业态,以增加它们的互补性。
见下图入口两侧:一边为餐饮、一边为服装。
商铺(37/ 10,233㎡):服装(17)/ 餐饮(10)/ 美容(2)/ 珠宝饰品(2)/ 包(1)/ 运动(1)/ 其他(4)Only/Vero moda/Jack &JonesAsobioZARAH & MC & AMangoUniqloSephoraPromodKFC味千拉面 一茶一坐 星巴克Papa Jone’sPowerland Nike 360恒孚珠宝绿色为服装、橙色为餐饮在一楼,印象城在中庭部位引入了众多的精品摊位,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效租赁面积的不足,增加了商品总类,提高了客户闲逛的趣味性。
印象城精品摊位(三)二楼商业二楼商家分布图二楼商家二楼平面图从色块面积上可以看出,印象城二楼服装的比例大幅上升,另外有少量珠宝,鞋包,配饰。
通过一二楼的对比我们发现,ZARA 、H&M 、UNIQLO 这几家次主力店均为一复二,商铺(24/ 10,112㎡):服装(18)/ 餐饮(2)/ 鞋(2) / 其他(2)C & AH & MZARAOnly/Vero moda/Jack &JonesMe & CityNextLachapelleUniqloEtamBelleManning嘉旺茶餐厅JNBY此外,更特地在二楼设置了NEXT这家次主力店。